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3日,我們開始了為期兩周的秋季自駕游旅程。主要游玩景點為武夷山和婺源,再順道游玩一些其它景點。單車四人,兩對夫妻,整個行程約1700公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從居住地安徽馬鞍山市出發(fā),目的地是浙江江郎山景區(qū)。全程高速公路,我們下午1點多到達了江山縣江郎山景區(qū)附近。下午上山時間不太充裕,入住農(nóng)家樂后,我們先前往幾公里外的清漾毛氐文化村參觀。清漾毛氏文化村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里是江南毛氏的發(fā)祥地,也是毛澤東的祖居地。清漾毛氏家族歷史上出過8位尚書、83位進士,體現(xiàn)了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顯赫的家族地位。我們參觀了毛氐祖祠、清漾祖宅、毛主席紀念館及毛主席像章展覽室等,游玩了近兩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漾毛氐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路途景色</p> <p class="ql-block"> 11月14日,今天游玩江郎山景區(qū)。江郎山以其獨特的“三爿石”聞名于世,這三座巨石分別被稱為郎峰、亞峰和靈峰,形狀如石筍,拔地而起,氣勢磅礴。早晨6點,天開始下雨,一陣大一陣小。能不能上山?早飯大家都在嘀咕。等到8點半,雨逐漸停下來,我們還是堅持上山。景區(qū)免門票,只需買景交車票,我們從十八曲開始登山。進了景區(qū)才知道,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主峰攀登步道不開放,大家稍有遺憾。在經(jīng)過開明禪寺、會仙巖時,我們還身處迷霧之中。我們從百步峽穿過。過了坎坷嶺、咫尺橋后,天非但沒繼續(xù)下雨,已經(jīng)呈現(xiàn)藍天白云。到達登天坪后,三爿石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拍照留念后,我們從一線天開始下山。在霞客亭吃了點東西,休息了一會。霧還是時輕時重,沒能在最佳觀賞點拍到三爿石,留下一點遺憾。下午2點多,我們乘景交車到達山底。對于能在云霧之中游玩江郎山,大家還是挺欣慰的。岀景區(qū)后,我們驅(qū)車前往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 11月15日,今天開始游玩武夷山國家公園。乘坐九曲溪竹筏是五夷山必玩的項目之一,據(jù)說還要預約。大概是淡季,我們在游客中心順利的買到了上午9點半竹筏乘坐票。九曲溪位于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全長約9.5公里,因溪流曲折如九曲而得名。乘坐竹筏順流而下,經(jīng)過的主要景點包括齊云峰、白云巖、三仰峰、天游峰、玉女峰等。我們坐上竹筏,在女船工風趣的介紹中,1個小時50分鐘時間很快過去。九曲溪上一幕幕煙雨蒙蒙的美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下了竹筏,我們沿宋街一路游玩。在武夷春秋館吃了點簡餐,稍作休息。上午只下些零星小雨,下午雨勢開始加大。下午1點左右,我們從武夷宮乘景交車前往一線天景點區(qū)。一線天景區(qū)又分為左一線天和右一線天,我們選擇了更具挑戰(zhàn)性的右一線天,最窄的路段只有35厘米寬。絕大部分人只能側(cè)身通過。出了一線天景區(qū),雨越下越大。原打算攀登虎嘯巖的計劃只能放棄。最后我們來到玉女峰景區(qū),景區(qū)有條綠野仙蹤慢步道,直通一線天。我們只試走了一小段。玉女峰景點大門對面的九曲溪河邊景色很美,可以看見溪水邊的玉女峰。在煙雨朦朧中,我們在溪邊留戀忘返。雨一直在下,下午3點左右,我們不甘愿的返回旅店。</p> <p class="ql-block">九曲溪竹筏漂流</p> <p class="ql-block">宋街</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p> <p class="ql-block">玉女峰</p> <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今天游玩五夷山天游峰和桃源洞景區(qū)。天游峰是武夷山風景區(qū)的核心景點,海拔408.8米。天游峰以其險峻的地形和壯麗的自然景觀而聞名,被譽為“武夷第一險峰”。雖然是旅游淡季,早上登天游峰的游客真不少,可能是旅行團集中到達的原因。我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開始攀爬848級臺階。一路走一路拍照,越往上景色越美,可以看到六曲全貌?;?個多小時,我們登上天游峰頂。稍作休息,我們沿下山道前往桃源洞景區(qū)。桃源洞景區(qū)猶如個世外桃源,四周群山環(huán)繞,環(huán)境幽深迷離。桃源道觀創(chuàng)建于唐朝天寶年間,左側(cè)還有一座目前世界最大老君巖雕。我們在幽靜的環(huán)境中品嘗著自帶的美食,也給放生池中的鯉魚分享了一點。出了桃源洞,回到了九曲溪邊,我們閑坐在老鴨灘上,享受著山谷中陣陣涼風,瀏覽著過往的竹筏。在回天游峰乘車點的途中,我們參觀了武夷精舍,這里曾是南宋時期朱熹曾經(jīng)講學地方。參觀完武夷精舍,巳是下午2點,我們決定去虎嘯巖景區(qū),完成昨天未完的心愿?;私鼉蓚€小時,我們從虎嘯巖景區(qū)入口,經(jīng)不浪舟、天成禪院,沿著綠野仙蹤漫步道,最后到達玉女峰景區(qū)大門。離開公園己經(jīng)是下午4點左右,今天玩得有點累。</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桃源洞</p> 六曲 <p class="ql-block">武夷精舍</p> <p class="ql-block">虎嘯巖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11月17日,今天游玩武夷山大紅袍和水簾洞景區(qū)。大紅袍景區(qū)是一個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自然景區(qū)。這里不僅有被傳為神茶的大紅袍茶母樹,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連接大紅袍景區(qū)和水簾洞是一條被稱之為巖骨花香漫游道,總長度4.5公里。從大紅袍景區(qū)入口進入,沿著巖骨花香漫步道,也可稱之為茶園小路,我們一路拍著盛開的茶花,一路探究著當?shù)氐牟栉幕?。昨天是武夷山茶博會開幕日,今天有不少參加茶博會的客商來此游玩。目前大紅袍母樹有6棵,已經(jīng)存活300多年,我們拍照留念。此后又經(jīng)過流香澗、慧苑寺、天車架等景點,11點左右,我們來到水簾洞景區(qū)。據(jù)說因雨水不足,水簾洞沒有水,但我們還是堅持登上水簾洞。水簾洞是武夷山最大的巖洞,高寬各一百多米。正常情況洞頂有兩道流泉,微風吹動,化為水珠,儼若懸掛洞頂?shù)膬煞楹煛6磧?nèi)有一座始建于南宋時期的三賢祠。我們從洞前經(jīng)過時,只有1道流泉自上而下灑落著少量的水珠。沒有形成水簾,心中頗感遺憾。在巖骨花香漫游道上,我們邊走邊玩,花了近4個小時。下午1點左右,我們離開武夷山國家公園,前往上饒市。</p> 大紅袍景區(qū) <p class="ql-block">大紅袍母樹</p> 流香澗 <p class="ql-block">天車架</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p> 在路過茶博會舉辦地武夷山市會展中心時,我們停車湊了一下熱鬧。正在舉辦的是“第十六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博覽會”,前來參展、參觀的人非常多,停車場很大,車位一位難求。參展商品不僅有茶葉,還有茶具及制茶設(shè)備等。游覽了1個多小時,下午5點多我們到達上饒市。 <p class="ql-block">茶博會</p> <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昨日冷空氣到來,天空陰云密布,溫度下降十幾度,我們從夏天一下子進入了寒冬。天氣不好加上武夷山三日游,大家都有點累,放棄了今天登靈山的計劃,決定今天放松一點。早晨,先來到上饒市內(nèi)的工匠小鎮(zhèn)。工匠小鎮(zhèn)本是一個以展示本土工匠精神、傳承非遺文化和弘揚徽派古建風韻為特色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櫧溪老街/是小鎮(zhèn)的核心區(qū)域,集結(jié)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徽州建筑,展示石雕、根雕、瓷器、紙藝、竹藝、銅藝等傳統(tǒng)工藝。在我們到達時,大門前的道路正在維修,沒有明顯小鎮(zhèn)入口標示。我們圍小鎮(zhèn)轉(zhuǎn)了一圈,才找到一個停車的地方。進入櫧溪老街,明顯的感受到一種衰落和被遺棄的感覺。入口處,宏大的大夫弟古宅已然租給開發(fā)商,成為樓盤售樓部。仿古建筑井然成街,但開門的店鋪只有十之一二。街道上的雜草無人打理。仿古建筑的用料很多來自安徽,在這里宣傳徽州文化不知是誰想出的好主意。我們在無人的街道上溜達了近1個小時,為這個項目的失敗感到遺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櫧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直接導航到玉山縣懷玉鄉(xiāng)葛嶺頭,前往懷玉山風景區(qū)。懷玉山風景區(qū)是一座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紅色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qū)。1935年初,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此浴血奮戰(zhàn),在此地不幸被捕,也成為方志敏先烈最后戰(zhàn)斗的地方。過了葛嶺頭,我們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上。在路途中有兩個觀景,可以俯瞰遠處群山及蜿蜒而上的盤山公路,非常壯觀。上到山頂,可以看見一片平坦的田地,周邊有不少村落,但少見行人。我們先后參觀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之后又參觀了紀念館及戰(zhàn)斗遺址,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紅色教育。最后,我們來到了懷玉書院。書院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唐代僧人志初在此建有定文寺,宋代理學家朱熹也曾在此著書講學,并撰《玉山講義》傳世?,F(xiàn)在的書院,是2020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也是玉山縣懷玉山紅色教育基地,己看不見絲毫古跡。下午3點左右,我們返回上饒市區(qū)。</p> <p class="ql-block">懷玉山</p> <p class="ql-block">懷玉書院</p> <p class="ql-block"> 晚飯后,逛了一下水南街文化街,是一條新建的飲食、購物街。在信江、豐溪河邊欣賞了一下上饒市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上饒夜景</p> <p class="ql-block"> 11月19日,今天游玩江西靈山。靈山位于上饒市廣信區(qū)北部,是一處集自然風光與道教文化于一體的4A級風景名勝區(qū)。靈山共有72座山峰,山脈連綿起伏,主峰海拔1496米,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被贊譽為“睡美人”,以奇峰怪石而著稱。早上9點鐘,我們到達靈山腳下,藍天白云,陽光明媚。我們乘索道上到半山腰。靈山的觀光道總體是一條環(huán)線,分最精華線路、用時最短線路和臺階最少線路。我們決定走最精華線路。出了索道站,向左被稱之為211線路,向右被稱之為985線路。211相對平緩一些,我們選擇向左。先在天空之鏡拍照留影,然后我們沿棧道向上攀登。靈山到處可見奇形怪狀的巖石,并給予像形怪石取名,旁邊附有照片和示意圖。我們邊走邊欣賞,樂在其中。中午12點左右,我們到達游覽環(huán)線最西頭七十二峰位置,山下的云霧開展涌上山頭。上午行進速度有點慢,我們才完成行程的四分之一,下午必須加快速度。下午2點左右,我們走到了環(huán)線的最東頭,可惜云霧越來越重,在觀龍臺沒有看見署名的中華龍脊。雄霸天下巨石在云霧里時隱時現(xiàn)。我們在云霧中穿行,沿著游覽環(huán)線,返回索道站。下到山底己經(jīng)是下午4點鐘了,我們在山上花了近8個小時。我們趕到婺源縣,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p> <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今天開始婺源之旅。早上從婺源縣城岀發(fā),第一站來到月亮灣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月亮灣位于婺源縣秋口鎮(zhèn)石門村的星江邊,它因形狀猶如一彎新月而得名。游客可以乘竹筏游覽月亮灣,享受寧靜的湖水和周圍的美麗景色。景區(qū)大門外有一個曬秋展示臺。景區(qū)是免費的,景區(qū)大門內(nèi)不遠處有一片花海,讓我們欣賞了一下鮮花。沿星江行走1公里左右,登上一個觀景臺,可以俯瞰整個月亮灣。沿途有兩三個天空之鏡,供游客拍照留念。景區(qū)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我們游玩了1個多小時。接著,我們前往李坑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月亮灣</p> <p class="ql-block"> 我們購買了婺源11個景區(qū)的通票。李坑古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村中的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筑,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沿溪而建,依山而立。村內(nèi)的街巷溪水貫通,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橋、木橋、磚橋等各種溪水橋數(shù)十座溝通了兩岸人家,形成了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沿著街道,我們遛達、拍照、吃午飯,兩個小時后才離開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李坑</p> <p class="ql-block"> 第三個游玩景點是汪口,距離李坑只有不到十公里距離。我們刷通票進入景區(qū)。汪口村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古稱永川,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官路正街與永川溪平行沿著溪岸而建,是汪口古村最為重要的街道。街上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筑,如一經(jīng)堂、懋德堂、大夫第等。我們從景區(qū)入口一直走到俞氐宗祠。俞氐宗祠號稱江南第一祠,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出汪口村,再向前1公里的公路邊,有一個汪口觀景臺,可以俯看汪口村全貌。拍照留念后,我們驅(qū)車前往江灣鎮(zhèn)。</p> <p class="ql-block">汪口</p> <p class="ql-block"> 到達江灣鎮(zhèn),我們先找了一家民宿入住,后稍作休息。下午3點半,我們開始游覽江灣景區(qū)。江灣景區(qū)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江灣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河灣處聚居,始稱“云灣”。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遷居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村莊因此更名為江灣。自宋至清,江灣養(yǎng)育了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學士19人,文化底蘊深厚。我們從蕭江宗祠開始游覽,沿著梨子巷,經(jīng)過非遺展示館、江永紀念館、三省堂、江一麟紀念館、一府六院遺址,一直走到鄉(xiāng)賢園。天黑下來,我們才離開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江灣</p> <p class="ql-block"> 11月21日,今天是游玩婺源的第二天。昨天玩了4個景點,游覽的比較仔細,大家都有點累,并且景色有很多雷同。今天要玩的景點較多,我們決定著重特色游玩。</p><p class="ql-block"> 第一個景點是曉起村。曉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曉起村的古建筑多為清代徽派建筑,村頭有幾株古樟樹,村邊的山坡上有1棵神樟,樹齡在1500年以上,另外還有1珠千年紅豆杉。曉起村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每年11月是皇菊綻放和采摘的季節(jié)。村莊沒有太多特色,我們在村中只玩了1個多小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江灣早晨</p> <p class="ql-block">嘵起村</p> <p class="ql-block"> 第二個景點是距離曉起村不遠的上坦村。上坦村因馮小剛執(zhí)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而聞名。段莘水河邊的千年古樟樹是上坦村的標志性景觀,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橫擔在河面上,游客在此爭相拍照。廿九階巷是一條古色古香的巷子,29級青石階緩緩而上,也是古時村子的主要通道。我們在這兩個點游覽、拍照后,前往下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上坦村</p> <p class="ql-block"> 第三個景點是江嶺風景區(qū)。江嶺風景區(qū)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景點之一。江嶺以其壯麗的油菜花海和梯田景觀而聞名。景區(qū)內(nèi)設(shè)有多個觀景臺,可以讓游客從不同角度欣賞到美景。由于不是油菜花開的季節(jié),景區(qū)內(nèi)游客很少。我們從最高的1號觀景臺開始,由上而下的逐個觀景臺游玩。雖然沒有油菜花,長著菜秧的綠色梯田及白墻灰瓦的村莊,還是非常美麗的。游玩了近2個小時,我們才離開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江嶺風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第四個景點是慶源村。慶源村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公元674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進入村莊前要行駛幾公里的山路。村中有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把慶源古村分為東、西兩岸人家。溪上有多座古樸的石橋,連接兩岸,形成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小溪邊還有一株千年古銀杏樹。這個村交通不便,游客不多,也沒有商業(yè)化,古色古香。我們沿小溪一直走到古銀杏樹下,可惜今年這個時候樹葉依然綠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慶源村</p> <p class="ql-block"> 岀了慶源村,我們沿X108雙江線,前往察關(guān)村。這條公路是婺源的一條景觀道,翻山越嶺,路邊風景很美,路邊建有多處觀景臺。我們僅在埕頭嶺觀景臺休息了一會,順便觀賞山下美景。</p> <p class="ql-block">埕頭嶺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 第五個景點是察關(guān)村。察關(guān)村建于唐僖宗時期,由唐朝廬源先鋒兵馬使詹必勝之子詹之諫所建,迄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察關(guān)村曾是電影《閃閃的紅星》和《我不是潘金蓮》的拍攝地。村頭的祭酒橋是婺源的代表性景點之一。橋邊有一座涼亭“祭酒廳”,亭內(nèi)有“文昌閣”舊址,雖然破舊,但仍彰顯徽派氣息。我們到達時,有一大群老年攝影班的學員正在攝影實習。雇了一個當?shù)乩先?,騎著一頭水牛從祭酒橋上經(jīng)過。我們也趕緊上前進行蹭拍。在橋頭游覽一圈后,我們前往緊鄰的虹關(guān)村。</p> <p class="ql-block">察關(guān)村</p> <p class="ql-block"> 第六個景點虹關(guān)村。這個古村建于南宋,擁有“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關(guān)”之稱。虹關(guān)村位于皖贛交界,是春秋吳楚疆界。這里至今還矗立著一塊吳國和楚國的國界碑——“吳楚分源”碑。是古代徽州府治(今歙縣)至饒州的主要通道。虹關(guān)村保留了很多歷史建筑,如通津橋、永濟茶亭等。村口有一棵古樟樹,樹齡1100年,樹高26.1米,直徑3.4米,冠帽達三畝,氣勢非凡,有云"下根磅礴達九淵,被評為上饒市十樹王,江西十大古樟樹,號稱"江南第一樟"。我們走過通津橋,經(jīng)過永濟茶亭,來到古樟樹下。在樹下拍照留念后,離開虹關(guān)村。</p> <p class="ql-block">虹關(guān)村</p> <p class="ql-block"> 第七個景點是鳳山龍?zhí)焖彩墙裉熳詈笠粋€景點。龍?zhí)焖ㄓ诿魅f歷年間,聳立在鳳山村頭的浙溪之畔。相傳建塔前鳳山村多火災,村人遂建此塔以鎮(zhèn)火神,并取名龍?zhí)?,與鳳山村名對稱,有龍鳳呈祥之意。龍?zhí)焖?7余米,為磚石結(jié)構(gòu),六面七層,腰檐層層凸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懸吊鐵風鈴,每當風起,鈴聲錚錚悅耳。塔內(nèi)有階梯上升,可直登頂層遠眺。該塔臨溪而建,麗日朗月之時,塔影倒立水中,景色十分壯觀。塔身巍峨,古樸素雅,是婺源唯一幸存的古塔。我們來到塔下時,塔門關(guān)閉,無法登塔。隨即,我們來到河對岸。在這邊可以拍攝龍?zhí)焖诤铀械牡接啊?lt;/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鳳山村還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祖籍所在地,于是我們邊打聽邊沿著“彎弓射雕”的標志,尋找金庸祖居。來到祖居前,院落在翻修,工人們正準備下班關(guān)門。我們進去看了一眼,了卻心愿。鳳山村中也有不少古民居,這兩天我們見多了,己無太大興趣。離開鳳山村,我們前往清華鎮(zhèn)入住。</p> <p class="ql-block">鳳山龍?zhí)焖?lt;/p> <p class="ql-block">金庸祖居</p> <p class="ql-block"> 11月22日,今天繼續(xù)在婺源走村穿巷。</p><p class="ql-block"> 上午先游玩思溪延村。思溪延村始建于南宋年間,有“儒商第一村”的美譽。思溪延村內(nèi)至今依然較為完整的保存著50多幢清代商人建造的古民居,被譽為“清代商宅群”和“徽商莊園”。思溪延村由思溪和延村兩個村落組成,思溪河從兩村邊流過。我們先游玩思溪村。在觀景臺上,欣賞思溪河環(huán)繞的古村落,再從通濟橋進入古村。通濟橋建于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年),是思溪村俞宗亨公為造福村民而發(fā)動子孫捐款建造的。我們先后參觀了振源堂、銀庫、承德堂、百壽花廳、敬序堂等古建筑,從木架橋離開思溪村。</p> <p class="ql-block">思溪村</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們驅(qū)車來到1公里外的延村。我們從古戲臺進入延村,參觀余慶堂、篤經(jīng)堂、鎮(zhèn)宅井、聰聽堂等古建筑后,走出古村。在田間小路上,一直走到文昌閣。總的來說,思溪村的景色更好一點。油菜花開時,從觀景臺看延村,也是非常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延村</p> <p class="ql-block"> 離開思溪延村后,我們前往嚴田風景區(qū)。風景區(qū)位于下嚴田村的南頭,是一個以田園風光和古建筑群為主要特色的景區(qū)。嚴田風景區(qū)與嚴田村是有區(qū)別的。景區(qū)圍繞著嚴田古樟樹打造。嚴田古樟樹歷經(jīng)1600多年滄桑,樹胸圍近14米,樹冠幅達3畝,被譽為“天下第一樟”。在離古樟樹不遠,建有一幢名為魚塘人家的仿古院落,院內(nèi)有多幢別致的別墅,配有獨1立的魚塘、庭院和堂前,提供游客休閑度假。另外,還提供各種娛樂設(shè)施,讓游客體驗鄉(xiāng)村生活的樂趣。我們在古樟樹下拍照留念,在魚塘人家里面溜達了一圈后離開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嚴田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下午3點半,我們前往鎮(zhèn)子旁邊的彩虹橋景區(qū)。彩虹橋因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橋身全長140米,為長廊式人行橋。彩虹橋初建于南宋(1127-1279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整個景區(qū)不是很大,為了拍攝廊橋全貌,我們先從橋的上游開始游覽。走過廊橋,下游有一個古代水力利用展示區(qū)。穿過展示臺,我們踩著河里石墩返回對岸。夕陽西下,遠山倒影,竹筏漂游,景色非常優(yōu)美。在景區(qū)內(nèi),我們游覽了1個多小時。</p> <p class="ql-block"> 11月23日,是我們婺源游玩的最后一天。第一個游玩點是百柱宗祠,又稱黃村宗祠,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宗祠,據(jù)說祠內(nèi)有一百根柱子。我們趕到時,宗祠門上鎖。據(jù)說停止旅游補肋后,宗祠就不對外開放。我們在宗祠外轉(zhuǎn)了一圈,沿著S302省道繼續(xù)向前,幾公里后來到了菊徑村。</p><p class="ql-block"> 菊徑村,這個被譽為“中國最圓的村莊”的古老村落,擁有超過800年的歷史。菊徑村被四周的高山環(huán)抱,一條小溪蜿蜒流過村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圓形。公路旁有一個觀景臺。只要登上去,就可以看見古村的全貌。我們停車后,在觀景臺上拍照留念,沒有進村游覽。</p> <p class="ql-block">菊徑村</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前往靈巖洞景區(qū)。靈巖洞景區(qū)的核心景點包括涵虛洞和蓮華洞。據(jù)說涵虛洞上下七層,景觀奇幻瑰麗,洞內(nèi)流水潺潺,還可乘舟暢游。到了游客服務(wù)中心,我們才知道 ,目前只開放涵虛洞,而且洞內(nèi)乘舟項目也暫停。我們只能在涵虛洞內(nèi)游覽一小段,有點上當?shù)母杏X。</p> <p class="ql-block">靈巖洞</p> <p class="ql-block"> 離開靈巖洞,我們前往所購通票的最后一個景點,石城紅楓葉景區(qū)。這個景區(qū)我們不陌生,前兩年才來過。進入景區(qū)后,看到的景色還不如前一次。我們先在觀景臺上觀賞了一下整個村莊,再下到村莊內(nèi)古楓樹群周圍轉(zhuǎn)了一圈。古楓樹樹葉基本上還不怎么紅。隨后,我們離開江西,前往安徽黟縣縣城。</p> <p class="ql-block">石城紅楓葉</p> <p class="ql-block"> 到達黟縣縣城后,我們?nèi)鹂h古城游玩。古城裝飾的還不錯,但缺少人氣,街道上空落落的。</p> <p class="ql-block">黟縣古城</p> <p class="ql-block"> 11月24日,今天游玩黟縣景點。</p><p class="ql-block"> 第一個景點塔川,有“中國三大秋色觀賞地”之一的美譽。我們己經(jīng)不是第一次來塔川了。塔川已經(jīng)升級為國家公園,免費開放。今天是星期天,我們想早點趕來,游客少一點。結(jié)果,游客還是很多,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收費的停車位把車停下。今年,我們還是來晚了一點,烏桕樹葉己經(jīng)落了大半,而楓葉還沒有很紅。景色不很驚艷,人還很多,我們只游玩了1個多小時,就離開塔川,前往附近的盧村。</p> <p class="ql-block">塔川</p> <p class="ql-block"> 在這之前,我們只從遠處觀景臺眺望盧村,沒有進村游玩。如今免票,我們就順便游覽一下。盧村始建于南唐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個以盧姓為主聚居的古村落。盧村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是木雕樓,這些木雕樓由清道光年間四品朝議大夫盧邦燮所建,耗時20年精雕細刻而成,被譽為“徽州木雕第一樓”。木雕樓群包括志誠堂、思濟堂、思成堂、玻璃廳等宅院,我們進村后逐一游覽。盧邦燮又名盧百萬,因為富有,這些古宅是他夫人或姨太居住地。據(jù)介紹,他至少娶有6房,育有子女24個。出了村莊,我們還是來到觀景臺,又眺望了一下遠處的盧村。</p> <p class="ql-block">盧村</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們前往黟縣縣城附近的屏山村游覽。屏山村也是一個千年古村,因村北有座狀如屏風的高山而得名。屏山村依山傍水,吉陽溪九曲十彎穿村而過,兩岸青磚灰瓦的民居和店鋪夾岸而建,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我們從下橋亭、小繡樓開始游覽,經(jīng)過葫蘆井、御前侍衛(wèi)、咸宜堂,沿小溪邊再回到村口。屏山村景色優(yōu)美,村子附近有一個寫生基地。在村中,我們遇見不少寫生學生。</p> 屏山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今天返程回家。天氣預報今天小到中雨,冷空氣即將到達,加上成員身體不適,大家一致決定,提前1天結(jié)束旅程。早上8點半左右從黟縣縣城出發(fā),想沿途買點農(nóng)家蔬菜,沒找到合適的采購點。一路上,煙雨蒙蒙,不一樣的風景從車旁飄過,很是愜意。中午12點左右,我們回到馬鞍山市。</p> <p class="ql-block"> 這次岀行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武夷山和婺源兩個著名景區(qū)玩了個通透。婺源的景色與皖南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在宣傳、管理方面應(yīng)該比皖南強。當然,江郎山、江西靈山景色也是很有特點。整個行程的天氣不好也不壞,正好夾在兩個寒潮的中間,只是秋色不盡人意,大家有點遺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