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瑪雅文明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主要分布于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伯利茲,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qū)。在這些地區(qū)分布的瑪雅遺址多達(dá)幾十個,但世界公認(rèn)最具代表性的、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瑪雅五大遺址分別為:<br>-- 混雜著Toltec文明風(fēng)格、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跡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墨西哥) <br>-- 最精美金字塔的烏斯馬爾(Uxmal,墨西哥)<br>-- “瑪雅人駕駛太空船”石雕的發(fā)現(xiàn)處帕倫克(Palenque,墨西哥)<br>-- 瑪雅最大城邦蒂卡爾(Tikal,危地馬拉)<br>-- 號稱“新世界的雅典”的科潘(Copán,洪都拉斯)<br></p> 在2022年和2023年的兩次中美洲游程中,我有幸走訪了上面所列的全部五個瑪雅古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對于學(xué)習(xí)和了解前哥倫布時期的中美洲瑪雅文明來說,可謂是收獲滿滿。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5phv54y"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界文化遺產(chǎn)、新世界七大奇跡,瑪雅古城奇琴伊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7fqk99s"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帕倫克、烏斯馬爾;瑪雅古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雙城游</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861tlb6"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chǎn),瑪雅遺址蒂卡爾國家公園</a></p> 據(jù)美國考古學(xué)家N.哈蒙德的劃分,瑪雅文明可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三個階段。<br>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歷法及文字的發(fā)明、紀(jì)念碑的設(shè)立及建筑的興建均在此時期。<br>后古典期 (約公元9世紀(jì)-16世紀(jì)),瑪雅文明中心漸漸轉(zhuǎn)移到 Yucatán 半島,出現(xiàn)了 奇琴伊察 (Chichén Itzá) 和 烏希馬爾 (Uxmal) 等著名城市,但氣勢已漸走下坡了。<br>古典期(約公元4世紀(jì)-9世紀(jì))是瑪雅文明的全盛期,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jì)念碑的設(shè)立、建筑的興建及藝術(shù)的發(fā)揮均在此時期達(dá)到極盛。<br>除了位于墨西哥的瑪雅古城帕倫克(Palenque)和位于危地馬拉的蒂卡爾(Tikal)外,洪都拉斯的科潘(Copán)是瑪雅古典期的另一個經(jīng)典代表。<br> 洪都拉斯的科潘考古遺址(Copán Ruinas Sitio Arqueológico)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瑪雅文明古跡之一。生活在這里的社會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jì)。在公元 5 至 9 世紀(jì)之間,科潘發(fā)展至頂峰,成為瑪雅古典時期的第二大城,然后同其他古典時期各個瑪雅城邦一樣,突然衰落并被徹底遺棄在叢林之中。<br>1576 年西班牙人迭戈·加西亞從危地馬拉去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羅蘇拉城途中, 發(fā)現(xiàn)了這個淹沒在草莽叢中的古城遺址。<br>公元1839年,美國考古學(xué)家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 )和英國畫家加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 )循著傳說中的蛛絲馬跡在叢林之中再次發(fā)現(xiàn)了科潘這座荒城。<br> 1980年,科潘瑪雅文化遺址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科潘遺址(Copan Ruinas)位于洪都拉斯科潘省西部一片人工隔絕保護(hù)出來的占地1.5公頃正方形的茂密森林中。在這叢林之中,到處可見洪都拉斯國鳥金剛鸚鵡。中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都選擇華麗的鳥類作為國家的象征。 <div><br></div><div>在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明古跡中,科潘瑪雅古跡位于最南端,所以有“科潘以南無瑪雅”之說。<br>科潘瑪雅遺址入口處的遺址位置標(biāo)識圖。<br></div> 1. Chinchilla 住宅區(qū),2. 主廣場, 3. 球場 , 4. 象形文字樓梯, 5.美洲虎廣場 6. 美洲虎隧道. 7.羅薩里拉隧道 8. 西廣場 9. 皇家住宅區(qū) 入口處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1980年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址標(biāo)碑。 大門內(nèi)科潘瑪雅遺址模型。 1. 主廣場, 2. 佩洛塔球場 , 3.象形文字樓梯,4. 美洲虎廣場 , 5. 美洲虎隧道, 6. 羅薩里拉隧道 , 7. 西廣場 ,8. 皇家住宅區(qū) 科潘瑪雅遺址是目前整個瑪雅遺址中雕刻最完整,藝術(shù)最發(fā)達(dá)之地,有著宏大的建筑群,尤其是金字塔祭壇、形文字的樓梯、石碑雕刻、人祭球場、儀式廣場等,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被稱為“瑪雅世界的雅典”。<br>(科潘瑪雅復(fù)原圖)<br> <div><br></div><div>科潘遺址南部王族居室的遺址。<br></div> 科潘古城外部還環(huán)繞著9組居民住房的遺址。。最接近宗教建筑的是瑪雅祭祀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領(lǐng)、貴族及商人的住房,最遠(yuǎn)處則是一般平民的住房,反映了階級社會中等級制度。 <div><br></div><div>西廣場<br></div> 西廣場邊12號神廟中的一座雕像。雖經(jīng)風(fēng)歷雨近千年,古跡中大部分當(dāng)年精致的雕刻依然清晰可見。 導(dǎo)游說這就是瑪雅人最崇拜的太陽神。 <div><br></div><div>這是美洲虎廣場<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廣場上人頭雕像<br></div> <div><br></div><div>樹根邊的巨大的人頭雕像<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廣場邊11號神廟<br></div> 11號神廟牆腳下有兩座雕像。 <div><br></div><div>神廟右側(cè)牆腳下的雕像<br></div> <div><br></div><div>神廟中間的這座雕像據(jù)說是瑪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歷的發(fā)明者伊特桑納。死后,就被雕刻成眾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雕像的一只手握著一把象征著雨神的火炬。<br></div> 但其猴狀貌相又被學(xué)術(shù)界認(rèn)為或許是象征著“怒吼猴神”(howler monkey god) <div><br></div><div>美洲虎廣場16 號神廟的牆腳下刻有一排精緻骷髏頭像。<br></div> <div><br></div><div>19 號建築物只剩下基礎(chǔ)部份和一些象形文字石塊、石碑。<br></div> 科潘是瑪雅象形文字研究最發(fā)達(dá)的地區(qū),它的紀(jì)念碑和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符號書寫最美、刻制最精、字?jǐn)?shù)最多。 <div><br></div><div>32號科潘的瑪雅球場(Juego de la pelota)建於公元 738 年。據(jù)考證,科潘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祀儀式時,要進(jìn)行一場奇特的球賽,用宗教活動來選拔部落中的勇士。<br></div> <div><br></div><div>球場看臺上有些鳥獸石雕和一些石碑和祭壇。<br></div> <div><br></div><div>球場看臺破損的墻基上面以鷹鉤鼻子神即雨神恰克為主題的雕刻,在其它瑪雅遺址建筑裝飾中也曾見過。<br></div> <div><br></div><div>球場南側(cè)26 號金字塔神廟側(cè)面被一個巨大的帆布篷遮蓋著,看著像一個修繕施工現(xiàn)場。<br></div> <div><br></div><div>帆布篷下的便是科潘古遺址最著名、最壯觀的的象形文字階梯(Hieroglyphic Stairway,ESCALINATA JEROGLíFICA)。<br></div> 象形文字階梯始建于公元 710 年,公元 755 年跟隨 26 號神廟一起被重建。階梯長約 21 米,闊約 10 米,62 級的階梯上共有 2,200 多塊加工過的方磚,每塊方磚上都刻著象形文字,階梯兩側(cè)均有凋刻。 科潘是瑪雅象形文字研究最發(fā)達(dá)的地區(qū),階梯上的這組瑪雅象形文字,是已知最長的一組瑪雅象形文字。是所有瑪雅遺址中絕無僅有的。 只可惜千年風(fēng)雨造成象形文字階梯嚴(yán)重風(fēng)化,字跡模煳,直到今天只破譯40%的文字,大意就是紀(jì)錄科潘王國的歷史。象形文字階梯上遮蓋上帆布篷,就是為了防止珍貴的文物繼續(xù)風(fēng)化。 象形文字階梯前有一個人像石凋和一個祭壇石凋,階梯上除了象形文字方磚外,也有人物凋刻。 <div><br></div><div>階梯下方的人物雕刻。<br></div> <div><br></div><div>階梯上方的人物雕刻。<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廣場邊巨大的16 號金字塔神廟,看似不起眼,但卻是“肚里有貨”。<br></div> 16 號金字塔前的“國王石碑”和“祭壇Q”,以及 它下方的“羅薩里拉隧道”和它“腹中”的“羅薩里拉金字塔” ,在科潘都享有極高的位置。 雕刻精細(xì)”的國王石碑“是瑪雅城邦科潘的第11位統(tǒng)治者煙蛇王(Smoke Serpent)的石碑 <div><br></div><div>羅薩里拉” 隧道(TUNEL ROSALILA)是一條考古學(xué)家經(jīng)過12 年時間挖掘的、直通著名的羅薩里拉金字塔陵墓(Temple of Rosalila)心臟的隧道。隧道口被鐵門擋住,游客止步。<br></div> <div><br></div><div>科潘的瑪雅人建筑陵墓很有意思,后世的君主陵墓建在原有的地臺上面,這樣的結(jié)果是,某一座陵墓里頭可能會有另一個前人的陵墓。羅薩里拉金字塔陵墓就是這樣一個被埋在16 號金字塔下的金字塔陵墓。<br></div> 從上面的視圖可見,羅薩里拉金字塔被壓(埋)在16 號金字塔之下,而它本身卻壓在“瑪格麗塔墓”、“胡納爾墓”和太陽神祭壇之上。<br> 羅薩利拉金字塔是公元 6 世紀(jì)末科潘的主要宗教圣地,這座金字塔神廟由科潘的第十任統(tǒng)治者 月豹王(Moon Jaguar )于 571 年修建。在發(fā)現(xiàn)羅薩里拉之后,考古學(xué)家利用現(xiàn)代化的激光技術(shù)探測出了金字塔的原貌,并在距離科潘遺址不到一公里的科潘雕刻博物館(Museum of Sculp-ture)內(nèi),按一比一的比例,復(fù)制還原了羅薩里拉金字塔。 原始羅薩利拉金字塔外表面為紅色雕刻(Rosalila" 一字解作紫紅色),金字塔的四個外表面每一面都不相同,其雕刻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羅薩里拉金字塔外,美洲虎廣場16 號神廟前的“祭壇Q” (Altar Q ),是科潘古遺址上的另一大亮點。 考古學(xué)家在科潘發(fā)現(xiàn)的這座祭壇被稱之為“圣壇Q”。祭壇頂面有象形文字,記錄了第一王建立王朝的事跡,四周則浮雕了十六位國王的肖像。 <div><br></div><div>考古學(xué)家還原的在Q圣壇的祭祀場景。<br></div> <div><br></div><div>“Q圣壇”的四面每一面雕刻四位國王,四周共十六位國王。浮雕表現(xiàn)了科潘王朝第一王亞克庫毛將象征王權(quán)的火炬接力傳遞給第十六王雅克斯潘的情景,以此表明獲受權(quán)力的合法性、正統(tǒng)性。<br></div><div>(“Q圣壇”小視頻)</div> 公元426年元日,科潘王朝的創(chuàng)始者,第一王亞克庫毛(K'inich Yax K'uk' Mo' ] 獲得法力上位,開始了強(qiáng)大的科潘王朝,他也是“圣壇Q”上所刻畫的第一位國王。 亞克庫毛執(zhí)政11年,在科潘王朝有著極崇高的地位。<br>描繪亞克庫毛的陶瓷品<br> <div><br></div><div>煙蛇王(Smoke Serpent)是瑪雅城邦科潘的第11位統(tǒng)治者,578年至628年在位<br></div> <div><br></div><div>到了公元628年,第12位統(tǒng)治者“煙豹王”(Smoke Jaguar)繼位,他在位時間長達(dá)67年,是科潘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此事科潘開始大規(guī)模興建紀(jì)念石碑、金字塔廟宇、廣場和住宅,王朝達(dá)到了鼎盛時期,同時也控制著周圍很大面積的地方,成為一個“帝國”。<br></div> <div><br></div><div>“煙豹王”以后, 第13位統(tǒng)治者“十八兔王” (西班牙語:18 Conejo;英語:18 Rabbit)即位,在位時間長達(dá)43年. “十八兔王”雖繼續(xù)擴(kuò)張與征服,領(lǐng)土擴(kuò)大到了一百平方英里,但此時的科潘王朝已到了強(qiáng)弩之末之時。<br></div> 為了記錄他治下歷史和炫耀科潘的輝煌,“十八兔王”下令修建了許多石雕和石刻壁畫,但好景不長,十八兔王被“煙豹王”指派的基里瓜統(tǒng)治者用計殺死,并斬首示眾。 “十八兔王”之后是第14位統(tǒng)治者“煙猴王”(Ajaw K'ak' Joplaj Chan K'awiil) 738–749 接著“煙猴王”上臺的是第15位統(tǒng)治者“煙殼王”(K'ak' Yipyaj Chan K'awiil)。“煙殼王”于公元749年繼位后,努力挽救政權(quán),他同瑪雅西部的大城邦帕倫克聯(lián)姻,并且在科潘大興土木,興建了大量的紀(jì)念碑。今天的考古學(xué)家正是通過這些紀(jì)念碑,得以了解科潘的歷史。 科潘王朝最后一位國王,雅克斯潘(Yax Pac)于公元763年登基。他下令修建了許多紀(jì)念碑和祭壇,把自己描繪成一個強(qiáng)大的君主,但仍然無法挽救已走上頹勢的科潘。 主廣場(PLAZA PRINCIPAL),也叫大廣場(Great Plaza),廣場伊以四號金字塔為中心,四周散落著十幾座紀(jì)念石碑和十幾個祭壇。大部分石碑和祭壇都在棚子的遮蓋之下,以防止日曬雨淋的侵蝕。石碑和祭壇保持完好,當(dāng)年精致的雕刻依然清晰可見。<br> 我個人覺得,科潘古遺址中最為精彩的部分還是大廣場上的紀(jì)念石碑。石碑大都是“煙豹王” (公元 628 – 695 年)和“十八兔王” (公元 695 – 738 年)在位期間修建的,每座石碑都上刻有國王的肖像,雕刻十分精緻。 <div><br></div><div>其中尤以大廣場北側(cè)的、被譽為國王碑林(Forest of Kings)的這七塊石碑最為出彩。<br></div> 這七塊石碑是在711年至736年之間,由瑪雅城邦科潘的第十三位統(tǒng)治者,“十八兔王” 下令修建的,浮雕精致而華麗,堪稱古典期瑪雅雕刻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科潘遺址也以此而聞名于世。<br> 我之前已參觀過瑪雅五大遺址除科潘以外的其它四大,科潘遺址的金字塔神廟,遠(yuǎn)沒有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烏斯瑪爾(Uxmal)、蒂卡爾(Tikal)的金字塔雄偉壯觀,但其石碑雕像卻是其它瑪雅遺址有所不及的,堪稱一絕。 石雕都是由 整塊巖石雕刻而成,高低不一、姿態(tài)各異的人像浮雕,上面刻的都是歷代瑪雅的國王。 <div><br></div><div>石碑的背后多為象形文字雕刻?,斞诺南笮挝淖郑嗍晴澘淘谑?、陶器、骨器上的。<br></div> 石像和象形文字給了考古學(xué)家很多的線索去窺探當(dāng)初瑪雅世界。 <div><br></div><div>42號石碑雕像的雕刻非常特別。<br></div> <div><br></div><div>43號石碑雕像前還有個石雕祭壇。<br></div> 祭壇這半人半鬼的巨大的恐怖臉面雕像,不知寓意為何? 類似的祭壇,在廣場的其它地方也能看見 <div><br></div><div>這是廣場上唯一的一座沒有大棚遮蓋的國王石碑。<br></div> 側(cè)面是象形文字雕刻 <div><br></div><div>大廣場上的這塊石雕好像是瑪雅人奉若神明的羽蛇神。<br></div> <p class="ql-block">離開「國王碑林」往南走是4 號神廟。</p> 4 號神廟周圍也有幾座石碑。 <div><br></div><div>象形文字階梯前、同一大篷下也有一座國王石碑。<br></div> 石碑的背后是一組雕刻清晰的象形文字?,斞畔笮挝淖忠越茍A形或橢圓為主,字符的線條更多地依隨圖形起伏變化、圓通流暢。 <div><br></div><div>26 號神廟邊,緊靠象形文字階梯,另一座國王石碑,雕刻更加精彩。特別是其鏤空的雕刻手法,令人大開眼界。<br></div> <div><br></div><div>參觀科潘,一個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是距離古跡遺址不到一公里的科潘雕刻博物館(Museum of Sculpture)。這座巨大的博物館分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約 4,000 平方米。<br></div> <div><br></div><div>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6號金字塔下被發(fā)現(xiàn)的、完好無損的“羅薩利拉神廟”(Temple of Rosalila,又名太陽神廟)的真實大小的原貌復(fù)制品。<br></div> 羅薩利拉金字塔修建于公元 6 世紀(jì)末,是當(dāng)時科潘王國的主要宗教圣地。 <div><br></div><div>博物館四周兩層展示了古跡遺址上發(fā)掘出的、保存完好的石雕原件。把這些珍貴的石雕移入博物館內(nèi),就是為了使它們免受風(fēng)雨日光的侵蝕,以便永久保存。<br></div> <div><br></div><div>瑪雅神話中的查克神雕塑(Chaac sculpture)。查克(也拼作 Chac)是瑪雅雨神、雷神和閃電之神的名字。<br></div> <div><br></div><div>“卡瑪佐茲“雕像(Statue of Camazotz)。在瑪雅神話中,“卡馬佐茨”是一只蝙蝠精靈,為冥界的領(lǐng)主服務(wù)?!翱R佐茨”在基切語中意為“死亡蝙蝠”。在中美洲,蝙蝠通常與夜晚、死亡和祭祀有關(guān)。<br></div> <div><br></div><div>瑪雅神話中其它諸神的頭像。<br></div> <div><br></div><div>這座石碑與大廣場上的那座沒有大棚遮蓋的國王石碑一模一樣。這座石碑是原件,廣場上的那座是復(fù)制品。<br></div> <div><br></div><div>這是在16 號金字塔前發(fā)現(xiàn)的第11位統(tǒng)治者“煙蛇王”石碑的原件。原址上的那件是復(fù)制品(沒有大棚遮蓋)<br></div> <div><br></div>這種雕刻裝飾在烏斯馬爾的建筑中也曾見過。 <br><div>以鷹鉤鼻子神即雨神恰克為主題的裝飾。<br></div> <div><br></div><div>繁復(fù)而精美的建筑表面雕刻裝飾,具有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這在其它瑪雅遺址地很少見到。<br></div> <div><br></div><div>國王和王后的雕像。<br></div> <div><br></div><div>象形文字方磚<br></div> <div><br></div><div>這是位于16 號金字塔神廟前“Q 祭壇”的原件。原址上的那件沒有大棚遮蓋的是復(fù)制品。Q 祭壇于 776 年 2 月 27 日在16 號神廟前落成。它是科潘雕刻的最著名雕塑杰作之一。<br></div> 這座祭壇上雕刻著從公元 426 年到公元 810 年左右科潘 16 位王朝統(tǒng)治者的肖像和名字。從祭壇開始的是王朝的創(chuàng)始人亞克庫毛( Yax K'uk' Mo'),他正在將權(quán)杖通過后任的14 國王的接力傳遞,最后交給建造這座祭壇的國王雅克斯潘(Yax Pac)。最后交接的日期是公元 763 年 7 月 2 日,即雅克斯潘繼位的日期,這基本上是權(quán)力合法化的公開展示。 離開了科潘,算是完成了瑪雅五大遺址行程的最后一站。作為南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瑪雅文明,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這一文明過早消失而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