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漳州市新四軍研究會會員們和鐵軍藝術(shù)團全體團員在新四軍研究會會長許永達、黨支部書記蔡志輝,副會長、鐵軍藝術(shù)團團長鄭薇的帶領(lǐng)下,到南靖縣和溪鎮(zhèn)游龍山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參加學習的還有新四軍研究會班子成員、采編宣講團及廈門紅色文化研究會駐漳辦主任許松國等共70多人參加活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漳州市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鐵軍藝術(shù)團團長鄭薇女士指揮鐵軍藝術(shù)團全體團員合唱一首氣勢磅礴的《七律長征》,讓我們一同感受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領(lǐng)略紅軍戰(zhàn)士的壯志豪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紅軍戰(zhàn)士們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走過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本次調(diào)研活動,受到了景區(qū)負責人、游龍山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游玉棋董事長的熱情接待和詳細介紹,謹此表示感謝!游龍山紅色旅游基地地處漳州、龍巖交界的南靖縣和溪鎮(zhèn)迎富村。這里是老區(qū)基點村,早在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閩西南工農(nóng)革命武裝就長期在這里活動。1932年4月,毛主席率領(lǐng)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前夕,就有部分紅軍在漳龍交界的龍巖適中、南靖和溪、華安馬坑的迎新、迎富、斗美、永富等鄉(xiāng)村(保甲),秘密指揮當?shù)剞r(nóng)會,組織向?qū)T、擔架隊、籌軍糧等支前活動;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向駐扎在和溪鄉(xiāng)的少量國民黨第47師官兵做宣傳瓦解工作,為紅軍順利進漳做了大量有益的前期工作。1932年4月15日,毛主席率領(lǐng)中國工農(nóng)紅軍攻打漳州時,南靖縣和溪迎富村和華安縣馬坑原永富村暨現(xiàn)在的游龍山景區(qū)就是紅軍進漳第一站。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當時有近百名和溪、馬坑等鄉(xiāng)村子弟跟隨紅軍到南靖豐田的南坪與漳州天寶接壤的十字嶺參加漳州戰(zhàn)役。該戰(zhàn)紅軍出動兵力1.6萬人參戰(zhàn),傷亡1053人,漳州戰(zhàn)役戰(zhàn)果輝煌,共殲滅敵49師4個團兵力,擊斃293團團長陳啟芳等多名,俘敵1674人,繳獲步槍2331支、機槍9挺、火炮6門、飛機2架、電話機10架及大量彈藥。紅軍占領(lǐng)漳州城,4月20日8時,舉行了隆重而有序的開入漳州城典禮。之后,紅軍各部開赴漳州各縣,在閩南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開展“宣傳、籌款、擴軍”工作,影響深遠。共籌集100多萬個銀元,還有大量糧食和布匹,解決了蘇區(qū)紅軍經(jīng)濟困難大問題,紅軍統(tǒng)一制作分發(fā)新軍服,人手一套,包括紅軍帽塑料鞋,部隊軍容大改觀。漳州戰(zhàn)役勝利后,,游龍山景區(qū)境內(nèi)的迎富、永富等鄉(xiāng)村更成為紅軍經(jīng)南靖、龍巖向江西瑞金中央蘇區(qū)的運送戰(zhàn)利品的重要中轉(zhuǎn)地。現(xiàn)在游龍山景區(qū)內(nèi)留存的3000多米長的戰(zhàn)壕、多處紅軍宿營的老舊祠堂墻上留存的當年紅軍的宣傳標語以及解放后人民政府授予出自迎富、永富兩村的游玉春等多名烈士的光榮榜、榮譽匾都是游龍山景區(qū)紅色基因的歷史見證和寶貴財富!漳州戰(zhàn)役在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方面取得重大勝利,為紅軍萬里長征奠定了物資基礎(chǔ)。此戰(zhàn)突顯出毛主席和周恩來超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非凡的膽識。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篇章,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對于鞏固閩西蘇區(qū),發(fā)展閩南革命根據(jù)地和開展游擊戰(zhàn)爭,支援廣東東江根據(jù)地人民的斗爭等,都起著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誓言重燃,初心如磐,在歲月的長河中回溯,回到那神圣而莊重的起點。黨員們身姿挺拔,面龐堅毅,再次匯聚于黨旗下。舉起的右拳,帶著歲月沉淀的力量,每一次揮動都仿佛穿越時空,回到最初宣誓的瞬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lǐng),遵守黨的章程.…”那誓言,曾在青春熱血中銘刻,如今在成熟與歷練中更顯深沉厚重。</b></p><p class="ql-block"><b> 此刻重溫,不是簡單的話語重復,而是靈魂的再次洗禮,是精神的重新升華。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黨員們將以這重溫的誓言為號角,繼續(xù)沖鋒陷陣。向著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更加無畏的勇氣,披荊斬棘,一路向前。因為這誓言,是信仰的燈塔,是行動的指南,永恒閃耀,永不磨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座談會上,許永達會長首先指出成立漳州市新四軍研究會的目的意義,要求大家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學好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挖掘當年紅軍進漳第一站的紅色資源,努力把位于迎富村境內(nèi)的游龍山景區(qū)打造成初具規(guī)模的紅色教育旅游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蔡志輝給大家上黨課,講述了新四軍的由來,把黨史、軍史和新中國史緊密結(jié)合起來。他動情地說:水有源,樹有根。咱們漳州是新四軍發(fā)源地之一。新四軍前身就是當年漳州戰(zhàn)役后中央紅軍抽調(diào)40多名連、排的骨干和1930年底福建省委派巡視員陶鑄到漳州重建中共閩南特委兼任書記時,建立閩南游擊隊第一支隊,整合建立起來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簡稱紅三團)。 紅三團在黨的領(lǐng)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逆境中發(fā)展,在反國民黨“清剿”中壯大,歷盡艱辛,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在政治上,始終保持紅旗不倒,始終保持著一大片有戰(zhàn)略意義的游擊區(qū)域,以(南)靖(平)和(漳)浦及云(霄)平(和)詔(安)根據(jù)地為重要支點的閩粵邊區(qū),成為南方8省15塊游擊區(qū)之一。在軍事上,不斷粉碎了數(shù)十倍于已的國民黨軍隊的“清剿”,牽制了國民黨軍隊的部分兵力,有力支持了中央蘇區(qū)和鄰近游擊隊的斗爭。在組織上,保存了黨的許多基層組織,鍛煉和造就了一大批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革命、有豐富斗爭經(jīng)驗的黨政軍干部,最后為組建新四軍,輸送400多名的北上抗日骨干,并留一部分主力堅持原地斗爭,一直堅持到全國解放。閩南紅三團的征戰(zhàn)歷程,艱苦卓絕,可歌可泣、可圈可點、彪炳史冊,紅三團的鮮紅戰(zhàn)旗、在我軍指戰(zhàn)員和廣大人民心中永遠高高飄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活動期間,宣講團團長洪碧華副教授,通過“微黨課”形式,簡要回顧漳州戰(zhàn)役歷史,分析中央紅軍為什么要發(fā)動漳州戰(zhàn)役,漳州戰(zhàn)役歷史意義及其時代價值。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革命歷史悠久,各個縣區(qū)都是革命老區(qū),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這一片紅色熱土上紅色資源豐富,需要我們研究會成員不斷學習挖掘、弘揚和傳承。飲水思源,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祭奠先烈崇拜英雄,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蛟S,革命年代的刀光劍影已經(jīng)暗淡無痕,鼓角爭鳴也早已遠去追溯,但紅軍精神永垂不朽,革命烈士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研究會秘書長林志張同志熱情激動的說,我們要團結(jié)、保持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黨中央核心領(lǐng)導,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革命先烈革命精神,弘揚與傳承紅色文化,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為實現(xiàn)中國夢,為建設富饒新福建新漳州而努力奮斗</b></p> <p class="ql-block"><b>漳州市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鐵軍藝術(shù)團團長鄭薇女士發(fā)表演講:“今天我們鐵軍藝術(shù)團參加了新四軍研究會組織的紅色之旅。到南靖縣和溪鎮(zhèn)游龍山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紅色資源豐富。通過參觀學習,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牢記習主席提出的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我們的歌聲和舞蹈來歌頌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把鐵軍精神發(fā)揚光大,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b></p><p class="ql-block"><b>漳州鐵軍藝術(shù)團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在東山考察時強調(diào),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團長鄭薇有條不紊地指揮帶領(lǐng)著團成員唱紅歌、到革命老區(qū)和養(yǎng)老院做公益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font>,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在歲月長河之畔,歷史的回響幽綿深長。漳州市新四軍研究會鐵軍藝術(shù)團文藝演出盛啟,“銘記歷史 重走紅軍路”,以藝術(shù)為楫,溯往昔波瀾,揚先輩精神,探未來新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主持人:鄭文英、楊志宏宣布文藝演出正式開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舞臺之上,樂音裊裊,舞步蹁躚,演員們傾心演繹,回溯紅軍路的烽火歲月,展艱苦卓絕之奮斗,現(xiàn)革命先輩之壯志。觀眾沉浸其中,心潮澎湃,與歷史共鳴,為信仰震撼。這場演出,是緬懷追思,是精神洗禮,更是砥礪前行的號角。讓我們銘記歷史,重走紅軍之路,汲取奮進力量,于新時代新征程,續(xù)寫榮光,共鑄輝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請欣賞漳州新四軍研究會鐵軍藝術(shù)團男聲小組唱《你是燈塔》《當那天真的來臨》</b></p> <p class="ql-block"><b>在這充滿歡樂與祥和的時刻,有一種舞蹈,它最能展現(xiàn)咱老百姓的精氣神,它熱情似火,它活力四射,它就是秧歌!瞧,舞者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要把快樂傳遞給每一個人。接下來,請欣賞舞蹈《快樂秧歌扭起來》,讓我們一同隨著歡快的節(jié)奏搖擺,感受這濃濃的歡樂氛圍。</b></p> <p class="ql-block"><b>在靜謐的音樂長河中,口琴宛如靈動的精靈。首先請聆聽口琴合奏《小白船》,那輕柔的旋律,仿佛會帶著我們飄向浩瀚星空中的夢幻之境,在月亮船里悠然蕩漾。</b></p><p class="ql-block"><b>從遙遠的星空回到溫暖的人間,有一種花,它默默綻放,承載著無盡的母愛與牽掛。讓我們繼續(xù)在口琴的悠揚聲中,品味《萱草花》帶來的那份質(zhì)樸深情,感受那如微風般輕柔撫慰心靈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生活恰似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每一筆都描繪著希望與美好。當溫暖的陽光灑遍大地,我們的心中也滿溢著幸福與歡樂。瞧,舞者們正帶著燦爛的笑容向我們走來,他們將用靈動的舞姿詮釋生活的美妙。下面,請欣賞舞蹈《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讓我們一同沉浸在這充滿活力與希望的舞蹈世界里,感受生活賜予的無盡光芒。</b></p> <p class="ql-block"><b>“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痹谀嵌尾憠验煹臍q月里,紅梅以其堅韌傲立寒冬,恰似英雄們不屈的脊梁。</b></p><p class="ql-block"><b>紅梅凌霜,而珊瑚同樣在碧波中盡顯其獨特魅力與頑強生命力?!耙粯浼t花照碧海,一團火焰出水來?!彼菍γ篮门c力量的詩意詮釋。</b></p><p class="ql-block"><b>請欣賞女聲小組唱《紅梅贊》《珊瑚頌》</b></p> <p class="ql-block"><b>江南,那是詩畫里的水鄉(xiāng),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一灣清水,流淌著千年的溫婉與柔情。青石板路,悠悠古巷,仿佛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此刻,一群身姿婀娜的舞者將用她們的舞步,帶我們走進那如詩如夢的江南水鄉(xiāng),去領(lǐng)略那獨具魅力的江南水韻,去感受那“小橋流水人家”的細膩與雅致。請欣賞舞蹈《江南水韻》。</b></p> <p class="ql-block"><b>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每當這鮮艷的旗幟在藍天下飄揚,心中便涌起無限的崇敬與熱愛。它見證了祖國的崛起,承載了民族的希望。此刻,舞者們將用激情四溢的舞蹈,詮釋對五星紅旗的深情,演繹那熱血沸騰的家國情懷。讓我們共同欣賞舞蹈《五星紅旗》,向偉大的祖國母親致敬!</b></p> <p class="ql-block"><b>在彩云之南,有這樣的歌聲,像山間清澈的溪流,歡快地流淌在每一個角落。它充滿了少數(shù)民族獨有的熱情與活力,用簡單質(zhì)樸的旋律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喜悅。接下來,請欣賞女聲小組唱《阿哩哩》,讓我們一同走進那片充滿魅力的美麗的土地,感受這份來自遠方的歡樂韻律,在悠揚的歌聲中領(lǐng)略別樣的風情與美好。</b></p> <p class="ql-block"><b>百年前,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跨世紀的偉大航程。它在歷史的浪潮中堅定前行,穿過風雨,歷經(jīng)滄桑,駛向光明的未來。今日,且看舞者們用靈動的身姿重現(xiàn)紅船的光輝歷程,演繹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傳承紅船精神,向著新時代的曙光奮勇進發(fā)。接下來,請欣賞舞蹈《紅船向未來》。</b></p> <p class="ql-block"><b>這場“銘記歷史 重走紅軍路”文藝演出已圓滿落幕,但紅軍精神永不落幕,我們要沿著歷史的脈絡,在歌聲與舞蹈中重走了那條熱血紅軍路。先輩的英勇事跡如星光照耀心靈,他們的堅韌精神似洪鐘回蕩耳畔。愿我們帶著這份對歷史的敬重與銘記,在未來的道路上,傳承先輩遺志,奮勇拼搏,砥礪前行。讓紅軍之光,在新時代繼續(xù)閃耀,照亮我們逐夢的征程。感謝大家的陪伴與聆聽,期待我們下次在更多追尋歷史與夢想的旅途中重逢!謝謝大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演出單位:漳州新四軍研究會鐵軍藝術(shù)團</b></p><p class="ql-block"><b>團長審核:鄭薇</b></p><p class="ql-block"><b>舞蹈老師:金榕麗</b></p><p class="ql-block"><b>聲樂指導:黃家坤</b></p><p class="ql-block"><b>執(zhí)筆編輯:許松國 陳麗星</b></p><p class="ql-block"><b>漳州新四軍研究會鐵軍藝術(shù)團(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