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海疆萬里行之二十八 游三坊七巷與馬尾船政博物館

東南風(fēng)

<p class="ql-block">  福州人杰地靈,群星璀璨。在三坊七這條老街里,走出了民族英雄林則徐、清代名臣沈葆楨、大學(xué)校長嚴復(fù)。革命先烈林覺民、文學(xué)家冰心等一大批光耀華夏的巨星。</p><p class="ql-block"> 在三坊七巷的街頭,有一幢十分特別的名人故居,大宅門前的兩根立柱上各掛一塊牌匾,左邊是“冰心故居”,右邊是“林覺民”故居。在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兩位大寫的人。一位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一位秉血薦軒轅的男兒志,投絕筆為檄;一位為照亮人類的生命路,舉《橘燈》為炬。前者覺民為犧牲而永生,時年廿四歲;后者冰心為有愛心而長壽,享年一百歲。</p><p class="ql-block"> 林覺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和革命烈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犧牲時年僅24歲。林覺民的革命思想和行動對中國民主革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的英勇事跡和文學(xué)作品激勵了后來的革命者,成為民主革命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斗爭的領(lǐng)導(dǎo)者!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是中國近代倡導(dǎo)建立新式海軍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12月5號,多云。今天是第58天(騎行56天),當天騎行80公里,累計騎行5389公里。早上7點,晨曦微露,我們從霞浦縣鹽田畬族鄉(xiāng)踏馬騎向溪尾鎮(zhèn),一路山清水秀,橘柚飄上香。蒼海桑田,紫菜飄蕩。幸福的村民們在奔往小康的路上揮著灑汗水。在灣塢鎮(zhèn)碼頭乘坐渡船至下白石鎮(zhèn),然后一路翻山越嶺至大獲村。在大獲村午餐后,踏馬掠過寧德,直奔飛鸞鎮(zhèn),入住飛鸞鎮(zhèn)環(huán)島公寓。</p><p class="ql-block"> 12月6號,多云。今天是第59天(騎行57)天。全天騎行106公里,累計騎行5495公里。早7點,從飛鸞鎮(zhèn)出發(fā),爬坡6公里后,進入福州地界。在丹陽鎮(zhèn)午餐后,又開始爬坡模式,一路上翻鼓山進入福州城區(qū)。入住福州迎賓賓館。</p><p class="ql-block"> 12月7日,晴。今天是第60天,騎游33公里,累計騎行5528公里。游三坊七巷,觀林則徐、林覺民故居、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羅星塔公園等,入住馬尾船政景區(qū)鴻祥賓館。</p> <p class="ql-block">  12月5號,多云。晨曦微露,我們從霞浦縣鹽田畬族鄉(xiāng)踏馬騎向溪尾鎮(zhèn),一路山清水秀,橘柚飄香。灘涂上紫菜飄蕩,幾個漁民在曦光的照耀下尋寶。</p> <p class="ql-block">  即將進入溪尾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向灣塢鎮(zhèn)騎去,路邊補充能量。</p> <p class="ql-block">  到灣塢鎮(zhèn)碼頭,隔江相望的是下白石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我們剛到灣塢碼頭,對岸就駛來了一艘綠色的小渡船。</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碼頭是石臺階,不方便自行車上下,阿斌、蟲蟲、一米在幫助隊友們的寶馬上渡船。</p> <p class="ql-block">  普通人乘坐渡船3元,我們帶車上船是5元。渡船行駛幾分鐘就到了下白石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下白石碼頭岸邊擺滿了漁民們捕撈涼曬的小魚小蝦。</p><p class="ql-block"> 導(dǎo)航在下白石碼頭的小巷子失靈了,我們轉(zhuǎn)了好幾圈才騎上大路。</p> <p class="ql-block">  從下白石鎮(zhèn)出來就開始爬坡,坡度比較大,有些路段只能推車前行。</p> <p class="ql-block">  路邊的茶花開得很香。</p> <p class="ql-block">  女俠一米在幫幸福大哥推車。</p> <p class="ql-block">  爬了幾公里陡坡,大家累得氣喘吁吁的,終于到了山頂,斌哥把從霞浦買的柚子剝了,紅紅的柚瓤真甜啦。</p>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汗沒有白流,我們從山頂一路下坡至坡里村。</p> <p class="ql-block">  在大獲村吃過價廉物美的帶魚與紅燒肉后,我們繼續(xù)前行。進入寧德開發(fā)區(qū)后,路況較好,我們一路飛奔。</p> <p class="ql-block">  寧德城一瞥,今天雖然是陰天,但寧德城還是風(fēng)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入住飛鸞鎮(zhèn)環(huán)島公寓。</p> <p class="ql-block">  12月6號,多云。 早上7點,我們穿過熱鬧喧囂的飛鸞鎮(zhèn),直接開始爬坡。</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盤山公路進入大山深處,青翠欲滴的山巒,清新的空氣,讓我們心曠神怡。在馬山坑橋傍,一股清泉從山頂?shù)慕^壁飛流直下,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爬完6公里上坡,我們就告別了寧德地界。</p> <p class="ql-block">  進入福州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午到達連江丹陽鎮(zhèn),在丹陽快餐店(快餐店菜品多,海蝦、海魚特別便宜)享用實惠的午餐,稍事休息后便踏馬前行。</p> <p class="ql-block">  掠過潘渡鎮(zhèn)進入尤溪,這是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的故里。</p><p class="ql-block">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又號紫陽,世稱晦庵先生、朱文公,出生于福建省尤溪縣。南宋理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詩人。</p><p class="ql-block">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的哲學(xué)體系以“二程”的理本論為基礎(chǔ),吸取周敦頤太極說、張載的氣本論及佛、道教思想而形成,與“二程”學(xué)說合稱為“程朱理學(xué)”。其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官方哲學(xué)。其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p> <p class="ql-block">  告別朱熹,又進入爬坡模式,斌哥遙遙領(lǐng)先。</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我們到了牛項頂村。該村隸屬于福州市晉安區(qū)宦溪鎮(zhèn),牛項村除了稻田就是竹林,這里的百姓一直過著面朝黃土的日子,因此牛項村一直沿用至今。牛項村附近有福州鼓山風(fēng)景區(qū)、鼓嶺休閑度假區(qū)、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等風(fēng)景名勝。</p> <p class="ql-block">  牛項村是福建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福州市鄉(xiāng)村振興四星級村”。</p> <p class="ql-block">  在山頂俯瞰福州城。</p> <p class="ql-block">  掠過福州森林公園、植物園,進入福州市主城區(qū),入住迎賓賓館。</p><p class="ql-block"> 全天騎行106公里,累計騎行5495公里。</p> <p class="ql-block">  12月7日,晴。早上7點多,我們已騎行5公里來到了三坊七巷。因時間早,街上游客稀少,我們單車長驅(qū)直入。</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南后街,占地面積約40公頃。?三坊七巷以其獨特的坊巷格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而聞名。是“明清建筑博物館”。街區(qū)以南后街為中軸,西側(cè)有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側(cè)有七條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發(fā)軔于晉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兩宋,鼎盛于明清,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的街頭,有一幢十分特別的名人故居,大宅門前的兩根立柱上各掛一塊牌匾,左邊是“冰心故居”,右邊是“林覺民”故居。 </p><p class="ql-block"> “一座宅院,二位名人”。這樣的事情真是很神奇。這座房產(chǎn)最初是林覺民的祖業(yè)業(yè)。林覺民在這里出生,在這里生活,在這里結(jié)婚。1911年,林覺民英勇就義后,他的家人為避免清政府的迫害,將房子賣給了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在這里生活了二年。</p> <p class="ql-block">  進入故居大門,正中院落是一尊林覺民半身銅像。銅像在圍墻白顏色和竹子綠葉映襯下顯得更加莊重,讓人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林覺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中國民主的先驅(qū),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他少年時期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xué)說。留學(xué)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春回國,4月24日寫下絕筆《與妻書》,后與族親林尹民、林文,隨黃興、方聲洞等革命黨人參加廣州起義,轉(zhuǎn)戰(zhàn)途中受傷力盡被俘。后從容就義,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銅像旁邊的石頭上刻下了這樣幾句話:在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兩位大寫的人。一位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一位秉血薦軒轅的男兒志,投絕筆為檄;一位為照亮人類的生命路,舉《橘燈》為炬。前者覺民為犧牲而永生,時年廿四歲;后者冰心為有愛心而長壽,享年一百歲?!??</p> <p class="ql-block">  林覺民家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  “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 ——林覺民《與妻書》</p> <p class="ql-block">  林家人才輩出。林覺民的侄女民國才女林徽因也在這里生活過。</p> <p class="ql-block">  冰心的書房。</p><p class="ql-block">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成員,畢業(yè)于美國韋爾斯利學(xué)院。她是中國近現(xiàn)代詩人、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筆名冰心取自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p> <p class="ql-block">  林覺民故居旁邊就是三坊七巷的主街—南后街大門。早上8點后不讓自行車入內(nèi),我們抓緊時間,踏馬而進。</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上的一排排樹,遠看特別有形。</p> <p class="ql-block">  一熱心的市場管理員指著街道中間的一顆樹對我們說,你們仔細看看,這是一顆心形樹。我們仔細一看,果然是愛??樹。</p> <p class="ql-block">? 衣錦坊?位于福州南后街西側(cè),是三坊七巷中的一坊,位于三坊七巷的最北端。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古時此地為水網(wǎng)交匯、河灣會潮之地而得名。宋宣和年間稱為棣錦坊,南宋時改為衣錦坊,并一直沿用至今?。衣錦坊內(nèi)有許多名人故居,如清嘉慶進士鄭鵬程的故居,以及著名的水榭戲臺等?。</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位于三坊七巷的西南角,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jù)《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jiān)祭酒,是國家最高學(xué)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jīng),清代名將福建提督、臺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nèi)。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tǒng)皇帝老師陳寶琛。</p> <p class="ql-block">  沈葆楨故居位于福州宮巷26號,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數(shù)次易主。清同治年間,沈葆楨購置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F(xiàn)為沈家后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筑基本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  沈葆楨(1820~1879年),清一品大臣,林則徐女婿,福州人。同治五年(1866年)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建船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受命辦理臺灣等海防兼理各國事務(wù)欽差大臣。光緒元年(1875年)任兩江總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嚴復(fù)的故居在南后街的中部,進去參觀,需要20元人民幣。放棄。</p><p class="ql-block"> 嚴復(fù)(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復(fù),字幾道,福州人,近代極具影響力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曾擔(dān)任上海復(fù)旦公學(xué)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xué)堂校長,清朝學(xué)部名辭館總編輯。</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故居,又名“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鼓西街道文北路(文藻山),在三坊七巷主街的盡頭。我們等到8.30,林則徐的故居終于開門了。不用刷身份證,不用掃碼,直接進去,這樣真好!</p><p class="ql-block"> 林則徐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500多平方米,是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于道光初年購置,內(nèi)含主座三進,東西各兩進,由“七十二峰樓”(林則徐藏書樓)、“揖斗樓”等組成。林則徐為其父母丁憂守制、回鄉(xiāng)探親以及晚年養(yǎng)病時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1785年8月-1850年11月),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州人,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歷官翰林編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在江蘇整頓吏治、平反冤獄、興修水利、救災(zāi)辦賑;在湖廣大力開展禁煙運動。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虎門銷毀。該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線。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令廣東軍民嚴陣以待,使英軍在粵無法得逞。不久后被構(gòu)陷革職,遣戍伊犁。期間曾奉命赴浙江鎮(zhèn)海協(xié)防,并留開封襄辦黃河決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獲起用,歷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再任欽差大臣,奉命鎮(zhèn)壓拜上帝會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寧。獲贈太子太傅,謚號“文忠”。</p><p class="ql-block"> 林則徐故居有“林文忠公祠”、林則徐紀念館等。</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家書。</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亭內(nèi)有三座石碑,</p><p class="ql-block"> 一是《圣旨》,上刻咸豐皇帝取消道光皇帝對林則徐因禁煙而得罪英國人所給予的處分,并為他晉加太子太傅官銜;</p><p class="ql-block"> 二是《御賜祭文》;</p><p class="ql-block"> 三是《御制碑文》,這是他入葬時,咸豐皇帝派員致祭時御賜的。</p><p class="ql-block"> 這三方石碑均在建祠時請徐郙、陳寶琛、鄭孝胥等3人書寫后鐫刻石上的。祠廳坐落在碑亭北側(cè),門額上有“樹德堂”3字。</p> <p class="ql-block">  亭內(nèi)有三座石碑,</p><p class="ql-block"> 一是《圣旨》,上刻咸豐皇帝取消道光皇帝對林則徐因禁煙而得罪英國人所給予的處分,并為他晉加太子太傅官銜;</p><p class="ql-block"> 二是《御賜祭文》。</p><p class="ql-block"> 三是《御制碑文》,</p><p class="ql-block"> 這是他入葬時,咸豐皇帝派員致祭時御賜的。</p><p class="ql-block"> 這三方石碑均在建祠時請徐郙、陳寶琛、鄭孝胥等3人書寫后鐫刻石上的。祠廳坐落在碑亭北側(cè),門額上有“樹德堂”3字。</p> <p class="ql-block">  祠廳中還有一塊御賜金字匾額,上題“功資柱石”4個大字。楣額上掛道光帝御書“福壽”匾額。廳正中祀林則徐塑像。</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生平事跡展,分6個專題介紹其光輝燦爛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p> <p class="ql-block">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jié)束,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p><p class="ql-block"> 此事后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zhàn)爭時簽訂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林則徐購買的甘米力治號戰(zhàn)船復(fù)制品。 林則徐通過各種關(guān)系從美國貿(mào)易公司購買了一艘名為“甘米力治”號的商船,該船原本是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船只,參加過拿破侖戰(zhàn)爭,有足夠的空間安裝炮位,很快就被改裝成了戰(zhàn)艦。</p><p class="ql-block"> 這是清朝首次引進外國艦船。此外,林則徐還購買了兩艘25噸縱帆船和一艘外輪小火輪,為廣東水師補充了防御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虎門之戰(zhàn)中,“甘米力治”號被多艘英軍艦艇圍攻,喪失了戰(zhàn)斗力,最終被英軍俘獲并焚燒在海中。</p> <p class="ql-block">  道光帝御書“福壽”匾額。</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后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中提出的口號,表達了林則徐對國家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精神,深受國人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我國不同時期發(fā)行的紀念林則徐的郵票。</p> <p class="ql-block">  全國各地有9個林則徐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不僅有眾多的名人故居,更有許多福建特色的各種美食。?肉燕便是其中之一。肉燕象征著“太平”、“平安”和“富貴”等</p><p class="ql-block"> 肉燕的味道比餛飩好吃多了。肉燕的制作工藝復(fù)雜,需要經(jīng)過選肉、捶打、摻粉、搟皮等多道工序,最終制成的燕皮薄如紙、色似玉、口感軟嫩,富有韌性。??</p> <p class="ql-block">  佛跳墻是福建名菜,用料講究,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p> <p class="ql-block">  用壽山石雕刻制作的全席宴,形象逼真生活。看著令人食欲大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中午在久號食堂午餐,品種多,價格實惠,幸福哥和一米在里面吃得心滿意足。</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們踏馬來到馬尾區(qū)。</p> <p class="ql-block">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籌建于1997年,原名為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2004年全面改版后更名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主體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600平方米;有藏品總數(shù)1280件(套),珍貴文物數(shù)460件(套)。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展廳分為三層,以愛國、科學(xué)、創(chuàng)新、圖強的船政精神為核心,分為千年變局、船政誕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軍和船政文化等六個方面。</p> <p class="ql-block">  福建船政學(xué)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xué)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fā)源地。創(chuàng)辦于1866年。學(xué)堂由左宗棠奏請創(chuàng)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設(shè)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后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xué)堂。</p><p class="ql-block"> 船政學(xué)堂一支為“前學(xué)堂”學(xué)習(xí)造船,“后學(xué)堂”學(xué)習(xí)航海,另一支為繪事院、藝圃,培養(yǎng)技工。</p><p class="ql-block"> 前后學(xué)堂一改稱海軍制造學(xué)校、海軍學(xué)校、海軍飛潛學(xué)校、青島海軍軍官學(xué)校,1949年遷往臺灣高雄,更名海軍軍官學(xué)校。</p> <p class="ql-block">  聘請外籍教授專家授課。</p> <p class="ql-block">  船政學(xué)員的考試制度。</p> <p class="ql-block">  船政畢業(yè)生擔(dān)任各水師要職情況。</p> <p class="ql-block">  馬江海戰(zhàn)又稱馬尾海戰(zhàn)、中法馬江海戰(zhàn),是中法戰(zhàn)爭中的一場戰(zhàn)役。1884年(清光緒十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6艘侵入福建馬尾港,停泊于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清軍軍艦。朝廷下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fā)”,于是張佩綸、何如璋、穆圖善等下令“無旨不得先行開炮,必待敵船開火,始準還擊,違者雖勝猶斬”。七月初三,法艦首先發(fā)起進攻,福建水師倉惶應(yīng)戰(zhàn),福建水師的艦只還沒來得及起錨,被法艦的炮彈擊沉兩艘,重創(chuàng)多艘。福建水師對法國軍艦展開英勇還擊,但是由于未做任何軍事準備,加上裝備落后、火力處于劣勢。海戰(zhàn)不到30分鐘,福建水師兵艦11艘(揚武、濟安、飛云、福星、福勝、建勝、振威、永保、琛航9艦被擊毀,另有伏波、藝新兩艦自沉)以及運輸船多艘沉沒,官兵殉國760人,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戰(zhàn)斗不到1個小時,福建水師幾乎喪失了戰(zhàn)斗力。法國的進攻,導(dǎo)致了戰(zhàn)役的失敗。</p> <p class="ql-block">  昭忠祠是中法戰(zhàn)爭馬江戰(zhàn)役796位烈士埋骨處,清光緒十年(1885)6月,署理船政大臣張佩綸奏疏興建昭忠祠,光緒十二年(1886)12月建成,1920年、1984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羅星塔,又稱為中國塔、磨心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qū)羅星山上,是明朝時期的古建筑遺存。</p><p class="ql-block"> 羅星塔始建于南宋;明萬歷年間塔毀;明天啟四年(1624年),學(xué)者徐勃等倡議,在原塔基上復(fù)建。羅星塔為八角七層仿樓閣式石塔,以花崗石砌筑,中空,通高30米。塔身各層都有腰檐與平座,每層都有拱門、石砌欄桿,塔身之門窗均采用南國風(fēng)格。塔可拾級而上。檐角上鎮(zhèn)有八佛,角下懸鈴鐸。羅星塔第二層有一方塔銘,把羅星塔的所處的地理形勢和作用概括為“中流砥柱,險要絕倫,以靖海疆,以御外侮”。</p> <p class="ql-block">  羅星塔前有清代一幅楹聯(lián):“朝朝朝朝朝朝夕,長長長長長長消”。通過運用漢字一字多音的特點,展現(xiàn)了江水每天潮漲潮落的景象。羅星塔造型古拙,是福州地區(qū)明代石塔建筑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一號船塢。</p> <p class="ql-block">  羅星塔附近的海域,馬江海戰(zhàn)的發(fā)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