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東時間2024年10月25日23:55分,飛機安全降落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T1航站樓。此時大洋彼岸的北京已是26日的臨近13點。紐約和北京有著13個小時的時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也稱愛德懷特機場,位于紐約州紐約市皇后區(qū)。機場雖然挺大,可顯得比國內(nèi)機場老舊了許多,見此情景,瞬間自豪感爆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稍一打聽,才曉知人家這老邁的機場,從1948年7月1日起距今,已經(jīng)連續(xù)通航了76年有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旅客們個個出艙麻利,可到了入境口岸卻發(fā)現(xiàn)在眾多入關(guān)窗口前,各種膚色摻雜,烏壓壓的人滿為患。人們在S型長蛇陣般的隊伍里,背負(fù)著隨身攜帶的行李,扭來扭去地挪步兜圈子,再加上大廳溫度超高,搞得一個個頭昏腦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哇——”的一聲,一個幼童的尖叫似利刃,猛地劃破了凝固而沉悶無比的大廳空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哇哇哇——” “爸爸爸爸……媽媽媽媽……”隊伍中不同方位的幾個孩童,不約而同地加入了這極易撩撥起人們焦躁神經(jīng)的大合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個黑人男女工作人員聞聲在人縫里鉆來鉆去,四處尋找哭鬧不止的孩子。他們很快給帶孩子的家長加開了一條快捷通道,止住了孩童們的哭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細(xì)細(xì)觀察和詢問得知,這些帶幼兒的大多是國人,多為孩子的祖輩。年輕的父母在美國打拼,老人們每年一兩次地把孩子中國美國地兩邊接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通了,再急也白搭。靜下心來反倒覺得隊伍加快了移進速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畢恭畢敬地遞上護照和相關(guān)資料,滿臉堆笑虔誠狀準(zhǔn)備接受拷問呢,結(jié)果人家海關(guān)官員仰脖打個女呵欠,砰的蓋上入境章,草草簽了字,瞅也不瞅我一眼,就揮手示意:“下一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咱趕緊知趣地拿起護照,連Thank you還沒有來得及說完整,便慌忙退讓出柜臺窗口。</p> <p class="ql-block"> 出得海關(guān)來 ,已是半夜。文質(zhì)彬彬略帶羞澀的司機小王早已等候多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幫大家放好行李箱,引導(dǎo)大家上車就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嶄新的奔馳旅行車能坐十五六個人。和國內(nèi)幾乎同款的車不同的是車廂高度不一樣,這車內(nèi)的高度超過了一米七,寬敞的空間增加了乘客的舒適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驅(qū)車一個多小時,穿過紐約至新澤西的百年隧道,我們迅即趕往下榻的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車中閑聊,小王司機自報家門:他祖籍河南,在天津生活20多年。疫情之前在天津市區(qū)開著三家飯店,最多時員工100多人,生意蒸蒸日上。沒料想疫情來襲,入不敷出且身心備受煎熬,無奈轉(zhuǎn)讓關(guān)門收拾家當(dāng),舉家移民到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年來已在紐約站穩(wěn)了腳跟,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旅游公司專職司機。</span>買房購車、夫人專職理家、兩個孩子脫離了內(nèi)卷的環(huán)境,舒心地在學(xué)校自由快樂的成長……</p> <p class="ql-block"> 紐約(新澤西)希爾頓逸林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萬圣節(jié)臨近,酒店大堂吧臺墻壁掛了不少奇形怪狀的南瓜雕刻和活靈活現(xiàn)妖魔鬼怪的裝扮玩偶。</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國的酒店整體凸顯一個大字:大門廳、大房間、大窗戶、大臥床、大寫字臺、大衣柜、大衛(wèi)生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說美國無論幾鉆(國內(nèi)按星級劃分)的酒店,軟硬件設(shè)施會有差別,但這個“大”卻是都一樣一樣的。</p> <p class="ql-block"> 美東時間10月26日早上吃罷西式第一餐,9:30我們一行12位來自山南海北的團友齊聚一車,在年輕熱情的壯小伙徐導(dǎo)的引領(lǐng)下,從新澤西州出發(fā)至紐約曼哈頓島,開啟了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第一天的觀光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紐約市位于美國紐約州的東南部,是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美國的金融、商業(yè)和文化中心。紐約市由五個區(qū)組成:布朗克斯區(qū)、布魯克林區(qū)、曼哈頓、皇后區(qū)和斯塔滕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旅行車駛過新澤西至紐約距今已超百年的隧道,駛向紐約市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隧道干凈明亮,只是墻體個別地方有些瓷瓦已現(xiàn)脫落。</p> <p class="ql-block"> 紐約市區(qū)街道上隨處可見從地上帶有白色和橙色條紋煙囪中冒出白色蒸汽的景象。 這是一種通過地下機械室產(chǎn)生蒸汽來為房屋尤其是高層建筑供暖系統(tǒng)露出地表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紐約市地下延伸了105英里的蒸汽管道,以曼哈頓島、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中央車站、聯(lián)合國總部為中心,為1500多座高層建筑提供熱能。</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到了。眼前的銅牛是美國華爾街的標(biāo)志,一座3.4米高,4.8米長,重3.2噸的銅牛塑像。由意大利裔美國雕塑家阿爾圖羅·迪莫迪卡1989年創(chuàng)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銅牛的設(shè)計者最早為它挑選的立足點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人行道,后搬到與華爾街斜交的百老匯大街博靈格林公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眼看到這個身體健碩、鼻孔發(fā)光的龐然大物的人,都會被它渾身透著的“?!睔馑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銅牛雕塑的前方和尾部各排著一條彎曲的等待拍照的隊伍。依著牛頭拍完正面照,我轉(zhuǎn)身去銅牛身后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這尊華爾街銅牛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征,喻義: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續(xù)牛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是到此一游的不分男女老幼都要沾沾牛氣兒才算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 好家伙!高高大大、異常肥碩健壯的牛屁股下,公然屈蹲著一對面對鏡頭的中年夫婦,臉上表露出刺激滿意和詭異混雜交織而成的表情——他倆手里都滿滿地托攥著一顆極富生命力的、大大的、被成千上萬的人摸過的金哧鱗鱗的大蛋蛋!</p> <p class="ql-block"> 呈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那耳熟能詳、卻不曾能夠謀面的、大名鼎鼎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p> <p class="ql-block"> 以一當(dāng)十,以一當(dāng)百,傲視群雄——面對紐交所,昂首掐腰挺胸、怒目而視的“無畏女孩”銅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美國,“無畏女孩”雕像被視為女性爭取權(quán)利和地位的象征。她是藝術(shù)家維斯巴爾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無畏女孩”雕像原本安放在紐約華爾街銅牛對面。 銅牛像的創(chuàng)作者迪莫迪卡指責(zé)稱,他的公牛雕像本意是代表著“世界的自由,和平,強大,力量和愛”,而“無畏女孩”的存在,會將這一作品的信息轉(zhuǎn)化為消極的東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美國引起爭議的“無畏女孩”雕像,</span>于2018年12月搬家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大樓對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矗立在華爾街西端盡頭處,夾在兩棟高樓中間,有著高高尖尖頂?shù)木褪敲麣忸H大的三一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一大教堂是紐約的地標(biāo)之一。</span>它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特復(fù)興式建筑的古老經(jīng)典;</span>二是教堂后的墓園葬著許多早期杰出的紐約人,其中包括美國財政、金融制度的創(chuàng)始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三是它位于寸土寸金的曼哈頓島南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帶,公認(rèn)<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教堂。</span>美國教會的運轉(zhuǎn)主要依靠捐款,三一教堂背靠著世界上最大的金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就想有機緣去教堂內(nèi)里飽飽眼福,無奈規(guī)定在此停留的時間僅區(qū)區(qū)十幾分鐘。即便不遠(yuǎn)處的三一教堂在向我們招手,也僅能遠(yuǎn)遠(yuǎn)打個照面而惜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跟團游難以全部盡興,奔波于各個景點間趕火車般卡著點兒打卡的弊端就此顯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別看華爾街總長只有500米,路寬僅有11米,卻是妥妥的美國金融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華爾街”這個名字已經(jīng)超越了街道本身,</span>紐交所與眾多著名世界級大公司的總部都集中在這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財團、杜邦財團、洛克菲石油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華爾街道路兩旁也是各大奢侈品牌的集聚地,高端商品專賣店比比皆是。完全可以說,華爾街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街道之一,其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價值富可敵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利堅政府初創(chuàng)期在紐約華爾街的辦公處及后人樹立的華盛頓的紀(jì)念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1776年大陸會議發(fā)表《獨立宣言》開始,美國最初的國家形態(tài)就被定義為一個由十三個州組成的松散邦聯(lián)。在長達(dá)十幾年的時間里美利堅政府居無定所四處漂泊。華盛頓與幕僚們時而在費城指揮大戰(zhàn),時而在紐約主持談判……</p> <p class="ql-block"> 郵輪碼頭上等待乘船游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露天咖啡奶茶廳小老板招攬顧客有絕招:他頭戴假面具,隨著播放的音樂邊夸張地起舞,邊眼花繚亂地順勢一步步完成著各種榨咖啡、兌奶茶的動作。</p> <p class="ql-block"> 雙層游艇終于駕到,大家開始興沖沖急不可耐地登船去。</p> <p class="ql-block"> 游船順著紐約港慢慢航行,沿港灣到哈德遜河口兩岸鱗次櫛比的高樓林立。遮云蔽日的摩天大廈層層疊疊,棟棟相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巍峨壯美的畫卷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船駛過曼哈頓大橋與布魯克林大橋。</p> <p class="ql-block"> 離哈德遜河口不遠(yuǎn),隱隱約約看得到自由女神像了。人們開始騷動起來,紛紛拿出手機、照相機對著遠(yuǎn)方拍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船搖晃不定,人們努力地定住腳跟,甚至相互攙扶,噼里啪啦拍個不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遠(yuǎn)的,遠(yuǎn)遠(yuǎn)的,一米米,一米米地靠近,再靠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客們早已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不約而同地從室內(nèi)傾巢而出至甲板;安坐在頂層甲板座椅上的游人,也都伸長了脖子站將起來。</p> <p class="ql-block"> 歡呼雀躍的船友們</p> <p class="ql-block"> 自由女神像全名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jì)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矗立在美國紐約市海港內(nèi)的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1882年值美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募集10萬美金送給美國的禮物。當(dāng)年法國先送來一個火炬,十年間陸續(xù)送來各種組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座自由女神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總重量達(dá)225噸而屹立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女神材質(zhì)銅的氧化之后形成現(xiàn)在的綠色而非原先銅的本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人搭乘輪渡可從銅像底部乘電梯直達(dá)基座頂端,然后沿著女神像內(nèi)部的171級盤旋式階梯登上頂部的冠冕處,盡賞整個曼哈頓的綺麗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 自由女神環(huán)島游船開啟的一小時哈德遜河游覽之旅,途中會看到曼哈頓天際線和哈德遜河兩岸風(fēng)光,遠(yuǎn)眺帝國大廈和世貿(mào)大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船在自由女神像旁緩緩駛過,可以清楚的看見自由女神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高舉自由火炬,手捧《獨立宣言》的挺拔傲嬌身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由女神象征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位上了年紀(jì)卻亢奮有余的解說員先生捧著個話筒,在顛簸的甲板上劃著八步,轉(zhuǎn)著圓弧,刻意保持著站姿,慷慨激昂地對滿船游客說著講著喊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講解到動情興奮處,老先生手里攥著的自由女神色彩的冠冕、眼鏡、火炬模型兒就一個勁地往這個那個游客的頭上扣,臉上戴,手里塞……</p> <p class="ql-block"> 熱忱服務(wù)、活力四射的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眺曼哈頓下城的紐約金融中心,好不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馬達(dá)聲小了許多,游艇開始返航。直升機在頭頂嗡嗡的飛過。離碼頭越來越近,游人的熱忱也逐漸消減,有的甚至開始閉目養(yǎng)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講解員老先生倒是意猶未盡,不管你聽與不聽,仍然在自說自話般喋喋不休地講啊講,講啊講。</p> <p class="ql-block"> 游船緩緩?fù).?dāng),船上突然一遍遍響起了女廣播員用中文播出的喊話:“各位中國游客請注意:給游船導(dǎo)游員小費是西方國家的習(xí)慣和規(guī)矩。下船前請給導(dǎo)游員小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下船的懸梯口盡頭,那位導(dǎo)游老先生正手捧透明大錢罐,微笑著頻頻點頭示意那些將要離開的游客該做點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船下隊伍長長,又一撥游客急勞勞地要登船了。</p> <p class="ql-block"> 上午最后一站來到了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遠(yuǎn)觀一處造型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城市新地標(biāo),看起來像是倒著的松果,俗稱“大松果”。 “大松果”建筑主體全部由按幾何點陣排列的樓梯組成,看上去就像永遠(yuǎn)沒有盡頭的樓梯,游客可以進入、登上“大松果”進行游覽和觀光。</p> <p class="ql-block"> 高541米,耗資32億拔地而起的新世貿(mào)中心一號樓。</p> <p class="ql-block"> 在世貿(mào)大廈午餐后直接是此行的首個自費項目——每人需掏46美元至大廈的自由之塔頂端的戶外觀景臺鳥瞰紐約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世貿(mào)大廈一號樓最頂端的玻璃罩中的觀賞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著,腿不聽使喚;坐下,我心方安。</p> <p class="ql-block"> 鳥瞰,真真正正的鳥瞰!</p> <p class="ql-block"> 移步到四周除了玻璃還是玻璃的露天大平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向恐高的我,猶猶豫豫不想往邊上站,夫人拽了我一把,要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夫人當(dāng)依靠壯膽兒,照片拍出來一瞧,不錯,咱臉上的表情沒有凝固,還算正常。</p> <p class="ql-block"> 不怕死的來啦。你看看,你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離著玻璃地面老遠(yuǎn)的我,瞅上一眼,都眼暈。</p> <p class="ql-block"> 兩分多鐘長視頻——縱覽紐約全貌。</p> <p class="ql-block"> 細(xì)數(shù)數(shù),在觀光平臺坐著歇息的人群里,還真就孤零零一個中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種種原因,這幾年來美國旅游的國人日漸稀少。我們這個團原定20人,后有定為15人成團,最終好歹湊到12人才成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從世貿(mào)中心大廈下來面對的就是震驚世界的911遺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團隊分發(fā)的旅游手冊關(guān)于這處景觀的介紹雖然簡短但比較貼切。我直接引用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無論選擇銘記,還是選擇遺忘,“9.11”作為一個日期,終究無法回避,帶出記憶中那場襲擊災(zāi)難。 昔日紐約地標(biāo)性建筑世界貿(mào)易中心“雙子大廈”,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中轟然倒塌,原址被稱為“零地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一幕,我們無法忘記!</p> <p class="ql-block"> 飛鳥車站——紐約世貿(mào)中心交通樞紐站。整座建筑從外觀上看去,就像一只潔白的和平鴿,張開雙翅,欲一飛沖天。</p> <p class="ql-block"> 飛鳥車站的設(shè)計獨出心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車站以翱翔的飛鳥為基本造型,連接紐約市11條地鐵線路以及紐約至新澤西鐵路,集換乘車站、購物中心和人行通道等多項功能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步履匆匆、馬不停蹄。白天的行程僅差一個聯(lián)合國大廈就將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 到了,到了!</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大禮拜聯(lián)合國大廈全員休息。預(yù)定的入內(nèi)參觀奢望也隨之泡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到的聯(lián)合國大廈的旗桿空空如也——只有工作日,各成員國的旗幟才會在此飄揚。</p> <p class="ql-block"> 回程中,徐導(dǎo)指點我們看了紐約大街小巷一眾高層老建筑窗外懸掛的奇特景觀——造型各異的自上而下曲曲折折的鋼鐵質(zhì)室外逃生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懸掛在建筑物窗外的逃生梯是紐約高層老舊樓房的消防設(shè)施之一。它們的設(shè)計初衷是為了在火災(zāi)等緊急情況下為樓內(nèi)人員提供逃生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紐約的室外逃生梯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世紀(jì)。當(dāng)時紐約人口快速增長,建筑密集,火災(zāi)頻發(fā)。1860年的一場大火導(dǎo)致30人喪生,促使紐約市通過了法律,要求房屋必須確保某種形式的火災(zāi)逃生路線?!?901年租屋法》進一步規(guī)定,新建房屋必須配備室外逃生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盡管現(xiàn)代建筑已不需要室外逃生梯,但固有老建筑的逃生梯仍在使用中,并且定期進行檢查維護。緊急情況下,它們?nèi)匀皇强少Y信賴的逃生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類似式樣的高層室外消防逃生樓梯在日本曾經(jīng)見到過。</p> <p class="ql-block">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紐約時代廣場的絢麗夜景,將成為今天緊張行程的燦爛尾聲。</p> <p class="ql-block"> 五光十色的步行街人頭攢動,行人如潮水般涌來蕩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代廣場道路兩旁商家的電子廣告牌發(fā)散的光線,無論柔和還是刺眼,均無一例外地重疊著、閃爍著升往高處去。</p> <p class="ql-block"> 熱舞伴著頓挫嘹亮的音響,盡情揮灑著年輕人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駐足在一座偉岸的名人雕像前觀賞?;献讨挠⑽淖帜福篏EORGE *M" COHAN 1878-1942 引起了我的好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反復(fù)擺弄手機,英譯漢浮現(xiàn)出如下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喬治?M?科漢,美國作曲家,劇本作者,舞臺上的演員、舞者、作家、導(dǎo)演和制片人。在20世紀(jì)初來到百老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戰(zhàn)斗贊歌的作曲家?!禣ver There》因其1936年的終身成就而獲得國會金質(zhì)獎?wù)隆?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抬頭凝望塑像良久,心生感慨:</p><p class="ql-block"> 非偉人非領(lǐng)袖,竟能在一國最著名的大廣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被樹碑被立傳——牛逼 !真牛逼!</p> <p class="ql-block"> 放飛心情,放飛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疲憊,終由快樂替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