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別稱春城,是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昆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qū)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br>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qū)、云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qū)位,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 <div>景區(qū)門口,一個學校的小學生正巧秋游,老師、校長都是穿的民族服裝。查閱資料得知:“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qū)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云南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族稱。</div> <div>石林因其發(fā)育演化的古老性、復雜性、多期性和珍稀性以及景觀形態(tài)的多樣性,成為世界上反映此類喀斯特地質地貌遺跡的典型范例。也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與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桂林山水齊名。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div> 石林湖<div>又名恩來湖。這是一個人工湖,因為當年周總理來此視察,說了一句“有山必有水”,所以當?shù)卣徒ㄔ炝诉@個湖,讓湖水把幾座天然石山圍在了當中。<br><div>湖中一尊石峰突出水面,被稱為:出水觀音。</div></div> <div>大鵬展翅石<br></div>這座石頭像一只展翅的大鵬,歡迎著來來往往的中外賓客。 <div>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觀之稱。在這處石峰上鐫刻著“石林”兩個隸書大字,與拔地而起的石柱、石峰交相輝映,引人入勝。<br></div> 來張?zhí)貙?。石林二字的左邊文字:天下第一奇觀。右邊文字:大氣磅礴。下方文字:天造奇觀。 游人至此,美景目不暇接,那差錯密布的灰褐色怪石奇峰,平地拔起,沖入云霄,許多石峰恰似各種動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形態(tài)萬千的石柱、石壁 千姿百態(tài) 怪石嶙峋<br> 形態(tài)萬千 危峰兀立 奇形怪狀 爭奇競麗 奇峰怪石 測心石<div>懸在空中,看起來隨時都會掉下來。傳說如果整天花天酒地、不干正事的壞人從下面走過,石頭就會掉下來,砸死他。不過它已經在那兒懸了成千上萬年了,從沒掉下來過。說明,從那兒經過的都是勤勞善良的人。<br></div> 多少形容詞也無法形容石林山石 人們穿行在石林之中嘖嘖稱奇 觀峰亭是石林中的最高點,棧道狹窄,人山人海。 <div>鳥瞰石林</div><div>喀斯特地貌無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石林喀斯特是一種林狀喀斯特景觀。</div> 石林喀斯特是在地殼運動、構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蝕作用配合下,碳酸鹽巖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各種石柱組合體。 喀斯特發(fā)育演化過程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復雜的古地理變遷、被玄武巖覆蓋烘烤、湖盆沉積物埋藏,地殼抬升等共同影響。 這些獨一無二的石林,讓人浮想聯(lián)翩。 人多路窄,上去難,下去更難。 等待中回眸望峰亭 渾然天成的石樹結合 鬼斧神工的石柱構造 眩光現(xiàn)象讓山石增添了幾分魔幻色彩。<br> 朱德委員長題詞:群峰壁立,千嶂疊翠。 小石林景區(qū)<div>是石林風景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自然風光著稱,是游客游覽石林時不可錯過的景點。<br></div> 石林傳說<br>彝族撒尼人流傳著一個“趕石成林”的傳說:很久以前,撒尼英雄金芬若戛要為百姓堵江造壩,于是他偷出了“調山令”和“趕山鞭”,夜間將南部陸良等地的石頭趕往北部宜良南盤江一帶,然而走到石林時,天已漸亮,具有神力的雄雞高鳴,破壞了他的壯舉,石頭便停留在了石林地區(qū),形成了密集的石林。 這里地勢平坦,碧草如茵。 石峰相對較低矮,形態(tài)各異。 <div>有的如劍指天</div> 有的如蓮花綻放 還有的如動物形態(tài),惟妙惟肖。 在小石林景區(qū)有兩個圓形碧池,一個是幽池,柳樹叢中有一組石峰稱“幽池戀人”。 另一池稱“玉鳥池”,池旁有一座石峰,當?shù)厝擞H切地稱之為“阿詩瑪”。 阿詩瑪石峰<div>仿佛是一位彝族少女在向遠方眺望,是小石林景區(qū)的標志性景觀。<br></div> <div>小石林景區(qū)不僅自然景觀豐富,還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br></div> 小石林中的石峰錯落有致,形態(tài)各異,石峰間為池塘、草地。是優(yōu)美的自然林園。 這里的石柱比較稀疏是因為大部分的巖石,經過地質構造破碎后,被水溶解帶走了。 九鄉(xiāng)風景區(qū)<br>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覺得很土,不會有什么看頭。來了后發(fā)現(xiàn)確實土,叫“鄉(xiāng)土”。位于宜良縣九鄉(xiāng)彝族回族鄉(xiāng)境內,距石林風景區(qū)30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以溶洞景觀為主體,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qū)。 檢票口門樓的電子屏上霸氣顯示:<div>不游九鄉(xiāng),枉來云南。</div> 蔭翠峽<div>又名“情人谷”,被譽為“滇中第一幽峽”。因當?shù)氐囊妥逍』锖凸媚飩兂韻{谷兩岸對唱山歌,談情說愛而得名。</div> 風景區(qū)內峰巒連綿,山峰谷底相對高差200米左右。到云南旅游,有一句俗語流傳很廣: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鄉(xiāng)。石林之美在于峰,九鄉(xiāng)之美在于谷。九鄉(xiāng)溶洞群發(fā)源于六億年前的古老白云巖中,總計有大小溶洞上百座,被稱為溶洞之鄉(xiāng)。民間俗話說:“九鄉(xiāng)溶洞九十九,數(shù)完溶洞白了頭”。 驚魂峽<div>是由洞外峽谷延伸而成的地下大峽谷,長約200米,是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的最為壯觀的地下大峽谷之一。</div> 驚魂峽頂部光滑圓潤,兩岸如刀劈斧削一般陡峭險峻。 從峽底到洞頂近百米,峽中最窄處只有三、四米寬,游人走過無不感到驚心動魄,故以“驚魂”命名。 雄獅大廳<div>雄獅大廳長寬均達200米以上,面積有15000平方米,約有兩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因南邊洞口天生橋上的一座鐘乳石酷似一只雄獅而得名。</div> 酷似雄獅的鐘乳石 電影《神話》中成龍和金喜善在一個秦陵地宮中奪寶的橋段,就是在雄獅大廳里取景的。雄獅大廳是由古老暗河河水在此盤旋沖刷而形成的。站在大廳中央,會發(fā)現(xiàn)整個大廳的頂部是由一個渾然天成完整的板塊構成,這個板塊可謂天衣無縫、也沒有一根石柱支撐,卻完美地庇護雄獅大廳千萬年的歲月。 <div>頂蝕壺穴<br>平整光潔的洞穴頂壁空穴稱頂蝕壺穴。它是洞穴暗河的水氣混合流對洞頂產生氣蝕和溶蝕作用而形成。雄獅大廳的頂蝕壺穴大小不等,長1.5~8.5米,寬0.5~4米,深≤1米,整個洞穴頂壁分布著18個大小不等的壺穴。<br></div> 這些洞穴具有天然的濾音效果,形成一個天然的地下音樂大廳,1998、1999年,在此舉辦了國內首創(chuàng)的“九鄉(xiāng)之夢”大型洞穴交響音樂會。 疊虹橋 <br>白象洞主體天然形成橫跨于麥 田河上的天生橋造型,洞內有多重平臺,臺下又有多層古洞,再下為暗河。多層天生石橋重疊,橫跨于暗河之上,河水常年奔流不息,水霧飛濺。天氣睛好的午后,陽光斜照河谷可見彩虹出現(xiàn),與多重石橋相映成趣,故名疊虹橋。 雌雄雙瀑<br>麥田河水流入臥龍洞,轟然撲下河流陡坎,一支磨蝕穿透高聳巨石,與另一支合成洞中雙瀑,稱為雌雄雙瀑。瀑布高達30米,瀑下潭深10余米,瀑布最大水流量每秒320立方米,為國內洞穴中僅見奇觀。 神女宮<br>這是一個大溶洞,洞內別有洞天。早在清康熙年間,地方志就對此洞加以記載,被稱為“仙人洞”。在彝族先民古老的傳說中。“仙人”實際上是“先人”,即自己祖先的意思。這是彝族先民們“祖先崇拜”的一種獨特的表述方式。 在神女宮內,各種鐘乳石叢林立,形態(tài)各異,五彩斑斕的燈光照射下,更是美輪美奐,如同人間仙境。 這些鐘乳石造型多樣,石群之間還組成了許多有趣的神話故事。這兩塊鐘乳石被稱為鵲橋會。 神田<div>科學的說法是邊石壩。在九鄉(xiāng),由于其規(guī)模巨大,數(shù)量眾多,而被國內外洞穴專家稱為邊石湖群。其中最大的,面積有100多平方米,深約10米,是當今世界上所開發(fā)的洞穴風景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的邊石壩。</div> 獨秀峰<div>高5.4米,胸徑4米,由洞穴落石長期被鈣化沉積物所層層包裹而形成。在神田間如孤峰突起,氣勢雄偉。</div> 大象石<div>栩栩如生,仿佛是一頭巨大的大象在洞中漫步。它的形態(tài)逼真,紋理清晰,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 地下倒石林<div>原名蝙蝠洞,特點是鐘乳石倒懸垂掛,如同石林倒長一般。這些鐘乳石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石林傾斜幅度大,不規(guī)則,細究起來,是因為空氣流向不同而造成的,于是在九鄉(xiāng)又添了一個風吹石彎的神奇景致。</div> 在蝙蝠洞內行走非常辛苦,彎彎曲曲,或上或下,最后還有三百多級的臺階等著你。很多人的體力到此已經用完,不得已坐著滑桿讓人抬上來。 <div>到了地面,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彝族導游在等著,不過,這是傳說中的人家導游。我們的導游是彝族阿黑哥,高大威猛。</div>上午看了石林,下午游了九鄉(xiāng),同一天看到高峰和低谷的情景,同時感受到高峰和低谷的樂趣。在石林,看到峰外有峰,峰外有湖,峰外有樹;在九鄉(xiāng),看到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 云南陸軍講武堂<div>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院校之一。它創(chuàng)辦于1909年,坐落于昆明市翠湖西岸。原系清王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對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設立的一所軍事學校。講武堂的創(chuàng)辦,與晚清政府的軍事改革密切相關。在那個時代,清政府為了應對國內外的挑戰(zhàn),開始著手建立新式軍隊,并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多所軍事學校,以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軍事人才。云南陸軍講武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div> 由于該校教職員多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很多人在日本學習時就是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會員。 <div>說講武堂是將帥的搖籃名符其實。云南講武堂的名將們參與了中國的多次重大歷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等。他們在不同的戰(zhàn)場上展現(xiàn)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和英勇的戰(zhàn)斗精神,為中國的歷史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div><div>講武堂畢業(yè)的十大名將:<br></div><div>朱德、葉劍英、龍云、盧漢、范石生、朱培德、蕭毅肅、周保中、龍澤匯、盛世才。</div><div>這所百年軍校還走出了越南、朝鮮兩國的三軍總司令,他們是越南的武元甲大將,朝鮮的次帥崔庸健大將。原緬邦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吳奈溫將軍也畢業(yè)于這所百年軍校。此外,從這里還走出了兩位總理,一位是講武堂校長李根源,曾任“國民政府總理”,另一位是韓國復國后的首任總理李范奭。<br></div> 河內受降<br>1945 年9月 28 日,第一方面軍盧漢、馬锳、尹繼勛(均為講武堂畢業(yè)生)在越南河內舉行的受降儀式上。盧漢宣讀“中國戰(zhàn)區(qū)中國陸軍第一方面軍司令部第一號訓令”,日軍投降主官土橋勇逸在“受領證”上簽字。 <div>蔡鍔簽發(fā)的軍部督府委任狀<br></div><div>蔡鍔,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云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后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br></div>1915年12月26日,云南組成三路大軍護國討袁。在護國軍中,講武堂師生占85%以上,從軍長到梯團長、支隊長幾乎全都是講武堂師生,第一軍以蔡鍔為總司令。 講武堂碩大的操場 翠湖牌樓 翠湖公園<div>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br></div>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這里還屬于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故稱"菜海子"。因東北面有九股泉,匯流成池,又名"九龍池"。到民國初年,改辟為園,園內遍植柳樹,湖內多種荷花,始有"翠湖"美稱。是市區(qū)最漂亮的公園之一。雖然面積不大,但很有特色。它以"翠堤春曉"而聞名四方。人們稱之為"鑲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顆綠寶石"。 觀魚樓<br>建筑群由是觀堂和觀魚樓兩幢主體建筑并配以長廊、亭榭和池中曲橋組成。<br> 整個建筑群內琉璃碧瓦、雕梁畫棟,典雅堂皇,小橋流水,水中紅魚、錦鯉無數(shù),每有游客投食,群魚爭搶,頗為樂觀,濃郁的江南特色使之成為翠湖的園中之園,別具一格。<br> 翠湖-講武堂景區(qū)游客中心 蓮華禪院<div>清同治六年(1867)賜“妙蓮涌現(xiàn)”匾的佛寺,寺內有數(shù)聯(lián),皆不離“蓮”字,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氛圍。佛寺落成后,延請永豐寺雨庵和尚在這里駐錫。蓮花寺坐北朝南,寺門最初開于碧漪亭的右側,和圓通寺東西并峙,圓通枕山,蓮花臨水,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是當時府城中佛教活動的兩大中心。</div> 海心亭<div>歷史上曾有東面高樓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說。加之海心亭內懸掛的匾聯(lián)較多,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在亭閣中,在綠蔭下,飲茶休憩,談古論今,情趣盎然。</div> 翠湖內唯一的商店,楊麗萍“雀云裳”官方服飾品牌店,名人效應無處不在。在這里能淘到心儀的服飾也是一種緣份。 竹林島<div>竹類植物觀賞專類園,展示特色竹類植物約20種,龍竹、方竹、人面竹等都是稀有品種,同時新增了臨水平臺,夏季可以通過臨水平臺近距離觀賞荷花,竹林島常年竹綠成林,其間小徑幽邃,是夏季納涼避暑的極佳場所。</div> 九龍池<div>位于湖的東北,和竹林島緊緊相連,原來池水深達數(shù)米,有九泉出水,水量充沛,人們把司水神龍和出水泉聯(lián)系了起來,九龍池由此而得名,其氣勢開闊,成為翠湖的一大特色。</div> 唐堤<div>1919年,由唐繼堯主持,在翠湖由東向西筑長堤,與阮堤在湖心島相交,取名唐堤。</div> 云南省大劇院 云南省博物館 寬敞明亮的大廳 <div>云南,人類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千百年來,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變、發(fā)展,走過了漫長的歷史,自戰(zhàn)國時期建立滇王國以后,行政建制和區(qū)劃經過無數(shù)次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云南。<br></div>云南現(xiàn)有世界遺產:麗江古城、三江并流保護區(qū)、石林三處。<br>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昆明、麗江、大理、建水、巍山。<br>現(xiàn)有歷史遺跡:元謀人、白沙壁畫 、滇越鐵路、茶馬古道、滄源崖畫、陸軍講武堂 、爨龍顏碑。<br>云南歷史名人:熊慶來、鄭和、龍云、盧漢、楚圖南、李根源、趙藩、錢南園。<div>依我看,云南名人還應該加一位,那就是音樂家聶耳。他在1935年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曲,喚起民眾共同抗日。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fā)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榜樣。可惜英年早逝,終年23歲。</div><div>這讓我想到另一位同樣23歲英年早逝的武將名人:霍去病。他在十七歲初次征戰(zhàn),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shù)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zhàn)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zhàn)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為我國領土的擴地立下永世功勞。</div><div>同樣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一個為國開疆擴土,一個喚起民眾保衛(wèi)國土,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div> 東漢至初唐時期,中原政局動蕩、朝代更替頻繁。在云南,盛極一時的滇王國逐漸走向衰落,導致了青銅文化的沒落。戰(zhàn)亂加劇了人口流動,大量漢族遷入云南,為云南帶來了漢文化的春風。漢文化與云南民族文化之間的碰撞與滲透,也加速了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發(fā)展步伐。 參觀完博物館,很多游客來到文創(chuàng)區(qū)域選購紀念品,把心儀的物品連同云南的印象、感想以及美好心情一起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