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邯鄲隰縣游

liyiping

<p class="ql-block">11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又要出發(fā)找尋釋放和快樂了。</p><p class="ql-block"> 早8點半,孫征中和夏新中駕車從鄭州來,載上張欣貴、杜吉祥、杜增德和我,一行六人向邯鄲進發(fā)。大約12點半到達邯鄲。按我們的慣例,先找酒店。找了一個價錢不貴,干凈整潔的酒店——邯鄲叢臺區(qū)全程酒店。放下行李,在附近飯館簡單吃了午餐,就向邯鄲最著名的景點——叢臺公園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武靈叢臺,位于邯鄲市叢臺區(qū)中華大街西側叢臺公園內,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邯鄲故城中的一組重要建筑群,也是邯鄲古城的象征。根據出土文物考證,叢臺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公園大門上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叢臺公園》四個鎏金大字,用繁體草書寫出,蒼勁挺拔,屈鐵斷金。沿大門道路前行,不遠處是幾棵銀杏樹,高大挺拔,直插天際,金黃的樹葉在微風里閃耀。</p><p class="ql-block"> 叢臺公園是以叢臺為中心辟成的大型園林,占地360畝,園中亭臺樓榭,掩映在花木扶疏之中。園中叢臺前有一湖,水波瀲滟,兩側各有一橋通向叢臺,湖中建有宛在亭、西湖亭、望諸榭等建筑。望諸榭是為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名將樂毅而建,樂毅號望諸君。湖邊楊柳依依,是休閑的好去處。叢臺北側有《七賢祠》,是為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李牧、趙奢而建。大殿內七賢彩塑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七賢祠西院有歷代書家碑廊,琳瑯滿目。</p><p class="ql-block"> 叢臺占地3500多平方米,高27米,由青磚包砌而成。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南北各開一門,南門為正門,南門有一對體高2.27米石獅,雄獅足踏繡球,雌獅爪撫幼獅。據說,石獅是由邯鄲縣衙門前移來。進南門拾階而上,甬道右側壁間嵌有“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八字石刻,是民國十一年國民第二軍軍長關中胡景翼所書。北魏書體,鋒棱整潔,古氣郁盤。邯鄲城南滏陽河東流,邯鄲城西有紫山,常有云霧繚繞,故云。沿階而上到達中層,中層臺面建有武靈館、回瀾亭等建筑?;貫懲の挥谖潇`館前,為民國二十年高桂滋所建,面積12平米,高5米,全木結構,六柱圓頂。柱間連以木凳,供游人小憩,中間安有漢白玉石桌,上刻棋盤,四周為鼓形石凳。由回瀾亭往東進門樓,順臺階而上,可達叢臺上層,上層臺面為圓形,建有《據勝亭》,面積100平米,高13米,為四角攢尖重檐,亭角上挑。</p><p class="ql-block"> 南門高階上聳立一碑,為郭沫若1961年游叢臺所寫《七律》一首,石碑陰面刻有“武靈叢臺”四個大字,為冀南書家李鶴亭所書。</p><p class="ql-block"> 由叢臺北側登上臺階,過一門樓,迎門而立的石碑,是清乾隆游江南(1750年)路過邯鄲,登臨叢臺留下的御題詩碑。碑的正面刻有《七律·登叢臺》,陰面刻著乾隆《七古·邯鄲行》。</p><p class="ql-block"> 叢臺屢毀屢建,現存叢臺,是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其后經過多次重修。“叢臺”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初由許多臺子連接而成,《漢書》顏師古釋文曰:“連聚非一,故名叢臺”。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云?!泵枥L叢臺的壯觀。</p><p class="ql-block"> 歷來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登臺懷古,言志抒懷,留下不少詩詞歌賦,如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臺賦詩。杜甫有句云:“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五律(通韻)·叢臺</p><p class="ql-block">叢臺燕趙地,巍巍兩千年。</p><p class="ql-block">驃騎胡服射,旆旌風勁懸。</p><p class="ql-block">褶衣為左衽,巾帽飾貂蟬。</p><p class="ql-block">自此兵戈利,犁庭掃銳堅。</p><p class="ql-block">2024.11.19</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驃騎:“騎”音“記”,驍勇的騎兵。</p><p class="ql-block"> 褶衣:“褶”音“習”,胡服褲褶服中的上衣,這里指代胡服的上褶下褲裝。</p><p class="ql-block"> 左衽:“衽”,衣襟。</p><p class="ql-block"> 巾帽飾貂蟬:帽子上有貂蟬作裝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車巷,又稱藺相如回車巷,位于邯鄲市叢臺區(qū)串城街南段,是一條長約75米,寬2.3米,東西走向的巷子。相傳兩千多年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國上卿藺相如曾在此處為趙國大將廉頗回車讓路,回車巷以此得名。這個故事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記載。其實,包括回車巷在內的邯鄲故城多數遺跡,早已掩埋在6—10米深的地下了?,F在所看到的回車巷舊址,是明代萬歷十二年(1584年)邯鄲知縣蕭察根據百姓傳聞所建。在巷口墻壁上鑲嵌著“藺相如回車巷”六個石刻大字。1981年進行維修并建石碑亭,立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寬2.3米。巷內存有不少明清和近代建筑,如邯山書院、進士門第、藏寶閣、李景濂故居、天主教堂等。我們去時,街巷還在修建,增添了不少仿古建筑,總體稱為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絕·邯鄲回車巷</p><p class="ql-block">回車巷內暫回車,委曲求全藺相如。</p><p class="ql-block">請罪負荊高節(jié)義,原因社稷互謙虛。</p><p class="ql-block">2024.11.19</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p><p class="ql-block"> 早8點半,開車去邯鄲永年區(qū)廣府古城。古城四周是護城河,開車繞了半圈,從北門進入古城。廣府古城在邯鄲市區(qū)西南15千米處,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明清時期曾為冀南三府之一的廣平府治所,故稱“廣府”。修建于元明清時期的古城保存完好,游客眾多。廣府古城春秋時期即史有記載,城池形成于魏晉。戰(zhàn)國時期為趙國毛遂封地。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國”。明清時期為直隸省廣平府治所。</p><p class="ql-block"> 古城墻周長4.5千米,城高10米,厚8米,城內面積1.5平方千米,分布三十多條街道。城墻原為土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廣平府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四門筑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四門之外還建有甕城?,F存兩甕城,六城門。東有陽和門,西曰保和門,南稱陽明門,北為貞元門。城外有護城河與永年洼環(huán)繞。永年洼是個有四萬六千多畝的洼淀,水圓城方。夏季荷香十里,稻引千畦,秋冬萬畝葦塘,蘆花擺風。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光。</p><p class="ql-block"> 廣府古城是楊氏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的發(fā)源地,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被譽為“中國太極拳之鄉(xiāng)”。城內楊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楊露禪,武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武禹襄故居保存完好。自1991年以來,廣府古城已舉辦了十二屆國際太極拳運動交流大會。</p><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內著重看了武家大院和武氏太極創(chuàng)始人武禹襄故居。武家大院原為武汝清故居,位于古城東大街南側,囤市街西側,占據古城中心位置。為傳統四進三落的大型清代官宅。大小院落九處,樓房六棟。大門匾額題“廣郡三武”四個金色大字。廣郡三武指的是清道光、咸豐年間的武氏三兄弟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故居房內保存有不少明清家具,均為紅木、金絲楠木等貴重木材制成。另外還有精美的瓷器、官服等,頗具文物價值,令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 武禹襄故居位于廣府古城東門內迎春街,占地九千余平方米,有南、北三個院落,主要有轎房、儀門、客房、過廳、居室等,為典型的清代大戶富宅。楊露禪故居位于廣府城南門附近,占地約三千平方米。楊氏故居早年被毀,現存建筑為后來重建,所以我們也沒去游覽。</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贊廣府古城:</p><p class="ql-block">七絕·廣府古城</p><p class="ql-block">萬畝淀洼圍古城,荷花十里映新晴。</p><p class="ql-block">千畦稻苗連天綠,時有蛙鳴一兩聲。</p><p class="ql-block">2024.11.20</p> <p class="ql-block">  出東城門,在附近飯店每人吃了碗手搟面,即趕往弘濟橋。弘濟橋也稱府東橋,在廣府城正東2.5千米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在滏陽河上。弘濟橋建于何時已無從考證,目前僅有碑刻記載為明萬歷十年(1582年)重修。弘濟橋的形制和趙州橋極為相似,當地有一傳說,說這座橋是魯班妹妹和魯班比賽修橋,魯班修了趙州橋,妹妹修了弘濟橋,所以極為相似,稱為“姊妹橋”。弘濟橋長48.9米,寬6.82米,大券跨度24.8米。弧矢全部用石塊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大券兩旁各有兩個小券,這種敞肩式橋形不僅節(jié)省原料,減輕橋重,而且減小水流對橋身的沖擊力。弘濟橋的砌筑方式也很完美,它由18道單券縱向排列而成,券石之間用鐵束腰連接。另外勾檐石的大量使用也是獨一無二的。橋上共有18根方形望柱,望柱上有七頭獅子、八只猴子、一個蟠桃、一個石榴和中間一頭牤牛。橋面兩邊各有17塊石欄板,欄板上刻有連年有余、節(jié)節(jié)封侯等吉祥圖案,還有鹿、麒麟、八仙和武松打虎等圖案。大小券間刻有龍頭,大券兩邊對刻二龍戲珠、飛龍、飛鳳等,精工細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看完弘濟橋,隨即前往響堂山石窟。石窟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qū)臨水鎮(zhèn)西紙坊村。最初開鑿于北齊,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續(xù)鑿。響堂山石窟因在洞窟內擊掌甩袖都有回聲,故名“響堂”。響堂山石窟分為南響堂山石窟、北響堂山石窟(含常樂寺)和水浴寺石窟(小響堂)。共有石窟17個,大小造像四千余尊,并有北齊所刻維摩詰經等重要石刻。1961年3月4日,響堂山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由于體力有限,我們只到了北響堂山石窟,也僅爬到了常樂寺,觀看了旁邊的寺塔,遠眺山腰石壁上的洞窟,就返回了。</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絕·響堂山石窟</p><p class="ql-block">峰峰石窟響堂山,無奈體衰難向前。</p><p class="ql-block">總有廉頗終老日,何須逝水嘆流年。</p><p class="ql-block">2024.11.20</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峰峰:響堂山在邯鄲峰峰礦區(qū)境內。</p><p class="ql-block"> 隨即前往涉縣,晚宿彥霖酒店。</p> <p class="ql-block">11月21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往涉縣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參觀。</p><p class="ql-block"> 舊址位于河北省涉縣赤岸村中央,由下、上、后三個具有北方民居風格的四合院組成。司令部和劉鄧首長駐在這里有五年時間,運籌帷幄,指揮了大大小小3100多場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劉伯承元帥逝世后,遵照他的遺囑,部分骨灰由子女護送,安放在涉縣赤岸村北的廟坡山上?,F在,廟坡山已經改造成了莊嚴肅穆的將軍嶺。嶺上安放著劉伯承元帥、徐向前元帥、李達將軍、黃鎮(zhèn)將軍、王新亭將軍、袁子欽將軍六位將帥的骨灰。骨灰安放處還建有將帥的雕像和紀念碑。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題寫了“將軍嶺”三個大字,還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p><p class="ql-block"> 題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絕·涉縣赤岸村129師司令部舊址</p><p class="ql-block">太行赤岸小山村,一二九師安下根。</p><p class="ql-block">今向廟坡山上望,青松挺立伴英魂。</p><p class="ql-block">2024.11.2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開車直奔媧皇宮,媧皇宮位于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為中國神話傳說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地。我們乘索道上山,然后沿山間步道步行七八里,才到了另一個山壁間的媧皇宮。不知道為何索道不能直通媧皇宮。</p><p class="ql-block"> 媧皇宮始建于北齊時期(550—577年),初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所建離宮,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后經歷代續(xù)建,現媧皇宮景區(qū)共占地76萬平方米?,F存建筑多為明清時期所造,而北齊遺跡,僅留石窟與摩崖刻經。</p><p class="ql-block"> 媧皇宮,又稱媧皇圣母廟、奶奶頂、奶奶廟,占地面積1.5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632平方米,由山上、山下兩部分建筑組成,山上建筑均為明清遺物,有媧皇閣、迎爽閣、梳妝樓、鐘鼓樓、靈官閣等。在媧皇閣北側的崖壁上有北齊時刻的《深密解脫經》、《十地經》等六部經文,面積為164平方米,137400余字,是國內現存刻經文字最多的北齊摩崖。山下有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為女媧誕辰及女媧祭奠之日,是時全國各地的人們與海外華僑紛紛前來祭拜華夏人文始祖,媧皇宮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肇建最早、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媧的歷史文化遺存,被譽為“華夏祖廟”。</p><p class="ql-block"> 1982年,媧皇宮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媧皇宮及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0月15日,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題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絕·媧皇宮</p><p class="ql-block">人文始祖肇媧皇,華夏繁興日月長。</p><p class="ql-block">細讀經書崖壁字,方知歷史久輝煌。</p><p class="ql-block">2024.11.21</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點多開車往隰縣,距離隰縣三四百千米,為免走夜路,我們決定下高速往霍州,第二天再去隰縣。當晚住在了霍州金都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p><p class="ql-block"> 用過早餐,我們就近去看了霍州的兩個景點。</p><p class="ql-block"> 霍州鼓樓離住處不遠,開車幾分鐘就到了。霍州鼓樓在市中心,霍州鼓樓又稱文昌閣,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北大街11號,始建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首次維修,建筑面積22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霍州鼓樓底座高7米。整座建筑分上下兩部分。座基有青石、磚砌十字券拱式通道。閣樓為木結構建筑,全樓總高22米,臺基邊寬13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方形,斗拱四鋪作,明間較大,次間較小。明間有格扇門,次間有墻,墻角四根金柱直通上層。閣樓共有檐柱32根,高2.25米,為剎柱,有柱基,為鼓式蓮花座。</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7日,霍州鼓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接著看了霍州署衙。霍州署衙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東大街北側,始建于唐代(一說建于隋代),占地面積3.85萬平方米,是中國唯一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無論其位置選擇、建筑規(guī)模,還是整體布局、形制設計,霍州署衙均為全國現存同類衙署之冠,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光輝。?</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的主體建筑是霍州州署大堂,重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是中國國內現存較完整的古代州衙建筑之一。大堂坐北朝南,面闊進深各5間,占地面積332平方米,坐落在高出堂外地面1.2米的月臺上,單檐歇山頂,通高10米,前有明代所建抱廈。大堂用料加工粗糙,使用自然材料稍加制作而成?;糁葜菔鸫筇脼檠芯恐袊糯鄼C構的發(fā)展演變以及衙署規(guī)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霍州州署大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絕·霍州署衙</p><p class="ql-block">州署隋唐第一衙,蕭森肅穆浴朝霞。</p><p class="ql-block">舊時官府堂前燕,不入尋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2024.11.22</p> <p class="ql-block">  開車前往隰縣?;糁蓦x隰縣只有九十來千米。個把小時就來到了隰縣小西天。雖是旅游淡季,但小西天景區(qū)卻是車流密集,人頭攢動。好不容易才在一河南老鄉(xiāng)的指揮下停下了車,還把一輛車堵在了里面。河南老鄉(xiāng)說沒關系,留下手機號,那輛車走時,給你們打電話挪車。孫征中說他來過這里,就不再跟我們一起登山觀覽了。</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正在維修,已不能由正面226層臺階直登山門,而只能順左邊的坡道上去。</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東明禪師創(chuàng)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又為區(qū)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從而得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 千佛庵分上、下兩院,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寶殿、摩云閣、文殊、普賢兩配殿;下院有無梁殿、韋陀殿、半云軒、鐘鼓樓和兩座掖門,掖門一名“疑無路”,一名“別有天”。全庵建筑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環(huán)山,庵前臨河,古木參天,清流涓涓。鳳凰山崖壁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巔,借山布景,重樓疊閣,錯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千佛庵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經臨汾市宗教部門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p><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殿頂有黃、綠、藍三彩琉璃鴟吻,造型生動、色澤明艷。殿內的彩塑以藥師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彌勒佛5尊主佛為核心,主佛兩邊有脅侍菩薩。在周圍塑有十大弟子、六小沙彌、琉璃勝境、六欲之天、十大明王、天宮樂伎等塑像群。與其他佛寺不同的是,此大雄寶殿的彩塑并不以這幾尊主佛聞名、而是以琳瑯滿目、規(guī)模宏大的滿殿懸塑著稱。在這些大佛龕上端有很多樂伎懸塑群,雕琢精細、小巧玲瓏。如在阿彌陀佛龕、釋迦牟尼佛龕、毗盧遮那佛龕的二層平臺和南山墻上部就有天宮樂伎陣列。其平臺中間為一佛,兩側各有五位天宮樂伎。右起第一尊為彈琵琶樂伎,其頭戴寶冠,面相豐滿。著天衣長裙,身飾嚶珞、臂釧,左手托琵琶上部,右手正在撥弦。腰身前傾,體態(tài)婀娜。其他樂伎也大都手執(zhí)樂器,身段妖嬈,在天空中曼舞飛繞。這大小千余尊懸塑金碧輝煌,精美絕倫。塑像大的有兩米多,小的僅如拇指,蔚為大觀。</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律·隰縣小西天</p><p class="ql-block">鳳凰山上小西天,瓊閣梵宮悟坐禪。</p><p class="ql-block">花落鳥啼僧舍寂,星稀月冷佛家緣。</p><p class="ql-block">千尊彩塑雕鐫細,萬眾游人奮力先。</p><p class="ql-block">為看人間好風景,攀登何懼到山巔。</p><p class="ql-block">2024.11.22</p> <p class="ql-block">  從小西天出來,我們又去看了隰縣的鼓樓。</p><p class="ql-block"> 隰縣鼓樓,又稱大觀樓,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縣城內,占地面積約190平方米,是明朝時期的古建筑遺存。</p><p class="ql-block"> 據《隰州志》及鼓樓脊檁下的題記“明萬歷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儲”,可知鼓樓由隰州知州儲至俊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鼓樓由墩臺和臺上樓閣構成,其梁架結構、牌匾等為明代原物。隰縣鼓樓墩臺為方形,由青磚砌筑,外涂朱紅色。臺下設十字券門洞,東側有露天梯可達臺上。臺上木結構樓閣為二層重檐十字歇山頂。隰縣鼓樓上層四面檐下分別懸掛“龍泉古郡”、“長壽遺封”、“三晉雄邦”、“河東重鎮(zhèn)”等巨匾四幀。十字門洞各門洞上方均有牌匾,東為“東屏古射”,西為“西帶黃河”,南為“南臨古慈”,北為“北拱晉陽”。隰縣鼓樓造型獨具特色,保留了明代建筑原物,修葺演變可考,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學研究價值。</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隰縣鼓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有詩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絕(通韻)·隰縣鼓樓</p><p class="ql-block">巍奐鼓樓明代物,河東重鎮(zhèn)古隰州。</p><p class="ql-block">登臨小豁胸中氣,三晉風流一望收。</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巍奐:高大輝煌。</p><p class="ql-block"> 風流:韻味,流風余韻。</p> <p class="ql-block">  又來到堆金山森林公園游覽。</p><p class="ql-block"> 堆金山以前叫東景山,是隰縣古城東面的一座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該山的綠化,并在大山腳下修建了集隰縣歷史文化、國防教育、體育鍛煉為一體的森林公園,群眾可以在公園里賞花、踢毽子,使用各種健身器材鍛煉,享受美好快樂的生活,。堆金山緊挨著縣城,自古以來都是人們閑來登山小游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堆金山每年春天盛開著滿山遍野的桃花、杏花、荊條花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山間野花。最近幾年,山上新種植了幾千畝梨園,更是把堆金山變成了花的世界。這種梨是雪花梨和庫爾勒梨雜交而成,叫玉露香梨,香甜可口,鮮嫩多汁。街上水果店和景區(qū)附近,到處都是賣這種香梨的。老孫吃了覺得不錯,買了一箱,放車上帶回去慢慢品嘗。</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歷的最后一站是七里腳千佛洞石窟。</p><p class="ql-block"> 七里腳千佛洞石窟,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北約7千米城南鄉(xiāng)七里腳村的成川河東岸,始鑿于北魏晚期(494—534年)。</p><p class="ql-block"> 七里腳千佛洞石窟坐東向西,依崖開鑿,共有2個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內造像70余尊。南窟屬北魏洞窟,平面呈馬蹄形,穹隆頂。窟外立面雕成仿木建筑式樣??唛T兩側各雕一力士像,主室正壁雕一佛二菩薩像,左右壁各雕一佛一弟子一菩薩像。北窟為唐代開鑿。呈長方形、平頂。正壁前設高壇基,壇上雕一佛二菩薩像,正壁及左右壁雕五十三佛題材的造像。佛像均作高浮雕,結跏趺坐于蓮座上。北窟門外右側有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馮王上題留古詩。七里腳千佛洞石窟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為研究這一地區(qū)北魏和唐代佛教及造像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七里腳千佛洞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上所述是根據網絡上的資料寫成。</span></p><p class="ql-block"> 洞窟前面建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洞窟前院落三面用鐵柵欄圍住,院前大鐵門緊鎖,無法進去參觀。只好在柵欄外拍了幾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p><p class="ql-block"> 早7點50分返程開封,下午三點左右到達開封,結束了這次愉快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