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午8:30,大家按捺不住心里的期待,早早吃過早餐,步行到岡仁波齊景區(qū)售票處,票價180元,景交車60元,240元套票。實名制購票,須留電話號碼,以利救援。</p><p class="ql-block"> 門票處簡易鐵皮房,停車場很少,從簡易欄桿閘門進去就是房車營地。西藏早上上班時間晚,游客請求早點發(fā)車,緊催慢趕,司機8:10到了。</p><p class="ql-block"> 6公里車程20分鐘便到了經(jīng)幡廣場,海拔4700米,大家下卻便像在丘陵徒步一樣,嘭嘭嘭沖向?qū)什R粗獷的懷抱。</p> <p class="ql-block"> 云霧、在水一方丶山里伢子、余波出發(fā)前決定轉(zhuǎn)山,楊佯丶霧雨走一段試一段。其他人決定轉(zhuǎn)到第一個補給點曲古寺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藏民腳步匆匆,很輕松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林中虎與國外轉(zhuǎn)山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水一方背了2個充電寶丶吃的、加上保暖衣服等,重量比我們的都重。余波問干嗎背這么多移動電源,她說轉(zhuǎn)一次神山不容易,也就是這一回,不拍些照片會遺憾終生。</p> <p class="ql-block"> 朝拜神山,三步一拜。</p><p class="ql-block"> 在苯教經(jīng)典中記載著岡仁波齊最初的傳說,在神山上,居住著360位神靈。他們掌管著天上地下、世間萬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樹木花草,所有生靈都在他們的關照下,有序運轉(zhuǎn),繁衍生息。處于蒙昧的人們,常常出于無知而觸怒神靈。于是,一場場災難,便頻繁降臨。驚恐無助的人們,只得焚燒松柏枝,讓青煙直達九霄,藏地稱之"煨桑";不僅如此,他們還貢獻出自己賴以生存的牛羊,呼喊著神靈的尊號,以求得寬恕和幫助。對于自己的無知,他們痛心疾首,希望神靈能夠賜給人間一位"智者",教化民眾,傳達神的旨意。于是,本教祖師敦巴辛饒,應運而生。他從天而降,在岡仁波齊山上的洞窟中苦修,獲得了無邊法力,并獲得了溝通"神人"兩界的能力。從此,岡仁波齊就成為了本教的神山。</p> <p class="ql-block"> 額頭磕出血痂,滿面塵土,那是虔誠的印記,對堅強堅毅的詮釋</p><p class="ql-block"> 氧氣稀薄,但空氣濕度大,河谷濕地含水量較大,揚沙不大。</p> <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50多公里轉(zhuǎn)山路上有種種神跡,以及各種版本的傳說,增添了神山的神秘。朝圣者們每到一處都要進行磕頭、供獻等儀式,以此來消解犯的罪孽,求得靈魂的解。</p><p class="ql-block"> 這些圣跡大多都與開辟轉(zhuǎn)山路的嘎舉派高僧郭倉巴的經(jīng)歷有關,以及當年藏傳佛教大師米拉日巴和本教大師那若本瓊斗法而留下的痕跡。</p><p class="ql-block"> 不過要是沒有向?qū)е赋鰜?,不太可能找到?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遇見轉(zhuǎn)山的,余波情不自襟不停地打招呼、鼓勁,頻繁互致扎西得嘞!</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30,我們轉(zhuǎn)到曲古寺,6公里2小時。天空霧靄飄渺,雪峰聳立,美妙的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 河對岸山邊的曲古寺。</p> <p class="ql-block"> 曲古寺補給點。</p><p class="ql-block"> 左起:楊佯、山里伢子、云霧領隊、霧雨</p> <p class="ql-block">右一:余波</p> <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天氣變幻無窮,突然變天了,飄起了雪粒了。</p><p class="ql-block"> 隊友們勻出露餐,投喂岡仁波齊可接觸的鷗鳥和土拔鼠小精靈。</p><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前進,他們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11:10,我們到達岡仁波齊北邊河源上的第一座橋</p> <p class="ql-block"> 一個美麗的背影深深的吸引了我們,身材高挑,身體勻稱,背手側(cè)頭深情地仰望岡仁波齊,風姿堅定而誠懇,仿佛故事里的瑪旁雍措,奔向?qū)什R的情境再現(xiàn),我們怔住了,靜靜看著.欣賞著,被這堅貞的背影觸景生懷,眼睛濕潤了!</p> <p class="ql-block"> 車輛在轉(zhuǎn)山路上上下下,以為是景區(qū)的巡視車,增加了無限的安全感,心速安定了一點。</p> <p class="ql-block"> 累了,裹緊藏袍躺在路旁碎石上席地而眠,天生的適用環(huán)境,骨子里透著隨遇而安的血液。</p><p class="ql-block"> 渾然天成的松馳感,余波不禁想起元代張養(yǎng)浩“日上三畢我獨睡,誰是神仙,我是神仙”道教詩意!</p><p class="ql-block"> 山坡羊.一個犁牛半塊田</p><p class="ql-block"> 元.張養(yǎng)浩</p><p class="ql-block">一個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過天青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夜歸兒女話燈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書一卷,瘋也癡癲,狂也癡癲。</p><p class="ql-block"> 佛教和道教在此異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30,我們到達止熱寺對面轉(zhuǎn)山路上的補給點。3公里1個小時,天空飄起鵝毛大雪,寒風凜冽刺骨。云霧領隊有經(jīng)驗,生怕大家高反、失溫,趕緊叫大家進補給點。</p><p class="ql-block"> 補給點的藏族姑娘美麗大方,招呼我們說,下大雪了,見不到神山,這是神的旨意。</p> <p class="ql-block">上午12:30,5100米埡口,鵝毛大雪,余波為孫兒祈禱,祝福健康快樂,聰敏寧靜,祝福親友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 余波看到在水一方丶楊佯冒著大雪追了上來,為她們的執(zhí)著所感動,眼淚都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 補給點火爐旺旺,熱烘烘,身子一下子就回暖了</p><p class="ql-block"> 山里伢子說糌粑和奶茶最防高反。奶茶25元/壺,糌粑5元/份,與山下的價格持平。山里伢子請我們一口氣喝了7壺奶茶,10份糌粑。店家說留一部分應急吃,我們就不好意思再點了。</p> <p class="ql-block"> 風雪阻擋不了轉(zhuǎn)山的腳步。</p><p class="ql-block"> 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祈禱什么,也許純粹的一種生活方式,內(nèi)心原始的迸發(fā),自然流露,不帶任何功利。</p> <p class="ql-block">上午12:30,我們迎著冰霜重新轉(zhuǎn)山</p> <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周圍簇擁三大神峰峰,北邊格薩爾峰,西邊白度母峰,東邊因揭陀山,一下子也分不清,認不出來!</p> <p class="ql-block"> 余波進藏前,又看了一次電影《岡仁波齊》, 一場震撼靈魂的朝圣之旅,不談信仰只為修行。</p><p class="ql-block"> 電影講述的是“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后決定完成他的遺愿,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圣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11位素人和一個電影劇組組成了一支特別的朝圣隊伍。歷時一年,穿越生、穿越死、穿越2500公里直至抵達道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神山圣湖不是終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我們<span style="font-size:18px;">徒步者與朝拜者同框,風雪載途,心中五味雜陳,方式不同,目標相同,只得大聲招呼,扎西得嘞!</span></p> <p class="ql-block">一路緩緩上亂石坡</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50,我們過第二座橋,橋下是冰雪履蓋的冰河,橋上經(jīng)幡烈烈。</p> <p class="ql-block"> 爬天葬臺埡口亂石陡坡,感覺十分吃力,心臟難受,感覺快堅持不住了,想下撤。</p><p class="ql-block"> 我們改變一下節(jié)奏,放慢腳步,調(diào)整呼吸。</p> <p class="ql-block"> 在水一方咬牙堅持,緊跟著楊佯和轉(zhuǎn)山者的腳步,59歲的姐姐了。</p> <p class="ql-block"> 看著藏族同胞堅毅的臉龐,邀請在水一方拍視頻,祝福扎西德勒,并要送奶茶給在水一方,鼓勵我們加油,風雪之中的可貴溫情,余波拍著拍著,隨著鏡頭拉近,看著這風霜中虔誠的臉又哽咽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午13:20,終于翻上天葬場補給點埡口,過了身體極限,反而輕松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佯嬌滴滴呼喊,岡仁波齊,我們來了,雪里霧里,難見神山!</p><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峰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頂海拔6721米,地處西藏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北部。這里孕育了250多條冰川,帶來了大量水源,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 神山形如橄欖,直插云霄,峰頂如七彩圓冠,周身似八瓣蓮花環(huán)繞,山身如水晶砌成。東邊萬寶山,傳說是釋迦牟尼腳踏過的山,西邊為度母山,南邊是智慧女神峰,北邊是護法神大山。</p><p class="ql-block"> 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內(nèi)地、印度和尼泊爾的信徒前來朝拜轉(zhuǎn)山,這里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傳說公元10世紀時,佛教大師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師那若本瓊,都要在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措修行。兩派各不相讓,總得有個說法。要不,就比試比試?勝利者可占有神山和圣湖。</p><p class="ql-block"> 先在圣湖比試,那若本瓊一步就跨過了圣湖,米拉日巴則用身體蓋住了整個湖面。又比試轉(zhuǎn)山,兩人從相反的方向開始,結果在卓瑪拉山口相遇。接下來的魔法比試仍然不分高下。</p><p class="ql-block"> 那若本瓊提議在十五月圓那天首先到達岡仁波齊峰頂者為優(yōu)勝。太陽升起以前,那若本瓊站在一面鼓上飛向頂峰,他四下張望看不到米拉日巴,心存狐疑,沒有全力前行,而是到處尋找米拉日巴的蹤跡。當?shù)谝豢|陽光照在岡仁波齊峰上時,米拉日巴乘著光線一下子到達峰頂,那若本瓊驚得從鼓上摔了下來,留下山上那道深深的溝壑,至今可見。</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心生慈悲說道: 比武斗法不見輸贏,你提出的條件對我有利,可見你寬厚仁義。只因我舍不得此山,只好如此未了。附近有一座小山氣勢非凡,作為你的修行之所,不知意下如何?厚道的那若本瓊說:大師說的正合我意。岡仁波齊東邊有一座黑色的小山,傳說,那就是米拉日巴從別處移來給那若本瓊修行的地方﹣﹣-本日山。</p><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流傳的這個著名的"斗法"故事暗示了這樣一個現(xiàn)實:佛教與苯教,曾有過漫長激烈的斗爭,最后,以苯教落敗告終。</p><p class="ql-block"> 其實,岡仁波齊足夠大,能夠容得下佛教和本教,以及更多的教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傳眾空行母曾在這個地方跳舞。在瑪尼石堆后面,那塊露出地面的石頭上的印記,據(jù)說是她們留下的"五部空行母腳印"的其中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五部空行母是指"佛陀空行母"、"金剛空行母"、"珍寶空行母"、"蓮花空行母"及"羯磨空行母(業(yè)空行母)"??招心肝鑸鲞@塊大草也是轉(zhuǎn)山途中坐下來休息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空行母密道不必翻越卓瑪拉埡口,少走3公里,但走的人很少,危險性大,我們沒有去償試。</p> <p class="ql-block"> 山里伢子邀請轉(zhuǎn)山的小女孩合影,一個勁地夸贊</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水一方指向?qū)什R。</p> <p class="ql-block"> 余波襟正襟危坐,小心翼翼地,害怕驚憂了神靈</p> <p class="ql-block"> 山里伢子在空行母大草原上氣喘吁吁,完成了瑪尼堆,為自己,為隊友,為眾生祈福。</p> <p class="ql-block"> 山里伢子與尼泊爾信眾合影!</p><p class="ql-block"> 藏地多神山,唯有岡仁波齊是一座跨文化、跨種族、跨宗教、跨國界的神山。</p><p class="ql-block"> 無論西藏人、蒙古人、印度人、尼泊爾人,還是苯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都認定岡仁波齊為世界的中心,祭祀崇拜??诒踔脸绞澜缱罡叻宓闹槟吕尸敺?,唯我獨尊。</p> <p class="ql-block"> 中午13:50,我們經(jīng)過天葬臺補點,補給點在維修,暫未接待住宿。</p><p class="ql-block"> 到達天葬臺,感覺到并不是固定的臺子,好像只要有一塊較大的石頭,周圍壘上一圈小石頭便成。后來問了在經(jīng)幡廣場值班的民警,他說我們的感覺是對的。</p><p class="ql-block"> 漫山遍野的大亂石,雪霧蒙蒙,我們始終不知道究竟那處是天葬臺。</p><p class="ql-block"> 害怕瀆神靈,遵敬藏族習俗,趕緊回到轉(zhuǎn)山道上。</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進葬希望目睹神圣的天葬儀式。</p><p class="ql-block"> 天葬是人死后,喇嘛唱經(jīng)升天、祈福后,肢解尸體,召喚兀鷲分食的一種葬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們苦苦思考,岡仁波齊天葬臺是人肉體的結束還是靈魂的開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葬、土葬、水葬、火化都是葬禮的一種方式,人生短暫幾十年,輕輕劃過,很少人留下痕跡。</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一檔節(jié)目中,當被問人生有什么意義?白巖松回答,人跟草木枯榮和螞蟻孔雀區(qū)別很小,其實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也在于它沒有意義,所以活好每一天就是它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 天葬臺海拔5360米,卓瑪拉埡口5670米,雖然海拔只上升300米,但還得爬3公里亂石坡。</p><p class="ql-block"> 徒步者有個常識,越到后面會越慢,加上遇上下雪,今天一天轉(zhuǎn)完可能很難了。云霧和山里伢子是主駕,余波是副駕,第二天都還得開車,于是決定返回。</p> <p class="ql-block"> 翻過埡口就能見翠綠的慈悲湖靜靜地躺在那里,注視著過往的每一個人。</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錯過了。</p> <p class="ql-block"> 聚集在岡仁波齊的宗教紛繁復雜,但卻在岡仁波齊腳下用同一種儀式表達信仰:轉(zhuǎn)山。</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朝圣者來此轉(zhuǎn)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zhuǎn)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zhuǎn)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zhuǎn)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于常年的十三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p><p class="ql-block"> 內(nèi)轉(zhuǎn)以岡仁波齊正南面的因揭陀山為中心,因揭陀代表了十六尊者之首,其周圍的山水象征諸羅漢、菩提、聲聞和獨覺等。內(nèi)轉(zhuǎn)的宗教資質(zhì)門檻較高,外轉(zhuǎn)十三圈才有資格進入內(nèi)轉(zhuǎn)。</p><p class="ql-block"> 藏民認為轉(zhuǎn)13圈剛好功德圓滿。</p><p class="ql-block"> 青海和日喀則來的藏民看到我們返回,鼓勵安慰我們,不一定轉(zhuǎn)完,也不一定必須轉(zhuǎn)多少圈,轉(zhuǎn)山是信念,從天北海北來了,太太不容易,心到就會圓滿。我們內(nèi)心感激他們的說法,也可能是許多藏民的想法,欣欣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主播講岡仁波齊的天葬臺的轉(zhuǎn)山道路上,海拔很高,走這段路很困,發(fā)現(xiàn)地上遺留的頭發(fā)都是禿鷲吃剩下。</p><p class="ql-block"> 困確實有點,我們沒有去看什么毛發(fā)</p> <p class="ql-block"> 下午14:I0,下到埡口中段,這里是拍岡仁波齊后背的最佳點。</p><p class="ql-block"> 我們只見岡仁波齊的基座,雄闊寬厚的背脊隱藏在云霧之間。</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可以拍止熱寺全貌。</p><p class="ql-block"> 雪峰下,止熱寺依而建,色彩鮮明,規(guī)模宏大,神秘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 止熱寺前,岡仁波齊圣山的北邊,白龍河、仲龍曲和卓瑪拉曲等三條河流在此匯流而下,海拔5210米,是觀看神山背面的最佳位置,有瑪尼堆和經(jīng)幡。同時也是香客們的休息之所。止熱寺是外圈轉(zhuǎn)山道上要經(jīng)過的最大的一個寺廟,1964年由賈貢崗日大師修建,1986年重修。該寺對面的3座山峰分別象征觀音、文殊、金剛持,稱為"日松貢布"。</p><p class="ql-block"> 我們昨天可以在止熱寺住一晚的,在觀音、文殊、金剛持三峰前,靜待時機偶遇神山真容。晚上安靜地躺在岡仁波齊地下深處15萬平方公里的空洞上,感受岡仁波齊的脈搏,放空一切,尋求大自然、神給予心靈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 堅定而和靄的轉(zhuǎn)山同胞</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I0,我們經(jīng)過冰河</p><p class="ql-block"> 相傳下河洗腳可免除轉(zhuǎn)山之后的肌肉酸痛。</p><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去償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里伢子說,這次進藏沒有近距離接觸冰川,帶著在水一方在冰河上走上一段。</p> <p class="ql-block"> 背著孩子轉(zhuǎn)山。</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余波在路上遇到從青海來的90后轉(zhuǎn)山的年輕人,他說5歲時,父母親帶他轉(zhuǎn)過一次山,這次自己轉(zhuǎn),太辛苦了,不知道轉(zhuǎn)完這次,下次還來不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余波和在水一方把露餐全部搜出來送給轉(zhuǎn)山的小孩子。</p> <p class="ql-block">經(jīng)幡后面,見到了岡仁波齊側(cè)面,幸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山重復的景色,時雨時晴的天氣,望不到盡頭的沙石路,想就地躺下的疲憊身體,但所有讓人崩潰的因素疊加起來,心里那個“要完整的轉(zhuǎn)完神山”的執(zhí)念還是會不斷支撐身體往前走去。</p><p class="ql-block"> 玉樹來的藏民在席地露餐,旁邊停著豐田霸道,車上載滿帳篷和經(jīng)幡,余波跟他們聊天拍照,他們說,受村寨的委托來集體轉(zhuǎn)山,這是第6圈了,還得轉(zhuǎn)一圈才能回去,車子是轉(zhuǎn)山的物資保障車。</p><p class="ql-block"> 他們送給余波的風干牛肉,薄如紙,灰白發(fā)干,像南方的薄筍干,嚼勁十足,他們說可以室外保存一個月,全然不是商店里紅色加辣椒籽的風干牛肉。山里伢子說,他去過牧民家,買的風干牛肉180元/斤,就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了轉(zhuǎn)山路上上下下車子的用途,也相信了電影《岡仁波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漫回程路,一步一步來</p> <p class="ql-block"> 在大經(jīng)幡廣場峽谷,起大風了,迎著風,十分難受,步履蹣跚。</p><p class="ql-block"> 神山岡仁波齊在后面注視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下午6:30,我們到達雙腿佛塔</p><p class="ql-block">到北極6666公里,到南極兩個6666公里,岡仁波齊真是世界中心嗎</p><p class="ql-block">11:18百度百科須彌山,原為印度神話中之山名,佛教之宇 宙觀沿用之,謂其為聳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 高山。以此山為中心,周圍有八山、八海環(huán) 繞,而形成一世界(須彌世界)。關于須彌 山的版本并非岡仁波齊一種,但岡仁波齊以 其天然曼陀羅式的山川布局,偏遠的地理位 置,以及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措圣湖構成的神 圣威嚴的"岡措"(神山圣湖對應地形)和數(shù) 千年來宗教文化的熏染,最終贏得了世界中 心的地位。[15]印度宗教派別耆那教,許多教主的修習和成 就地均位于岡仁波齊。傳說歷史著名的二十 五個教主之首的耆那(又譯大雄)本人,因 常年在岡仁波齊苦修得道而創(chuàng)立此教。在苯 教的經(jīng)典中,對岡仁波齊的崇拜可以追溯到 原始苯教時期。苯教三界的宇宙觀認為,整 個宇宙分為三層,上界為神界,中界為年 界,下界為魯界。年界是人間,魯界是 底下充滿各種魯(即水棲生靈)的世界。岡 仁波齊神山外形如十字形金剛杵形的水晶 石,不僅是人間的中心,還是三界宇宙的中 心。它下伸到魯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目錄助教◇通寶宙=界 在藏傳佛教的傳統(tǒng)中 風仁</p><p class="ql-block">心。它下伸到魯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貫通宇宙三界。在藏傳佛教的傳統(tǒng)中,岡仁波齊被作為勝樂金剛的圣地。廣為流傳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尊者米拉日巴和苯教法師那若本瓊在岡仁波齊斗法的故事。12世紀竹巴噶舉派高僧郭倉巴開辟了岡仁波齊的轉(zhuǎn)山路,如今的岡仁波齊轉(zhuǎn)山路就是那時初步定型的。</p> <p class="ql-block"> 晚上9:30,我們又去賓館外的草原上等待曰照金山。</p><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下的塔欽鎮(zhèn),現(xiàn)代與古老融合。</p> <p class="ql-block"> 我們目光向南方,見到了喜馬拉雅山脈的納木那尼峰,雪峰巍巍,寬厚仁慈。</p> <p class="ql-block"> 我們目光向北方,又見岡仁波齊“卐“字符。</p><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峰的南面,由縱向冰槽和橫向巖層構成的"卐"字圖案清晰可見,這個符號是佛教精神力量的標志,象征佛法永存,顯示出岡仁波齊在佛教的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岡仁波齊存在時間加速與地底空洞。</p><p class="ql-block"> 神山岡仁波齊是世界第二大圣山,被認為是地球的頂輪,擁有巨大的階梯狀山峰和世界最大的階梯型金字塔。岡仁波齊的形狀和結構使其成為神山的代表,而其周圍的空洞和巖石結構則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屬性和導電性,據(jù)說存在奇異時間加速現(xiàn)象與青藏高原地底15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空洞</p><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的神秘現(xiàn)象和謎團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解開。</p> <p class="ql-block"> 在我們心里,岡仁波齊一直都是我們最神往的存在,無關高度和外表。</p><p class="ql-block"> 岡仁波齊轉(zhuǎn)山,是我們?nèi)松粓鲎晕业男扌校宦飞?,我們被壯美山河所震撼,被堅持和虔誠所感化,一路上覓尋轉(zhuǎn)山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山亦不是為了讓我們不老、不死、不窮,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加慈悲、更有智慧、更能利益眾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要去一夜之間消失的古格王朝,冥冥之中自有期待!</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