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夜難眠,才是小睡了一會,不覺醒來的時候,是清晨5點的光景。一些稀疏的落雨聲和一些鳥鳴??纯创巴?,天還沉著,有一線光。這一個月來,總是下雨,南方到了梅雨季節(jié),都這樣的。想著到天大亮,還有些許時辰,正無所事事之際,突然的就想到了道山路的那家叫“姐妹小吃店”的早餐店,這個時候應該張羅著開早餐的事了。去年疫情,陽了的時候,整夜的不能睡覺,早上沒有口味,就到這家的小吃店,吃他們家的早餐小吃,能讓我添加胃口,心情舒爽……</p><p class="ql-block">我家離道山路有一些距離,開車要20分鐘。我平素偶爾會到這家小吃店吃早餐。他們家的早餐小吃,其實就是清湯面餛飩(福州人稱作扁肉)之類,福州早餐的尋常之物,口味卻與福州其他家的有些許不同,卻是我忘不了的,兒時的味道。人們常常是這樣的,往往是童年的口味,記憶猶新、而且刻骨銘心,并無論是否珍饈美饌,甚至越是尋常之物越是記憶深刻。福州清湯面餛飩這類的小吃,特別傳統(tǒng),大街小巷,隨處都有。然而,于我而言,他家這樣口味的,卻唯此一家。人總說兒時的味道,是最美好的味道,帶有一些相思的情緒,一些懷舊的味道。</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之于“姐妹小吃店”,是有一段緣由的——</p><p class="ql-block">我少年時家住在道山路背山的烏山大院。大院機關有一門夜宵的小吃店,是專為上夜班的人做夜宵的。小吃店在大院內食堂邊上的一座沒有菩薩,未曾改造的廟里。住在大院的家屬,也可以到小吃店打夜宵。小吃店簡單,有清湯面餛飩之類。我偶爾會被父母叫去,提一小鍋,到夜宵小吃店,打清湯面餛飩回家。清湯面餛飩不能做兩鍋,混作一小鍋里,現在就叫作餛飩面的。夜宵小吃店的清湯面、餛飩并不一般,尤其湯頭的味道,鮮亮可口,一些蝦油淺淺的韻味。掌勺的是一位略胖、頭發(fā)少幾根毛的大師傅,平時在大院的大廚房里做廚師,夜里就在這夜宵店里做師傅。清湯面、餛飩的湯頭特別,是他用豬骨雞架精心熬煮制作出來,有特別的肉骨鮮味,是他家的一門絕技,特別能激發(fā)人的口腹之欲。每到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大院里的夜宵店開張,飄香著略帶蝦油味的肉骨氣味,可以很遠。那些夜宵的人,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披著月色,在晃悠的路燈指引下,提著小鍋碗,順著路道,陸續(xù)的去到小吃店,打清湯面、餛飩,小吃店于是有了生氣,門前熙熙攘攘起來。</p><p class="ql-block">大院的夜宵店,留在的時間,并不太長,那個眾所周知的年代,造反派奪權,大院的夜宵店,至此銷聲匿跡。然而從那個時候起,我對大院夜宵小吃店的回顧,也就開始了,而且逾久逾為深刻,以至于那番清湯面餛飩肉骨湯的味道,留在我的口味里,成了我反復追尋、反復惦念的童年記憶。其實也不盡然是我,大院的孩子也有特別惦念的,現在就有域名為清湯面的人,大概就是為追念那個夜宵小吃店的。那個年代,我一位廈門來的發(fā)小,來時我打了一小鍋的清湯面餛飩給他,他至今記憶深刻,以至于后來見到我總要提起,并津津樂道。</p><p class="ql-block">之后大院解散,大院的人們各奔東西。我家被遣散到附近,道山路深巷的直三營里。一夜之間,物是人非。我曾經在大院里的,就什么都沒有了。然而,大院的夜宵小吃店,卻依然留在了我的心里,牢牢的扎在我的記憶中,無論口味。</p> <p class="ql-block">現在清湯面餛飩的快餐小吃店,遍及福州的大街小巷,像雨后春筍。這樣的快適小吃店,很適合現代的快節(jié)奏,簡單利索,進店一聲吆喝,幾分鐘就可以上來,解決饑飽,而且口味簡單,容易接受。是福州地區(qū)尋常人家早餐不吝的選擇;也可算是福州地區(qū)堪以味道的傳統(tǒng)小吃?,F在風靡一時的沙縣小吃店,還有尚干小吃店,是這樣的便利店,尤其是沙縣小吃店,在福州的大街小巷,風起云涌,到處都有,獨秀一方,領占了福州的早餐市場。反而是福州本地的早餐店,鳳毛麟角——不得不佩服,來自閩西北山區(qū)沙縣人的精明。沙縣小吃店不僅福州、福建省、整個中國到處都有。掛著“沙縣小吃”的招牌,就是一種代言,就是快餐,就是清湯面餛飩,就是價廉物美、便利、快捷。清湯面餛飩如此行銷,除了快捷,大概貼近老百姓是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然而,即使福州的沙縣小吃如此行銷,味道我卻并不認可,心里想的還是大院夜宵店小吃的那個味道,盡管滿街的小吃店,也有清湯面餛飩之類,我終究還是沒有吃到過,如大院夜宵店里的那種味道。于是對當年味道的追尋,多少年來,一意孤行,卻總是沒能得到,在我的心里,便是如鯁在喉,成了不盡的遺憾。我甚至,沒有再奢望,再有一天,可以嘗到那曾經的味道。大院的過去,也就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了,至于再也沒有了。</p><p class="ql-block">但是,事情卻畢竟有所蹊蹺,那個曾經期冀的口欲,不曾想,在近些年來的有一年,一個偶然的時候,我竟意外的體驗到了。那是我的一次不期而遇——是在這門叫做“姐妹小吃店”的店里——那一次偶遇,令我愕然!是我在道山路曾經的家直三營的交叉路口,隔街的對面,一處不顯眼的小店的地方。我喜出望外,忘我似的,仿佛是得到了一種眷顧、一種久別重逢,一種冀盼的實現。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p><p class="ql-block">說起來,緣由還在我的一個愛好,就是馴養(yǎng)信鴿。我馴養(yǎng)信鴿,有四十多年時間。那些年,我每年都要參加信鴿協(xié)會組織的信鴿比賽。我的信鴿得到過冠軍、亞軍和季軍,都有一筆還算豐厚的獎金。福州信鴿協(xié)會鼓樓區(qū)的幾個賽會,都集中在道山路上。信鴿比賽的賽會期間,我早上,都要早早的起來,抓上鴿子,送去賽會的寄放點,而且唯恐去晚了。去早了,就會在附近的早餐店,稀里糊涂的扒上一頓早餐。一家店吃膩煩了就換一家。有一次閑后,想著去其他的店。我跺步到對過的街上,步出不多遠的路,就感覺一股熟悉的味道飄來,仔細著,竟然嗅到,是那曾經大院夜宵店的味道。我驀然抬頭,店的門楹上掛“姐妹小吃店”。進門是一個不大的店,六十平方的樣子,有十來個人的桌椅座位;一側是廚房,隔著玻璃櫥窗;灶臺在里,對外敞開的地方置一冰柜,冰柜內擺許多小碗,小碗中各類食材——一看似典型福州撈化店的模樣。不禁嘀咕,這不就是一家福州撈化店嘛,怎么就有這樣熟悉的味道出來。我問了店員,是有清湯面餛飩。于是各叫了一份。端上來的時候,清湯面餛飩湯上飄幾朵青蔥,湯頭清亮,透出一股清淡蝦油的味道。我先用湯匙舀一瓢湯放進嘴里,不禁大為震驚,這就是幾十年前失散的,大院夜宵店的味道。我欣賞著吃過清湯面餛飩,面條絲滑順口,一口吸入;餛飩皮薄肉滿,汁味豐嫩,湯味鮮滑可口,無以比擬,當那味道的記憶濃郁的幻化于我的味蕾,一時就情不自禁。我嚼著那口味,回顧那番味道,是那樣的真切,毫不含糊,就是當年的,有些難以置信。順眼便向櫥窗里看了看,櫥窗里忙碌的師傅,是一位大致與我年紀相仿,五十來歲的人。按年紀,他不會是當年大院夜宵店的伙計。那時他也不過十來歲的年紀。然而這里何以有如此的味道,該不會是當年師傅的嫡傳?或者是師徒?……不可想象。然而,這確實就是當年的味道,我太熟悉了。此刻仿佛時光回轉,光陰倒流,我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那個年代……</p> <p class="ql-block">此后我經常來光顧這家小店,也不只在寄放賽鴿的時候。和小店的主人熟悉了,有了一些交流。主人告訴我,小店的口味是家傳的,上一代在福州就是做餐飲的。做菜先做湯,他們家在湯頭上特別下足功夫,所以能夠獨具一格,有了這獨門絕技,也不外傳。這里的食客多奔他家湯頭而來。他家老一輩都專注于這家小吃店的買賣,已經忙不過來,從來不知道有家人會在其他地方或者山背面的大院里做事的。在這里也經營有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之前這里是些木房,拆遷改造,成了樓房,隨拆隨遷,他們便還是在這里做的小店生意,小店生意一直很好。店主沒有說明他家的上一輩,或有在大院里做過事的,也沒有給予是否的確定。但是我寧可認為,他家的老一輩,與曾經大院夜宵店有所關系,能夠與大院夜宵店,那么的如出一轍的味道。然而,這究竟與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已經重拾回到了當年的味道,已經找回了,我童年的那些點滴和朦朧的感覺。</p><p class="ql-block">有一些時間沒有去店里了,有一天去的時候,忽然發(fā)現,小店店主換了陌生面孔,當年的店主夫妻都不見了,換了一對新來的夫妻。掌勺的似曾相識,但記憶的追尋中沒有,現在也有五十歲上下。問了一下,才知道店轉他們做了。原來的店主身體不好,支撐不住店里早晚的忙活。大概也是因長年累月勞累過度而致疾病纏身。新的店主并沒有說清小店是否被轉讓,或者只是委托經營——小店雖改換了主人,但是味口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是那熟悉的味道。新的店主是我沒有見到過的新的面孔,但是店主卻說:“是你沒有注意,其實我在這里跟手藝,已經二三年了,單是學熬這湯,就費了我好些的功夫”??磥硎俏业牟唤浺?,沒有注意到這跟班的助手。老店主走了,好在那番口味還留在這里。是老店主的良苦用心。老店老味道終究沒有失去。留下這老味道還真不容易,接手的徒弟,要跟班幾年才可以獲得。這才是他家獨門絕技的家傳。這樣精心的制作,功夫來之不易,也不枉我對這種的味道的追求和眷顧。盡管我并不僅在意于味道,在意的是我對童年的回味和意趣。</p><p class="ql-block">新店主經營這“姐妹小吃店”依然風風火火,我照舊時常來關顧這家“姐妹小吃店”的小店。他們家的清湯面餛飩,獨到的湯頭味道,逾是我的最愛,而且愈久彌新。那味道,對小店是繼承,對我是重拾舊念?,F在我吃他們家的清湯面,也做了一些福州地道的改良,有如福州撈化(鮮撈興化粉),就是在清湯面上加了一份腰片。腰片的脆嫩,加上清湯面的爽滑、一如既往湯頭鮮活的靈魂,添加了蛋白的營養(yǎng),更加是令我胃口大開……我希望這家福州的小吃店,能夠長久,它的口味依舊,繼續(xù)熱烈在這個各種小吃店此消彼長,競爭激烈的時代。我也能夠留住那一口童年的口味和對童年的追念……</p><p class="ql-block">——想著想著,看看時間已經是上午七時,這一時光小吃店的門面已經大開,此刻晨光微明,天還落了小雨,一些微寒,然而我不能再有等待,該是我去那早餐店,追尋口味的時候了。于是我冒著這晨光朦朧,有些微雨,開車二十分鐘,趕早來到這“姐妹小吃店”的小吃店。我輕松的坐在了面對店主餐桌的椅子上,看店主正當忙碌的身影。一份高湯頭的清湯面餛飩端上桌來,我細細的品味,滿滿的不僅是味道,還有是記憶。滿心的回顧,那種飽足感和寬慰,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那一夜我盡管被難眠困擾,這個時候,早已渾身清爽。我一抹嘴角,那股曾經的味道唇齒留香,走出店門,店外雨霧瀟瀟,稍稍升騰的氤氳之氣彌漫,街面的光景都散淡在這雨霧之中;天尚暗,周圍晨靜,店里卻是燈火敞亮;晨風之下,樹影搖曳,店里的那一盞燈火,搖晃著忙碌的店主和伙計的身影。早餐的人,披著雨具,陸續(xù)上店,小吃店一時熱烈起來。店里的來客越來越多,小吃店來來去去而有些容不下了,都是那一口早餐的飽足和味道的可口——此刻之下,我也有些沉不住了,一時神思飛揚,童年的夢如花而至,眼前一片一片的過往——那花一樣的,就是那被大風吹過曾經的過往和舊時的夢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