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林語堂先生曾說:“福氣,從不是自外而來,而是由內(nèi)而生。”生于世,無論是好運,還是福氣,盡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向內(nèi)歸因,自我投資,正是一個人最好的轉(zhuǎn)運之法。人到中年,少說,少管,少理,保留點精力,余生幸福值便能加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話少說</p><p class="ql-block">有人說,語言真正的厲害,在于它的“種子模型”。出口一句話,便是種下一粒種子。在旁人耳邊生根發(fā)芽,自以為無心之言,他卻說你有意,便生紛爭,損千福。《說話的藝術》中有一句話:“一句話恰好的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句話不體面的話,也能摧毀一個人的未來?!庇袝r,一張閑嘴,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秹魪S雜著》中記載了“王寶一事件”:在浙江紹興,一位名叫王寶一的農(nóng)夫,年關將至,他望著空空如也的米缸,心中滿是絕望。于是帶著年僅十歲的兒子,將拿家中唯一的米缸換得糧食。終于,在一個村口,他們遇到了一個富翁。富翁見王寶一生活艱辛,心生憐憫,愿意用三百錢買下那口米缸。就在王寶滿心歡喜之時,鄰居卻開口道:“昨天我看見有人用兩百錢就買這么大一口米缸呢?!备晃搪犅労?,馬上轉(zhuǎn)身,閉門不納。于是,王寶一只好與兒子再次將米缸抬回船上。兒子年幼體弱,又加上饑餓和勞累,手一軟,米缸便重重地摔落在地,瞬間破裂成無數(shù)碎片。不料,那碎片劃傷兒子的脖頸,孩子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之中。王寶一便將一切都怪罪到鄰居的頭上,他拿著碎片去找了鄰居,狠狠將他插得滿是血窟窿,鄰居最后流血而亡。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愛嚼舌根,小事當大事,必定不是什么好人?!鄙钪凶畲蟮氖≌?,總是用自己的嘴巴去潤色別人的生活。殊不知,閑話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到頭來只會兩敗俱傷。所謂口業(yè),能損福,亦能造福。真正的富貴之人,常有一張富貴嘴。不關心無關之事,不介入無謂紛爭,不輕易評價他人,往往能消除生活中絕大部分的煩惱。以善良為本,以有情為伴,做事有德,行為有品,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p><p class="ql-block">閑事少管</p><p class="ql-block">鄭板橋在《贈君謀父子》中寫道:“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yǎng)精神。”誠然,一個人常在閑事中耗費心力,也會被閑事消磨人生。自己的事顧不好,旁人的事操碎心,拿自己的熱情當作茶水,總有一天會燙傷自己。做人最大的善,其實是少管閑事。明朝年間,有一個叫楊茂的本地人,性格直爽,樂于助人。有一天,楊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遠遠地聽到一陣喧嘩聲。走近一瞧,只見四個壯漢正圍著兩個人拳腳相加,場面十分混亂,雖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楊茂還是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試圖拉架勸和。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握手言和后,楊茂便放心地回家了??闪硪贿?,被打的那兩人突然反悔了,直接將自己的遭遇上訴了公堂。而楊茂作為重要的證人,出面指證,讓打人的四個壯漢不免受了牢苦。其中,有一個叫陳通的人恨楊茂多管閑事,決定要找他算賬。陳通來到楊茂家門前,對著楊茂就一頓侮辱和責罵。當天晚上,他便偷偷去往楊茂家的后墻門外,拿著鞋帶不斷地吵嚷,說著就要在楊家的門框上自縊。第二天,陳通的弟弟找上門,竟然真的發(fā)現(xiàn)了哥哥的遺體??墒聦嵣希瑮蠲⒉恢?,他稀里糊涂地被扭送官府,并要求承擔責任。他心中不解,明明是好心拉架勸和,怎么最后卻成了罪魁禍首呢?《寒山拾得忍耐歌》所言:“別人閑事不要理,休言長短恥笑人,何不將心諒自己?!泵總€人的心中,都藏有“不安分”的天性,既是動力,也是隱患。而閑事,如同生活中的小石子,時常激起波瀾。你若是不去趟渾水,臟水自然就沾惹不上。真正的智者,懂得“中庸”之道。學會覺察自己,管好自己,別讓你的“人情”破壞了自身的磁場。閑人少理</p><p class="ql-block">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笔篱g,有人外表和藹,實則心機深沉。若難以辨別對方是什么人,與之糾纏,只會陷入泥沼之中,無法自拔。很多時候,你的斤斤計較,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家韓寒隨著名聲的日益顯赫,便有人疑惑:為何這位曾經(jīng)的文壇新星,其寫作水平似乎不如往昔?甚至有人猜測,背后是否有專業(yè)團隊在操刀?就是這樣的質(zhì)疑,讓韓寒憤怒了,他言辭激烈地回應,卻在無意間牽扯到了方舟子。而方舟子,是一位以“打假”著稱的作家,其性格同樣心高氣傲。起初,這場論戰(zhàn)似乎只是一場文字游戲,雙方互相挖坑,試圖在言辭上占據(jù)上風。方舟子找出了韓寒的一系列文章,指責其存在代筆之嫌。然而,韓寒也不甘示弱,他同樣甩出了眾多證據(jù),力證自己的清白。這場論戰(zhàn)持續(xù)了整整一年之久,兩位作家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最終,誰也無法說服對方,這場論戰(zhàn)只能以平局告終。而韓寒在經(jīng)歷了這場身心俱疲的爭吵后,他逐漸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去弄個明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去理會。曾國藩曾說過一句名言:“凡事喜歡爭個高低和輸贏的人,都沒什么真本事?!蹦贻p時,總愛與人爭論,出個高低,便以為自己是贏家。到了一定年紀發(fā)現(xiàn),爛人爛事,越糾纏,越失敗。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本該大步向前時,卻為閑人分心,打亂了節(jié)奏。一個清醒的人,從不屑于為誰而停下腳步。有說服別人的功夫,倒不如獨善其身,讀書品茗,養(yǎng)性修身。做自己,養(yǎng)能力,跳出是非圈子,人生路上便能風生水起。▽《莊子》中云:“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蔽覀儠r常為瑣事所累,心靈難免疲憊,這便是噩運的開始。要明白,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皆是命運之安排,強求不得。生活之事,還是要先“顧好”自己。余生,少說話,多管事,少惹人,方能更好地生活,積累福氣,迎接幸福的日子。請您轉(zhuǎn)發(fā)分享,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