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巴黎1874: 制造印象主義 - 奧賽博物館(二)

鹿魚

<p class="ql-block">鹿魚 965563</p> <p class="ql-block">1874年4月15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莫奈、雷諾阿、德加、莫里索、畢沙羅、西斯萊、塞尚等31位畫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場名為【無名(匿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xié)會展】的展覽在巴黎開幕,展出作品160余件,開啟了</span>印象派藝術(shù)的思想的大門。</p><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15日,整整150年之后,我乘飛機前往巴黎看《巴黎1874:制造印象主義》</b></p><p class="ql-block"><b>Paris 1874. Inventer l'impressionnisme 展。</b></p><p class="ql-block">此展在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舉行,共計約130件作品,以紀(jì)念印象派首展150周年。</p><p class="ql-block">奧賽博物館展覽網(wǎng)址:</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usee-orsay.fr/en/whats-on/exhibitions/paris-1874-inventing-impressionism"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Paris 1874 Inventer l'impressionnisme</a></p> <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1874年4月15日,巴黎舉辦了一場展覽,開啟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shù)運動之一:印象主義。</p><p class="ql-block">莫奈、雷諾阿、德加、莫里索、畢沙羅、塞尚和西斯萊首次獨立展出他們的作品:充滿光線、多彩鮮艷的畫作以輕快活潑的筆觸傳達(dá)轉(zhuǎn)瞬即逝的印象。這樣做法,使這些藝術(shù)家與官方沙龍保持距離——官方沙龍是主導(dǎo)巴黎藝術(shù)生活的主要官方展覽,也是學(xué)術(shù)傳統(tǒng)的守護(hù)者。在政治、經(jīng)濟(jì)和社會動蕩的時期,印象派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了與現(xiàn)代性緊密相連的藝術(shù)。他們“<b><i>所見即所得 </i>ce qu'ils voient</b>, […]<b> comme ils le voient</b>” 的繪畫方式令人驚訝和不安。</p><p class="ql-block">在那幾周里發(fā)生了什么?通過這些獨立藝術(shù)家的展覽或沙龍上展出的精選作品,《巴黎 1874:制造印象主義》慶祝決定性時刻 150 周年。展覽探索了如今被視為先鋒派曙光的傳奇事件的形成、內(nèi)容和挑戰(zhàn)。</p> <p class="ql-block">開始我誤以為所有展品都來自“印象派首展”,后來發(fā)現(xiàn)許多學(xué)院派作品,才意識到還有官方沙龍的精品。每幅作品的說明都用黑體字標(biāo)志著作品來自哪個展覽(如圖):</p><ul><li><span style="font-size:18px;"><b>沙龍展(官方)Salon, 1874</b></span></li><li><b>印象派首展 Première exposition</b></li></ul><p class="ql-block"><b> impressionniste, 1874</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象派”的名稱是在1874年之后才出現(xiàn)的,當(dāng)時的畫展是由“無名(匿名)藝術(shù)家、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協(xié)會 Société Anonyme des Artistes Peintres, Sculpteurs, Graveurs, etc.”或稱為“獨立藝術(shù)家協(xié)會”舉辦的,在此展中,以下分別簡稱為“印象派首展”、“沙龍展”。沒有標(biāo)明借自何處的作品皆為奧賽博物館館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奧賽網(wǎng)站重點推薦作品</b></p> <p class="ql-block">1. 克勞德·莫奈的《罌粟花田/漫步》 Coquelicots / La promenade, 1873 放大了置于展覽入口左邊,展覽標(biāo)題、展覽日期及協(xié)辦方 Logo 赫然在列。</p><p class="ql-block">1874年,在印象派首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編號n° 95)</span>上,莫奈向公眾展示了罌粟田,<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為莫奈參展五幅繪畫之一。</span>現(xiàn)在,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喚起了夏日在田野中漫步的充滿活力的氛圍。</p><p class="ql-block">詳情參見我的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59bu7y6"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莫奈館藏之最-奧賽博物館(一)</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展覽入口右側(cè)是放大的《1874年沙龍》,此畫參加了1874年沙龍展(官方)。</p><p class="ql-block">入口處一左一右兩幅題版,凸顯了布展用心:在1874年,印象派首展、官方沙龍展兩相對比,其相似、重疊以及不同,展示當(dāng)時印象派給公眾帶來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2. 卡米耶·卡巴約-拉薩爾《1874 年沙龍》</p><p class="ql-block">Camille Cabaillot-Lassalle (1839-1902), Le Salon de 1874,1874</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292</p><p class="ql-block">這幅畫描繪了一個誘人的特定場景。她將我們投入1874年沙龍畫廊,許多游客聚集在那里:優(yōu)雅的年輕人由小女孩陪同;年長的女人查閱沙龍小冊子;三個男人凝視著密密地掛在他們面對他們的墻上的畫作。</p><p class="ql-block">此畫據(jù)說沙龍展開展前完成,背景6幅畫都是真正參展作品,且由原畫作者親自描繪。</p><p class="ql-block">此畫2023年才被奧賽收入。</p>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幅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歐仁?珀蒂《菊花與桃子》 Eugène Petit (1839-1886), Chrysanthemums and Peaches, 1874 年沙龍編號 1473</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朱爾斯?雅克?韋拉薩《林中馬車》 Jules Jacques Veyrassat (1828-1893), Cart in the Forest, 編號 1781</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歐內(nèi)斯特?吉勒默《楓丹白露弗朗查德谷》 Ernest Guillemer (1839-1913), Franchard Valley, Fontainebleau, 編號876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讓-巴蒂斯特-卡米爾?柯羅《晚間》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1796-1875), Evening, 編號459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萊昂?里歇《皮卡第風(fēng)車》Léon Richet (1847-1907), Windmill in Picardy, 編號 1558</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亨麗埃塔?布朗(女)《M.E.S 肖像》Henriette Browne (1829-1901), Portrait of M.E.S, 編號274 [M. 敘爾維爾]</span></h5> <p class="ql-block">路易斯·保羅·皮埃爾·杜蒙《1874年沙龍:工業(yè)宮的預(yù)展》,Louis Paul Pierre Dumont, Salon de 1874: Le Vernissage des tableaux au Palais de l’Industrie, published 187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圖書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b>木版畫放大到一面墻,展示了1874年沙龍的盛況。</b></span></p> <p class="ql-block">3. <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奈《印象·日出》 </span>Claude Monet, Impression, Sunrise, 1872</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 98</p><p class="ql-block">《印象·日出》,知道印象派的沒有不知道的,印象派因此得名的著名作品。</p><p class="ql-block"><b>我可是沖著《印象·日出》來的,因為事先知道此畫從瑪摩丹臨時借展到此,所以一進(jìn)展館就沖到此畫前,先睹為快。</b></p><p class="ql-block">詳情已有美篇,此處不再贅述。</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59bu7y6"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莫奈館藏之最-奧賽博物館(一)</a></p> <p class="ql-block">《印象·日出》的確待遇很高,獨占一面墻,周圍人潮涌動,拍個照都困難。但是從入口處要走好幾個展廳才到。(不如華盛頓布展,放在第一個展廳,這是后話。)</p> <p class="ql-block">4.?? 保羅·塞尚《現(xiàn)代奧林匹亞》 Paul Cézanne, Une moderne Olympia, Entre 1873 et 1874</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43</p><p class="ql-block">塞尚的風(fēng)格正在走向印象派,他對馬奈的主題(奧林匹亞)進(jìn)行了更大膽的解釋。被黑人仆人所揭開的女人的裸體與黑衣男子的優(yōu)雅服裝的對比,黑衣男子看起來很奇怪,像塞尚、像觀眾一樣看著她,所有這些都具有場景的色情和戲劇性效果,畫面左側(cè)懸掛著窗簾,進(jìn)一步強調(diào)了這種效果。</p><p class="ql-block"><b>在展覽中,塞尚被嘲笑為“瘋子”,說他在繪畫時激動是“震顫性譫妄”,“肉欲的幻象…讓最勇敢的人窒息…”</b></p> <p class="ql-block">5.?? 德加《舞臺上的芭蕾舞排練》Edgar Degas, Répétition d'un ballet sur la scène, 1874</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60</p><p class="ql-block">對于芭蕾舞排練,德加選擇了一個稍微從上方到一邊的視角,重點是被腳燈包圍的舞臺。芭蕾舞演員跳舞的輕盈,與左邊那些等待表演的放松姿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薄薄的顏料層,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透明,讓肉眼可以看到畫家的返工。一些休息的舞者的腿已經(jīng)修飾了。年輕女子中間站著一位芭蕾舞老師,背對著觀眾。最后,在坐著的男人附近,另一個倒在椅子上的身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幅灰色的畫作在1874年的第一次印象派展覽上立即被注意到。畫家朱塞佩·德·尼蒂斯寫信給一位朋友:“我記得一幅一定是舞蹈排練的畫… 我可以告訴你,它非常美麗:薄紗服裝是如此的超凡,動作是如此逼真,以至于必須看到才能相信;這是無法描述的。”像德·尼蒂斯一樣,許多評論家將這部作品視為一幅素描,而不是一幅畫。的確,德加通過使用陰影色調(diào)捕捉到了最微妙的細(xì)微差別。他發(fā)明了這種中性、乳白色的色調(diào),而刺眼的舞臺燈光則帶出了芭蕾舞裙的明亮白色,為構(gòu)圖賦予了節(jié)奏。</span></p> <p class="ql-block">6.?? <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娃·岡薩雷斯《意大利劇院的包廂》 </span>éva Gonzales (1849-1883),Une loge aux Italiens,Vers 1874</p><p class="ql-block">被沙龍拒絕</p><p class="ql-block">經(jīng)修改后在1879年沙龍上展出,編號 N°1405 并受到熱烈歡迎。</p><p class="ql-block">岡薩雷斯將她的妹妹和未婚夫描繪成意大利劇院的觀眾。憑借廣泛、流暢的技術(shù),增強了光線的鮮明對比,她捕捉了這個劇院包廂中的互動。</p><p class="ql-block">在選擇“現(xiàn)代”主題方面,就像在鮮明的對比中一樣,蒼白的皮膚和淺色織物在深色背景上。放在包廂邊緣的花束幾乎是直接從馬奈那里引用的,讓人想起獻(xiàn)給《奧林匹亞》的花束。</p> <p class="ql-block">岡薩雷斯是馬奈的學(xué)生,同樣渴望取得官方認(rèn)可,她向1874年的沙龍?zhí)峤涣诉@幅畫,但無濟(jì)于事。她老師馬奈也幫不上忙;此外,她的作品與女性精致藝術(shù)的先入為主的想法相矛盾(<b>注:風(fēng)俗畫一向是男性畫家壟斷的領(lǐng)域</b>)。然而,岡薩雷斯沒有在印象派展覽上展示她的畫作。</p><p class="ql-block">相反,她發(fā)布了一份回應(yīng)通知,宣布這幅畫將在她的工作室展出。</p> <p class="ql-block">7. 伊娃·岡薩雷斯《粉紅色的早晨》éva Gonzales (1847-1883), La Matinée rose, 1874</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2180</p><p class="ql-block">然而,同樣是岡薩雷斯的這幅粉彩畫就入選沙龍展。<b>大概評委們認(rèn)為這幅溫馨的女子坐像適合女性畫家吧。</b></p> <p class="ql-block"><b>無獨有偶,意大利畫家德·尼蒂斯的作品也是在沙龍一幅入選,一幅被拒。而且他還有5幅作品參加了印象派首展。</b></p> <p class="ql-block">8. 朱塞佩·德·尼蒂斯《麥田》Giuseppe De Nittis (1846-1884), Dans les blés, 1873</p><p class="ql-block">私人收藏 - 恩里科藝術(shù)畫廊</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1394</p><p class="ql-block">兩位女士在陽光普照的鄉(xiāng)村郊遊。她們剪裁精美、荷葉邊、皺褶的蓬蓬裙在金黃色的麥田中閃閃發(fā)光。兩人全神貫注地交談,在野生罌粟花和薊草中漫步,身后是飛舞的蝴蝶。這種戶外休閑場景與農(nóng)村婦女在田野里勞作的收獲圖完全不同,<b>這么強烈印象派風(fēng)格的作品居然被沙龍展接受了。</b></p> <p class="ql-block">9. 朱塞佩·德·尼蒂斯《布洛涅森林大道》 Giuseppe De Nittis (1846-1884), Avenue du bois de Boulogne, 1874</p><p class="ql-block">私人收藏 - 恩里科藝術(shù)畫廊</p><p class="ql-block">同樣是這位畫家的作品就被沙龍展拒收。<b>大概是完成度不夠吧?</b></p> <p class="ql-block">10.?? 貝爾特·莫里索《埃德瑪·龐蒂隆夫人肖像》Berthe Morisot (1941-1895), Portrait de Madame Edma Pontillon, née Edma Morisot, s?ur de l'artiste, 1871</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目錄之外</p><p class="ql-block">同樣是畫家的埃德瑪·龐蒂隆放棄了藝術(shù)生涯,結(jié)婚生子。19 世紀(jì) 70 年代初,她是妹妹最喜歡的模特。</p><p class="ql-block">莫里索將這幅大型、精心制作的粉彩畫(之前曾在 1872 年的沙龍中展出)送往 1874 年的展覽,希望引起人們對她肖像畫技巧的關(guān)注,以吸引委托。</p> <p class="ql-block">11.?? 貝爾特·莫里索《搖籃》Berthe Morisot (1841-1895), Le Berceau, 1872</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 104</p><p class="ql-block">藝術(shù)家的姐姐,埃德瑪在照看她的小女兒布蘭奇 Blanche。母親的目光、彎曲的左臂與嬰兒彎曲的手臂相呼應(yīng),母子相連,母親輕拉搖籃紗巾,親密感和母愛躍然紙上。1874年,雖然這幅畫沒有被購買,但它贏得了評論家的認(rèn)可。</p> <p class="ql-block">12.?? 保羅·杜波依斯《那耳喀索斯》Paul Dubois, Narcisse, en 1867 大理石雕像</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2823</p><p class="ql-block"><b>那耳喀索斯,希臘神話中一個俊美的男子,因為愛上水池中自己的倒影,日漸憔悴而死,死后化為水仙花。</b></p> <p class="ql-block">13.?? 亨利·熱爾韋《薩堤爾調(diào)戲女酒神 》Henri Gervex (1852-1929), Satyre jouant avec une bacchante, Vers 1874</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799</p><p class="ql-block"><b>羊腿人身的森林之神薩堤爾玩弄喝醉的女酒神。【女酒神是追隨酒神巴庫斯的仙女們,酒后失態(tài),常有癲瘋行為?!?lt;/b></p> <p class="ql-block">被“<i>有趣的雜志 Journal amusant</i>” 稱為“<b>巧妙的創(chuàng)新</b>”使古老的主題恢復(fù)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14. 莫奈《卡普辛大道》Claude Monet (1840-1926), Boulevard des Capucines, 1873-1874</p><p class="ql-block">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美國,堪薩斯城</p><p class="ql-block"><b>一看到這幅畫我就認(rèn)出來了,這是在納爾遜收藏的5幅莫奈作品之一。今年3月造訪納爾遜時沒有見到,原來借出到巴黎參展了!太讓我驚喜啦。</b></p><p class="ql-block">這幅畫是從攝影師納達(dá)爾在卡普辛大道35號的工作室窗口望出去的景致。這一帶是當(dāng)時旅游,休閑活動集中的地區(qū),是舉辦藝術(shù)展的理想地方。莫奈捕捉了巴黎人熙熙攘攘的生活場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寒冷冬日林蔭大道的喧囂。</span>快速的筆觸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加速的生活節(jié)奏。</p><p class="ql-block">一些撐著陽傘的婦女、戴著高頂禮帽的男子和帶著孩子的家庭,一排積雪覆蓋的雙輪馬車在畫面上形成一條對角線。那些載有乘客的馬車,包括一輛公共汽車在林蔭大道上疾馳而過。畫面中央右側(cè)有兩個戴著高頂禮帽的旁觀者,他們從畫面右側(cè)的陽臺俯瞰街道下面的喧囂。上方是歌劇院廣場,建筑師查爾斯·加尼葉的新歌劇院就位于此。</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nelson-atkins.org/fpc/impressionism/626/"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納爾遜展館資訊</a><br></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粉白相間連衣裙的女孩正從氣球攤販那里走開,手里拿著一束粉色氣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奈還畫了一幅“卡普辛大道”,現(xiàn)存莫斯科的普希金國家博物館。目前尚不確定畫展中用的哪一幅。</p><p class="ql-block">然而當(dāng)時的觀眾并不買賬,連支持印象主義的評論家埃內(nèi)斯特·謝諾 Ernest Chesneau 在觀看后也評論道“遠(yuǎn)看這象是一幅表現(xiàn)城市川流不息生活的杰作??山磩t是一片難以辨認(rèn)的涂抹。…”</p><p class="ql-block"><b>有評論家甚至稱抽象的人群是“黑色舔舌者”。</b></p> <p class="ql-block">納達(dá)爾 <span style="font-size:18px;">Nadar </span>是法國早期攝影家,漫畫家、記者、小說家和熱氣球駕駛者。他免費提供他的工作室讓《印象派首展》得以舉辦。</p><p class="ql-block"><b>為了</b><b style="font-size:18px;">避免成為官方1874年沙龍“落選者”,</b><b> 這個展覽在1874年沙龍開幕前半個月舉辦。</b></p> <p class="ql-block">15. <span style="font-size:18px;">雷諾阿《巴黎人》 </span>Auguste Renoir, La Parisienne, 1874</p><p class="ql-block">現(xiàn)存卡迪夫<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爾士</span>國家博物館 Cardiff, Amgueddfa Cymru - Museum Wales</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 143</p><p class="ql-block">有抱負(fù)的女演員 Henriette Henriot(1857-1944),16歲,在這里為她的朋友雷諾阿擺姿勢。這幅大型畫不僅僅是一幅肖像,它描繪了一個原型,即“巴黎人”。這位藝術(shù)家強調(diào)她的優(yōu)雅——這是該神話的一個關(guān)鍵元素。十九世紀(jì),隨著時尚、百貨公司和插圖雜志的興起,年輕女子穿著簡單而精致的城市服裝,按照一位記者的說法:中性、溫暖和充滿活力的背景帶來了“<i>驚人的藍(lán)色對藍(lán)色的效果</i>”。</p> <p class="ql-block">16. 朱爾斯·埃米爾·圣丁《洗衣婦》 Jules émile Saintin (1829-1894), Blanchisseuse de lin, 1874</p><p class="ql-block">帕拉斯畫廊 Pallesi Art Gallery 蒙特卡洛,摩納哥</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1623</p><p class="ql-block">如今已被人們遺忘的圣丁曾頻繁在沙龍展出風(fēng)俗畫。</p> <p class="ql-block">畫家沒有描繪洗衣工艱苦的工作條件,而是選擇采用風(fēng)騷、輕浮的年輕女性形象,影射這些工人素來以品行端正著稱。</p> <p class="ql-block">17. 德加《洗衣婦》 Edgar Degas (1834-1917),La Repasseuse,1869</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 61</p><p class="ql-block">在19世紀(jì)末的巴黎,洗衣工、洗衣女工是常見的景象。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新的衛(wèi)生標(biāo)準(zhǔn)促成了這些艱巨的工作的興起,做這些工作的主要是女性。<br><b>與沙龍展迎合上流社會審美不同,</b>德加僅僅用幾筆粉彩就捕捉到了一個年輕女子熨燙白色亞麻布的重復(fù)動作和疲憊。在1874年的印象派首展上,這部作品是唯一代表勞動工人世界的作品。品行端正著稱。<br></p> <p class="ql-block">18. 阿德萊德·<span style="font-size:18px;">薩勒-瓦格納 《閱讀課》 Adéla?de Salles-Wagner (1825-1890), La Le?on de lecture, Avant 187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蘭斯美術(shù)館 </span>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eims 法國,蘭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龍展 </span>n° 1637</p><p class="ql-block">薩勒-瓦格納是一位在法國定居的德國女畫家。那年沙龍展中,只有7%的女性參展,沒有一個被授予獎?wù)隆?lt;/p> <p class="ql-block">在理想化的風(fēng)景中,一個小男孩在母親(或姐姐)的關(guān)心下,打斷了他的游戲,繼續(xù)上閱讀課。薩勒-瓦格納從德累斯頓美術(shù)學(xué)院(后來與里昂學(xué)校的藝術(shù)家一起)的培訓(xùn)中繼承了一種精致的技術(shù),并具有略帶禮貌、浪漫的感性。</p> <p class="ql-block"><b>這兩幅私人收藏</b></p><p class="ql-block">奧古斯特·德·莫林斯 Auguste de Molins (1821-1890) 的狩獵畫均參加了印象派首展,編號 93、9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 《狩獵》</span>La Chasse à courre, 187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 《狩獵會》</span>Rendez-vous de chasse, 1874</p> <p class="ql-block"><b>史詩、歷史、神話、宗教、圣經(jīng)題材比較符合學(xué)院派評審員的口味,入選沙龍的可能性更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1. 亨瑞·萊維《薩爾珀冬》</span>Henri Lévy (1840-1904), <span style="font-size:18px;">Sarpédon, 1874</span></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1206</p><p class="ql-block">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薩爾珀冬被殺害,兩個孿生兄弟許普諾斯 Hypnos(睡神)和塔那托斯 Thanatos(死神)將薩爾珀冬的尸體抬到他的父親宙斯那里。頭上的金冠和身邊的鷹證明了神王宙斯的身份。</p><p class="ql-block"><b>史詩題材是很得沙龍評委青睞。</b></p> <p class="ql-block">22. 讓·朱爾·安托萬·勒孔特·德·努伊《愛神,丘比特》 Jean Jules Antoine Lecomte du Nou? (1842-1923), Eros, Cupido, 1873</p><p class="ql-block">圖爾美術(shù)館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span style="font-size:18px;">Tours 法國,圖爾</span></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1128</p><p class="ql-block">學(xué)院派借鑒東方主義,從古代視覺汲取靈感,表現(xiàn)精致和繁瑣的細(xì)節(jié)、豐富色彩和感性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23. 阿爾弗雷德·德霍登克《丹吉爾街道上的舞蹈場景 》Alfred Dehodencq, Scène de danse dans une rue de Tanger, Entre 1822 et 1882</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557</p> <p class="ql-block">24. 讓-雅克·亨納《<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撒瑪利亞人》</span> Jean-Jacques Henner (1829-1905), Le Bon Samaritain, 1874</p><p class="ql-block">法布爾博物館 musée Fabre, 法國,蒙彼利埃 Montpellier </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910</p><p class="ql-block">福音書中記載:一位旅行者被強盜襲擊、被搶劫,還被剝?nèi)ヒ路虻冒胨?。路過的祭司和利未人(同宗同類)都對他棄而不顧。一位撒瑪利亞人(被歧視、被排斥之人)伏身查看,為他擦洗傷口,最后還送他去客棧,支付護(hù)理和食宿費用。</p> <p class="ql-block">23a. 亨納《貞潔的蘇珊娜》Jean-Jacques Henner, I La Chaste Suzanne, 1864</p><p class="ql-block">奧賽還有一幅亨納的畫作,不在此畫展中。內(nèi)容是蘇珊娜沐浴被兩個好色的長老誣陷故事。</p> <p class="ql-block">25. 費德南·亨伯特《圣母、圣子和施洗約翰》Ferdinand Humbert, La Vierge, l'Enfant Jésus et saint Jean-Baptiste, Vers 1874</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949</p><p class="ql-block">這幅宗教題材的畫作足有2.6米高,從地面直達(dá)屋頂。</p> <p class="ql-block">這幅《圣母瑪利亞》色調(diào)溫暖而豐富,圣母端坐在金線繡花的華蓋下。亨伯特曾在法國美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習(xí),他的畫作借鑒了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早期的藝術(shù)。一位評論家在看過這幅畫后感嘆道:“來自大自然的東西看不夠,來自大師的東西看得太多,而來自亨伯特先生的東西根本就看不見。”<b>這幅畫過于精致,也象征著法國美術(shù)體系的僵化,越來越過時,越來越有爭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風(fēng)景畫</b></p> <p class="ql-block">在1874年的印象派首展中,莫奈的粉彩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7幅),</span>目錄中列為“草圖”或“速寫”比他的畫作(5幅)還要多呢,但實際上被忽視了。 似乎只有一個評論家注意到了他們。 然而,這是莫奈第一次向公眾透露他工作的這個鮮為人知的方面。 雖然他在1874年展示的粉彩今天無法準(zhǔn)確確認(rèn),但它們可能與這種對海岸線的研究相對應(yīng)。 就像他非常欽佩的布丹粉彩畫一樣,這些大氣研究和風(fēng)景“素描”無疑是當(dāng)場制作的。 它們因其快速和自信的描畫,以及引人注目的色彩脫穎而出,與著名的《印象·日出》具有相同的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三幅莫奈粉彩畫來自法國南特美術(shù)館 Nantes, musée des Beaux-Arts, 均在印象派首展中出現(xiàn),可能編號 n° 99, n° 100, n° 101。</p> <p class="ql-block">26. 莫奈《夕陽》 Claude Monet (1840-1926)</p><p class="ql-block">Soleil couchant,1865</p> <p class="ql-block">27. 莫奈《日落》 Claude Monet (1840-1926)</p><p class="ql-block">Coucher de soleil, 1868</p> <p class="ql-block">28. 莫奈《黃昏景觀》 Paysage (Paysage Crépuscule), 1865</p> <p class="ql-block">29. 皮埃爾·布勞伊《亞當(dāng)島瓦茲河畔的月光》Pierre Bureau (1827-1876), Clair de lune sur les bords de l'Oise, à L'Isle-Adam, Vers 1867</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 35</p> <p class="ql-block">30. 古斯塔夫·亨利·科林《卡斯蒂略城堡和帕薩峽谷,漲潮》Gustave Henri Colin (1828-entre 1910 et 1919), Le Castillo et le goulet de Pasages., Marée Haute, Vers 1870-1880</p><p class="ql-block">里爾美術(shù)宮,法國</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 49</p> <p class="ql-block">31. 阿爾芒·吉約曼《伊夫里的夕陽》Armand Guillaumin (1841-1927), Soleil couchant a Ivry, 1873</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 n°66</p> <p class="ql-block">32. 安托萬·欽特雷伊《鹿林》Antoine Chintreuil (1814-1873), Le Bosquet aux chevreuils, Après 1857</p><p class="ql-block">沙龍展 n° 387</p><p class="ql-block">著名風(fēng)景畫家欽特雷伊于1874年沙龍展前一年去世,巴黎美術(shù)學(xué)院舉辦了一場紀(jì)念展覽,沙龍則用三幅畫作向他致敬,包括這幅作品。這幅風(fēng)景畫沒有任何敘事或歷史內(nèi)容;在樹葉的映襯下,鹿幾乎無法辨認(rèn)。他喜歡朦朧、朦朧的景色,喜歡霧、薄霧和其他大氣效果,從 19 世紀(jì) 50 年代起,他被稱為“印象派畫家”。1874 年,他的畫作因涉嫌不懂繪畫和構(gòu)圖而遭到詬病,這種批評通常適用于印象派畫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三幅貝爾特·莫里索的畫作均參加印象派首展</b>,編號 106,105?,107 </p><p class="ql-block">33. 左)《捉迷藏》1873 -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34. 中)《埃德瑪·莫里索讀書》1873 -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美國</p><p class="ql-block">35. 右)《洛里昂小港口景觀》1869 - 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華盛頓</p><p class="ql-block">女性畫家到戶外寫生不如男性畫家方便,所以,莫里索風(fēng)景畫的地點與訪問家人相吻合。 她用熟練的觸感和微妙的色彩感在室外作畫。 這些反映了她的老師,風(fēng)景藝術(shù)家柯羅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36. 畢沙羅《蓬圖瓦茲公園》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Le Jardin de la ville, Pontoise, 1874</p><p class="ql-block">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美國</p><p class="ql-block">印象派首展,可能編號139</p><p class="ql-block">這幅城市風(fēng)景畫可能于 1874 年展出,是畢沙羅作品中的一幅獨立畫作,畢沙羅更喜歡畫鄉(xiāng)村。它代表了 19 世紀(jì)在畫家居住的蓬圖瓦茲小鎮(zhèn)中心創(chuàng)建的公共花園。畢沙羅的重點是優(yōu)雅的城市居民,以及遠(yuǎn)處,一些穿著藍(lán)色農(nóng)民襯衫年輕工人的小剪影,休閑享受。</p> <p class="ql-block"><b>以下幾幅作品參加了第三次印象派畫展,都是奧賽博物館的珍藏,也出現(xiàn)在此次展覽中。</b></p><p class="ql-block">莫奈參加第三次印象派畫展的作品請見我的美篇:莫奈館藏之最-奧賽博物館(一)之2-5</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59bu7y6"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莫奈館藏之最-奧賽博物館(一)</a></p> <p class="ql-block">1. 雷諾阿《煎餅?zāi)シ坏奈钑稟uguste Renoir, 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1876 </p><p class="ql-block">編號 n°186</p><p class="ql-block">這幅畫無疑是雷諾阿在19世紀(jì)7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作品,并在1877年的印象派展覽上展出。盡管他的一些朋友出現(xiàn)在畫中,但雷諾阿的主要目的是傳達(dá)在蒙馬特高地,這個倍受歡迎的花園舞會上活潑而歡樂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沐浴在自然光和人工光下,使用充滿活力、色彩鮮艷的筆觸來研究移動的人群。對這一場景的印象有些模糊,引發(fā)了當(dāng)代評論家的負(fù)面反應(yīng)。</p><p class="ql-block"><b>這種對巴黎流行生活的描繪,其創(chuàng)新的風(fēng)格和雄偉的形式,是雷諾阿藝術(shù)野心的標(biāo)志,是早期印象派的杰作之一。</b></p> <p class="ql-block">2. 雷諾阿《秋千》Auguste Renoir, La Balan?oire, 1876</p><p class="ql-block">編號 n°185</p><p class="ql-block">雷諾阿特別試圖捕捉樹葉點綴的陽光的影響。蒼白的斑塊呈現(xiàn)出光芒,特別是在衣服和地面上。當(dāng)這幅畫在1877年的印象派展覽上展出時,這尤其激怒了評論家。盡管如此,《秋千》還是找到了一個買家-卡耶博特,他還買了《煎餅?zāi)シ坏奈钑贰?lt;/p> <p class="ql-block">3. 雷諾阿《查普羅西的塞納河岸》Auguste Renoir (1841-1919), La Seine à Champrosay, 1876</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印象派畫展,編號 n°195</p> <p class="ql-block">4. 埃德加·德加 《年輕女子肖像》 Edgar Degas (1834-1917), Portrait de jeune femme, 1867</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印象派畫展,編號 n°53 or n°54</p> <p class="ql-block">5. 畢沙羅 《收獲》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La Moisson, 1876</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印象派畫展,編號 n° 180</p> <p class="ql-block">6.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建筑粉刷工》Gustave Caillebotte (1848-1894), Peintres en batiment, 1877</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印象派畫展,編號 n°6<br></p><p class="ql-block">繼1876年之后,卡耶博特第二次參加了印象派展覽,他繼續(xù)探索城市主題。和德加一起,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對工作世界感興趣的人之一,這里工人在粉刷店面。</p> <p class="ql-block">此文遴選了42幅畫作,有一些將要在同年9月8日起,轉(zhuǎn)移到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繼續(xù)展覽,有一些將止步于此。我很幸運,兩個展覽都有機會看到。</p><p class="ql-block">作文中法文標(biāo)題均來自奧賽博物館官網(wǎng)。中文翻譯如有不妥,請見諒。</p><p class="ql-block">圖:鹿魚攝于2024年4月19日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文:鹿魚寫于2024年11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