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檔精美的皮草和皮革制品卻和“臭名昭著”、“惡臭熏天”相關(guān),這不是天方夜譚,就在“阿拉丁神燈”故事發(fā)生的地方,當走進摩洛哥菲斯古城的手工皮革作坊才會有深刻的認識。</p><p class="ql-block"> 菲斯的皮革作坊一直沿用古法加工制作皮革,將動物毛皮放在牛尿、生石灰和鹽等物質(zhì)一起浸泡,還要用鴿子糞再去浸泡軟化,染上的色彩才就會持久不褪,加工出皮質(zhì)細膩柔軟富有彈性的高檔皮革。這獨特的純天然“配方”用料,卻會產(chǎn)生大量惡臭不堪的氣味。我們參觀作坊的外來游客,要用薄荷葉塞在鼻孔里才敢進到作坊,而在上百口有幾百年歷史的五顏六色大染缸的作坊里,工匠們每天都要在這惡臭刺鼻的氣味中勞作,令人佩服的工匠一代一代讓菲斯的皮革揚名了海外。這不禁令人想起了我們中國唐代詩人李紳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