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河下古鎮(zhèn),聽說沈坤是淮安的第一個狀元,所以特地來打卡,想看看狀元府是什么樣子,但是走完這個園子,了解了沈坤的個人事跡后,不免頗多感嘆!</p> <p class="ql-block">沈坤:淮安第一位狀元。1541年任翰林院修撰位,1554年被任命為詹事府右諭德,前往南京就職,1556年其母在南京病逝,在三年守靈期間,沈坤被任命為國子監(jiān)祭酒,未及赴任被誣陷入獄。1560年沈坤冤死獄中,終年54歲。</p> <p class="ql-block">沈坤狀元府很值得一來</p><p class="ql-block">沈坤狀元府位于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故里、國家5A級景區(qū)河下古鎮(zhèn)的核心區(qū),緊傍古運河畔。由明朝嘉靖年間狀元沈坤的老宅和寓園兩部分組成。景區(qū)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園內(nèi)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500平方米,是河下古鎮(zhèn)重要的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說起江蘇淮安的吳承恩故居你并不會陌生,卻不知吳承恩鄰居卻是個悲慘身世的狀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置: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河下古鎮(zhèn)竹巷街39號。</p> <p class="ql-block">狀元府沒有我想象中的奢華布置,因為沈坤和吳承恩是鄰居,相鄰的吳承恩故居也在距離沈府的不遠處,如今的沈府內(nèi)多為展覽,設(shè)置了很多冷兵器展覽和服飾展館,如果對此感興趣的可以過來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沈坤??</p><p class="ql-block">24歲中舉人,34歲中狀元,本想能有一番作為,奈何奸佞當(dāng)?shù)?,沈坤清正廉潔的作風(fēng)不愿與之同流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勤懇仁免,終在49歲升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當(dāng)任半年其母過世,辭官回家守孝。又遇倭寇侵犯,自己捐資募兵千余人抗擊倭寇,因勝利有功升任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未等到上任受小人污害入獄,最終冤死獄中,終年54歲。</p> <p class="ql-block">「老宅區(qū)衣帽間」:主要展示了不同場合的衣帽鞋服和狀元相關(guān)服飾,如果興趣的可以仔細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明朝著名文學(xué)家沈坤狀元府!</p><p class="ql-block"> 淮安沈坤狀元府,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是明朝著名文學(xué)家、狀元沈坤的故居。這座府邸體現(xiàn)了典型的江南園林風(fēng)格,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歷史建筑,它見證了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文人的生活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沈坤狀元府古建筑群:參觀沈坤的書房、客廳等,感受古代學(xué)者的生活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園林景觀:欣賞精美的園林布局,包括古典亭臺樓閣和小橋流水。</p> <p class="ql-block">園林區(qū):沈家的寓園,曲徑通幽、花木繁盛突出一個寫意山水的清新格調(diào)!</p> <p class="ql-block">34歲的一天,整座淮安城的熱鬧都屬于沈坤一個人:</p><p class="ql-block">開天辟地,淮安出了歷史上第一位狀元!</p><p class="ql-block">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來了,鄰居吳承恩還特意送來一首賀詩。那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一個他永遠忘不掉的年份。</p><p class="ql-block">沈坤出生在淮安府這座大院兒,祖輩為軍,父親經(jīng)商,家境還算不錯。像所有小孩的出生那樣,沈坤的呱呱墜地,讓這座府邸棱角最堅硬的太湖石也添了份柔情。然而就連沈父也不會想到,沈家之后會畫出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p><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他并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切。早在沈坤21歲時,父親就離世了。</p><p class="ql-block">整座宅院,被窣窣作響的溪流環(huán)繞著。穿過連廊,左右都是密不透風(fēng)的墻。天陰沉沉的,玻璃上掛滿清冷的竹影。我猜測著當(dāng)年沈坤是在哪扇窗的后面奮筆疾書,又在哪扇屏前高聲誦讀。深宅大院鎖不住遼遠的志向,只是這志向終將在不遠的未來被現(xiàn)實擊碎。</p><p class="ql-block">高中狀元后,按照明朝慣例,沈坤被授翰林院修撰,為從六品。為人耿直的他,看不慣奸佞當(dāng)?shù)?,不愿折腰事?quán)貴,于是十五年不得升遷。好不容易改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沒幾年就因喪母辭了官,在家守孝。</p><p class="ql-block">時逢倭寇犯淮。由于長期缺乏訓(xùn)練,官軍根本不能打仗,一觸即潰。熱心的沈坤站了出來,變賣家產(chǎn),自費組建起兩千人的鄉(xiāng)勇團,竟與倭寇斗得有聲有色,民間稱其為“武狀元”。</p><p class="ql-block">那時,沈坤幾乎是與戚繼光齊名的人物。如果說狀元只是修身的終點,那么抗倭顯然是平天下的起點。古代文人,誰都想為自己的履歷添上如此一筆。</p><p class="ql-block">然而這樣的風(fēng)光轉(zhuǎn)瞬即逝。僅僅第二年,沈坤便被奸臣誣告“私自團練鄉(xiāng)勇,圖謀背叛朝廷”。罪狀送來,嘉靖皇帝瞥了一眼,揮手勾上輕蔑蔑的一道,便將沈坤投入獄中。二十年前,正是同一雙手,曾將他送上名譽的頂峰。只是這一次,他被拷而亡,一切都結(jié)束了。</p><p class="ql-block">功勛齊身的戚繼光也飽受忌憚,遭到排擠,被罷了官。然戚繼光長眠于史冊,沈坤之名卻因種種原因,未能載入正史,逐漸沉沒于歲月長河。</p><p class="ql-block">沈坤狀元府與吳承恩宅,僅隔一條馬路。然而當(dāng)吳承恩成就了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時,沈坤卻活成了取經(jīng)路上一個伶俜的背影。他終究沒能走到自己的西天佛國,困在了不知哪個陰黑冷寂的盤絲洞里。</p><p class="ql-block">二十年功名,彈指一揮間,融不進史書的只言片語。</p><p class="ql-block">父親的去世,曾讓沈坤遺憾不已。但獄中的沈坤,或許也曾慶幸這過早的去世,讓父親不必親視自己此后之種種。最后的最后,與他對立枯坐的只有獄中一面生了霉斑的墻。那面墻不大,剛好夠?qū)懲晁囊簧?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