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尋南山 <p class="ql-block"> 南山石窟尚去過四五次,第一次的南山之行道路是很差的,但古代雕刻的痕跡保留的卻很豐富。</p><p class="ql-block"> 還是因為滿足故土的口味驅使,多次因為吃一口燴面到瓶窯。吃老鄉(xiāng)做的燴面吃出了中國國家版本館,也逛夠了瓶窯老街。昨日中午,腹?jié)M意足后時間尚早,就決定再上南山看看。天氣晴朗,冬風浩蕩。</p> 路堅景減 <p class="ql-block"> 上山的道路有了質的飛躍,指示牌也武裝了起來,觀景臺也很漂亮。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依然是不收門票。省保單位升格為國寶單位,景區(qū)邊的別墅群也有人入住了。但依然是游人不多,可謂是吾全家獨享了。</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因為安全需要,部分展線封閉,也就減少了部分景觀的觀覽。因為修路和建設觀景臺,再加上逐步生長的茂盛植物,遮掩了不少古代斧鑿雕刻的痕跡,也算得上是個遺憾吧。</p> 佛道兼容 <p class="ql-block"> 瓶窯南山石窟基本上確認為元代,也有學者認為起源于南宋建設宮室的取石,那一個個成塘的深坑似乎能夠證明。有趣的是:從造型風格上看,應該是基本一致的。但從成型的、半成型的、線稿剛鑿的、已被破壞的和空白的鑿石面來看,應該有著豐富的生產經歷。</p><p class="ql-block"> 南山石窟的形象是佛道兼容的,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石窟藝術中堪稱特例。關于道教的形象只有一例,那就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北方人最為尊貴的主神,其主場是明代盛建的武當山,不知為何來到了江南并且與佛像和諧相生?據吾了解:現存浙江的真武大帝形象主要有二處,一存于杭州文廟類石碑陰刻真武大帝,再一個就是南山的這尊了。他們有一共同之處:真武的眼睛是睜著的。北方及中原的真武大帝一般如關羽是瞇著眼睛的,民間傳說他們一旦睜開眼睛是要殺人的。不知浙江的真武大帝為何要睜開眼睛?</p> 中原韻致 <p class="ql-block"> 我們看南山石窟的形象特征:頭臉圓滿,身體豐韻,體型健碩。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原人的體型、形象特征,與會稽、吳越人的相貌特征相去甚遠。是南遷浙地的中原人的戀鄉(xiāng)情節(jié),或是中原人自身相貌的藝術返照,亦或“設計師”定稿者來自中原?都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p><p class="ql-block"> 山外青山樓外樓……直把杭州作汴州。中原燴面味仍在,尋得圓臉倍覺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