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當晚秋溫熱的光懶懶地照耀在啟明星苑門口的爬山虎上時,紅彤彤的五角葉已被季節(jié)的風刮得所剩不多了。而石橋兩側隨處可見還尚處年輕期的銀杏,它們沒有粗壯的腰圍,也沒有可以庇蔭的樹冠,不同于此刻南方的黃綠,這滿目金黃深深讓人覺得時光的飛逝。瞧,那一片兩片三片接受過陽光熱烈親吻的小扇兒圍著自己母親零星的飄落著,同時裹夾著秋日最后一絲暖意沉沉陷入另一個關于春的夢境。因為不是休息日,這里過往的行人不多,除了大門口一位擺攤賣小菜的嬸子見人輕聲吆喝一句,風和葉片的互動聲,整個小區(qū)寧靜無比。</p><p class="ql-block">紅姐按照吳曉群老師的指點站在長著紅色爬山虎的假山旁等候,兩三分鐘的光景就見視線的東南角方向有人小跑而來。我趕忙提醒打電話張望的人,紅姐回頭拖著行李箱就朝來人奔赴。嘴里拖著長音呼喊著師傅,同時張開雙臂緊緊擁抱住來者。每次聽她這樣喊,我強忍笑意老是有種經典片段悟空來了的錯覺。</p><p class="ql-block">多年不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情緒波動太大還是天氣過于涼爽,吳老師的容顏依舊,臉色卻沒有印象里的好。微風輕輕吹起海藻般的黑發(fā),些許銀色波濤閃現(xiàn)其中。我定定地望著這熟悉的面孔,心底的酸楚逐漸涌入眼眶。長長的擁抱后,又各自別過臉擦拭喜悅的水霧,心中那些醞釀了許久許久的言語要傾述,好在我們此次預留的時間夠用。眼前這久別重逢的一幕,讓我想起梁秋實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雨,我要去接你。</p><p class="ql-block">我和紅姐都是吳老師在職工醫(yī)院工作時帶出來的徒弟,紅姐喊師傅,我則秉承醫(yī)院實習期的習慣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睦砟?,自始至終都稱呼其為老師。從2016年左右開始,退下來的吳老師就正式在北京挨著她閨女定居。今年不知是春末夏初時還是啥時段,聽紅姐說老師在去年大病了一場。可明明朋友圈常常見到老師發(fā)的生活碎片,不是品茗賞花,就是撫琴鑒畫。她把古時女子八雅玩了個徹徹底底明明白白,風生水起的日子過得直叫窩在山溝溝里的我隔著屏幕好生羨慕。怎么也不敢相信,好好的妙人兒怎么會生了那樣場大病呢?而且還不和我們說一聲。于是在一場揪心的夢里頭也傷心難過得不行……然后呢,就與紅姐,霞霞約定在最美的季節(jié)去見相見的人。總要見一面吧,在深秋。在這個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時候,我深信只有京都的秋風才能讓刻骨的思念緩解。</p><p class="ql-block">隨著吳老師打開門,她的閨蜜多年未見的肖姐就笑臉相迎。肖姐上周也從蘇州趕來探望,剎那間,他鄉(xiāng)遇故人的我們準備把這幽靜之地好好鬧騰幾日。果真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我們都被美麗的人給吸引到一塊兒了。</p><p class="ql-block">落座陽臺的餐桌,我仔仔細細打量起老師的雅室。原木色的榻榻米放置在進門口,右側的一面做了書架,靠臥室側擺放了一架古箏,中間的品茗區(qū)上方一鳥型燈盞散發(fā)暖暖的光,映襯在千里江山圖的茶巾上,暈開了一道穿越千年的相遇。倘若無意的風恰好穿過垂落的白色紗幔,翻亂了老師桌面上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書,她是否會含笑輕斥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p><p class="ql-block">轉眼又看向被大片大片的森林綠包圍的電視上頭懸掛的兩橫幅,一幅寫著頗具禪意的見山。禪宗的三重境: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不知道身處世俗的你我現(xiàn)在的修為是哪一境界。另一副不知道出自誰手的水墨丹青。哎呀,這些細微之處無不顯示主人的格調。讓我最意外的還數(shù)有那個挨著廚房放置的復古留聲機,高貴典雅的綠色機身,高高仰著頭的金色喇叭花,光瞧著它趾高氣揚的小模樣就讓人忍俊不禁。記得少時我時髦小姑給家里也弄回了一臺,每每得閑就在閣樓上放各種唱片,害得我腦海深處那些咿咿呀呀的聲音至今還在回響。好容易又見老器物本想再回味一下兒時不懂的妙音,可惜老師家的黑膠片壞了,還沒來得及買新的。雖然最后老師用藍牙投放了王菲的音樂,但終究差了那么點意思。好在晚餐后吳老師給我們古箏彈奏了一曲云水禪心,作為樂盲的我聽不出啥,只覺得琴聲悠揚婉轉,繞梁三日無回復。</p><p class="ql-block">老師問及我們三人這幾日的安排,大家表示只想去聞名遐邇的香山看看紅葉,去國家博物館看看國家寶藏,其余沒有特別要求,隨她推薦安排皆可。在此小小吐槽一下我們仨橫穿整個北京城去看紅葉的事情,那日我們來回花費五個小時的車程,又馬不停蹄的爬了一千多米的大斜坡,結果只遠遠的從樹隙間看了眼對面山上還算成氣候的紅葉。失望之余有人還挺自豪的說香山紅葉還不如家鄉(xiāng)的。的確,誰不覺得自己家鄉(xiāng)好呢。</p><p class="ql-block">周末這天我們五人駕車前往被吳老師母女強烈安利的羅紅攝影藝術館。它是好利來掌門人羅紅先生耗費6年時間在北京機場附近建造的一所私人藝術館。其中包括羅紅攝影畫廊、東方園林景觀群和黑天鵝蛋糕藝術館。迄今為止我都還深深被藝術館給震撼,被他拍攝的自然之美所感動。難怪羅紅藝術館被別人稱為是一個能溫暖心靈的藝術空間。</p><p class="ql-block">穿越仙氣飄渺的園林,走在過室內潔白無瑕的廊道,大大小小的照片墻都是羅紅在非洲各國飛行的腳印。再往前就是藝術家的巨幅海報,一望無垠的沙丘上羅紅先生側目眺望,好似在尋找他心中最美的風景,不遠處的直升機安靜的等著它朋友的召喚,隨時準備開啟一場新的冒險旅程。</p><p class="ql-block">藝術館里大約有150幅作品,是羅紅先生從20年間所拍攝內容中精選出來關于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的的攝影之作。整個觀看過程中,除了驚艷震撼目瞪口呆,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作品的精美絕倫。你看,那副前行圖。一只火烈鳥幼崽正蹣跚學步,俯臥在沙地上的母親低垂著頭,輕聲細語的鼓勵著它的孩子。幼崽嘗試著劃動一下爪子,粼粼水波佯裝揉碎了一地,繼而化作萬千點點閃閃金光,照亮了它前行的路。還有一幅圖小憩圖,幽靜之地披著金色紋理的豹貓趴在樹枝上,一雙湛藍的圓眸注視著眼前,一旦與它對視久了就會將其心魂攝入。這一副是讓人豁然開朗的作品,那一副是叫人移不開視線的作品,前面那個超巨幅的是狂野不羈的叢林美……??!眼睛不夠用啦,腦海里記憶庫就此停留吧。</p><p class="ql-block">縱觀全場羅紅的作品都是從上帝視角俯拍的,場面之震撼壯觀,只有在現(xiàn)場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別提其他什么在世界之巔拍的日照金山、海底沙漠、極限之地的流光、奔騰咆哮的火山巖漿。這所有的一切恰如藝術家所言,他的一生是為美而感動,為美而存在。他的作品有著人與自然的一種交護感,視覺上既有非常夢幻的感覺,更有微妙的細胞藝術,然后到一種迸發(fā)的宇宙的宏觀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一句話“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lt;/p><p class="ql-block">寫在結尾雖然此行也有點小遺憾,倉促間走馬觀燈的將國博國家大劇院和月壇都過了一下,或許不完美才是真完美。更何況在這個晚秋時分我體會到了老舍先生說的,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