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艮泉井是建甌市的朱子文化遺存,為縣級文保單位,在原建甌市民政局門口右側(cè)、今建安書院東側(cè)門口處?!傍P之陽,鶴之麓,有屼(音悟)而狀。堂之坳,圃之腹,斯瀵(音奮)而沃。束于亭,潤于谷,取用而足。清于官,美于俗,為建民之福?!边@段銘文錄于該井的泉壁之上,文字優(yōu)美、義理豐富。</p><p class="ql-block"> 艮泉井之名,因“艮”在八卦中位于東北,又象征山而得名。此處的泉水正是出自東北向的黃華山嶺。 </p><p class="ql-block"> 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為了在理學(xué)發(fā)揚地閩北建寧府復(fù)興朱子學(xué)說,皇帝下詔在府治建安(今建甌第一小學(xué)、原民政局一帶)興建建安書院。書院專為朱子及理學(xué)而建,與對面的朱文公祠相呼應(yīng),成為了建安城內(nèi)兩處朱子文化的圣殿。建安書院面積廣闊,院中有一井叫“艮泉井”,井深數(shù)丈,井水清澈甘甜,深得院中師生及街坊鄰里喜愛。 </p><p class="ql-block"> 艮泉井的名字還有兩說。</p><p class="ql-block"> 一叫“八卦井”:相傳井底有一塊大石板刻的八卦,會托起失足落井者。老百姓因之稱為“八卦井”。</p><p class="ql-block"> 一叫“朱子井”:因艮泉井附于建安書院,而建安書院是理學(xué)的“朱學(xué)”圣殿,長期與圣賢之蘊彌漫交融,得其甘甜之飲的建安百姓,久而久之即稱艮泉井為朱子井。如民國十八年版《建甌縣志》之金石卷便稱:艮泉銘,井在朱子祠前,宋淳熙乙未鑿。文公銘曰:‘鳳之陽,鶴之麓,有屼而狀……為建民之福?!? </p><p class="ql-block"> 其實,井的名字多幾個挺好。但后人也會因此較真井為何人所鑿的問題。既有疑問,就得格物窮索,求得實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說是朱子親鑿的艮泉井。</p><p class="ql-block"> 持此說者依據(jù)主要來自民間傳說和民國十八年版《建甌縣志》關(guān)于艮泉銘的記載。但持此說者存在以下幾個疑點:1、《艮泉銘》既然為朱子所作,卻未見收該文于《朱子全集》。要知道建安書院當年可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處收集、整理朱子著述,近在咫尺的井銘若是朱子所作,沒理由不收入《朱子全集》; 2、比民國十八年版《建甌縣志》早236年的康熙三十二年版《建寧府志》之坊市卷建安縣“鐵欄井六”有記:“一在中和坊朱文公祠前,宋淳熙乙未鑿,又名艮泉。舊有銘曰:‘鳳之陽,鶴之麓,有屼而狀……為建民之福?!毕啾葍芍?,康熙志只說舊有銘沒有說是文公作銘,民國志有說文公作銘,但卻不知考據(jù)何在。3、考朱子年譜可知宋淳熙乙未(1175)年,朱子這一年很忙:與呂祖謙編寫《近思錄》,與陸九淵共赴“鵝湖之會”,到邵武祭奠好友何鎬,新建的云谷草堂剛落成,開始撰寫《家禮》等等,朱子有來建安、且饒有興致作艮泉銘、鑿艮泉井的可能性不大。</p><p class="ql-block"> 有說是建寧知府韓元吉所鑿。 </p><p class="ql-block"> 持此說者的理由有:1、宋淳熙元年(1174)冬,韓元吉調(diào)任建寧知府,于第二年開始啟動府城建安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宋人熊克在《修北岡水道記》中記錄了此事。淳熙乙未(1175)年鑿的艮泉井大概率是韓元吉本次實施的民生項目。2、《韓元吉文集》中收入了《艮泉銘》一文,銘文作者是韓元吉。</p><p class="ql-block"> 據(jù)考,韓元吉還在1175年的九月,從建安給遠在崇安的朱子寄去了祝賀他放開酒戒的數(shù)壇好酒,亦可見證他們兩人這一年不大可能在建安會面。</p><p class="ql-block"> 綜上,朱子寫銘鑿井說的疑點多,且佐證顯然也沒有韓元吉的寫銘鑿井說來得充分。此為目前格物后的最實之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經(jīng)過似乎是這樣的:宋淳熙乙未(1175)年,知府韓元吉組織民眾鑿了一口井,取名艮泉井。韓元吉見該井能造福百姓,高興之余便寫了《艮泉銘》。至南宋嘉熙二年建安書院建成,將該井包入其中,成了建安書院的井。明代,建安書院易址于建寧府學(xué),院內(nèi)其他建構(gòu)遂改為它用,惟留艮泉井依然供水于建安之民。因艮泉井長期附于建安書院,其與“朱學(xué)”已多年融于一體,久之百姓便稱它為朱子井。這不僅是百姓口口相傳的緣故,或也是民國《建甌縣志》一改前志而添加“文公銘曰”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艮泉井是朱子文化遺存無可置疑。銘文作者韓元吉是一代名宦,其婿呂祖謙與朱子曾并稱“東南三賢”,其本人和朱子也交情深厚。艮泉井鑿于元吉,用于書院,成為朱子文化遺存,千百年服務(wù)于當?shù)孛癖?,既是韓朱緣分、也是集大成朱子理學(xué)的內(nèi)涵所歸。銘文斐然成章昭然明義,不僅提醒當?shù)毓賳T要像井水一樣品格清澈,為官清廉,美化風俗,造福百姓,也教導(dǎo)當?shù)孛癖娨嵘袒?,如清泉般純凈清和,與人為善。能以此看艮泉井,則后人的憑吊流連,才不脫離先人意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文 圖 佩韋</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