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紀念高中畢業(yè)四十五周年

隨緣自牧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恍然如夢。 學生時代恍若昨天,轉眼已是花甲之年。四十多年的時光已隨花開花落轉換成記憶相冊中的一幅幅褪色的畫面。多年的離別,無盡的思念,都匯聚成了今日重逢的喜悅。每一次相識都是一種緣分,每一次相聚都是一首難忘的歌,共話往昔情誼深似海。</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高中同學相聚</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滄海桑田,逝去的歲月,不變的情懷,書寫了我們曾經(jīng)的青春年華。謹以此美篇記錄我們同學40多年的蹉跎歲月。這既是我們?nèi)松分凶蠲赖娘L景,亦是你我人生經(jīng)歷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愿此美篇像一條彩色的紐帶,串連我們的青春年華,凝聚同窗的真摯情誼,感受歲月的沉淀和成長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國慶假日張文清相約同學聚餐,<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從南昌乘坐高鐵回東鄉(xiāng),行程時間不到40分鐘。曾幾何時,回一趟東鄉(xiāng)看看老同學,還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如今就像約個飯一樣尋常。大家感慨萬千,時代變化太快,不經(jīng)意間,我們?nèi)松诟咧挟厴I(yè)四十五年后,打了一個繩結,結的前面是青年,后面則成了老年。我們很需要一場同學聚會,來攜手邁進老年的門檻,我們需要高中的那段同學情,來溫暖以后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為此,我想有必要制作美篇專輯,紀念同學們相聚的美好時光。但直到今天翻看同學40周年聚會紀念冊和高中畢業(yè)時的老照片,才觸景生情、思如涌泉,美篇成真。</p> <p class="ql-block">千年修得同船渡,萬年修得共枕眠,百年修得同學情——人生相遇便有緣。緣分不是巧合,那是天意;友誼沒有模式,只有珍惜; 沒人能留住歲月的腳步,但可以留住美好的回憶;珍重友情,感恩相遇。</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1日高中畢業(yè)四十年聚會</p> <p class="ql-block">歲月流轉,師恩永駐,心懷感激,前行不止。老師,您的言傳身教,辛勤耕耘,讓我們充滿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老師,您的眼神中閃爍著知識的光芒,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感恩吾師,心暖如炬。</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1日同學四十年聚會重回母校,并與敬愛的老師們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8日晚張文清宴請老師艾敏如、樂華秀夫婦、孫金堂、楊河龍、揭旺春老師聚餐,并請李來木、饒劍霞夫婦、張富先、候廣華等同學作陪,我專程乘坐高鐵赴宴,遺憾未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聚會相見的情景,可以定格一時,卻鎖不住我們的流年;可以回憶過去,卻回不到從前。但是心里那份真摯的情誼,卻永遠深深地印刻在曾經(jīng)的歲月里,伴隨在我們的有生之年。</p> <p class="ql-block">歲月青澀,光陰轉瞬即逝。雖然我們同學已是花甲之年,但相約重聚到一起的時候,在彼此的心里都依然是少年時的模樣,年輕時的心情。滿頭銀發(fā)的我們依然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今天定格的畫面,就是這一刻的美好!都是我們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最美好的當下!最珍貴的留存和回憶!</p> <p class="ql-block">我們曾經(jīng)一起度過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帶給我們那么多精彩、溫馨和滿含感動的回憶。如同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那些朝夕相處的時光,那些同窗共讀的青春歲月,那一份純真的情誼,都成為了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久別重逢,久違的感覺,恍然隔世,即使畢業(yè)后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縣城、同一個鄉(xiāng)鎮(zhèn),同學也因為工作、家庭的原因,各顧各家,各忙各活,見面也是鮮見。同學最好的友誼,大概就是“不在身邊,卻在心間”。不聯(lián)系,不代表不掛念;不問候,不代表不關心。</p> <p class="ql-block">回首過往,仿佛只是剎那間,青絲就變成了白發(fā)。時光不老,友誼常聚,同學情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超越了時間的界限,讓我們在任何時刻都感到溫暖和安慰。</p> <p class="ql-block">有一種相遇,醉美了年華,滋潤了時光。有一種友誼,溫馨著彼此,銘刻在心間。讓我們歲月共度,心靈相通,讓我們守住健康,一路同行!</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滄桑巨變,舊貌換新顏,但弦歌不輟。校園舊址早已成為歷史,考貝在歲月的底片上,成為永恒的記憶……</p><p class="ql-block">相逢是一首歌,哥雖然已不是當年的哥,哥依然還唱著當年的歌。</p> <p class="ql-block">人生腳步,有深有淺;生活百味,有苦有甜;唯有情誼,越久越暖;有感恩,有真誠,有牽掛,更有思念。</p> <p class="ql-block">在這四十年里,我們有過歡笑,有過淚水,有過堅持,也有過挫折。但無論生活如何變化,我們的同學情誼始終不變。再次見面,同學們都已是年過花甲,霜染雙鬢,一臉的滄桑。但大家見了面自然而然又少了距離感,多了親近感。大家相互問候,即使有些陌生,也都能打個招呼、握個手、加個微信。大家平等交流,相互尊重,不分彼此,心情十分愉悅。</p> <p class="ql-block">匆匆一別四十載,同窗共讀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帥哥美女兩鬢斑,閱盡芲桑迎晚霞。</p><p class="ql-block">時光匆匆,但我們的青春記憶永存心間。而今,我們已然花甲之年。歲月,白了我們的頭發(fā),老了我們的容顏,但我們的情誼,山高水遠,經(jīng)久不變。看著熟悉臉龐,重溫青春歡笑時。歲月中,我們各自精彩。今日相聚一堂,暢敘同窗情誼,共享秋聚的歡樂。祈愿同窗之情天長地久,與日月同輝。</p> <p class="ql-block">百年修得同船渡,緣分寫在畢業(yè)照上,畢業(yè)照見證了我們的青春,見證了我們的友誼,見證了我們的笑容。緣分讓我們相識、相知,緣分讓我們在東源中學同窗共讀五年。</p><p class="ql-block">同學情,是一壇陳釀的老酒,無論你何時開啟,都讓你沉醉彌香。我珍藏的不僅是一張簡單的畢業(yè)照,那是同學情感的寫照,友誼的象征。它凝聚著情感,凝聚著友誼,凝聚著力量,凝聚著希望。</p><p class="ql-block">人們在求學歷程中,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同學,每個階段都會留下難忘的印象。高中畢業(yè)的合影照片,發(fā)黃的老照片,布滿歲月的風塵, 一張張鮮活親切的面容展現(xiàn)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一張當年的黑白畢業(yè)照,漸漸地在歲月中變色,己泛黃的記憶總被七月的夏風掀開。一種情感,離別母校后的日子,已沉淀。當年的故事,歲月漸隱,每逢七月蟬叫的時候,才想起,那張畢業(yè)照和當年的告別。飄著歲月陳香的黑白老照片,銘記著永恒的同窗情。</p><p class="ql-block">捧讀發(fā)黃的老照片,俯拾打撈飄逝的同窗歲月,品味純真的同學深情,感慨萬千,勾起40多年前我們在東源中學同窗苦讀的悠悠往事,一段段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那些難忘的校園場景,那份無污染的純真同學情,靜靜地在歲月之河流淌。老照片銘記同窗歲月,但愿把那份純真的同窗友情珍藏到永遠……</p><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高中畢業(yè)同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是從紅亮墾殖場小學畢業(yè)轉學到東源中學的,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知識的渴望,我踏入了這所充滿活力的校園。記得初一剛入學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新鮮,陌生得像從未見過的星辰,閃爍著神秘的光芒。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陌生的教室,讓我心中既興奮又緊張,仿佛一只小鹿在心中亂撞。然而,很快我就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如同水滴融入了大海。</p> <p class="ql-block">這里承載了我們中學時代的青春記憶: 那是一段青春燃燒的歲月, 那是一段奮斗圓夢的征程, 那是一段勵志求學的故事, 那是我們共同成長的起點。</p><p class="ql-block"> 從這里畢業(yè)之后,我們滿懷母校的殷切期盼,便各自踏上新的征途,開啟了人生的新的篇章,書寫了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p><p class="ql-block">1979年畢業(yè)季同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翻閱到四十五年前的老照片,心中不禁涌起無盡的感慨,仿佛時光倒流,將我?guī)Щ啬嵌吻啻貉笠绲臍q月。</p><p class="ql-block">1980年畢業(yè)季同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張張黑白的照片已有些泛黃斑點,那是時光的漏斗殘留下的斑駁,鎖處了,青春萌芽時的故事,純情的那年代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風景,定格了中學畢業(yè)時的音容。那時的我們稚氣又帥氣,啊,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雖然生活極其困難,彼此鼓勵,努力學習。男女同桌,相互不言語,暗送秋波更是沒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過去了,彈指一揮之間。往日的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 已變得兩鬢斑白。雖然我們各自從事的工作不同,有過快樂,成功,失落,收獲,煩惱,但沒有一個人向困難低頭,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拼搏,取得一定的成績,也沒有一個顯示自己的職業(yè)權利和地位,這種純真的感情才叫同學情。</p> <p class="ql-block">在靜謐的午后,輕輕翻開那本承載著青春記憶的相冊,指尖滑過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讓那些純真無邪的笑容再次溫暖心田,回味那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p><p class="ql-block">那時的我們是那么青澀,笑容充滿陽光。每當看到這些老照片,我的內(nèi)心就像是清澈的湖水,在雨中微微蕩漾。高中時代的故事,如影隨形的酸甜苦辣,老照片陪伴了我多年的風和雨,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漸行漸遠的青蔥歲月。</p> <p class="ql-block">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厥讝|源中學的5年初高中學習時期,那是我14歲至18歲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也是最為難忘的一段時光。那些難忘的經(jīng)歷和成長的足跡,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同學聚會,見了不少熟悉的面孔,開心感動之余也很驚訝。乍一看每個人都有變化,其實又一點沒變,之前大家見面的這段時間好像每個人都穿越了時間的蟲洞,自動年輕四十歲。</p> <p class="ql-block">我家在紅亮墾殖場,因為紅亮沒有初中,我1975年小學畢業(yè)后,來到毗鄰的東源公社中學(崗上積鎮(zhèn))上學。那時中學四年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高中,1979年高中畢業(yè),應屆高考失利后又“回爐”繼續(xù)復讀一年,1980年再次高考時名落孫山。</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國恢復了高考制度,同年12月10日至12日舉行了第一屆高考。從恢復高考制度到我參加1979年7月份的高考只有一年半的時間。我的學習成績并不好,在沒有恢復高考前,對家在農(nóng)村的來說,讀書的意義并不大,無論什么成績,最終都是回生產(chǎn)隊干活。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每個周日和寒暑假我都會去生產(chǎn)隊干活,每干一天活,生產(chǎn)隊給我記3.3個工分。當時成年男勞動力干一天活記8~10個工分,婦女一般是6~7個工分,小孩算半個勞動力記3~3.5個工分。生產(chǎn)隊按工分多少給報酬,10個工分大概值0.5元左右。干活是很辛苦的,尤其是暑假,趕上搶收搶種的“雙搶”,從天剛亮就開始干活,中午有三個小時左右的午休,然后要干到晚上10點甚至12點才會收工,晚飯往往是家里人做好了給送到田間地頭,一些身體不夠強壯的人都會累倒下。</p><p class="ql-block">1979年參加高考,高中二年的學習我非常投入,心無旁騖,真正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但也存在一些困難,比如學習資料很少,鎮(zhèn)上也買不到。</p><p class="ql-block">當年高考前,有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就是必須選擇是參加高考還是中??荚嚕荒芏x一。因為我是吃“商品糧”的城市居民戶口,畢業(yè)后有機會參加招工招干就業(yè),所以我選擇參加高考。而家在農(nóng)村同學大多選擇參加中??荚嚕驗槿绻呖际Ю?,他們要想獲得城市戶口,比登天還難。因此,他們的目標就是考上中專跳出“農(nóng)門”,從農(nóng)村人變?yōu)槌抢锶?,考上中專有工作分配就行?979年我參加高考,高考日期是7月的7、8、9日,高考科目是語文、物理、數(shù)學、化學、政治,每門課是100分。其實還有一門外語,考上重點大學按10%計分,普通大學為參考分,不計入總分。1979年,全國共有468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shù)為28萬,錄取率僅為6%。??</p><p class="ql-block">記得從高考考場出來,我和大多數(shù)同學一樣,神情沮喪沉重低落。其實從春季的高考復習開始,幾十名同學都有或大或小的壓力,大家黎明即起,孤燈夜半。那年的高考,英語只占百分之四十。老師說,盡管少,但不能得零分,高考有個規(guī)定見零不錄?,F(xiàn)在想起來,很有意思,也很奇怪。高考那兩天更有意思,每一科考完,剛一走出考場,老師關心地問這個同學考得如何,問哪個同學考得咋樣。同學們都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lt;/p><p class="ql-block">二年高考后,雖然大多數(shù)同學回到了農(nóng)村,但也有不少心懷高遠的同學,經(jīng)歷二次甚至四次高考,走出了小山村,走到了大城市,也有了逆天改命的機會,有了更寬廣的舞臺。</p><p class="ql-block">1979年考取師范學校的有吳發(fā)龍、劉國華、饒欣陽3人、樂來龍(警校)、樂齊香(衛(wèi)校)同學等;</p><p class="ql-block">1980年考取師專的有饒潔來、熊銅鋼、考取師范的有候啟華、趙良木、陳勝茂3人,考取衛(wèi)校的張克文、高淑華夫婦,此外白永恒(林校)、艾友恒(財校)、稭若成(警校)</p><p class="ql-block">1981年考取的有李來木(林校)、候廣華(師范)同學。</p><p class="ql-block">在我們這批同學中,考上師專、中師的最多,有十余人。當年的中師生上學免費學補助生活費,最重要的是,中師生畢業(yè)都可以直接參加工作,國家包分配。通常是回自己的家鄉(xiāng),有的留在了縣城或者市里的學校,有的回到了農(nóng)村。</p><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當年的中師生早就成了教育上的骨干和棟梁,可以說,現(xiàn)在教育上90%的領導和骨干老師都是當年的中師生,他們?yōu)橹袊慕逃聵I(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他們這一代人的付出,就不可能有今天教育的輝煌!</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是時代的幸運兒,高考雖難,但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足夠努力,一定能夠逆天改命。其實,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的開始。人生并沒有定數(shù),就看你如何面對厄運。你屈服于它,你的人生便不會有多少色彩;你戰(zhàn)勝它,你的人生就會散發(fā)出亮色。</p><p class="ql-block">左:1979年6月高中畢業(yè)照</p><p class="ql-block">右:1980年7月高考證件照</p> <p class="ql-block">我的人生有三次記憶深刻的考試歷程。1979年~1980年連續(xù)二年高考名落孫山;1980年參加招干考試入職銀行工作,端上“鐵飯碗”,1982年轉換賽道考上江西銀校職中,1986年參加成人高考考上中南財經(jīng)大學專修科。</p><p class="ql-block">左:1984年6月江西銀校畢業(yè)照</p><p class="ql-block">右:1988年6月中南財大畢業(yè)照</p> <p class="ql-block">左:2005年江西財大EMBA</p><p class="ql-block">右:2019年中國蒲東干部學院</p> <p class="ql-block">山海自有歸期,風雨自會相逢。畢業(yè)就像一扇門,連接了過去與未來,站在人生新的路口,告別美好的學生時代,啟封廣闊天地的山高水長。但畢業(yè)不是終點,當年我們闊步走出校園,奔赴山海,勇闖天涯。</p><p class="ql-block">——1983年6月相約銀校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我們這代人的生活中,考試成為了一種磨練。缺乏考試的年代里,我們一面歡慶輕松,一面又期盼競爭。充滿考試的年代里,我們有意躲避比較,卻又無法逃脫選擇。</p> <p class="ql-block">1996年以前招生的中專都是包分配工作的,在那個年代,還是有價值感的,名額競爭也是蠻激烈的。當年能考上中專,畢業(yè)后分配了工作,是中專生最高光的時刻。感受了當年的成功與榮耀。從此改變了命運,開始吃國家糧了,有工資收入了,不用下地種田了。如果時代沒有變化,這批人能夠工作到退休,我相信很多人也不會有遺憾。但是,歷史是滾滾向前的,時代也在不斷變遷。</p><p class="ql-block">當年中專的畢業(yè)生,分配到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的,命運截然不同。分到事業(yè)單位的,哪怕是鄉(xiāng)鎮(zhèn)級單位的,都是妥妥的體制內(nèi);分配到企業(yè)的中專生,當時也是國企干部編制,但都沒有逃脫買斷身份下崗的命運。當年的驕傲學子,如今充滿辛酸。</p> <p class="ql-block">1980年12月相約考上東鄉(xiāng)師范同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中師生絕對是付出最大的一代老師。當年的教育無論是條件還是待遇都是非常差的,如果沒有一點教育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可能一直堅守在教育上。要知道當年他們想出教育比現(xiàn)在容易多了,想進更好的單位也比現(xiàn)在容易??梢哉f,正是他們把青春獻給了教育,才有了今天教育上的成就。</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25日候啟華同學一輩子在母校工作,獲評高級老師,桃李滿天下。</p> <p class="ql-block">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命運,中師生的命運就是為教育而生的。他們誕生在教育最困難的時期,享受了國家的紅利,也承受了改革帶來的巨變,時至今日也算是結局圓滿,每個人都迎來教育上老師待遇最好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回望歲月那帶有懵懂青澀的青春,故事成了回憶,同學已是歲月夢里相憶濃縮的情,有一種久違的依依顧盼,內(nèi)心祈禱安好,有緣相聚執(zhí)守那一份同學情。</p> <p class="ql-block">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個問候,要等上好多天。那時沒有電話,沒有手機,更沒有微信,同學們聯(lián)絡交流方式就是寫信,收到信后常常會高興回味很久,然后及時回信,也會相約互寄照片留念,同學情誼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那時候,距離很遠,思念很長。那時寫信、寄信、等信、收信、回信,一個來回少則20天甚至一個月。但一筆一劃,都是一片真心。一封書信,穿越千里,時隔數(shù)日,才能寄到同學的手里。這也成了我在銀校上學時在課堂上做得最多也最有意義最有盼頭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時,高中畢業(yè)后同學們各奔前程,相見的機會很少,分別時都會前往照相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友誼:不在身邊,卻在心間。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不會因為距離而疏遠。感恩一生我們有緣!</p><p class="ql-block">1984年相約鷹潭公園游玩</p> <p class="ql-block">原來同學群就像一本塵封的相冊,藏著年輕時的夢想、友誼和純真的笑臉。 所以很多人選擇留下,哪怕只是偶爾翻翻聊天記錄,也算是對青春的一種懷念。</p><p class="ql-block">同學群里的“隱形人”,不過是選擇了一種最體面的方式告別。他們不主動聯(lián)系,也從未真正遺忘;他們不去聚會,心里仍有一份念想。他們知道,有些感情,最好的歸宿就是留在回憶里。不退群,是守護青春的執(zhí)念。</p><p class="ql-block">不退群、不參加聚會的同學,他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那份不愿打擾的情誼。愿我們都能珍惜曾經(jīng)的青春,也能坦然接受彼此的成長和變化。</p> <p class="ql-block">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命運,中師生的命運就是為教育而生的。他們誕生在教育最困難的時期,享受了國家的紅利,也承受了改革帶來的巨變,時至今日也算是結局圓滿,每個人都迎來教育上老師待遇最好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那個只生一個好的嚴控生育時代,作為有正式編制公職人員,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少數(shù)有兩個孩子的,都受到了嚴厲的制裁。</p><p class="ql-block">但有倆個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同學,分別育有4孩和3孩,而今三代同堂都是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情在天地間,不見也溫暖,</p><p class="ql-block">意在心靈中,不語也甘甜。</p> <p class="ql-block">歲月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容顏,更改變了我們的身份和生活軌跡。</p> <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30日同學應邀赴崗上積鄉(xiāng)清湖村參加張文清同學婚禮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由于年代久遠,照片略微有些發(fā)黃,照片上的同學有的都叫不出名字了,問了同學才重新標注姓名。</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四位同學在東鄉(xiāng)縣城置地共建新房、喬遷新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時間,裝滿了相處的記憶!歲月,凝聚了永恒的情誼!牽掛與思念總在心里。愿有緣的我們永遠平安健康!開心快樂!</p> <p class="ql-block">能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大多數(shù)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所以生活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都衣食無憂。有工作,退休金有保障,也算是令人羨慕的了。我們以一顆感恩的心,告別過去,擁抱未來。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書寫屬于我們自己的印記。</p><p class="ql-block">2000年5月1日相約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那些與同學共度的時光,是我心中最溫暖的回憶。愿我們的友誼長存,思念不斷!</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26日廬山秀峰</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8日李來木、饒潔來、董接群、候廣華、張克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學相約赴張文清老家清湖村,順道</span>尋訪紅亮墾殖場,紅亮是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十年寒窗苦讀,居住了十年的第二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故地重逢時,笑握同窗手。細語當年懵懂事,忍顧分別久。</p><p class="ql-block">逝水送華年,霜鬢添眉首。猶記課堂朗朗聲,共把青春守。</p> <p class="ql-block">同窗歲月里的鄉(xiāng)愁,如陳年美酒,飄著歲月的陳香,讓人回味。小學畢業(yè)50周年之際,我與同學饒潔來回到了闊別30多年的紅亮墾殖場。</p><p class="ql-block">我在紅亮時的小學同學,大多數(shù)人記不得姓名,記得姓名的,小學畢業(yè)后也大多沒再見過了。即便是一起上初中高中的,畢業(yè)后也很多沒有見過面。和我常有聯(lián)系的同學只有考上撫州師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饒潔來、饒小球2人、高中畢業(yè)后很少見面的有艾武平、楊金蓮、楊接才、饒小明、饒輝平等5個同學。</span></p><p class="ql-block">有一天聽到一首歌,歌詞中有“我怕我沒有機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因為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這樣的句子。是啊,許多人就在不經(jīng)意間再也見不到了,如同我的那些小學的伙伴們、初中、高中、大學的同學們。</p> <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四十五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東源中學早已物是人非,并改名崗上積中學?;氐介焺e40多年的母校,仰望操場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學時代。這個操場是我們初中“開門辦學”時,學校以“大會戰(zhàn)”的形式,動員全校師生肩挑手扛開挖平整出來的。同學們自帶鐵鍬、扁擔、畚箕,工地上班級紅旗招展,你追我趕,取土的一揪揪地挖到腳軟、挑擔的一擔擔挑到肩膀起泡。一張張記錄“正”字的成績單,體現(xiàn)了同學們爭先恐后熱火朝天的比賽干勁,其勞動強度之大不言而喻。男同學一個個累得喘粗氣,可憐女生們,挑一擔土要歇二回。大家蓬頭垢面、衣衫不整。能完成任務的只有少數(shù)男生,有的挑不到規(guī)定數(shù)量的,吃了晚飯,拿起鐵鍬扁擔繼續(xù)挖挑,直到天黑,披星戴月,汗流浹背,這是難忘的歷程,更是我難忘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旅途中,回首走過的路,總有一些時光,一些情誼,已經(jīng)深深地鐫刻在記憶中,牢牢的烙印在我們的腦海里。這份感情就像淡淡的清茶,任由自己去細細地品,慢慢地酌它的甘甜,那股馨香會不經(jīng)意間地走入心田,讓自己用心去牽掛著這份難舍情誼。我們無法讓時光,卻有千萬個理由將它珍藏。</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3日深山老林探尋千年桂花樹</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仿佛穿越時光遂道,回到了45年前的中學時代。當年我家在東鄉(xiāng)縣紅亮墾殖場,在鄰鄉(xiāng)崗上積中學上初中、高中,需要經(jīng)過漫山遍野的茶樹林,行程二公里左右,每天走的都是這種黃泥沙石的山路,大多時候都是一個人獨自來回,每當經(jīng)過一段蔽日遮天的茶樹林時,都會害怕碰到野豬出沒,幾乎都是一路小跑沖出黑暗、走向光明。這樣的崎嶇山路一走就是整整五年的中學時代。</p><p class="ql-block">上學的路,鋪滿了我的回憶,每一步踏上都是一段故事,見證了我的成長,承載著我的夢想,每一次邁進,都很堅定,都是向前的力量。上學的路,鋪滿了我的回憶,它們?nèi)缤槐菊滟F的書籍,翻開每一頁,都是我生命的片段,永遠留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青松在,人未老,同學情正濃;</p><p class="ql-block">歲月增,水長流,情懷依舊深。</p><p class="ql-block">江西銀校1982.12~1987.12(中南財大)</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日中南財大畢業(yè)30周年同學聚會</p> <p class="ql-block">【退休印記】回望2024年可以說是“校友年”。在機緣巧合下,我加入了三個校友群、申領了三個校友卡。更有緣的是見到了三十年未曾謀面的“同桌的你”,加上了心心念念失聯(lián)四十年的知心好友的微信。</p> <p class="ql-block">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厥姿氖昵?,改革開放風起云涌,在職學歷提升教育方興未艾。我不負韶華,勇敢追夢,從江西銀校職工中專到中南財大金融專修科,從黨校本科到江西財大EMBA,一步一個臺階,沖刺人生目標。</p> <p class="ql-block">畢業(yè)已是四十載,聞聽聚會樂開懷。當年靚男俊女,今已老翁老太。相貌雖已改變,記憶牢記心間。</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6日江西銀行學校畢業(yè)四十周年聚會</p> <p class="ql-block">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p><p class="ql-block">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p><p class="ql-block">石悅《明朝那些事兒》以這句話結尾:成功只有一種,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日在江西師范大學瑤湖校區(qū)音樂藝術廣場隆重舉行中正大學一江西師范大學校友會財政金融學院(江西銀行學校)分會成立大會。我有幸作為江西銀行學校校友代表發(fā)言,來自全國各地的校友和學院師生代表共280余人參加大會。</p> <p class="ql-block">光陰荏苒,人生如歌,2023年初退休,兜兜轉轉銀行職業(yè)生涯已走過了四十三個春秋,前20年在撫州工作,后23年歷經(jīng)四次跨地市交流,從贛東撫州、北上九江,又經(jīng)省城南昌、南下贛州,千里贛鄱,走過贛東南北中。</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廬山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人到晚年,生命的畫卷已近尾聲,每一抹色彩都應暈染得寧靜而淡然。審慎地選擇一種更契合心靈需求的生活模式。讓疲憊的心靈在靜謐中得到舒緩與慰藉,讓靈魂在獨處中領悟生命的深邃與圓滿。</p><p class="ql-block">在這最后的人生旅程里,與內(nèi)心的自我輕聲對話,與身邊至親緊緊相依。于平凡日子的細水長流中,聆聽歲月的悠悠吟唱,書寫獨屬于晚年的溫婉詩章。</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同學聚餐視頻</p> <p class="ql-block">同學群,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在每個人的同學群里,或許都有這樣的人:他們既不在群里發(fā)言也不退群,更不參與聚會。</p><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不是他們冷漠無情,而是下面這3個很現(xiàn)實的原因。</p><p class="ql-block">01不說話,看透了關系的本質(zhì)。在同學群里,總有一些人選擇沉默不語。他們并非不善言辭,而是看透了人際交往的本質(zhì)。他們明白多年不見的同學,只能算是曾經(jīng)熟悉的陌生人。學生時期的信誓旦旦,最終抵擋不了現(xiàn)實!離開了學校,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人生境遇不同,人生感受自然也有所差異。貿(mào)然在同學群里分享見聞,發(fā)表看法,能回應的人不僅屈指可數(shù),而且態(tài)度敷衍。漸漸地沉默就變成了常態(tài),他們不再參與群里的任何話題討論。同學之間,沒了交集,關系就會逐漸疏遠。這個時候,沉默往往比言語更好。那些在同學群里沉默的人,或許正是在用他們的沉默,表達著對同學的理解和尊重!</p><p class="ql-block">02不退群,那里有青春的回憶。同學群,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個小小的群聊空間,承載著我們寶貴的青春回憶。那里,有我們曾經(jīng)的歡笑與淚水,有我們共同走過的青春歲月。畢業(yè)后大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差異大了,共同話題少了。很多人雖然不再活躍在群里,但仍然保留同學群,是因為不想割舍那段美好的時光。盡管歲月流轉,人事已非,過去的美好已經(jīng)過去了。但看到熟悉的名字,就會想起一起學習、奮斗和玩鬧的場景。即使從不說話,但每次打開同學群,那些青春的記憶就會涌上心頭。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里,感到一絲溫暖和慰藉。人這一生與青春有關的人和事,總是讓人難以忘懷、倍加珍惜。任何與青春有關的記憶,不管際遇變化,它永遠都在!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p><p class="ql-block">03不參加聚會,不會改變感情深淺。畢業(yè)后,同學聚會似乎成了維系同學感情的一種方式。然而,有人卻選擇了缺席。不參加聚會,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重視同學之間的感情。而是因為他們明白,同學之間的關系本就有近又遠。對于關系好的同學,他們更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維系那份珍貴的情誼。他們可能在同學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或者在同學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支持。這種默默的關心和支持,比一場聚會更能溫暖人心。對于關系一般的同學,見面可能會彼此尷尬,寒暄會顯得客套,不寒喧又顯得冷漠。熟絡和淡漠,都顯得那么不合時宜。好的關系不會因不參加一次聚會而疏遠,而一般的關系也不會因一次聚會而親近。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他們才會做出不參加同學聚會的決定。</p><p class="ql-block">因此,有時我想相約幾個同學,一起去拜訪那些高中畢業(yè)后從未見面的同學。三四個人,一輛車,幾桶馬場酒,幾箱巨蜂罐頭,哪怕十個水煎包,不怕跋山涉水,不怕風雨雷電,一定要找到那些同學,和他們握手,和他們擁抱,和他們聊聊家長里長。我相信,只要我們鋪了路,他們會回到同學們中來。我也相信,我們這趟尋找同學之旅,雖然辛苦,但收獲一定滿滿。</p><p class="ql-block">“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當脫離了學校這個環(huán)境的時候,任何人的分道揚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處人生節(jié)點不同,責任不同,自然選擇也就不同。讓我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不強求也不迎合。希望大家余生能與摯友相伴,情誼長存!</p> <p class="ql-block">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印痕,或者說,看到了一個人的狀態(tài)、行為和想法,我們就能知道他出生在哪個年代。</p><p class="ql-block">那么,到底誰才是最幸運的人呢?</p><p class="ql-block">其實,就是他們:1962-1972年這十年間出生的一群人。</p><p class="ql-block">他們的出生,恰逢社會變革的風口浪尖,經(jīng)歷了相對平穩(wěn)的成長環(huán)境,享受到了許多獨特的機遇。</p><p class="ql-block">01 他們有了高考的機會</p><p class="ql-block">這個年代,剛剛恢復高考,很多心懷高遠的年輕人,有了更寬廣的舞臺。很多人通過高考,走出了小山村,走到了大城市,也有了逆天改命的機會。</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這一代人,都是時代的幸運兒,高考雖難,但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足夠努力,一定能夠逆天改命。</p><p class="ql-block">02 他們能享受兄妹親情</p><p class="ql-block">這十年間出生的人,都是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兩人,或者三個,甚至四個孩子。</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很不喜歡他們,覺得他們搶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于是,總想著和他們爭寵,從吃的喝的,到父母給哪個孩子開家長會,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p><p class="ql-block">長大后,才漸漸體會到手足情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很多兄弟姐妹,各奔東西,在不同的城市中生活,但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有困難,一個電話,二話不說就會趕來幫忙。</p><p class="ql-block">只因為,大家的身上流淌著相同的血液,我們,是一家人。</p><p class="ql-block">03 他們懂得生活的快樂</p><p class="ql-block">常聽身邊的很多人感嘆:為什么現(xiàn)在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沒有了小時候的快樂了呢?</p><p class="ql-block">的確,在現(xiàn)在忙碌的社會中,快樂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稀缺品。</p><p class="ql-block">在困難年代,吃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人們見了面總是問:“你吃了么?”</p><p class="ql-block">也許,是出生時,就已經(jīng)見過了一切,吃過了一切,滿足感和幸福感會越來越弱候,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吃上一根五毛錢的棒棒糖,過年過節(jié)時,媽媽能燉上一鍋紅燒肉。</p><p class="ql-block">一塊糖、一根冰棍、一碗肉、一件新衣服,就能讓我們開心很久。</p><p class="ql-block">那些看上去有些簡陋的水果糖,我們都舍不得吃,會放在兜里,到了學校和同學們炫耀,看著他們羨慕的眼光,整個人都陶醉了。</p><p class="ql-block">那個時候,是真的快樂啊。</p><p class="ql-block">他們體會過什么才是最真的快樂,也因此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1962-1972年出生的人,如今已經(jīng)人到晚年。</p><p class="ql-block">走過了坎坷的幾十年,他們步入了黃昏,開始享受寧靜而美好的歲月。</p><p class="ql-block">或許,那些已經(jīng)逝去的記憶,依然會珍藏在他們的記憶中,在每一個寂靜的夜晚,會經(jīng)常想起自己走過的人生路。</p><p class="ql-block"> 而今,年過花甲退休了,感覺屬于我們的時代結束了,一代又一代人會接替我們的工作,時代會繼續(xù)前進,我們也算是為時代發(fā)展做出過貢獻的人了! </p><p class="ql-block">還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已經(jīng)很幸運了,我們應該好好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認真過好每一天,不負人間這一趟! </p><p class="ql-block"> 希望畢業(yè)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七十年,我們還能再相會!想像一下,一群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子孫簇擁著,聚在一起,共同回憶七十年前的學生時代,多么的令人神往?。? </p> <p class="ql-block">因此,有時我想相約幾個同學,一起去拜訪那些高中畢業(yè)后從未見面的同學。三四個人,一輛車,幾桶馬場酒,幾箱巨蜂罐頭,哪怕十個水煎包,不怕跋山涉水,不怕風雨雷電,一定要找到那些同學,和他們握手,和他們擁抱,和他們聊聊家長里長。我相信,只要我們鋪了路,他們會回到同學們中來。我也相信,我們這趟尋找同學之旅,雖然辛苦,但收獲一定滿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