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汾陽杏花村,就是“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那個做汾酒的杏花村。傍晚時分,一下高速就被它的氣派驚到了,這哪里是什么鄉(xiāng)村,儼然是一副大城鎮(zhèn)的模樣。</p><p class="ql-block">(2024-10-28)一早就驅(qū)車去到村東頭一公里的中廟村,看了著名的道教宮觀,太符觀。太符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與隰縣小西天的熱鬧程度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我們的汽車從靜悄悄的小路上開進院子大門,一直到了宮觀前的空場上,才看到只有另一輛黑色外地牌號的小車停在那里。</p><p class="ql-block">場院空空,十分靜謐,只是當我們下車走近古老的立磚斜鋪的山門前蹬道時,才聽到空中傳來了揚聲器的廣播聲,播誦著參觀游客的注意事項。</p> <p class="ql-block">太符觀早在1965年就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保碑的刻石與左邊的200一年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相比,顯得更有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走上蹬道,眼前就是山門了。山門修建在條石臺基上,是一座三門并列的懸山頂牌樓,中門和右手的旁門緊閉,僅開了一扇左手的旁門,既沒有收門票的柵欄,也沒有保安管理。</p> <p class="ql-block">大門兩側(cè)的外墻壁上,鑲嵌圓形“二龍戲珠”琉璃,兩條龍身姿矯健,雙目炯炯有神,右手一條張開大口,欲吞明珠于口中,左手一條居高臨下,俯看著不遠處的明珠,雙龍各自呈現(xiàn)出不同的造型。</p><p class="ql-block">牌樓兩側(cè)的照壁旁,佇立著一對石獅,造型古拙,像是前朝遺物。</p><p class="ql-block">看過山門牌樓,徑直從旁門進入。</p> <p class="ql-block">一進大院,西南面有一高閣,叫作紫薇閣。里面陳列了不少最近一次修葺時的前后對比圖片,后面是一無梁磚殿,內(nèi)有供奉泥塑若干。</p> <p class="ql-block">正襟危坐的是二郎神,背后是他的兵器,腳下臥著它的愛犬,哮天犬,前面是他的坐騎,銀合馬。</p> <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直到我們走進太符觀的大院,一直沒有安保的出現(xiàn),里面只有一個像是管理員模樣的老婦人正在自顧自地做著衛(wèi)生工作。</p><p class="ql-block">見有訪客到來,老人很熱情,丟開手中的工作,對我們滔滔不絕地講得頭頭是道。</p><p class="ql-block">原來,太符觀的歷史,從碑記上的遺存的鐫刻來研究,可以追溯至金朝的承安五年(相當于南宋的慶元六年,即公元1200年)以前,這樣,它的創(chuàng)立時間不晚于金朝中期。明清兩代,太符觀都曾經(jīng)歷過修葺,目前的建筑中,昊天玉皇上帝殿(正殿)保留了金代的結(jié)構(gòu),其余兩間偏殿則為明代所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殿供奉的是玉皇的“昊天玉皇上帝之殿”,東西配殿分別為后土圣母殿和五岳四瀆神殿。她從供奉神祇到塑像的神態(tài),再加上塑像后面墻上的壁畫,從梁上向下延伸的懸塑空中樓閣和山川人物,到正殿的單檐歇山頂和偏殿的懸山式屋頂?shù)鹊戎v了許多。就像是我們請了專業(yè)講解一樣。</p> <p class="ql-block">正殿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內(nèi)空間呈正方形。</p> <p class="ql-block">大殿里有暖閣的神臺上手持上朝笏板,坐著昊天玉皇大帝(管理方為了塑像的安全,在殿內(nèi)安裝了鐵柵欄系統(tǒng),沒有遮欄的照片都是把照相機伸進護欄寬處拍攝的)。另外還有侍臣,侍女立像共6尊,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殿內(nèi)東北西三壁滿布365日值日神君,組成了“朝元圖”壁畫。有意思的是,連同“昊天玉皇上帝”在內(nèi)的七尊祭祀神靈。都是“朝元”行列中的一部分,主祭神不是君臨萬民,俯視蒼生的威嚴帝王,而是“朝元”行列中的眾仙之一。</p> <p class="ql-block">暖閣的亭柱上和稍外面一點的梁柱上分別塑有四條盤龍,根據(jù)老人的介紹,暖閣上的兩條是和臺上的神祇一起的金代原塑,造型精細,藝術(shù)水準很高。外面的兩條盤龍體量稍大,是后代初塑的,看上去比較粗獷。</p> <p class="ql-block">暖閣外孤零零地站立在一邊的這一尊是二十八星宿中僅剩的一尊,其余的都被收到省博物館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又拍攝了一些東壁,西壁和北壁上的精美壁畫。這些都是“朝元圖”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門外的一對鐵獅也很有講究,單單從合金配比就能夠讓今人研究一番。另外還有一絕,雌獅腳下的小獅不是一只,而是三只。想起了晉祠金人臺上的那四尊鐵人,三尊原鑄的光亮無損,那尊遺失后近代后補的卻是銹跡斑斑。</p> <p class="ql-block">和其它宮觀不一樣,東西配殿的開間寬度都超過了主殿。它們的建筑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屬 懸山式屋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p><p class="ql-block">殿內(nèi)的雕塑雖然不是出于金代,但有確切的記載是明代泥塑。實屬珍貴。</p> <p class="ql-block">東配殿是后土圣母殿,供奉的是神壇上的后土圣母女神和另外的八位世俗女神,人們從生到死所有需求的愿望均可在此求之。連同伺立在旁的一共有35尊彩塑。</p> <p class="ql-block">在南北兩面山墻墻壁上,布滿的精彩懸塑,構(gòu)成了“圣母出行”的畫面。圣母居中,乘輦坐轎,前后由手持各種儀仗的侍從相隨,沿途眾神和官吏恭敬相迎。背景是起伏的層疊山巒和云蒸霞蔚,與神仙們?nèi)跒橐惑w。</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的匾額雖然是“五岳殿”,可供奉的卻是東西南北中五岳大帝和江河淮濟四瀆之神。</p> <p class="ql-block">北壁上塑有“五岳巡幸”圖,正中是東岳大帝坐于轎中,向外巡視,牛頭馬面抬轎,侍從若干隨行。</p><p class="ql-block">南壁上塑“四瀆出行”圖,正中河神乘一青龍駕轅的龍輦飛奔,其余三瀆分乘龍馬麒麟飛奔在山水云霧之間。畫面人物和動物山水融合,渾然一體,靜與動虛實結(jié)合,互為映襯。</p> <p class="ql-block">游覽過程中,先到的那個學(xué)者不斷地詳細攝影,后到的那個資深導(dǎo)游則一直以旅游團的行話搭訕,我們則認認真真地只帶上了自己的耳朵。整個宮觀中只有我們幾個游客,真是難得。</p><p class="ql-block">里里外外走了一圈,時間漸近中午,看著參觀的人們有些絡(luò)繹不絕地涌來,隨即結(jié)束了游覽。</p><p class="ql-block">回到大門內(nèi)的場院,走向邊上廂房里的辦公室,向里面的館員討要了一張?zhí)^的宣傳冊頁。</p><p class="ql-block">出門開車離開,向杏花村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