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鐵路博物館,作為全國鐵路系統(tǒng)改革開放后的首個博物館,不僅存在著豐富的歷史記憶,還珍藏著許多珍貴的實物和文獻。走進這座博物館,仿佛穿越又回到了那個蒸汽機與多夢交織的時代。館內(nèi)大廣場上的三件鎮(zhèn)館之寶更是引人入勝~宋美齡的火車包車、KD7一641蒸汽機車、KPKYC0窄軌蒸汽汽車。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fā)展進程,也讓人感嘆時代今非昔比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8日與一幫朋友來到上海鐵路博物館。全體到達后先合個影留作紀念。照片拍出后,每一位都精神煥發(fā)神采奕奕,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對歷史的好奇與敬仰。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生命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KD7一641這臺蒸汽機車頭正靜靜的停在廣場邊上,這輛黑紅相間的龐然大物曾是美國制造的杰作,它的速度之快,轉(zhuǎn)彎半徑之小,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命運多舛的它在世界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被聯(lián)合國捐贈給了中國, 成為了廣州和上海鐵路的重要資產(chǎn)。曾經(jīng)此款有100多臺,如今全國僅存4臺,分別在北京、大同、上海歷史博物館和如今的上海鐵路博物館?,F(xiàn)在這臺機車傲立在此地,向每一位參觀者訴說著以前那段波瀾壯闊的過往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一位是上海鐵路博物館的資深專家,也是這一次為我們講解鐵路歷史知識的王兆昌老師。王老師曾經(jīng)參與上海鐵路博物館的籌建和開館工作,對這里的每一件產(chǎn)品都如數(shù)家珍,王老師不僅講述了津浦線、滬寧線、滬杭線的歷史,還分享了毛澤東在浦口車站與小偷的故事。那是在1919年,毛澤東從北京津浦線前往上海時,在浦口車站等車時坐在凳子上睡著了。因為長途跋涉睡得很沉,結(jié)果竟然被小偷偷走了隨身的錢款和鞋子。身無分文的他,最終在湖南老鄉(xiāng)的幫助下得以繼續(xù)旅程。這個情節(jié)是美國作家斯諾在他的書中描繪的這一段,是毛澤東與斯諾交談時透露的。這個故事不僅讓人捧腹,也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鮮活與生動。</p> <p class="ql-block">通過王老師的生動精彩的講解,我們還學到了一個有趣的知識。即鐵路的軌距和地鐵的軌距其實是一樣的,都是1435毫米。這讓我不禁感嘆:看似普通的數(shù)字背后,卻蘊含著無數(shù)工程師的智慧和心血。</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一個角落,有一塊界碑靜靜的矗立著。這塊界碑標志著上海到寧波鐵路線的分界點在楓涇,北面是由江蘇省建造,南面由浙江省建造。這塊界碑見證了當時各省各自為政的建設(shè)過程。另一件珍貴的產(chǎn)品是一塊銀盾,上面刻著“惠及勞工”的回個大字,這塊銀盾是工人們?yōu)榱烁兄x對他們很好的一位老板而集資制作的,它不僅是一件藝術(shù)品,更是一段顯示那時的融洽勞工關(guān)系,溫暖人心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錢塘江大橋的照片讓人眼前一亮。這座由茅以升等橋梁專家設(shè)計的雙層公路鐵路大橋,不僅是工程技術(shù)的奇跡,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937年為了阻擋日軍的入侵,茅以升在政府的授意下,忍痛炸毀了自己剛剛親手建造不久三個月的大橋,他在悲憤之余寫下了一首詩:“陡地風云突變色,炸橋揮淚斷通途,五行缺火真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建國后,茅以升又帶領(lǐng)建橋技術(shù)團隊修復了飽經(jīng)風霜的錢塘江大橋,展現(xiàn)了中國人的堅韌與擔當。</p><p class="ql-block">注~中國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錢塘江大橋這五個字偏旁里有金木水土,獨缺火,所以茅以升在詩中說到“五行缺火真來火”,現(xiàn)在炸橋的火藥就是火!</p> <p class="ql-block">宋美齡的包車無疑是博物館的一大亮點。此車以前不叫包車,而是叫泰山號。宋美齡極愛美,把這輛專列車車身上用精美的花邊圍上一圈,人們一看到這列火車就稱之為花車。這輛被稱為花車的列車,在民國時期一度每逢周六都會在滬寧線上飛快馳過,載著宋美齡從南京來到上海,同時還有其他的達官貴人太太小姐一起過來玩。此包車上的每個細節(jié)都透露出主人的高貴和優(yōu)雅,雖然車廂內(nèi)許多原物也不復存在,但通過各種關(guān)系,既在圖書館查資料,又從美國查閱了1920年年代的制造這種火車車廂的工程圖紙資料,再進行精心的復原,一切按照宋美齡的喜好、需求、生活來打造的,所以參觀后依然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奢華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這輛包車不僅是一列火車車廂,更像是一座移動的宮殿。車廂內(nèi)豪華的會議廳、主副臥室、洗手間、廚房及鍋爐房,無不展現(xiàn)出主人的生活品味。 特別是那把六條腿的藤椅,穩(wěn)固而舒適。宋美齡常常喜愛坐在上面,在車廂尾部欣賞沿途的美麗移動風景,享受著旅途中美好的時光。</p><p class="ql-block">之前這列車廂已經(jīng)成為鐵四局的工程車了,是工程辦公車。宋美齡原來的東西都看不到了。后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才復原的。</p> <p class="ql-block">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jīng)過精心的復原,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照片中這位老先生坐在會議廳的位置,就是當年蔣介石喜歡坐的位置。而宋美齡的臥室和梳妝臺則充滿了女性的柔美與溫馨。車廂內(nèi)還有可供祈禱的精致壁掛件,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更讓人體會到那些大人物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車廂內(nèi)這把六條腿的藤椅也是根據(jù)宋美齡原先的藤椅照片來復制的。坐在那把六條腿的藤椅上,我們能感受到宋美齡當時的心境,這把椅子不僅穩(wěn)固,還能讓人在旅途中享受到舒適。每一次搖晃,都像是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下圖就是還原宋美齡的臥室,梳妝臺,洗漱間,會議廳,裝潢的很豪華。她還有廚房,灶具一應俱全,這些設(shè)施不僅滿足了她生活的需求,更體現(xiàn)了她對生活的高品質(zhì)追求。每一件展品都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豪華與精致,其中的花灑和灶具都是真跡。</p> <p class="ql-block">KPR丫C0窄軌車也是上海鐵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也是蒸汽機,這輛小巧玲瓏的蒸汽機車也是美國制造。曾行駛在中國云南的錫礦貨運線上。雖然現(xiàn)在全國僅存三臺(分別在北京、昆明和上海鐵路博物館)。但它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采。這臺機車不僅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fā)展,也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工業(yè)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時間過得好快,每個參觀的人都意猶未盡,總想把這里的歷史遺跡用相機記錄下來,好回家與親朋好友分享。</p><p class="ql-block">參觀上海鐵路博物館,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這里,每一件展品都在講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讓人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民族的輝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