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翻開每一本歷史書,山西的“存在感”都極強(qiáng)。 匆匆?guī)兹盏臅x北游雖是走馬觀花,但所聞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見讓</span>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句話:“山西一聲嘆,歷史課本少一半”,這個(gè)感覺是很奇特的,閱讀幾千年的中國文明歷史,或許應(yīng)該從山西為圓心開始。</p><p class="ql-block"> 現(xiàn)按照行程,簡要記錄,以回看翻閱。</p> <p class="ql-block"> 一 太原雙塔</p><p class="ql-block"> 雙塔并不是寺院的名稱,但人們習(xí)慣稱她為雙塔寺,又名凌霄雙塔,是太原市現(xiàn)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雙塔公園,抬頭望去,只見兩座形同孿生的姊妹塔,巍峨俊秀。</p><p class="ql-block"> 走過寺前廣場,拾級而上,便可看到山門。三個(gè)碩大的石斗拱下,三個(gè)大字“永祚寺”鑲嵌在門洞上。這三個(gè)字由啟功先生所題。“永祚”二字出自《詩經(jīng)·大雅·既醉》中“君子萬年,永錫祚胤”,是“永遠(yuǎn)流傳,萬世不竭”之意,表達(dá)了人們期望神佛永遠(yuǎn)賜福后代子孫的最高期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兩邊影壁上有綠色琉璃團(tuán)龍,灰磚綠琉璃,映襯著紅墻,古樸莊嚴(yán)。</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山門,有如意門,門額上題“祗園勝境”。這是最早的山門。</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有第三道山門,門額上題“永祚禪林”。</p> <p class="ql-block"> 進(jìn)門第一眼看到的正是大雄寶殿,這是寺中最具代表性的無梁殿式建筑。仔細(xì)端詳,整體建筑有黃金分割的比例,看起來很舒服。尤其是那些形似于木,而工精于木的磚石結(jié)構(gòu)上,雕刻雄渾又雅致,工藝之精,無與倫比。</p> <p class="ql-block"> 寺內(nèi),目光所到之處,皆是青磚砌出。眼前的明柱斗拱橫眉檐牙,磚砌磚雕巧奪天工。四百多年前的能工巧匠們,注情于石,用心琢磚,在磚石上雕開出了無數(shù)千年之花。斗拱是花,垂花柱是花,雀替是花,懸魚也是花。就連三圣閣內(nèi)的藻井也是以磚花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他們。這一刻,青磚是有生命的,滿眼都是青磚雕琢出來的有情世界,寺里的一切都是有情感的,每一塊青磚,每一棵花草,都有著不可言說的佛心和莊嚴(yán),真如山門所示“祗園勝境”。</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雄寶殿,我們來到雙塔前。</p><p class="ql-block"> 這兩座形同孿生的姊妹塔,并不是同時(shí)建造。先建的“文峰塔”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后建的“宣文塔”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六年。</p><p class="ql-block"> 這兩塔是我國磚塔成雙組合實(shí)例中形制最完善、規(guī)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兩塔的不同之處是文峰塔收分不顯,素邊檐子,雕飾牡丹葉子;宣文塔收分明顯,琉璃剪邊檐子,飾有蓮花。兩座塔均塔心中空,階梯設(shè)在外壁與內(nèi)壁之間,游人可盤旋而上直至第十一層。塔身每層辟有四門通向出檐,可眺望晉陽的美麗山川。我們?nèi)サ漠?dāng)天是宣文塔開放可供游人登塔。我們登塔眺望。因?yàn)檫@是目前古塔里為數(shù)不多的還能讓人置身其中會當(dāng)臨絕頂?shù)墓潘?,且登且珍惜機(jī)緣。</p> <p class="ql-block"> 這兩座塔的塔高均為54米(相差不多),南北對峙,均用磚砌仿木構(gòu)筑。塔呈樓閣式梭形,隨著塔身的上升,每層高度逐漸降低,斗拱由五踩重翹變?yōu)槿葐温N,符合人們仰視時(shí)下低上高的視覺。</p> <p class="ql-block"> 在文峰塔前陳列展示著雙塔的簡介資料和相關(guān)的人文歷史。</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焚毀晉陽城后,在舊址東北三十里重建太原城,新城西北高于東南,被認(rèn)為東南方向主文運(yùn)的奎星方位地勢不夠高,文運(yùn)難以興盛。為彌補(bǔ)風(fēng)水缺陷,太原士紳推舉深孚眾望的傅霖,主持補(bǔ)風(fēng)水工程。</p><p class="ql-block"> 傅霖,進(jìn)士出身,是文官,卻能以文人解武事,兵備遼海,邊境井然有序。后遭迫害回歸并州故里。傅霖眾望所歸,不負(fù)請托,帶領(lǐng)兒子傅之謨積極募集資金,組織施工隊(duì)伍,歷時(shí)3年多,在太原東南郝莊的山岡上興建了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建塔后八年,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拒不入康熙朝的名滿天下的大儒——傅山出生了。傅山是傅霖的孫子。</p><p class="ql-block"> 歷史真是充滿深意。讓人敬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塔必有寺,因而依塔興建了一些低矮殿堂,命名為永明寺。文峰塔建成9年后,第十一代晉王朱敏淳邀請五臺山的妙峰大師主持?jǐn)U建永明寺。妙峰大師是明代中葉著名高僧,一生建設(shè)過許多寺廟、佛塔、橋梁。歷經(jīng)4年多時(shí)間,在舊塔西北方相距46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相似的新塔,命名為“宣文佛塔”。因永明寺與五臺山敕建永明寺同名,妙峰大師在擴(kuò)建時(shí)將“明”更改為“祚”,名為“永祚寺”。</p> <p class="ql-block"> 雙塔即成,便是絕妙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 四百多年來,雙塔相依相伴,一起見證著晉陽的衰落和繁華。</p><p class="ql-block"> 青磚有情,寶塔不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