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到重慶,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biāo)簽,但歸結(jié)起來不外乎這幾種:山城、霧都、火鍋、洪崖洞、長江三峽、武隆天坑、渣滓洞等等,就像每每提到山西人們自然聯(lián)想到煤炭和醋一樣。這座古老美麗的山城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復(fù)雜多變的城市交通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向往的“魔幻”之城。以往的每次旅行,我們都會選擇遠(yuǎn)離城市喧囂的自然山水和人文古跡,而這次把重慶作為旅行目的地,除了對山城的獨特風(fēng)光和歷史文化心馳神往外,也不排除獵奇心理的驅(qū)使。畢竟那些關(guān)于輕軌穿樓、樓頂行駛汽車、導(dǎo)航失靈、司機迷路的傳說,也只有在重慶才能體驗到。</p> <p class="ql-block">到達(dá)重慶的當(dāng)天晚上,我和女兒決定先去洪崖洞觀賞夜景。我們順著烤魚店老板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走了很大一段下坡路,穿過一個地下通道,上了過街天橋。天橋上擠滿了前往洪崖洞的游人。這時,重慶的“魔幻”之感才剛剛開始顯現(xiàn)。手機導(dǎo)航分明顯示洪崖洞就在我們附近,可我們根本找不到它的位置,只好被人流裹挾著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直到遠(yuǎn)遠(yuǎn)望見了洪崖洞的燈火,才意識到原來我們此時是站在了千廝門大橋之上。重慶六月的夜晚已是潮濕悶熱,但未能近距離觀賞洪崖洞,我們又心有不甘。接著,我們沿原路返回,終于在一個路口發(fā)現(xiàn)了一塊不起眼的指示牌,這才找到通往洪崖洞的入口。穿過一層層的吊腳樓,沿著一級級陡峭的步梯下去,終于到達(dá)了洪崖洞的底部,到這時,燈火璀璨的洪崖洞全貌才一覽無余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洪崖洞是一座宏偉的吊腳樓群,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如今它已成為重慶的一處網(wǎng)紅地標(biāo)。洪崖洞的懸崖步道也是一處獨特的景觀,遠(yuǎn)遠(yuǎn)望去仿佛鑲嵌在陡峭的懸崖之上。洪崖洞的正前方就是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每當(dāng)夜幕降臨,洪崖洞被五彩斑斕的燈光裝點的如夢似幻,燈光映照在古老的建筑上,折射出絢爛的光彩,與江水的粼粼波光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地形造就了重慶有別于其它地方的道路狀況,在這里很少有筆直平坦的街道,大多是坡道和彎道。這份獨特也使得山城更具韻味和魅力。為了親自解開“重慶的一樓到底在哪兒”這一魔幻難題,我們母女決定一探究竟,特意選擇了一個距離我們住的酒店較遠(yuǎn)的地鐵口出站,然后步行往回走。這是一條很陡的上坡路,兩側(cè)的建筑隨坡度逐層增高,從而樓與路之間,形成了極大的落差。行至一個路口,有一小段連廊與一座居民樓相連,由此進(jìn)出的這一層無疑是一樓,因為上面還有好幾層??墒侨绻驴矗l(fā)現(xiàn)下面還有好多層,這一層處在第八層的高度。走到另一座樓前,幾間店鋪門口有一些人正在打牌,這儼然是名副其實的一樓,可往旁邊一看,發(fā)現(xiàn)還有一道鐵梯通往幽深的樓底。受好奇心驅(qū)使,我們便沿著樓梯一直往下走,想看看真正的一樓到底在哪里。無奈樓梯中途被封,我們只好掃興而歸。雖然又累又熱,但卻不虛此行,這個曾經(jīng)困擾我們很久的謎團(tuán)終于破解了!其實只要留意一下,這樣的景觀隨處可見,就像洪崖洞,一樓是大馬路,而十一樓同樣是馬路,如此便見怪不怪了。</p> <p class="ql-block">復(fù)雜多變的道路使得重慶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無論在地上、地下還是水上都非常發(fā)達(dá),尤其是軌道交通,無數(shù)條輕軌如游龍般時而穿梭于地下,時而又飛馳在半空,難怪被譽為“8d魔幻城市”。相信每一個來到重慶的人都不愿錯過觀看輕軌穿樓的景觀。我和女兒專程乘坐地鐵2號線去往李子壩輕軌站,下了地鐵,從站點下到一樓觀景臺,這里早已擠滿了翹首觀望的人群。不多時,一輛淡藍(lán)色的輕軌從我們的左前上方徐徐駛來,在一片驚呼聲中,不緊不慢的駛?cè)肓艘蛔?層居民樓中,很快又從樓的右側(cè)駛出,整個過程大約兩分鐘。突然頓悟,原來我們剛才正是沿著這一路線駛?cè)?,從樓里下車的,而車上的我們卻“只緣身在此車中”,完全沒有察覺。為了觀看這奇幻的一幕,一波又一波的游人紛至沓來,一睹為快,不知我們在車廂中的身影也定格在了多少游客的相機中。</p> <p class="ql-block">體驗了輕軌穿樓,更不能錯過長江索道。經(jīng)過近三個小時的漫長等候,我們終于登上了這條橫跨長江的索道。從高空中穿越長江,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浩浩蕩蕩的長江在腳下滔滔奔流,眺望著遠(yuǎn)處的高樓由遠(yuǎn)漸近,仿佛置身于一幅壯麗的畫卷中</p> <p class="ql-block">重慶既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那些散布在高樓大廈間的老街古鎮(zhèn),更能讓人領(lǐng)略巴渝文化的厚重。彈子石老街是一處承載著重慶百年開阜文化的歷史遺跡,如今已與現(xiàn)代都市景觀相融合,成為游客探尋歷史與享受現(xiàn)代生活的絕佳去處。我們從戴家巷出發(fā),沿著懸崖步道迤邐而行,在洪崖洞碼頭乘坐兩江小渡去往彈子石老街。彈子石老街設(shè)計風(fēng)格獨特,上下80米的高差,九級坡地方式立體格局,無論在其他任何地方逛街都不會有這種體驗。為了方便游客上下,這里還人性化的安裝了扶梯。在老街上不僅可以欣賞到重慶的美麗江景,更有眾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和著名人文景點,如王家大院、孫家花園、青陽公館等,這里有三毛故居黃角埡,還是余光中先生《鄉(xiāng)愁》的起點……古老與現(xiàn)代、自然與人文在這里完美交融,令人流連忘返。拾階而上,這里的每一層都為游人展現(xiàn)著一段歷史,講述著一段故事,我們徜徉在這方古樸別致的老街,仿佛穿越在一幅幅歷史畫卷中。在此欣賞了美景、品嘗了美食后,我們決定乘電梯返程,這時又出現(xiàn)了“魔幻”的一幕:我們從老街的五層進(jìn)入電梯按了一層鍵,電梯門打開后發(fā)現(xiàn)是地下車庫,又按了二層鍵,門開后還是地下車庫,我們的慣性認(rèn)知一般地下車庫都在負(fù)樓層,可地面一層和二層居然也有地下車庫?而且找不到出口,我們正感到迷惑不解時,一位乘電梯的男士告訴我們,每一層都有地下車庫,必須經(jīng)過地下車庫才能走出去。天吶,如果沒有人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那我們只能用魔幻二字來解釋了。</p> <p class="ql-block">被譽為“重慶最美一條街”的中山四路,也是抗戰(zhàn)文化一條街,代言著重慶的前世今生。在這條路上分布著許多重要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點:特園、桂園、周公館、國民政府總統(tǒng)府舊址等。這里的建筑保留了民國時期的風(fēng)格,典雅古樸,街道兩旁是遮天蔽日的黃角樹,裸露在墻體外的樹根盤根錯節(jié),如同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見證著這里發(fā)生過的一切。這里的優(yōu)雅靜謐與其他景點的紛繁熱鬧形成鮮明對比。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只參觀了桂園。桂園是國民黨將軍張治中的府邸,因院內(nèi)有張治中將軍親手栽種的兩株桂花樹而得名。重慶談判期間,張將軍將自己的公館讓出作為毛澤東主席的辦公場所,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在此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jì)要》,即《雙十協(xié)定》,為國共合作奠定了良好開端。在重慶還有兩處重要的歷史遺跡——渣滓洞和白公館,它們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見證了國民黨反動派迫害共產(chǎn)黨人的累累罪行,也見證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與國民黨反動派殊死搏斗的悲壯歷史。小時候讀小說《紅巖》,從中知道這是兩處囚禁共產(chǎn)黨員和進(jìn)步人士的集中營,一直渴望有機會到重慶能親眼目睹一下當(dāng)年江姐、徐云峰等革命黨人遭受非人折磨并英勇就義的地方,然而天不遂人愿,因意外原因錯失了這次機會,也成了這次重慶之行的遺憾所在。</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重慶的魔幻多姿令人驚奇不已的話,那么武隆的卡斯特地貌如天坑地縫、天生三橋絕對可以震撼你的感官。位于武隆區(qū)的天生三橋,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橋群,由天龍橋、青龍橋和黑龍橋組成。這三座天生橋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游人行走在三座橋下,好像置身于巨大的天坑內(nèi),四周被高大的山體包圍著,只在頭頂露出一圈藍(lán)天。行到某一處時,頭頂只剩下窄窄的一線天色,人如同掉入了深不可測的地縫里。兩山夾峙露出的這一線天色,在不同角度幻化出不同的形狀,有時像一把刀,有時像一條魚,有時猶如一面橢圓的鏡子,出神入化、神奇無比。兩面的峭壁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萬千,到底像什么全憑游客們自己想象。人隨景走,景隨人移,一舉頭、一回眸、一個轉(zhuǎn)彎皆是驚喜。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山、水、泉、峰、瀑等自然景觀,還能尋訪到唐朝時期在此修建的驛館。一些影視作品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變形金剛》等都把這里作為絕佳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與天生三橋同處一山的仙女山森林公園,又別是一番洞天。這里的“仙女山大草原”更是美的不可方物。一望無際的草原讓炎炎夏日變得清爽怡人,游人們盡情親近著這醉人的草地,親近著這美麗的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五天的重慶之旅,雖然收獲了很多,但還是意猶未盡;介紹了這么多關(guān)于重慶的方方面面,可好像還有些言不盡意。其實,這正是旅行的意義所在。旅行不是只為抵達(dá)目的地,更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與幸福感。非常贊同這樣一句話:“旅行中靈魂深處的體驗,才是旅行的精髓,至于風(fēng)景,只是附贈品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