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午10點20分,我們乘坐動車從蘭州西站出發(fā),開啟了西北之行的第二站——張掖。</p><p class="ql-block"> 動車像一條銀色的巨龍,風馳電掣般地向西奔馳。從車窗往外看,兩邊的風光就像一幅幅流動的畫卷,在眼前展開,沿途的田園村莊、山川河流一閃而過。隨著動車向前疾馳,畫卷中的景色也隨之變換,金黃的麥田,碧綠的草原,潔白的羊群,綿延起伏的群山,滄涼的戈壁沙灘盡收眼底。動車經(jīng)過3個多小時的長途運行,終于抵達我們此行的目的地甘肅省張掖市。</p> <p class="ql-block"> 張掖市,古稱甘州,位于甘肅河西走廊中部咽喉,自古便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guān)塞,素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得名。“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便我六畜不蕃息?!睆倪@《匈奴歌》中,可以讀出張掖在歷史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一個聽起來就讓人心潮澎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它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guān),在祁連山北麓綿延了1200公里,將山河造就的眾多極致風光攬入懷中,壯麗無比。它又身居戰(zhàn)略要地,向西出陽關(guān),就進入了西域,向東過隴山,便到了中原王朝的核心區(qū),是溝通中原與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著黑河綠洲、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田疇沃野、濕地侯鳥、荒漠沙丘等各種自然的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出了張掖車站后,為了方便去張掖境內(nèi)的其他景區(qū),我們在張掖車站附近的一家汽車租賃行,租了一輛越野車。然后,驅(qū)車直接前往張掖丹霞地質(zhì)公園。</p><p class="ql-block"> “裕固流蘇,七彩丹霞”。張掖丹霞地質(zhì)公園,位于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以南、祁連山北麓,是中國丹霞地貌發(fā)育最大最好的一處,有“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到了景區(qū),從游客中心乘坐景區(qū)大巴車,在山巒起伏的道路上穿行。經(jīng)過約20多分鐘的行程,便進入了觀景區(qū),仿佛把我們帶進了美輪美奐的畫廊之中。</p><p class="ql-block"> 天空蔚藍,白云飄逸。在陽的照射下,只見色彩斑斕的丘陵排山倒海,一眼望不到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稱奇。</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是全國唯一的彩色丘陵,是中國北方干旱地區(qū),發(fā)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發(fā)育于距今約200萬年前侏羅紀至第三紀。以其面大、且層次交錯、色彩斑斕、氣勢磅礴而稱奇。這丹霞之色斑斕,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顏色,好似彩色琉璃,絢麗多彩,丹霞流光。</p> <p class="ql-block"> 整個景區(qū),就是一幅恢宏的斑斕畫卷。你可以以領(lǐng)略到壯麗的丹霞地貌,感受那五彩斑斕的山丘帶來的視覺沖擊。</p><p class="ql-block"> 據(jù)景區(qū)導游介紹,七彩丹霞景區(qū)內(nèi)有七彩云海、七彩仙緣、七彩錦繡、七彩虹霞、七彩敖河、萬象土林谷、臥虎峽等7處觀景臺。</p><p class="ql-block"> 站在觀景臺上,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嘆不已。層層疊疊的山丘綿延不絕,每一座山都仿佛被上帝精心涂抹過。紅、黃、橙、綠、青、藍、紫等多種顏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宛如一幅幅巨大的油畫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站在不同的觀景臺上,可以看到形態(tài)各異的景點。有的好似“雄鷹展翅”、“萬象奔騰”、有的宛如“眾僧拜佛”、“睡美人”等,它們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有的整個山勢跌宕起伏,色彩波動,讓人贊嘆不已;有的給人們帶來雄、險、奇、幽的感覺。站在虹霞觀景臺上,可以欣賞到張掖丹霞最美的景色,色彩豐富、艷麗,猶如七彩虹霞灑落在山丘之上。</p> <p class="ql-block"> 我們拾階而上,沿棧道而行,好像穿梭在丹霞畫廊之中,山體兩側(cè)紅白相間的彩帶,分布均勻,由于山體不同色帶沿山勢鋪展陳列,山峰像是穿了一件絢麗多彩的錦衣。</p><p class="ql-block"> 當夕陽西斜時,余暉給山體鍍上了一層金色,使得整個景區(qū)更加如夢似幻,我們每一個人猶如置身于美妙絕倫的畫屏之中。</p><p class="ql-block"> 張掖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的這令人震撼的地質(zhì)奇觀,以其色彩斑斕、氣勢磅礴而著稱于世,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份寶貴的自然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張掖,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曙光照亮了這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相互激蕩,積淀下蔚為壯觀的歷史文明。在這片河西走廊的土地上,有著數(shù)不盡的歷史故,道不完的燦爛文化。</p><p class="ql-block"> 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勇敢地踏上了這片未知的土地,打通了西漢與西域諸國的交路線,使得“絲綢之路”的全線貫通,從而,開啟了中原與西域文明交流的大門。西漢時期名將霍去病抗擊匈奴,在祁連山下縱橫馳騁,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英雄氣概。唐朝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jīng),行程五萬里,也途經(jīng)此地,留下了堅定的信仰和執(zhí)著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禹治水,導弱水于合黎,居民始有耕地,在張掖傳為佳話。公元609年隋煬帝御駕親臨張掖,登山丹焉支山,參禪天地,謁見西域二十七國使臣。與敦煌莫高窟同期的馬蹄寺石窟群,因神驥足印而聲名遠播,金塔寺內(nèi)的彩塑飛天,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屬洞窟藝木罕見珍品,全國獨有。壕式漢長城和土筑夯打的明長城,在山丹縣境內(nèi)綿延近200公里。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長城段,在國內(nèi)絕無僅有,被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聚居著全國獨有、甘肅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裕固族。他們聚居在祁連山北麓的張掖市肅南固族自治縣境內(nèi),由東部裕固和西部裕固兩部分人構(gòu)成,前者為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而后者則為古代回鶻遺民。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特的裕固族語言、服飾、禮俗、婚俗、喪葬等文化習俗,留下了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在這片土地上,曾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浴血奮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內(nèi),掩埋著紅西路軍轉(zhuǎn)戰(zhàn)河西、血戰(zhàn)高臺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先烈們血沃祁連山的可歌可泣的河西征戰(zhàn)史,為張掖賦予了得天獨后的紅色資源優(yōu)勢。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被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等稱號。</p><p class="ql-block"> 一個個歲月滄桑、文化底蘊厚重的歷史故事,讓張掖這座歷史悠久的西北城市,充滿了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從景區(qū)回到酒店,我們稍作休息后,便去逛張掖的夜市,品嘗西北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煙火漸濃。位于張掖市甘州區(qū)北大街的張掖夜市,古老的建筑在燈光的映照下璀璨輝煌。我們走進夜市,只見人頭攢動,各類餐飲店、小吃攤的人流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 張掖的美食融合了東西南北口味,小吃五花八門,雅俗兼有。手抓羊肉、張掖炒炮、涼鹵面、牛肉小飯令人垂涎欲滴。這里的酸辣也不輸四川和重慶,炒拔拉、烤肉串、酸辣粉湯讓人念念不忘。搓魚子、拔魚子、糖花子、炮仗子、油泡泡等琳瑯滿目的非遺美食,無不凝聚著張掖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南來北往的人,既可以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追尋詩與遠方,也可以在最尋常的市井繁華中感受人間煙火。</p><p class="ql-block"> 流光溢彩的古城夜景,獨具西北特色的美食,吸引著眾多本地市民和外來游客前來品嘗。在這里,還能欣賞到富有塞上風情的民間文藝演出,讓人們在美食與音樂的雙重享受中,度過愉快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廣闊;不來張掖,不知甘肅有多美。</p><p class="ql-block"> 巍峨的祁連山,斑斕的七彩丹霞,馬蹄寺的石窟群,蜿蜒的漢明長城……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每一處都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