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時光荏苒,歲月如歌。</div><div><br>新疆,是我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新疆人的熱情、樸實、執(zhí)著和幽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div><div><br></div><div>這是一段30年前的親歷往事,時光無法倒流,美好總能再現。<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當時的南疆公路 ( 1991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邊的胡楊樹 ( 1992 )</h3> <h1></h1><h3></h3><h1><b><br></b></h1><h1><b>接受任務</b></h1><h3>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新疆某研究所工作。上級下撥五十萬元??睿媱澰谀辖吞锏貐^(qū)選一個縣搞太陽能推廣,條件是地方政府必須配套20%資金 ,誰能配套項目就給誰。有了國家補貼和紅頭文件,只要找到下家,這事就能輕松搞定。</h3><h3><br>春節(jié)剛過,我和同事老張就去了南疆。當時沙漠公路還沒通車,從烏魯木齊坐班車經喀什到和田,整整走了7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田通往縣城的公路 ( 1991 )</h3> <h1><b><br></b></h1><h1><b>出師不利</b></h1>跑了幾個縣發(fā)現,事情完全沒有那么簡單。各縣都是一個說法,先感謝國家的關心,再感謝我們千里迢迢的辛苦,項目也非常好,就是沒錢。<div><br></div><div>當時各縣的科技經費極其有限,早在年初就分完了,有的縣甚至提出能不能白送 ---。<br><br>打道回府,肯定不甘心。還有一個縣沒去呢,第二天又乘班車七個小時,來到了這個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小縣城。<br><div><br></div></div> <h3></h3><h1><b><br></b></h1><h1><b>沙漠深處的小縣城</b></h1>汽車從和田出發(fā)進入沙漠腹地,沙海浩瀚,天漠一體,展現一幅蒼涼而壯闊的畫面。<div><br></div><div><h3>千年前,這里曾是“尼雅古城 ”,西域三十六國“精絕國”所在地,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驛站。不知何時,羅布泊湖干枯,塔里木河斷流,變成了眼前的這片沙漠。</h3><h3><br></h3><h3>縣城只有一條主路,一陣狂風吹過,沙塵滾滾。有人還在風沙中聊天逛街,沒人刻意躲避。每天招待所的桌面上,床單上全是沙子,這里晴天也難得見到太陽,工作條件十分艱苦。</h3><br><h3>全縣人口只有幾萬,維吾爾族占95%以上,漢族干部很少,大多是各縣輪崗或外派來的。這些干部家在外地,幾個月才能回去一次。</h3><h3><br> 第二天去飯館吃飯,老板問我們是不是新來的,他說昨天就看見我們從門前路過。縣城太小了,據當地人講,縣長書記在縣委大門口就把工作布置了。</h3></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路邊的拉客馬車 ( 1992 )</h3> <h1><b><br></b></h1><h1><b>熱情的魏主任</b></h1><div>縣科委只有兩間辦公室,編制5人,負責全縣四個公社兩個牧場的科技推廣工作??莆褐魅螣崆榈亟哟宋覀儯瑫r也訴說了他的難處。今年科委經費只有二十萬,一月份就分配完了。但這么好的項目實在不愿放棄,最后答應馬上向縣領導匯報,讓我們再等兩天。<br></div><div><br></div><div>等消息的日子有點難熬,縣城太小沒地方去。那天是星期日,午飯后我躺在床上,猜想著魏主任與領導協商的各種可能,老張在床上研究他的棋譜。</div><div><br></div> <h1><b><br></b></h1><h1><b>同事老張</b></h1><div>說起老張還真是個人才,對象棋的執(zhí)著到了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br></div><div><br></div><div>大家一起下鄉(xiāng)出差,別人忙著逛“ 巴扎”( 逛市場 )、壓大街。他一個人在旅店幾個小時不出屋,研究那本快翻爛的棋譜,嘴里還不停地念叨“ 炮二平五,馬八進七 ”的口訣。</div><div><br>大家勸老張別那么認真,象棋又不能解決吃穿。老張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象棋雖不能帶來物質財富,卻能帶來精神享受,那是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br><br>幾十年的實戰(zhàn)和理論提高,老張的棋藝在烏魯木齊還有點名氣。他得過市級中國象棋大賽二等獎,參加過盲棋比賽,在科委大院基本無人能及。<br><br>但老張也比較低調,從不與“ 街邊棋手 ”下棋。他認為水平太雜,提高不了自己,更喜歡與大咖過招。<br></div><div><br></div> <h1><b><br></b></h1><h1><b>招待所的風波</b></h1><div>3月的南疆樹葉開始變綠,中午氣溫也有20多度。<br></div><div><br></div><div>招待所葡萄架下有人在下象棋。出招的,悔棋的叫喊聲不時傳入屋內。遇到知音了,老張叫我去看看。<br><br>兩位棋手酣戰(zhàn)正濃,兩位觀戰(zhàn)者更是異常激動,甚至搶過棋子不讓出手。老張靜觀片刻,冒了一句:“ 就是一盤死棋嘛! ”這時所有人這才發(fā)現何時身旁又多了兩人。<br><br>“ 你會下棋嗎?”其中一位口氣有點盛氣凌人。</div><div>“ 我不想下,真下讓你一車一炮! ”老張的話立刻激怒了在場四位。<div><br></div><div>我了解老張的實力,他們肯定不是對手。再說我們來工作,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越想走對方越不讓走,他們嘲笑老張是不是“ 溝子松了”。( 當地土語:害怕了的意思 )<div><div><br>“ 你是不是看不起人,敢不敢咱倆殺一盤? ” 四位都不接受老張的優(yōu)惠條件。雙方拉開棋盤,當即就廝殺起來。<br><br>跳馬拱卒,車攻炮轟,老張每步棋都彰顯霸氣。每人不到十個回合,毫無懸念的敗下陣來。<br></div><div><br>“ 你們是哪里來的?”對方口氣緩和多了,接著是遞煙,倒茶,讓座,看來是心服口服了。</div><div><br></div><div>一陣寒暄,雙方距離拉近很多。其中一位臨時離場并囑咐老張千萬別走,“ 等著啊,我叫人去,高手馬上就來?!?lt;br><br>下棋的人都盼望跟高手對局,十幾分鐘后,一位胡須民間老漢和物資局長騎車趕到。局長不到十分鐘連輸兩盤,民間老漢兩輸一平。( 事后老張講,要給老漢留點面子 )</div><div><br>“ 烏魯木齊來了一位象棋高手,連棋圣秦老漢都敗在他手下了。 ”消息立刻傳遍了小縣城的棋友群,他們感覺不但輸了棋,還輸了人,更輸了面子。</div><div><br>對,找吳書記匯報去!轉眼間一群人全不見了。<br></div></div></div></div> <h3></h3><h1><b><br></b></h1><h1><b>愛下象棋的書記</b></h1><div>小吳書記是從地區(qū)派來的縣委書記,年輕有為,充滿活力??h委書記是當地百姓的父母官,黨政一把手,當地人即怕他又離不開他。<br></div><div><br></div><h3>小吳書記的家距縣城300公里,平時不回家,吃住在縣委大院。那個年代也沒什么娛樂活動,更沒有應酬,下象棋成了他唯一的愛好。工作之余總想找人殺一盤,說是一盤,沒三盤根本離不開桌。</h3><div><br></div><h1></h1><h3>他對象棋的態(tài)度像對工作一樣執(zhí)著,較真,在棋盤邊也沒了書記的派頭,一般贏多輸少。與書記下棋也不是件容易事,贏了不給領導面子,輸了領導覺得你水平太低,以后不想再找你了。</h3><br><h3>大家公認,論棋藝小吳書記也能達到業(yè)余上段水平,排名全縣前十,還得過兩次冠軍,一次亞軍。知情人士透露,那是高手讓著他,誰敢贏書記呀!</h3><div><br></div> <h1></h1><h3></h3><h1><b><br></b></h1><h1><b>現場辦公會</b></h1><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當天下午,小吳書記帶了幾個人來到招待所,名義看我們,實際想親睹老張的實力。</span><br></div><h3><br></h3><h3>不速之客突然登門,難免有點緊張。一番禮節(jié)性地介紹,彼此了解了身份和來意。我見縫插針立即向書記匯報了所遇的難處。</h3><br><h3>小吳書記認為這是個送上門的好項目,不但節(jié)能環(huán)保,又有國家補貼,一定不能放棄。立即讓秘書通知科委魏主任、計委吐爾遜主任,財政局賈局長馬上到招待所開會。</h3><br><h3>會議就在隔壁的八人間進行,書記向大家解釋,這是個拋磚引玉的項目,不但老百姓受益,還能提高咱縣的知名度。太陽能路燈、日光溫室大棚、太陽能浴室、牧民家庭照明,哪個我們不需要?國家已經給了五十萬,剩下的十萬普魯( 維語:錢的意思 )一定想法解決。</h3><br><h3>經書記協調,由縣環(huán)保基金墊付。魏主任馬上用便簽紙寫了個報告,計委主任,財政局長當場簽字,承諾明天就辦。</h3><h3><br>“這回滿意了吧?”小吳書記問道。</h3><h3><br>事態(tài)的轉機完全出乎意外,我和老張一再表示感謝。小吳書記讓我們先回房間休息,一會還有事找我們。</h3><br> <h3><p></p></h3><h1><b><br></b></h1><h1><b>戰(zhàn)前動員會</b></h1><div>還是那個八人間,剛才的項目協調會變成了總結動員會。<br></div><br><p></p><p>六位棋手們向書記匯報了“ 八戰(zhàn)七輸一平 ”的敗績,小吳書記的訓斥聲也傳入到我們的房間。</p><p><br> “ 老蔡, 你平時笑這個,貶那個,今天咋回事呀 ?”“ 還有老錢,你不是勞道的很嗎,( 勞道是當地土語厲害的意思 )怎么也輸了 ?”如何挽回面子成了會議的主題。<br><br>一陣沉默,有人想起了縣政協的馬主席,他在地區(qū)得過獎,是縣象棋協會主席,“ 四大金剛 ”排名榜首。當得知馬主席正在幾十公里外的二牧場蹲點,小吳書記立即讓秘書通知老馬,連夜趕回縣城,有要事安排。<br><br>再問起是否有人應戰(zhàn),大家都面面相窺,低頭不語,誰也不想在書記面前再丟一次面子。“ 你們真是爛泥扶不上墻! ”小吳書記決定自己上,便笑呵呵地又來到我們房間。</p><p><br></p><p>他的心思我完全理解,面子沒有挽回,絕不會放我們走。我與老張也商量了對策,第一局必須輸,要給領導面子。第二局要贏,展示你的水平。第三局平,雙方皆大歡喜。最后的結果也是這樣,至于雙方的水平,旁觀者都心知肚明。<br><br>盡管打個平手,小吳書記還覺得意猶未盡,晚上請我們吃個便飯,想聊聊天。<br><br>我們提出明早要回和田,魏主任找了客運站的熟人,為我們訂了早班車最前排1號,2號座位。<br></p><p><br></p> <h1><b><br></b></h1><h1><b>與書記吃飯</b></h1><div>縣委食堂內,一盤糖拌西紅柿,一盤涼拌黃瓜,一壺茯茶,每人一盤過油肉拌面,可以看出縣委書記的勤儉與廉潔。<br></div><div><br></div><div>小吳書記向我們講了做基層領導的甜酸苦辣,這個縣位于沙漠邊緣,自治區(qū)很少來人。且不說發(fā)展和引進人才,原有的干部能堅守,就是最大的奉獻。<br><br>飯后茶余,又回到了象棋的話題,他想聽聽老張的真實評價。老張直言快語,認為這里信息閉塞,棋路老舊,相互摸底,不與高手過招,永遠無法提高。<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漠深處的尼雅黑雞</h3> <h1><b><br></b></h1><h1><b>在客運站</b></h1><div>第二天清晨,天還沒大亮,我和老張早早來到縣客運站,上了發(fā)往和田的班車。全車乘客四十余人,我們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有點享受飛機頭等艙的感覺。<br></div><br>客運站條件十分簡陋,沒有候車室,四周用磚墻圍著。馬達轟鳴,車燈的光束穿過彌漫的塵土,汽車啟動了。<br><br>此時,一輛吉普車急駛而來并大喊停車。隨后一人沖入車內喊道,“ 烏魯木齊來的請下車!”<div><br></div><div>發(fā)生了什么事 ?全車人都在猜測。<br><br>來人是縣委楊秘書,他說馬主席昨天半夜回來了,書記讓你們退票回縣委,一定要與馬主席見個面。還說不會耽誤你們行程,縣委派專車送你們去和田。</div><div><br></div><div>還有這等好事!肯定還是昨天的事,這小吳書記也太較真了。</div><div><br>馬主席是本地人,維語嫻熟,嗓音洪亮,虎背熊腰,氣場壓人。他是公認的象棋冠軍,也是小吳書記的最后一道防線。</div><div><br></div><div>吃過早餐后,書記去開會,馬主席邀請我們去他家喝茶。我們清楚,喝茶是假想贏棋是真。因著急要走,老張有點不在狀態(tài),馬主席兩贏一輸,總算挽回了面子。</div> <h1></h1> <h1><b><br></b></h1><h1><b>去和田的路上</b><br></h1><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坐著縣里派的吉普車,看著路邊的千年不倒胡楊樹,又想起那些淳樸可親,堅守在沙漠深處的各級干部。他們就像一顆顆胡楊樹,堅韌不拔,默默奉獻,為這片荒漠帶來無限的希望。</span><br></div> <div><b><br></b></div><b>一年后 ---</b><div>項目順利驗收。溫室大棚收獲了蔬菜,太陽能路燈也亮了,沙漠小學有了太陽能浴室,放駱駝的牧民第一次看上了電視,社會效益自然不錯。這個看得見,摸的著,有展示度的項目,也為小縣城賺足了面子。<br><br>經各級媒體宣傳,為了打造科技示范縣,上級又投入了專項資金,還引進了其他項目。聽說北京的專家,自治區(qū)的領導還去參觀過呢。</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與吐拉洪家人合影 ( 1994 )</h3> <h3><b><br></b></h3><h3><b>幾年后 ---</b></h3><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小吳書記因工作出色升職到地區(qū),我也當了研究所的領導。他到烏市出差總會來看我,兩人常聊起當年難忘的場景。</span><br></div><h3><br></h3><h3>我問他還下棋嗎?他說工作太忙很少下,棋友們都等他退休重返棋壇呢。</h3><h3><br></h3><h3>那年秋天,我陪科技部的一位領導去南疆考察,路上講了“ 棋迷書記”的故事。他覺得情節(jié)太精彩了,讓我寫個材料,回北京找人編個電視短劇。只因工作太忙,此事擱淺,至今還有點遺憾。</h3><div><br></div><div><br></div> ( 本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有人物均為化名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