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8日,起床很早,從武陵源乘車,大約行駛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張家界市區(qū),來到了天門山腳下。</p><p class="ql-block"> 天門山,位于張家界市區(qū)東側(cè),古稱云夢山和嵩梁山,主峰高1500多米,是張家界的最高山,風姿雄壯,氣勢磅礴。后山體塌落,形成一個巨大通透山洞,形狀似門,便更名為天門山。</p><p class="ql-block"> 天門山,地形奇特,與武陵源景區(qū)并稱為張家界絕代雙驕。有人說它是張家界之魂,也有人說它是湘西第一神山,吸引著眾多人前來游覽。特別是世界6國特技飛行員駕機穿越天門洞、法國蜘蛛人徒手攀崖天門洞、瘋狂滑輪挑戰(zhàn)天路、翼裝飛俠穿越天門洞等活動,更讓天門山名氣大增。</p><p class="ql-block"> 我們到達天門山,已經(jīng)很早了,但索道站前,則是黑壓壓的一片,人山人海。排隊的通道,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用水泄不通形容,一點不為過??蓪в螀s說,我們是幸運的,如果遇上節(jié)假日,中午能上山,也算正常。人擠著人,不知排了多長時間隊,總算登上了前往天門山的纜車。</p> <p class="ql-block">天門山索道,以市區(qū)為起點,建在一棟樓上,轎廂順著索道爬升,直奔天門山半山腰的空中花園。全長7500米,高差1300米,運行半個多小時,是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p> <p class="ql-block">轎廂兩旁,滿目青翠,各種樹木,長滿群山</p> <p class="ql-block">索道啟動,城市建筑,慢慢變遠;城市道路,越來越細;街上汽車,越來越?。怀鞘休喞?,慢慢清晰;農(nóng)民居舍,時隱時現(xiàn),安臥仙境</p> <p class="ql-block">抬頭望去,陡峭崖壁,撲面而來。兩邊樹木,快速從高處向轎廂走來。轉(zhuǎn)眼之間,轎廂又向低處走去。一次接著一次,不斷攀升,最后到達空中花園</p> <p class="ql-block">環(huán)視群山,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陡,一座比一座俏</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山,安頓了樹,瘦小的樹,美化了山,組合成一個個夢幻般的小盆景。一個個夢幻般的小盆景,又組合成天門山的巨大盆景</p> <p class="ql-block">盤山公路,全長10.77公里,從海拔200米,急劇升至1300米,猶如一條白絲帶,從山腳輕柔飄到天門山</p> <p class="ql-block">盤山公路,曲折回環(huán),不多不少,正好99道彎。從絕壁轉(zhuǎn)到山坳,從山坳轉(zhuǎn)到懸崖,從懸崖轉(zhuǎn)到峽谷......,層層疊疊,宛如巨龍,盤踞在絕壁千仞的幽深翠谷中</p> <div>99道彎,彎得有點看不清頭緒和來龍去脈,依山籍壁,直沖霄漢<br></div> <p class="ql-block">180度急轉(zhuǎn)彎,比比皆是,堪稱天下公路第一奇觀</p> <p class="ql-block">行駛在公路上,仿佛是一場冒險。每過一個彎道,都充滿著挑戰(zhàn),讓人既緊張又興奮,感受著世間的驚險與刺激</p> <p class="ql-block">盤山公路,始建于1998年,建成于2005年,是非常人所能設(shè)計出來的,凝結(jié)著人類的智慧與結(jié)晶,譜寫出一曲高亢渾厚的優(yōu)美樂章</p> <p class="ql-block">石牌顯示,空中花園,種類繁多,一片又一片的珙桐樹,是1000多萬年前留下的樹種,世界罕見。綠色的葉,白色的花,交相輝映。微風吹佛,樹葉搖曳,香氣襲人,清新淡雅</p> 空中花園,面積不大,由棧道環(huán)繞,建在陡峭絕壁中 <p class="ql-block">兩山之間,由澆筑的水泥棧道連接,有人稱其為夫妻橋</p> <p class="ql-block">棧道雖陡峭,但并不孤獨。各種不知名的樹種,把自己擠進石縫中,長成大小不一的盆景,布滿花園</p> <p class="ql-block">玻璃棧道,長60米,寬1.2米,海拔1430米。腳下萬丈深淵,令人毛骨悚然,稱為鬼谷棧道</p> <p class="ql-block">有的游人,膽戰(zhàn)心驚,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蹭,害怕不小心踩碎玻璃,掉下萬丈深淵</p> <p class="ql-block">我的妻子,屬于膽大的,一會伸出雙臂,擁抱玻璃棧道,一會扶欄遠眺,欣賞秀麗風光,在我的招呼下,留下了這兩張照片</p> 穿山扶梯,建成于2015年,安裝在天門山山體內(nèi)。從空中花園到天門山洞口,共有12段,總長度897米,提升高度340米 <p class="ql-block">導游介紹說,天門山穿山扶梯,是世界上施工最難,技術(shù)要求最高,最具創(chuàng)意的一項奇跡工程</p> <p class="ql-block">跟隨導游,進入隧道,像乘地鐵扶梯一樣,又長又穩(wěn),省力輕松,不長時間,就到達了天門山洞口</p> <p class="ql-block">天門洞,海拔1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穿山洞口</p> 據(jù)說,三國吳永安6年(公元263年),千米峭壁,歷經(jīng)風蝕,轟然洞開,玄朗若門 <p class="ql-block">天門洞,南北對通,高132米,寬57米,深60米,宛若一道通天門,頂天立地,赫赫巍巍</p> <p class="ql-block">跨過門檻,一步登天,無須得道,自然成仙</p> <p class="ql-block">宣傳窗里,張貼著飛機穿越天門、蜘蛛人徒手攀越天門、瘋狂滑輪挑戰(zhàn)天路、翼裝飛俠穿越天門的照片</p> 張樹鵬,中國翼裝飛行第一人,2023年第九屆天門山翼裝飛行世界錦標賽季軍獲得者 <p class="ql-block">站在洞口,身臨其境,非常咋舌。說實話,我不贊同這樣玩法。表現(xiàn)英雄主義方式很多,沒有必要作無謂冒險,開生命玩笑??粗掌?,我不知道他們是瘋子?還是英雄?</p> <p class="ql-block">從天門洞口下來,是天門廣場,熙熙攘攘的人們,熱情打卡留念,我們當然不會免俗</p> 天門洞口,巍峨壯觀、氣勢磅礴,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p class="ql-block">雖沒見到天門吐霧、天門霞光等奇觀,但洞口隱隱霧氣,也令人滿足</p> <p class="ql-block">從廣場到洞口,五緩四陡,分為5個平臺,代表著財、喜、壽、祿、福,共999級臺階,與盤山公路99道彎的奇數(shù)完全相同</p> <p class="ql-block">上天梯的石墻上,鑲嵌著兩句詩:“莫謂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金色大字,飄逸遒勁</p> <p class="ql-block">這是清代永定縣令俞良模,專為天門洞上天梯所題,字是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所書。詩句和字的搭配,珠聯(lián)璧合</p> <div>廣場矗立的石碑,雕刻著元末詩人張兌“天門洞開云氣通,江東峨眉皆下風”的贊美詩句</div> <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對天門洞贊賞有加,被尊為張家界之魂</p> <p class="ql-block">來到田家大院,映入眼簾的是充滿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四合院大門。門上的紅燈籠,隨風輕輕搖曳,仿佛述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門楣上,“田家大院”,四個大字,遒勁有力,頓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田家大院,不僅是一個院落,更是一段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走進土司王府,一股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田家大院,歷史悠久,是土家族文化的百科全書。有人說:不到田家大院,等于沒來張家界!甚至有人將田家大院譽為南方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田家本是漢人血統(tǒng),遠祖是四川人,來到張家界后,慢慢融入到土家族,又超出土家族。博眾之長,學為我用的理念,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田家大院,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間,是地質(zhì)學家田奇鐫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田家大院的建筑風格,融入了土家族和漢族的文化元素,是天井式四合院民居,享有湘西第一宅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展覽中,土家族人生產(chǎn)生活的文物,琳瑯滿目,底蘊深厚。據(jù)說,紫荊堂上的金色匾額,是光緒皇帝題寫的</p> <p class="ql-block">堂中懸掛“詩書留后”、“孝悌傳家”的牌匾,是田家的祖訓,傳承著書香世家的儒家文化。導游介紹說:清朝中后期,田家大院,共生男丁百余人,參加科舉考試,獲得功名者,多達40余人</p> <p class="ql-block">導游介紹說,田家對女孩要求也很嚴格,不僅要讀詩書,還要學會琴棋書畫,更要懂得禮儀,以溫良恭儉讓的方式,做人處亊</p> <p class="ql-block">田家大院,歷經(jīng)風雨,主體建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走出田家大院,聞聽新的復原藍圖已描繪,愿早日繪成</p> 大庸古城?,原名武口寨,古庸國所在地,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位于張家界市中心 <p class="ql-block">古城建設(shè),選址在明清鼎盛時期的南門口舊址,占地325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耗資20億元,力求還原過往的絕代風華</p> 建筑風格,以明清時期為主,融合了土、苗、白、瑤、侗等少數(shù)民族的建筑特色 保留的三元宮、朝天門、古城墻等景觀,穿越了歷史時空 重建的劉明燈將軍府、土司王宮,及古樂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表演場所?,似沉睡的歷史遺珠 <p class="ql-block">漫步古城,有些落寞,商鋪十室九空,只有當?shù)鼐用衽紶杹泶隋迯?,尋找一絲過往的記憶,不禁令人扼腕嘆息</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奇樓,位于張家界市中心,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高109.9米,由天宮奇樓、煙火老街、七十二奇寨三個板塊組成,被譽為張家界地標,是世界最高吊腳樓形態(tài)建筑,已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p> <p class="ql-block">走進奇樓,方才知道,七十二奇樓,并沒有72層樓,而是傳說古代一座宮殿,由72位神仙各建一層,每層都充滿著神秘奇幻。依據(jù)傳說,將這座寨樓,命名七十二奇樓</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七十二奇樓,燈火輝煌,色彩奇幻,如璀璨明珠,鑲嵌在張家界的美麗山巒中</p> <p class="ql-block"> 幾天來的張家界之行,天空一直陰著臉,在灰蒙蒙的天氣下,既沒有見到碧空如洗的朗日乾坤,也沒有見到山嵐若霧的云蒸霞蔚,多少影響了一些對張家界朗逸神韻和縹緲仙姿的感悟。導游一直勸慰,張家界一年365天,有200多天要下雨,能如愿一睹張家界的風采,已屬幸運了。傍晚時分,趕到機場,回望天門山,多少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心中默默念道:再見了,天門山!再見了,張家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