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東華池散記(一)、千年古城

白樺樹

<p class="ql-block"> 東華池散記(一)</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城</p><p class="ql-block"> 東華池是華池縣東北部一個小鎮(zhèn),確切地說,是子午嶺山麓下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坐西朝南寶塔山下平坦的高臺便是其處所,它依山傍水,幽深靜謐,林木蔥郁,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  據(jù)考,這處高臺原是一座古城,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據(jù)《武經(jīng)總要》記載:西魏太統(tǒng)六年(540年)華池縣首次設(shè)立于此,因繞城南下的葫蘆河古稱“華水″,別名華池水,縣名因此水得名“華池″,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廢縣。隋仁壽二年(602年)華池縣再次設(shè)立,唐武德四年(621年),華池縣成為林州總管府的治所,貞觀元年(627年)州廢,華池縣仍存在,宋代,華池縣存在了111年,縣治均在東華池古城,宋熙寧四年(1071)十月,華池縣與樂蟠縣合并為合水縣,因合水縣境內(nèi)也有一地稱華池,故將華池境內(nèi)華池稱為東華池。元??六年(1091)八月改為華池西寨,明置華池巡檢司,清置華池鎮(zhèn),分屬合水、安華(慶城)二縣,華池縣在千年的建制變更中,治所均在東華池古城。民國二年(1913),民國政府改安化縣為慶陽縣,1934年,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同時成立華池縣,1958年4月至1961年合并于慶陽縣,成立慶陽縣南梁人民公社東華池大隊,1962年1月改為華池縣林鎮(zhèn)鄉(xiāng)東華池大隊,1983年11月改為東華池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侵蝕和王朝更替,早己使昔日繁花的東華池古城威武不在,站在半山腰,透過茂盛的草叢和樹木,城墻隱約的輪廊依稀可辨,它巧妙地利用了東南北三面的山勢地形,在原有4、5丈高的臺撿上墻加了丈許高的城墻,使其更加高聳險要,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屏障,延伸的城墻至西山腰間,和山腳下北面的墻體落差約在7、80米左右,細(xì)觀其形狀,整個城郭呈梯形,上小下大,按說,作為古時的邊陲古城,其戰(zhàn)略地位不言而語,它依山虎踞,成犄角之勢,形成了天然的可攻可守可退的邊防要塞,據(jù)說,北宋重臣范仲淹率軍于此,修筑城堡抵御西夏來犯之?dāng)?,?yīng)該說,其城池的防御體系是比較完善的,如垛口、箭樓,角樓、暗門等,但這些設(shè)施在長期戰(zhàn)亂的撕殺中早己煙滅灰飛,就其現(xiàn)在的地勢形態(tài)而言,相隔一千余米南北兩邊的上坡處,應(yīng)該是出入的城門,應(yīng)有挺立的城門樓,門摟前面也可能是曾經(jīng)的甕城,北面沿城而過的風(fēng)川河,葫蘆河則是天然的護城河,雄據(jù)三河交匯之處,依山,傍水、高臺,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眼光獨特和用心之巧妙,而這一切,只能是我心中的假設(shè)和想象罷了。</p> <p class="ql-block">  沿街而上,古城的北頭為三水交匯之處,它們分別為東面的豹子川河,西面的大風(fēng)川河,及向南流淌的葫蘆河,平坦開闊的河床為交匯后的河流提供了便利的流向,飄帶似的河水繞村而過,半圓的高臺古城,婉如一塊樸素的美玉鑲嵌在葫蘆河西畔,南北相向的老街在這塊美玉中逶迤伸展,街道狹長而古樸,兩旁的小巷曲曲折折,上下臺階高低錯落,青石扳鋪就的門口光滑發(fā)亮,一些有了年頭的土墻青磚和老石塊砌成的石箍窯得以保留,磚木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屋頂覆蓋著六寸長的青瓦,木質(zhì)小方格的窗欞,戶與戶之間筑起的石頭墻,還有掛在房檐下金黃的玉米,紅紅的辣椒,一切物件,無不透著黃土高原古樸悠長的韻致。</p><p class="ql-block"> 街道東面的商鋪,飯館、診所、小超市、理發(fā)店和收集山貨的鋪面一字排開,西面是東華池林場,抗大七分校舊址,醫(yī)院、學(xué)校,社區(qū)等,以前,這里四周居民云集,煙火氣息濃郁,每逢集日,街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逛街的,訪友的,收藥的,賣山貨的、收購雜糧的商販及川道村舍趕集的人們絡(luò)繹不絕,鋪面和街道邊展示的野生香菇、木耳、蜂蜜,羊肚菌,特色雜糧紅小豆,洋竽,白瓜籽,黃酒等,手工制作小板登,小案板,還有本地的土豬肉,這些舌尖上的美味和古樸實用的物件,雖然不值多少錢,但它總會給逛街的你帶來小小的驚喜和心動。</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中街的幾家飯館,誘人的香味隨風(fēng)飄散,一不留神便會立馬勾起你的胃蕾,青椒炒肉,木耳炒肉,洋蔥炒肉,干煸豆角,家常豆腐,醋熘瓜片,還有頗具特色的豬血繪豆腐,蕎面饸饹等美食,酒性十足的三五好友,會在飯館的一角,要一壺用本地玉米釀制的燒酒——土煉油,叫幾樣灑菜,吆五喝六地海吹一番,或聊今年收成的好壞,掙錢門路的多少,也聊家長里短,花邊異事,飯飽酒足之后,噴著酒氣,邁著任性的步子,溜達(dá)回家,太陽偏西,涼風(fēng)習(xí)習(xí),在愜意溫潤的時光里,日子舒坦而隨意。</p><p class="ql-block"> 疫情過后,情形大不如前,一夜之間,人們仿佛消失了一般,人流銳減,門面關(guān)閉,商業(yè)蕭條,街道一片寂寞,為了生計,大部分村民外出務(wù)工,有的家長為了方便孩子上學(xué),在縣城租房倍讀,昔日熱鬧的村子人跡漸稀,少了雞鳴犬吠,少了晨煙暮光,少了孩子奔跑的腳步和歡快的笑聲,街道的生機繁華也逐漸沒落,象一個經(jīng)歷了生活捶打的漢子,接受了現(xiàn)實,回歸于自然,東華池也慢慢歸于寧靜和安逸之中,街南頭老胡的″萬人來電焊部"時不時閃著刺眼的狐光,街北頭張老板的山貨商鋪暢開著門頭,那只偉武的大黃在門邊打盹,中街李師酒館門頭上的召鳳在秋風(fēng)中無精打彩的飄動著……</p> <p class="ql-block">  和葫蘆河沿線的小鎮(zhèn)一樣,東華池同陜西延安遙遙相望,直線距離約百十公里,與陜北吳起縣、志丹縣,定邊縣毗鄰而居,元代始未,蒙古軍征戰(zhàn)中原,使土地平瘠的陜北赤地千里,人煙荒無,明初建國,朱元璋為了改變國窮民苦的現(xiàn)狀,在全國推行″世軍制″,“令軍士屯田自食″,達(dá)到“以兵養(yǎng)兵″的目的。陜西軍屯主要分布地為陜北各縣及甘肅慶陽,今華池縣的山莊,南梁、林鎮(zhèn)、東華池、太白是當(dāng)時軍屯的主要區(qū)域,其人員來源主要有起義的士兵,降服的元朝軍士、發(fā)配的犯罪,還有一大部分從山西南部人囗稠密的府州等地強制遷移過來的老百姓,經(jīng)過百年生息發(fā)展,陜北各地居住人口有了較大幅度增長,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陜北居民達(dá)到了85863戶,人口總數(shù)達(dá)列了59.1萬人,較明建國初增長了13倍,再經(jīng)過480不斷發(fā)展,到了清道光年間,陜北人口已增185萬,民國十七年至十八年(1928至1929年)大旱以后,渭北一千余口饑民移入本縣山莊、南梁、林鎮(zhèn)一帶,陜甘邊時期,1947冬至1948年6月,小風(fēng)川大風(fēng)川安置陜北難民3600余人。70至80年代,陜北志丹部分農(nóng)民侈入東華池豹子川平定川墾荒種地,自謀生路,1987年,華池縣政府正式將其編為張岔行政村,共計三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時光流逝,時過境遷,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軍屯變成了村鎮(zhèn),軍戶變成了民戶,慢慢的,人們的生活習(xí)俗和說話口音也改變了,廣柔的黃土高原和曲折變幻的山溝峁梁,頻繁的商貿(mào)交流男婚女配使世代居住的外來戶徹底溶進了陜北的風(fēng)土人情之中,也使甘陜毗鄰的區(qū)城溶為一體,就象用黃土捏的兩個泥娃娃一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此,在葫蘆河道川里,有一半人是陜北口音,當(dāng)?shù)厝朔Q其為″東路人″。</p><p class="ql-block"> 東路的男人充滿了陽剛之氣,粗獷豪放,豁達(dá)純樸,講義氣重友情,女人則俊俏聰慧,溫柔善良,堅韌勤快,性情烈,敢愛恨,因此而演譯出了動人心魄的《蘭花花》,《走西口》等凄美的陜北民歌,他們的方言及具特色,說話時鼻音厚重,擲地有聲,多以聲韻中的仄聲發(fā)音,他們把男孩叫男娃,女孩叫女娃,未娶親的男人叫后生,未嫁人的女人叫女子,結(jié)了婚的男女分別叫老漢和婆姨,土塊叫土疙瘩,玉米叫金稻黍,高梁叫紅稻黍,臺階叫圪臺,勞動叫受苦,害病叫難活,互相說話叫拉話話,他們愛給原來的單音字加上重疊詞,使語氣更加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如綠格菌菌、慢格騰騰、苗格條條、俊恪丹丹、白格生生、嫩個蛋蛋等等,這種叫法透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給人很親切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東路的人熱愛生活,敬重自然,信奉神靈,高天厚土,地廣人稀,山溝峁梁眾多道路婉延曲折出行不便,老輩人外出,都要拜路神、山神,祈求出行順利一路平安,因為山大溝深,出門多賴步行,出遠(yuǎn)門的窮人騎驢,富人騎騾馬。“騎驢婆姨趕驢漢,懷中抱個內(nèi)蛋蛋”,形嫁地反映了陜北人仙行旅之風(fēng)。</p><p class="ql-block"> 迎親,是東路人走在黃土高坡上最光的一段旅程,一路嗩吶,一路歡笑,新郎官騎著高頭大馬,親娘坐著紅色花轎,喜慶的日子,是幸痛生活的高光時刻,更是每個年輕后生永恒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在古城行走,在煙火中尋找遠(yuǎn)去的故事,古城雖小,繁華散去,但它依然古風(fēng)遺存,街頭村舍旁的老農(nóng),或沉默不語,或翹首遠(yuǎn)眺,朦朧的東山,蒼茫的豹子川,寧靜的大鳳川,秋色斑斕,層林盡染,賞河山壯美,覽秋日勝景,以山川為箋,折河柳為筆,飽蘸這一泓山水,將我眼中古城的景致,說與君聽……</p><p class="ql-block">(2024.11.16日住筆于東華池)</p> <p class="ql-block">尚廣元,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慶陽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東華池林區(qū)派出所所長,一級警督警銜,三級高級警長,慶陽市作協(xié)會員,閑暇之余,愛好習(xí)作,攝影、書法、在《今日頭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中國新報》《美麗D西北》《隴東報》《北斗》《九龍》《慶陽鄉(xiāng)情文藝》《美篇》等報刊雜志和網(wǎng)絡(luò)平臺發(fā)表通訊,散文及隨筆感想七十余篇,愿以文會友,交流生活感悟,體驗百味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