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夢回徽州

范彩琴

<p class="ql-block">秋末冬初夢回徽州,有人說:"徽州無一處不是風(fēng)景,無一時不遺落風(fēng)情。"只有親自到徽州走一走,才明白這樣的評價一點不假!湯顯祖:“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罩莸靥巺穷^楚尾,既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溫潤婉轉(zhuǎn),又保留了楚地的古樸原始,別具一格、獨有韻味。</p> <p class="ql-block">11月29日,陽光明媚,萬里晴空,一片湛藍,仿佛是大自然最完美的畫布,等待著我們?nèi)ッ枥L生活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寧波文化之旅的103位朋友分坐兩輛旅游大巴,早上7:30在廣濟街集結(jié),1號車由于車輛調(diào)度問題而延遲半個多小時才開來。好在朋友們都是文旅鐵桿粉絲,大家通情達理,沒有怨聲載道,在街邊耐心等待,希望以后這種事不要再發(fā)生!</p><p class="ql-block">沿途經(jīng)過西湖服務(wù)區(qū)休息20分鐘,服務(wù)區(qū)的建筑猶如蘑菇形很美。下午一時到達歙縣,大巴開出高速公路,轉(zhuǎn)彎就是飯店,用餐很方便。抬頭望去,高速公路的墻體上刻有“歙(she)縣”兩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照安徽小卲導(dǎo)游說法:歙縣過去是個貧困的老區(qū),“歙”字可戲說:人一口,多如羽毛,經(jīng)濟欠發(fā)達。</span></p> <p class="ql-block">從寧波到徽州車程5小時左右,沿途窗外深秋的徽州韻味更濃,色彩是那么斑斕、那么絢爛,一個個古村落靜謐安然的躺在這幅叫做"徽州"的水墨畫里。五彩斑斕秋意濃,古韻徽州盛名傳。</p><p class="ql-block">從29日下午開始,文化之旅將走訪黃山市下面的歙縣和黟縣。</p> <p class="ql-block">29日第1 站:歙縣的陽產(chǎn)土樓。</p><p class="ql-block">陽產(chǎn),宋時由歙縣遷移定潭而居,再后就遷到陽產(chǎn)。為什么叫陽產(chǎn)呢?陽即是向陽,產(chǎn)意思為陡峭,故而這里取名陽產(chǎn)。</p> <p class="ql-block">陽產(chǎn)土樓無需門票,只需支付30元的停車費和接駁車費,相比篁嶺165元的門票價格,這里真的是物超所值。我們坐著接駁車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有些驚險、有些新奇。前面就到陽產(chǎn)土樓了,這是一個隱藏在群山之中的古村,這里有著獨特的黃土建筑,與夢中的皖南青瓦白墻截然不同,這里的原始風(fēng)情讓人驚嘆,仿佛時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陽產(chǎn)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飲山泉,餓食五谷,子孫延續(xù)。流年之中,形成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zhì)樸壯觀的土樓群。陽產(chǎn)的土樓墻體厚實,家居冬暖夏涼。在歙南一帶,流傳著一句俗語:"有福之人歇土墻(即土樓)"。土樓群是陽產(chǎn)景區(qū)最大的特色,現(xiàn)存土樓367棟,為皖南區(qū)域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樓群。</p> <p class="ql-block">在陽產(chǎn)古村落,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村民們在這里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家養(yǎng)的雞和乖巧的小狗趴在路邊,仿佛帶你回到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慢慢地行走,不時坐在石頭上,看著天空和群山發(fā)呆,沐浴在陽光下,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要是時間允許,我真想在山上民宿住一晚,早晨起來,推窗就可欣賞到云海美景,還好今天有太陽,趕上了曬秋盛宴,感受秋日的愜意與豐收。</p> <p class="ql-block">太陽一出,正值農(nóng)產(chǎn)品拿出來翻曬時節(jié),家家戶戶支起曬匾,紅的、黃的、白的.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曬秋圖,陽產(chǎn)曬秋不僅僅是農(nóng)作物的豐收,更是曬出農(nóng)民們的心血和汗水,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勞動人民的福祉。</p> <p class="ql-block">第2 站:漁梁壩</p><p class="ql-block">我們從陽產(chǎn)土樓坐小面包車下山,抓緊時間來到漁梁老街,穿過古街,去觀賞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漁梁壩。</p> <p class="ql-block">漁梁古鎮(zhèn),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始建于隋唐,鼎盛于明清,是古徽州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商業(yè)交通性村落。村落形態(tài)、街巷空間、水埠碼頭及建筑單體,均呈現(xiàn)出與皖南傳統(tǒng)農(nóng)耕性村落迥然不同的風(fēng)貌,是徽州首埠、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漁梁街中段有小巷通江邊,石階走下去就是漁梁壩。漁梁壩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稱為"江南第一都江堰"。漁梁壩地位極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環(huán)境,歷朝歷代都把壩之興衰作為徽州興衰的標(biāo)志。</p> <p class="ql-block">漁梁壩作為幾百年來新安江上大小商賈船隊往來的一個重要碼頭,是明清時期徽商從這里起航承接家族興旺的地方,舊時徽州女兩眼淚汪汪在此送別男人去遠方,這里名副其實是"徽商之源"。</p><p class="ql-block">漁梁壩可蓄上游之水,緩壩下之流,兼具蓄水、行舟、放筏、抗洪等作用。大壩由整齊的花崗巖(俗稱鳳凰麻)條石壘砌而成,每塊石頭重達一噸。</p> <p class="ql-block">見過很多現(xiàn)代水泥鋼筋澆筑的水庫大壩,也見過一些石頭砌成的河堤,卻沒有見過像漁梁壩這樣,由一塊塊重達數(shù)噸的巨大青石板壘砌而成,每壘十塊青石板均立一根石柱,石板與石板之間用燕尾榫緊密相連,上下層之間又用叫作"元寶釘"的石墩插入,相互銜接,極為牢固。它經(jīng)歷1400年、任憑多少次洪水肆虐而安然無恙!</p> <p class="ql-block">看,看!那邊大壩上有口長條石圍成的方井,大壩上挖井,聽都沒聽說過,又一個實屬少見!清澈的井水供當(dāng)?shù)厝讼翠?,處處體現(xiàn)古人智慧和神奇。</p> <p class="ql-block">站在青石壩上能感受到微風(fēng)拂面,帶著江水的清涼和山間的清新。遠處,漁船悠悠蕩蕩,天晚了漁民們忙碌著收網(wǎng)回家,為這寧靜的畫卷增添了幾分生動和活力。漁梁壩不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處充滿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韻的景點。我久久地站在大壩上,遙望江水,思緒萬千,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智慧與勤勞,這一刻,我若有所悟……</p> <p class="ql-block">第3 站:夜游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fēng)格。 徽州古城分內(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fā)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城樓門,具有獨特"排柵柱"結(jié)構(gòu)的北宋城門形制。</p> <p class="ql-block">東譙樓,亦稱陽和門。宋紹興二十年(1150)建,樓上原設(shè)有報時設(shè)備,故名鼓樓。樓寬12米,深10米,高13米,歇山頂,重檐虛閣,前后通間設(shè)窗,西南兩側(cè)有石階通道。歷代均作重修,現(xiàn)存木結(jié)構(gòu)為清式。</p> <p class="ql-block">穿過高大魁偉的"徽州府"城門,面對的就是舊時官府衙門。我們?nèi)〉烙疫?,從和陽門進去,前面是一座牌樓,這個牌叫"許國石坊",立于明萬歷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xiāng)時在家鄉(xiāng)歙縣立此坊。</p> <p class="ql-block">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全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jié)義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許國石坊作為典型明代石坊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們住在徽州古城旁,晚餐安排在古城里的“巷子里酒店”。今天是文旅朋友袁戰(zhàn)友生日(11月29日),而我的生日是明天(30日),由于明天晚上安排自由活動,我們的文旅總領(lǐng)隊吳海英說,那就倆人的生日一起過吧。于是文化之旅舉辦生日宴,擺上生日蛋糕,感謝大家為我倆唱生日歌、讓我們吃長壽面,熱鬧非凡,此生實難忘!</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萬里晴空,如同一片無垠的藍色夢境,讓人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的生日,上車前,感謝同為領(lǐng)隊的書法家王介堂老師,他特意拿出墨寶“福”字,在車前為我和袁戰(zhàn)友祝賀,對聯(lián)賀范彩琴女士生日:</p><p class="ql-block">彩霞傳美意,琴韻祝延年。</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從歙縣來到黟(yi)縣,黟縣是古徽州六縣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黃山舊名黟山而得名。這里不僅有2200多年的歷史,還是全國最古老的縣之一,被譽為“古黟”和“世外桃源”。</span>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仿佛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黑多縣盛產(chǎn)黟縣香榧、黃山黑雞、黑豬、黑玉米、石墨茶等,這些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都是黑色的,不僅在當(dāng)?shù)貜V受歡迎,也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qū)消費者的青睞之選。我們在黟縣主要行程是:</p><p class="ql-block">上午要探訪二個古村,塔川、宏村,</p><p class="ql-block">下午再探訪二個古村,屏山、南屏,</p><p class="ql-block">晚上返回黃山市,去逛兩條老街,屯溪、黎陽。</p> <p class="ql-block">第4站:塔川賞中國最美秋景</p><p class="ql-block">?塔川是中國賞秋勝地?,(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長沙岳麓山、無錫惠山、安徽塔山)</p><p class="ql-block">?塔川?,徽派古韻與秋色交融,漫步在古街巷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美麗。賞秋<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游旺季時間短暫,若錯過了入秋的徽州,就是錯過了中國最詩意的秋天!我趕緊</span>拿出手機,按動快門,拍出最絢爛的秋色,金黃、絳紅、墨綠….斑斕的色彩,張張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塔川村,隸屬于宏村鎮(zhèn),是黟縣小桃源眾多美麗富繞的自然村落中,一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有"溪繞前屋"等絕妙景觀,尤其是塔川秋色,是眾多畫家、攝影家創(chuàng)作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星期志愿者為11期</span>文旅踩線,從塔川歸來,就覺得皖南不愧是賞秋勝地,白墻灰瓦的徽派建筑,炊煙裊裊的人間煙色,有烏桕樹葉向著光紅通透,有部分金黃色稻谷留著,讓人盡情拍照,整幅景象滿足了我夢中對皖南水墨畫的所有想象!</p> <p class="ql-block">塔川的最佳觀賞點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塔川有三個觀景平臺:</p><p class="ql-block">一是盧壩觀景臺: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俯瞰整個塔川,可拍攝塔川全貌。</p><p class="ql-block">二是楓觀景臺:視野極佳,適合拍攝村莊,這里是景區(qū)內(nèi)人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三是茶園觀景臺:位于塔川集市旁,側(cè)面視角觀賞。</p> <p class="ql-block">站在觀景臺上,云煙、遠山、秋樹、徽州人家?;罩莸那?,是獨一份的,塔川是名副其實的畫中古村,熱情的紅葉和粉墻黛瓦馬頭墻交相輝映,詩情畫意的感覺一瞬間直達心底。</p> <p class="ql-block">塔川以秋天的紅葉景觀而聞名,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作為黃山的百佳攝影圣地,塔川的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無盡的詩意與美感。金黃的稻田在秋風(fēng)中泛起層層稻浪,與遠處五彩斑斕的山林相互呼應(yīng),構(gòu)成了一幅天然的田園山水圖。無論是長槍短炮的專業(yè)攝影師,還是用手機記錄美好的旅行者,在這里都能定格下令人驚艷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初冬的風(fēng)微涼,層林盡染的葉子,颯颯作響,依依不舍的飄落,惹得路過的人們心都醉了。塔川的秋色,被譽為"最美橙黃橘綠時",結(jié)合徽派古村落的特色,構(gòu)成了一幅無法用言語描繪的美景畫卷。最佳觀賞期已到來,將持續(xù)到12月初。</p> <p class="ql-block">因為這個時候,秋水初歇,初冬暖陽,林間燦爛無比!水光映著山間的秋色,原本潑墨畫般的山水,也染上了幾分爛漫。路邊的小羊咩咩地唱著歌,村里的老人踮起腳尖盼著老友歸,村口的樹下,我們是過客,卻很想成為歸人。</p> <p class="ql-block">第5 站: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宏村。</p><p class="ql-block">我走過很多地方,可惜宏村沒進去過,以往只在途中穿插而過,所以早就想進去看看這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畫里鄉(xiāng)村。今天天高氣爽、云淡風(fēng)輕,宏村建筑立在碧藍如洗的天空下,更顯那一抹古樸的江南風(fēng)韻。</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南湖,恰似一面天然的鏡子,將岸邊的垂柳依依、徽派建筑的古樸典雅以及天空的湛藍澄澈完美倒映,湖光與山色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水墨江南的絕美畫卷。</p> <p class="ql-block">徽州有最詩情畫意的這些古村落,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徽州歸來不看村,徽州最美的秋韻,就藏在一個個山間古村之中。</p> <p class="ql-block">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整個村落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布局強調(diào)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宏村的古建筑為徽式特色,粉墻青瓦分列規(guī)整,檐角起墊飛翹,與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fēng)光和諧統(tǒng)一。</p> <p class="ql-block">到宏村主要看三個景點:南湖書院、月沼、承志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湖書院則是宏村的文化地標(biāo),散發(fā)著濃濃的書香氣息,是古代學(xué)子們勤奮與智慧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月沼則是宏村的一處美麗景觀,湖水清澈,與周圍的古建筑相映成趣,是感受大自然寧靜與和諧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承志堂是宏村內(nèi)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體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是徽派建筑的代表,還被稱為“民間故宮”,展示了豐富的木雕、磚雕和石雕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南湖書院,占地面積為6660m2,是典型的徽州書院結(jié)構(gòu),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在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稱“南湖書院”。曾任清政府內(nèi)閣中書,民國時駐英、日公使,代總理大臣的汪大燮、當(dāng)代著名的科學(xué)家,澳星發(fā)射研制專家之一的李小鵑等學(xué)者,都是在這里啟蒙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宏村月塘北畔,有一座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汪氏祠堂,名樂敘堂,又名眾家廳,這也是宏村唯一的祠堂。因為這里的人幾乎都是汪家的子孫。</span>祠堂由門樓廳、前院、議事廳、享堂四部分組成,是家族中開會、祭祖、議事、懲罰、婚嫁的場所。</p><p class="ql-block">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在山西任運粟主簿。建祠時,汪辛不在家鄉(xiāng),但出資過半,德高望重,村人推崇其妻胡重娘及子來主事興建,歷時四年完成。時縣尹黃彪建言:宗祠,是宗族祭禮聚會的地方,是聽取祖訓(xùn)宗規(guī)的地方,“子子孫孫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可取堂名為樂敘,意為“秩敘敦倫,永履和樂”。族人同意,汪辛并寫下《樂敘堂記》。 楹柱上懸掛古聯(lián)文:“基開雷崗綿世澤,緒承越國萃簪纓。”</p> <p class="ql-block">月沼,位于宏村的中央,狀如半月,故謂"月沼",亦稱"月塘,系牛形古水系的"牛胃"。明永樂年間,池塘并鑿西溪引水入池,供族人防火、飲用和洗滌。</p><p class="ql-block">月沼,宛如顆靜謐的明珠,鑲嵌在宏村的心臟地帶,平靜的水面在陽光的輕撫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周邊白墻黑瓦的民居倒映其中,寧靜而祥和,仿佛時間在這里悄然靜止,讓人沉浸在這千年古村的獨特韻味之中。</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一個大戶人家,建于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占地2100m2,正廳、后廳均屬回廊二樓三間結(jié)構(gòu),由廳堂、書房、經(jīng)堂、池塘、花園、廚房、水井組成,全屋共有內(nèi)房28間,整幢建筑精雕細刻,朱柱金梁,金碧輝煌,有"民間故宮"之稱。</p><p class="ql-block">承志堂耗資60萬兩白銀,相當(dāng)于一億三千萬人民幣。這座房子擁有富麗堂皇的大門、獨特的門樓設(shè)計、室內(nèi)停車場、特殊的木雕裝飾和精美的擺設(shè)。承志堂的建筑采用磚木結(jié)構(gòu),木料上還鑲嵌了真金。房屋內(nèi)部設(shè)有各種功能區(qū)域,如高堂、偏廳、儲藏室等,體現(xiàn)了古代家庭的等級制度和家族管理。</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的主人汪定貴是一位鹽商,他的生意遍布江西九江和漢口,最終成為清朝末年的首富。這座房子代表了徽商的財富和地位,展示了古代徽州建筑的獨特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雙面石壁雕喜鵲報喜,四個喜鵲意為“四喜臨門”,雕工精細,正反面相同,現(xiàn)價百萬,實屬罕見!</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樂彼園”含義,主要源于佛教故事《阿彌陀經(jīng)》中描述的一個極樂世界,園名"樂彼園"即來源于此,意為"極樂園土",象征著一種理想中的完美境界。</p><p class="ql-block">園內(nèi)的主體建筑寬和堂是樂彼園的正廳,取名"寬和"寓意做人、經(jīng)商、做官要有一種寬厚仁和的心態(tài)。園內(nèi)的其他建筑如凝雪齋、片玉一只廊、傍云樓等,每個院落正上方都設(shè)有天井,既利于采光通風(fēng),又表現(xiàn)了對上天的感恩之情。樂彼園不僅是宏村的一個重要文化景點,也是了解徽州文化和歷史的好去處。園內(nèi)的建筑和布局展示了徽州商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xiàn)了寬厚仁和的生活哲學(xué)。</p> <p class="ql-block">村口有兩棵大樹,象征牛的兩角。</p><p class="ql-block">一棵是紅楊樹,為宏村的風(fēng)水樹,高19米,圍6米,樹齡500歲,系牛形村"牛角"之一。古時,村中老百姓辦喜事,新娘的花轎先繞樹一周然后出村,預(yù)示著新人百年好合、洪福齊天。</p><p class="ql-block">旁邊還有一棵銀杏大樹,是現(xiàn)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子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系宏村的風(fēng)水樹和牛形村的"牛角"之一,樹齡500歲,村中老人辭世,壽棺要繞樹三周,寓意高福高壽、子孫滿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6 站:走進詩畫屏山</span></p><p class="ql-block">徽州的深秋,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胡適的一句:我是徽州人,就訴盡了對徽州無限的眷戀!深秋的徽州,詩意令無數(shù)人傾倒!徽州的秋末,永遠擺脫不掉的,是刻在骨子里的詩情畫意!</p><p class="ql-block">屏山因為村子北面有屏風(fēng)山,狀如屏風(fēng),故而得名屏山村。村內(nèi)古跡眾多,舒氏宗祠、朱禮堂、三姑廟等古建筑見證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如今的屏山村,更是成為了著名的寫生基地,每年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院學(xué)生前來采風(fēng)寫生,他們用畫筆捕捉這里的每一份美麗與靈動。</p> <p class="ql-block">屏山村內(nèi)居民多姓舒,舒姓是伏羲九世孫叔子的后裔,唐朝末年由廬江遷居此地,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村中的吉陽水穿村而過,八座古橋連接著一裝幢幢古明居,構(gòu)成一幅絕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風(fēng)水古村落圖畫。</p><p class="ql-block">舒繡文故居是著名人民表演藝術(shù)家舒繡文的故鄉(xiāng),位于吉陽河畔,建于清宣統(tǒng)年間的靠壁三間結(jié)構(gòu)。人民藝術(shù)家舒繡文因成功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長寧湖始建于宋朝初期,當(dāng)時族人請風(fēng)水先生來屏山看風(fēng)水。風(fēng)水先生說,吉陽河南流川流不息,似村中財氣財源流失,<span style="font-size:18px;">缺少財氣聚留,</span>需要在吉陽河下橋亭下面建一個至少十畝的聚財湖,以達到肥水不流外人田,流財聚財。之后舒氏族人按照風(fēng)水先生說的去做,發(fā)動全村壯丁,用肩挑出一個十畝大的湖塘,水深近3米,取名長寧湖。長寧湖又稱鴛鴦湖,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村頭湖中,一直以來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古時有個汪秀才。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慈母省吃儉用供養(yǎng)他讀書,爾后又一手操辦為兒子娶了同村的汪羅敷進門做媳婦。秀才與羅敷自幼青梅竹馬,現(xiàn)在又喜結(jié)連理,兩人自然千恩萬愛。誰知時間一長,婆婆卻漸漸不喜歡媳婦了。原因是結(jié)親三年,汪羅敷始終未見有孕。婆婆含辛茹苦養(yǎng)育秀才長大,況且他亦是獨苗,婆婆自然對抱孫子有強烈期盼。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婆婆把這一切都怪罪在羅敷身上。從此,婆婆對羅敷不是挑剔她飯菜煮的不合胃口,就是嫌棄她裁剪的衣服不合身,百般刁難。最后,竟然唆使族長老館出面,以同姓結(jié)合有悖族規(guī)為由,拆散了這對恩愛夫妻。汪秀才被母親強制差到宣城當(dāng)學(xué)徒做生意,汪羅敷也由長兄做主,再嫁屏山舒氏。面對強大的宗族勢力和根深蒂固的禮教習(xí)俗,汪秀才和汪羅敷絲毫沒有辦法,只得把山盟海誓之情各自深埋心里,灑淚告別。歲月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過,汪秀才和汪羅敷的思念之情,反而隨時間的推移更加強烈。一年春上,汪秀回鄉(xiāng)探親,路上巧遇汪羅敷,相見時難別亦難,有情人面對有情人,只能在淚水中傾訴別后心中的苦楚和日夜的思念,感嘆所受的歧視和對愛情的無望,十八里相送,難舍難分,秀才送羅敷一直來到了屏山村口。長寧湖春波漣漣,這對有情人心底也翻卷起感情的波瀾,羅敷和秀才淚眼相望,無語凝噎,彩蝶飛舞,杜鵑凄啼,仿佛也在表達著對他們的同情。生不能同床死誓求同穴,他們深情對望了一眼后,毅然決然、又幸福無比地相擁著雙雙躍入了長寧湖中。當(dāng)人們趕來將他們打撈上來時,他倆的手還是緊緊相牽,至死不離,讓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動得淚光漣漣。第二年開春,人們發(fā)現(xiàn)在長寧湖中不時有一對鴛鴦在湖中棲息暢游,都說這是汪秀才和汪羅敷的魂魄所化。也許這樣朝朝暮暮的相依相伴才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吧,于是長寧湖又被人們稱為鴛鴦湖。</p> <p class="ql-block">亭下石拱橋,建于北宋中葉,明代成化年間,村人舒志道在橋上建亭閣。閣中設(shè)有觀音、財神、雷公電母等神龕,一年四季香火不斷,時稱該橋為"古樓橋"。后來亭子重建,卻未能有閣,神像重繪,未能設(shè)龕。因該橋亭位于村落下首,又稱"下橋亭"。</p> <p class="ql-block">我們順著穿村而過的吉陽溪漫步,不徐不疾,不慌不忙,一種歲月悠長的自在和從容,就悄然蔓延至心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屏山村,每一步都是風(fēng)景,每一處都有故事。這里,是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jié)合,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來屏山村,一起感受這份美麗與寧靜,讓心靈在這里得到洗滌與升華。</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里,古樸幽深,流連于粉墻黛瓦間,詩情畫意,或許這就是無數(shù)人追尋的另一種秋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鳥衣巷,這條溪旁的小巷,更是拍照的絕佳之地,與屏風(fēng)山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span></p> <p class="ql-block">舒氏宗祠,這座宗祠的彩繪門樓,在徽派建筑中獨一無二,雕塑精美異常,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匠人的匠心獨運。站在這里,仿佛能感受到舒氏家族的歷史與文化在這里沉淀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葫蘆井 ,相傳是呂洞賓造訪"真元道院",飲酒過量,醉倒在井邊,將寶葫蘆掉進了水井,故而稱之"葫蘆井"。有堪輿家(風(fēng)水先生)說這是"陰陽兩極井"兩個圓洞就是"極點(眼)",這井開在雙鳳山邊,與東南方吉陽山麓的"真元道院"中的"五行八卦爐"正好遙相對應(yīng),從而產(chǎn)生"水火相濟"即水火相制,達到平衡的結(jié)果。</p> <p class="ql-block">屏山拱峙,那牌坊上鐫刻的四個大字,更是讓人心生敬畏。這條小巷,雖不起眼,但卻充滿了故事與韻味,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用鏡頭捕捉它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御前侍衛(wèi),是一座家祠,清雍正年間所建,后面正屋兩層樓結(jié)構(gòu)因年久失修已經(jīng)倒塌,后改建成平房(咖啡屋)。雍正皇帝封本村人舒璉為"御前侍衛(wèi)",并下詔"恩榮"賜建家祠。</p> <p class="ql-block">在徽州慢遞這家復(fù)古文創(chuàng)小店,可以挑選一些紀(jì)念品,將屏山村的記憶帶回家。而顯濟廟,這座供奉三姑娘娘的小廟,精美的雕塑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第7 站~南屏古村</p><p class="ql-block">南屏,是黟縣小桃源,煙霞白里間,安徽的隱秘時光寶藏,是一座有千年歷史、規(guī)模宏大的古村落。還是《菊豆》、《臥虎藏龍》、《復(fù)活的罪惡》、《大轉(zhuǎn)折》、《中國命運的決戰(zhàn)》、《芬妮的微笑》、《歷史的天空》、《媽媽的媽媽》、《大清徽商》等多部著名影片的拍攝地,被譽為"中國影視村"。</p> <p class="ql-block">南屏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自元朝末年葉姓從祁門白馬山遷來后,村莊迅速擴展,明代已形成葉、程、李三大族齊聚分治的格局。特別是清代中葉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間的相互攀比,競爭進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時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卻有36眼水井,72條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從村頭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保留這八個大小祠堂,這種祠堂群在安徽省內(nèi)也是僅此一家,被譽為"中國古祠堂建筑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南屏古巷,縱橫交錯,猶如進入迷宮,古巷內(nèi)的建筑保存完好,走在這里可以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徽風(fēng)皖韻.南屏印象</p><p class="ql-block">穿行在歲月流逝、風(fēng)雨侵蝕的南屏古村,那粉壁青瓦馬頭墻上如水墨畫筆觸一樣斑駁肌理,仿佛在向你講述著徽州的歷史悠久和滄桑變遷。</p><p class="ql-block">冰凌閣,南屏村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清朝中期,閣樓的建筑風(fēng)格獨特,內(nèi)部為木雕和磚雕,工藝精湛,是微派建筑的珍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葉氏宗祠,又稱敘秩堂,南屏村的核心景點,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祠堂。建于明成化年間(距今有530余年歷史),占地約1000平方米,為三進三開間,是葉氏家庭舉行慶典活動、祭祀祖先、執(zhí)行家法的場所,祠堂內(nèi)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工藝精湛,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建筑飛檐翹角,雄壯美觀,門口一對象征宗族勢力的巨大石鼓,為黔縣青大理石雕鑿而成。</p><p class="ql-block">好多電影、電視劇常把祠堂作拍攝地,1989年,張藝謀導(dǎo)演、主演的電影《菊豆》中80%的鏡頭都在此取景,現(xiàn)在仍保持著當(dāng)年拍攝時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慎思堂,始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120余年的歷史),是一幢前后兩進的廊步三間屋,屋內(nèi)東西兩園,環(huán)境典雅清幽,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和古樸的廳堂擺設(shè)體現(xiàn)主人何等講究。慎思堂是南屏最具代表建筑之一,尤其是堂前的木雕屏風(fēng),堪稱徽派木雕的杰作。</p><p class="ql-block">1994年著名演員周里京主演的《復(fù)活的罪惡》曾在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雕花廳,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只有一百余年,房子之所以取名為"雕花廳",是因為這房子里有著大量精美的木雕,花鳥蟲魚,戲文人物,無不構(gòu)圖精美,雕琢細膩,圖案豐富,此宅立體浮雕是皖南少見的極品佳作,突顯了徽州木雕的精華。</p> <p class="ql-block">恒德堂,建于清代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年歷史,主人歷代行醫(yī),治病救人,積德行善。此宅臨水而建,地勢極高。廳堂中間天井,采光性能好,上、下廳堂各有兩廂房,整幢建筑裝飾簡樸,門樓磚雕精美。</p> <p class="ql-block">菊豆藥鋪,建于清光緒年間(約120年歷史),廊步三間結(jié)構(gòu),全堂白果,青磚地面,因張藝謀拍攝電影《菊豆》時選為藥鋪場景得名。</p> <p class="ql-block">南屏村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獨特的徽派風(fēng)格而著稱,古村隱匿于云霧之間的仙境,這里的建筑以徽派風(fēng)格為主,白墻黛瓦,馬頭墻錯落有致,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的江南水鄉(xiāng)。抬眼望去,屋檐下的紅燈籠正隨風(fēng)擺動,一股濃濃的鄉(xiāng)愁從心底升起。</p> <p class="ql-block">第8站:屯溪老街</p><p class="ql-block">老街原是新安江畔的一座水埠碼頭。清朝時期徽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屯溪老街上茶號林立,茶工云集,街道也逐年延伸。到了清末已發(fā)展為錢莊、典當(dāng)、銀樓、藥材、綢布等行業(yè)齊全的繁榮市場。而到了民國時期,屯溪老街曾改名"中山正街",安徽省厘稅局、鹽公堂、商會等機構(gòu)均設(shè)立在此。抗日戰(zhàn)爭期間,大批商賈和難民涌入屯溪老街,使得當(dāng)?shù)厝丝隗E增,經(jīng)濟達到鼎盛,成為當(dāng)時中國最繁華的商業(yè)重鎮(zhèn),素有"小上海"之稱。因其地處橫江、率水和新安江的三江匯流之處,又被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p> <p class="ql-block">老街全長1272米,核心地段長832米。一條正街,三條橫街,十八條小巷。老街的整個街巷有300余幢徽派建筑,街內(nèi)遺存的古代建筑有二百余處。</p> <p class="ql-block">走在青石板路上,兩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建筑隨處可見,讓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的徽州。</p> <p class="ql-block">然而,屯溪老街的魅力遠不止于此,沿街店鋪,大多為前店后坊的二層建筑,精巧玲瓏的樓閣、鏤刻精美的花紋圖案,無不顯示了徽派建筑的古樸典雅。1981年,美國加州大學(xué)教授參觀過屯溪老街后,稱贊老街是"東方的古羅馬"。</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有很多恢弘的徽派建筑, 看前面四岔口這幢樓,就叫萬粹樓,<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這里,你還能尋到,曾經(jīng)徽商的足跡。</span></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從茶葉到文房四寶,從古玩到刺繡,各種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和特色商品琳瑯滿目。這些店鋪的門頭招牌大多由名人專門題寫,如啟功、沈鵬等大家的墨寶隨處可見,凸顯了古徽州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文房四寶鋪:書法愛好者的天堂,這里的文房四寶鋪琳瑯滿目,無論是毛筆、墨汁還是宣紙,都能找到高質(zhì)量的產(chǎn)品。每一件文房四寶都蘊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帶回家作為紀(jì)念品再合適不過。</p> <p class="ql-block">徽派餐廳和食品店:老街上的徽派餐廳和食品店非常多,可以品嘗到地道的徽派美食,比如臭鱖魚、毛豆腐和徽州糕點。這些美食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的風(fēng)味,還能夠讓你真正體驗到徽州的飲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在屯溪老街上,我不禁感慨萬千,這個曾經(jīng)繁華的商業(yè)重鎮(zhèn)如今雖然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光輝,但依然保留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和獨特的人文氣息。</p> <p class="ql-block">第9站:黎陽老街</p><p class="ql-block">黎陽老街與屯溪老街隔江相望,跨過全國文保鎮(zhèn)海橋,前面便到了黎陽這條唐宋古街上。</p> <p class="ql-block">黎陽拾遺 </p><p class="ql-block">黎陽(古稱犁陽),始建于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歸新安郡管轄,唐宋時,黎陽水碼頭上下即形成街市,嘉靖十五年(1536)位于橫江口的鎮(zhèn)海橋建成,黎陽街與屯溪街相連接,屯溪成為"一邑總市",因此素有'唐宋之黎陽,明清之屯溪"一說。</p> <p class="ql-block">賈家大院 </p><p class="ql-block">賈宅始建于光緒年間,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一畝六分,青磚黛瓦、白墻內(nèi)天井。</p><p class="ql-block">民國十八年,土匪在火燒屯溪街后,揚言要繼續(xù)在黎陽放火。賈宅主人賈日華自愿留下保衛(wèi)家園,最終以死抵抗,壯烈犧牲,土匪感其仁義,遂撤出黎陽。賈日華舍命保黎陽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12月1日,昨晚我們住宿三江口老街對面的“華山徽宴酒店”,是屯溪區(qū)最好的一家賓館。今朝推窗往外看,又是一個艷陽天,徽州三天行程,每天溫暖冬陽灑滿大地,藍天白云伴隨左右,感覺整個世界都明亮起來,心情特別舒暢。起個大早再去看江邊的鎮(zhèn)海橋。地處賓館旁的三江口(地圖標(biāo)明),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鎮(zhèn)海橋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戶。</p><p class="ql-block">屯溪鎮(zhèn)海橋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屯溪鎮(zhèn)海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為6墩7孔,寬6米,高10米,長133米。由于橋體較高,橋兩頭的地面低于橋面,于是又從兩端延伸出各15米的引橋。</p><p class="ql-block">新安江水碧幽幽,兩岸人家散若舟,</p><p class="ql-block">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楊州。</p><p class="ql-block"> — 郁達夫</p><p class="ql-block"> 夜泊屯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第10站:暢游新安江百里畫廊。</p><p class="ql-block">徽州的秋韻,除了藏在馬頭墻沿、小軒窗外,更藏在如詩如畫的山水里。我們在歙縣的深渡碼頭登上12號游船,朝著著新安江駛?cè)?,沿江??烤皡^(qū)有:九砂民居、綿潭徽戲、漁鷹捕魚、漳潭千年古樟、徽州十里紅妝館等。</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古稱漸江、浙江,錢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發(fā)源于安徽徽州(今黃山市)休寧縣境內(nèi),東入浙江省西部,經(jīng)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后為錢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流長373公里。</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畫廊是徽州古城歙縣﹣﹣千島湖黃山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景區(qū)全長約50公里,兩岸徽派古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新安江穿行而過,四季景色各異,泛舟其中,好似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故稱之為新安江百里畫廊,是以前徽商水路出去的重要道路。</p> <p class="ql-block">游船停靠第一站~九砂村</p><p class="ql-block">該村背靠巍巍來龍山,前臨粼粼新安江。公元979年,成都府探花姚支仲及其子治易在歙縣任職時,愛其山水,沿江而居,始定居于此。明朝末年時因躲避戰(zhàn)亂,部分姚姓村民由新安江下游的防寨(現(xiàn)今的防里)遷移到九砂落地為戶,安家立業(yè),遂定居于此。據(jù)傳九砂村有九條龍脈簇擁,是吉祥之地。故名"九砂"。</p> <p class="ql-block">"依山建屋,仿水結(jié)村"是九砂村的最大特點,九砂村依水而建,星帶狀分布,靠山呈階梯形而建的一座座錯落有致的民居,遠遠望去,酷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人們將九砂古村稱之為"水上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九砂村曬秋,</p><p class="ql-block">昔日典型小漁村,今朝美麗生態(tài)園﹣﹣翻天覆地,每到金秋時節(jié),淳樸勤勞的徽州人就將玉米、南瓜、辣椒等農(nóng)作物懸掛在房前屋后,或是晾曬在江邊小路旁,或是曬在窗臺屋頂上,你會驚嘆五顏六色所帶來的視覺震撼,以及心底對自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九砂村"財門"一開,財便進來,為了維護母親河的碧水清波,近幾年古砂村已有千人以上退捕轉(zhuǎn)產(chǎn),這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biāo)志?,F(xiàn)在的九砂村已被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單,是一個以生產(chǎn)茶葉、水果為主,旅游觀光為輔的現(xiàn)代農(nóng)村生態(tài)園。</p> <p class="ql-block">九砂村,閑農(nóng)業(yè)新格局,培育農(nóng)家樂、綠色民宿、蔬果采摘、垂釣等娛樂項目,為度假休閑觀光的游客提供一條龍服務(wù),使得來此觀光度假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九砂景點,不僅展示了徽派建筑的獨特風(fēng)格,還蘊含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砍不完的九砂柴,打不完的漳潭漁,看不完的綿潭戲。"流傳悠久的俗語,形容了九砂村森林、漁業(yè)資源極為豐富與村民傳統(tǒng)的生活形態(tài)。</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烤d潭村,觀看"九姓捕魚",在綿潭村附近江面上的這項表演,極具觀賞性,無論是魚鷹捕魚,單人單網(wǎng),還是十多條船一起拉網(wǎng),都是新安江傳統(tǒng)漁民最原始的捕魚方式。</p><p class="ql-block">水中一字排列十幾艘大小漁船,主船上還坐著韓世忠塑像,先是一場隆重的祭祀盛典。相傳,北宋徽宗二年,朝廷剿滅了以歙州方臘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軍,并在歙縣一帶實行了殘酷的株連九族活動。據(jù)說最后一次捕捉了方、汪、高、李、張、程、周、葉、朱九個姓氏的老幼婦孺一百零六人,由韓世忠押解汴梁處治。</p> <p class="ql-block">翻閱歷史,這個"九姓捕魚"卻并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這活躍在歙縣新安江、蘭江一帶的九姓,通俗地說,是"中國的水上吉卜賽人",以漁獵為生,不得上岸,社會地位比岸上生活的村民要低一等,讓人唏噓不已。現(xiàn)在,九姓漁風(fēng)表演者幾乎都是老人,捕了一輩子魚,技術(shù)非常嫻熟,在表演這個節(jié)目除了謀生以外可能也是想讓更多的游客能感受到徽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捕魚文化。</p> <p class="ql-block">停靠第三站~漳潭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漳潭,新安江畔的千年古村落,漁船行歌波光瀲滟,也難掩其三個“天下第一”的名聲。</span></p><p class="ql-block">首先進紅妝館,古徽州商人有錢,所以每當(dāng)婚喪嫁娶,便會大肆操辦,比著誰家熱鬧,誰家嫁妝多,紅紅火火擺滿一條街,所以就有了十里紅妝。</p><p class="ql-block">漳潭的紅妝館,真實的展現(xiàn)了古徽州紅紅火火的傳統(tǒng)婚俗。所謂十里紅妝,就是當(dāng)發(fā)嫁妝時,吹吹打打,招呼著數(shù)十上百人,從女方家里開始,大件家具兩人抬,小的手抱肩挑,包括了衣、鞋、住、行、婚、桑、綾、羅、農(nóng)、工等十個方面的東西,成親隊伍洋洋灑灑排隊有十里長,一路上鞭炮鑼鼓滿天響,滿眼望去十里皆紅。</p> <p class="ql-block">紅妝館算是三個展廳,這一張床就占了一個展廳。紅妝館內(nèi)最值得觀賞的就是收藏的“天下第一床”了。</p><p class="ql-block">床有多大?先不說其精美的雕飾,單單說它竟然像一座房屋,有三進,不僅有讀書的地方,也有梳洗的,我懷疑它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幾室?guī)讖d的雛形。最讓人驚嘆的是,一圈的床檐和圍墻都有雕飾,精美絕倫。這張床,估計沒有個幾年的功夫都難以成形。</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轎(龍鳳大轎),為稀世珍寶,龍鳳大轎為明代建造 ,高4.67米、寬2.5米、轎身長2.9米,自重約一噸。需16人抬。由底托、轎身、立柱、重檐、頂飾、轎杠等六部分組成,可拼卸,仿房屋結(jié)構(gòu)。傳說是為明朝時期的一個婦人專門制作,因為她救過朱元璋的命,所以登基之后想要納妃,當(dāng)?shù)氐墓賳T就專門制作轎子,準(zhǔn)備送婦人去京城,但人家婦人貞烈,自盡了。就這樣轎子封存了,而且朱元璋還封“此府之女皆為皇”,所以再也不用擔(dān)心納妃了。</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樟”是漳潭的標(biāo)志,樹下,傳說是漢留侯張良的衣冠冢。天下第一樟,是村民心中的神樹,無論從江中,還是從山上,碩大的樹冠猶如一道高高的綠色的巨傘,為辛勞的村民遮風(fēng)擋雨。古樟樹高約40米,樹干直徑周長11米,需要大約7、8個成人才能合攏過來,其樹枝粗大的比我們見到的路邊的樹都要粗,為了保護古樹,村民不得不用水泥柱子支撐著樹枝,防止承擔(dān)不了自己的重量而斷裂。</p> <p class="ql-block">樟,亦名香樟。屬樟科常綠喬木。樟樹樹齡為1020年,是為漢高祖劉邦的功臣張良后裔在北宋年間親手栽下的。這棵樟樹不僅是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qū)的一個重要景點,還被譽為國"樟樹之王"。當(dāng)?shù)剡€依托這棵古樟樹建設(shè)了古樹公園,成為新安江山水畫廊4A級景區(qū)的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漢張留侯祠,后人為紀(jì)念謀圣"張良"所建造的祠堂,用來被后人供奉。船行這兒暫停,游客站在祠堂邊,可觀看徽戲。</p> <p class="ql-block">徽州的秋,是雋美秀麗的,新安江當(dāng)秋色和柔情的水相遇,就換了一種風(fēng)格。新安江十里畫廊的秋色,已然絕美,江邊人家的炊煙正裊裊升起,船兒在江中游走,目之所及,皆是美好。</p> <p class="ql-block">船笛已吹響,游客要返航啦!讓我再看一眼兩岸的古村落、古民居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gòu)成的一幅幅秀麗世外桃源圖吧。夢回徽州,夢想成真!徽州,色彩繽紛簡直讓人挪不開眼!第一眼驚艷;第二眼雋永;第三眼便畢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文化之旅朋友方光輝作《微州游記》一篇,我感謝分享并作收藏保留。</p><p class="ql-block"> 寧波文旅又出發(fā),徽州之行二大巴。</p><p class="ql-block">明產(chǎn)土樓今曬秋,鄭氏山寨舊稱霸。</p><p class="ql-block">歷代治水新安江,魚梁鎮(zhèn)中魚梁壩。</p><p class="ql-block">夜游徽州尋古跡,許國石坊立榜牌。</p><p class="ql-block">踏平稻田好人氣,塔川秋景嘆色差。</p><p class="ql-block">南湖月沼堂承志,宏村村落屬牛呀。</p><p class="ql-block">屏山南屏二古村,古宅古祠成徽派。</p><p class="ql-block">漳潭古樟老成妖,一床一轎萬工榙。</p><p class="ql-block">山水畫廊新安江,沿途美景信手抓。</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落三江,徽商之名耀中華。</p> <p class="ql-block">閱盡人間秋色,心歸大美皖南,四時之景秋為醉。寧波文化之旅2024年11期安排的十個景點,三天行程已全部走完,朋友們游興依然很濃。我們此行領(lǐng)略安徽的山水秋色,邂逅一段難忘的時光。來時,安徽的秋景,讓大家有著無限的期待,返程后,安徽的深秋,需要我們慢慢去品味……</p><p class="ql-block">感謝文旅朋友上傳的美圖和美文!</p><p class="ql-block">感謝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關(guān)注此美篇的你!文化之旅,有緣我們下次再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