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黃沙港,在全國的漁港中知名度并不高。它在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18400公里的漁港中算不上什么。它在鹽城的744公里的海岸線的漁港中也不如陳港、射陽港、弶港出名。但它離城(鹽城)最近,和城里人情感也就最深。</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尋味行第二站選擇去新洋港也就是自然的事。</p> <p class="ql-block"> 黃沙港實為黃沙河,原名就叫十丈河。起于建湖洼地的黃土溝,止于入海口。全長不足百公里,但對里下河水系的排泄及航運功能作用很大。大概是排水中夾帶了大量黃沙故有此名。</p><p class="ql-block"> 建國后我們對入??谟辛舜罅康墓?jié)制閘,黃沙港也有了這個閘。在那個年代可算是大工程,很快就成了鹽城一景。閘口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量漁船的泊位,叫港也不為過。</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的是如今的黃沙港讓人耳目一新,巨變中的黃沙港可算是改革開放的中國一個縮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工作在鹽城氣象臺。一艘臺灣漁船擱淺在近海的灘涂上,當年還沒有對臺工作的機構(gòu)。地委很重視這件事,抽調(diào)了有關(guān)部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去了解并解決這件事。我們?nèi)チ瞬⑸狭诉@艘船。當時的年代對臺灣的人和事還很陌生,我跑遍全船心中想的只是“特務(wù)”把電臺藏在那里了?船員焦慮的神情和供奉在神龕里的馬祖留給我印象最深。</p><p class="ql-block"> 船斜躺在灘上,船的動力也沒壞。要想離開除非等漲潮或大馬力船只去拖離,可在當時物理條件和天文條件都不具備。詢問了當?shù)氐睦蠞O民,人家只是覺得搞笑。說臺灣人不懂天文地理,還亂闖一個生地方。不要噓,等大潮來了船就可以走了。結(jié)果就是這樣。</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處理結(jié)果好像是人不許離船,由我們免費提供生活和生產(chǎn)用品。</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接觸臺胞就是在黃沙港。</p> <p class="ql-block"> 當?shù)氐拿朗臣掖魅隣敚瑥墓N藝幾十年,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頗豐,聽他講海邊菜讓人收獲頗豐。平時口舌如簧單老弟、倪老弟也黙不作聲了。</p> <p class="ql-block"> 過去鹽阜菜再講究的人家也就是從拼盤開始,常用的是一只圓型魚盤,用拍碎的蘿卜托底,放幾塊咸肉片、香腸片、海哲絲、卞蛋碼上,圍上少許花生米就成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冷盤已變成了冷碟了,一個字的變化不光是量的變化更是質(zhì)的變化。</p><p class="ql-block"> 戴老板招待我們的十冷碟竟然全是港邊的海產(chǎn)品,鎮(zhèn)住我了。</p><p class="ql-block"> 沒長成的小蝦子我們叫做蝦皮,以前只用以熬湯或燉蛋。而采用新捕獲的小仔蝦上鍋文火焗熟,不加任何輔料。入口脆、酥,香、鮮,極為爽口。平民百姓喝酒常見的是花生米、黃瓜塊加豬頭肉。我在這強烈推薦這個焗蝦皮,你試試吧!</p> <p class="ql-block"> 小蟹子,鹽城人都愛吃。那時賣小蟹子的人都是從海里上來的漁民,小漁船河而上,遇到居民區(qū)就大聲吆喝叫賣,甚至在人口密結(jié)區(qū)泊岸住上幾日再前行。</p><p class="ql-block"> 少年時代居住的大院前面是串場河,大院的后面有一條水溝叫老鼠溝。這個河溝是相通的,賣小蟹子的小漁船有時逆溝而上邊撐船行舟還不時用腳踏上響板,吆喝聲伴著響板的節(jié)奏,在蟬鳴的夏季中的組合是我少年時代抹不去的故居記憶。</p><p class="ql-block"> 回憶中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他們并不挑著這些(還有泥螺等)上門叫賣,是大院門衛(wèi)關(guān)系?是小漁船上人的自卑?還是傳統(tǒng)習俗?不知!這是個深奧的人文哲學了。</p><p class="ql-block"> 當然你可以說我看到的不是這樣的,你也許是對的。每個人在生命的延息中的記憶都不盡相同。</p> <p class="ql-block"> 金鉤蝦米拌藥芹,鹽城傳統(tǒng)冷碟之一。</p> <p class="ql-block"> 認不得吧?馬鮫魚仔切片裝盤,有新意。只是太咸太咸了。</p> <p class="ql-block"> 魷魚,這叫切塊還叫切絲呢?我是說不清楚。說不清這碟菜我就叫不了名稱。</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為魷魚是泊來品,因為我們的近海不產(chǎn)這個。</p> <p class="ql-block"> 醉螺,和小蟹子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它們不光基夲同時出現(xiàn)在灘涂上,采收加工極為容易,而加工工藝又極其相似。銷售時間也差不多。那時候這兩件東西都是親民食品,價格低廉,味道鮮美。成人們必愛,有了它們糝子粥定會多吃一大碗。我們那時候?qū)χ椭员恰J裁葱钒?,一點肉都沒有。什么螺螺啊,不會吃連屎帶沙一塊下了肚。</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這玩意兒現(xiàn)在簡直成了奢侈品,大幾十一斤。品質(zhì)好的早就過了百。而炒泥螺、醉泥螺早已風行。我是跟不了風,兒時吃慣了的就是我味蕾記憶中。不管你東南西北帶紅中,我就管我的認同。</p><p class="ql-block"> 有人常說鄉(xiāng)愁這個詞,我不理解為什么愁,有什么值得愁。堅持你的初心還愁個P?。?lt;/p><p class="ql-block"> 一碟泥螺,大半生的結(jié)晶記憶。</p> <p class="ql-block"> 海哲的手足部我們稱為海哲爪子,又稱為海哲頭。</p> <p class="ql-block"> 海哲的頭我們又稱為羅皮,在深海區(qū)我見過活的海哲在水里游,那游曳的漫舞,那多變的身姿。通身雪白像鶴在雪原像仙女在云中,難怪又稱它為水母,當之無愧!</p><p class="ql-block"> 人類的食物鏈包含蠶食多種生命而組成的,這種現(xiàn)象我作不了定義。</p> <p class="ql-block"> 魚和蝦是水產(chǎn)品的大頭,除了內(nèi)陸國家或高原地區(qū)人不食用,它們在全世界普遍會變?yōu)槭称贰3跎淖形r密密麻麻聚生在海水中變成食品叫麻蝦子。稍大一點的就變成了上文說到的蝦皮。</p><p class="ql-block"> 而這個成熟且殼子沒硬的蝦子我們稱它為條蝦,深秋至初春季節(jié)它們迴游至鹽城的近海處,這時食用是最為鮮美的時候。具有鮮、嫩、Q彈,入口爆汁沾著舌頭不走,味蕾怎不記住它。</p><p class="ql-block"> 我說它是鹽城第一鮮至今無人反駁,除非他不是故鄉(xiāng)的人。日夲有魚生這個詞,代替詞就是三文魚。我想條蝦就是蝦生你也反對不了。而吃三文魚的人還沾上辛辣的調(diào)味品完全破壞了美味結(jié)構(gòu)。而我們在加工條蝦時還開足腦精放進各種調(diào)料去腌漬它,真是糟賤了美食。條蝦食用前不可以以熟制作的方式來處理的,那為什么不直接就生吃呢?有人會說有腥味,切!那是大海的味道!羊肉要去膻,那和豬肉還有區(qū)別嗎?</p><p class="ql-block"> 美味在于原味,讓十三香走遍大半個中國的是對中華美食的誤解。</p><p class="ql-block"> 條蝦在鹽城是不愁賣的,物稀為貴??捎址晗攸c。沒有那個廚子不碼盤而將條蝦出廚房的,更沒有將條蝦改刀的,都是將一條條的蝦子捋順成條狀而呈現(xiàn),條蝦的名字大概就是這么來的吧。</p><p class="ql-block"> 條蝦就讀條蝦,不讀跳蝦,出水后就不跳了。雖說是淺海蝦,雖然弱弱如嬰但性格與帶魚同比出水就就義。幾十年前量大且價廉,只要上市我就購買好美美的享受一番??晌壹夷俏皇峭馐羞^來的非要分一半去炒著吃,真以為蝦會在鍋中跳。讓我煞然無語,真是暴殮天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條</p><p class="ql-block"> 鹽城的灘涂海岸線總長有444公里,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長的。灘涂面積前幾年已達823萬畝,而且仍在不停的增長中。這樣的條件不光為丹頂鶴、麂鹿等提供了新的家園,過境的候鳥更是不計其數(shù)。灘涂上大量的海產(chǎn)品如小蟹、泥螺等取之不凈。只要你有勁去揀餐桌上就有它們的出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精工黃魚圓,大家知道黃魚價很貴,越大越貴。量大體小的就可以取其肉加工成魚圓,這是沿海地區(qū)的普遍做法。魚圓滑嫩鮮,魚的其他部分熬湯。上得桌來必成佳品。</p> <p class="ql-block"> 海豆腐,我以為該這么寫實則錯了。應(yīng)該是蟹豆腐。取小蟹適量,象搗蒜般的下手,去其殘渣后下開水汆。蟹肉凝結(jié)成豆腐狀燒開,打以蛋花,撒以韮?nèi)~。成了,一碗鮮得讓你掉眉的湯吃后久久難忘。</p> <p class="ql-block"> 我這個所謂的海邊人竟然不識安康魚,采用紅悶的傳統(tǒng)手法,湯汁鮮艷口感微辣但肉質(zhì)細膩,入口即化。到嘴就到肚,不得不再次夾上一塊品嘗。這在我吃席中很少有的重復(fù)動作,因為是好吃。</p> <p class="ql-block"> 鯊魚燴蘿卜,微微臭的鯊魚塊經(jīng)蘿卜條的中和很是適口。鯊魚的微黃蘿卜的白如果再加上萵筍的綠我會給它以滿分。</p><p class="ql-block"> 鯊魚不產(chǎn)在射陽的近海,但大量迴游的小鯊魚有很多,鮮鯊魚很少面市。當?shù)厝硕剂晳T用鹽漬曬干后食用。多年前我愿意家宴請客時用它配上冬瓜烹飪常讓客人吃的一驚一乍的。</p> <p class="ql-block"> 野生中黃魚</p> <p class="ql-block"> ??吹接腥巳ミh海處釣黃魚,一斤左右的就算大黃魚了價格極貴。朋友招待我們的這一盤中黃魚價格也不菲。我在酒店鄰街的海產(chǎn)品市場見過,那黃魚的黃真不是一般的色黃,如黃金片一樣的閃閃發(fā)光。就象武士的黃金鎧甲布滿全身讓人敬畏。</p><p class="ql-block"> 浙江沿海用黃魚配雪菜的工藝在鹽城還沒完全接受,紅悶黃魚仍是主推,我想不如用清蒸的手法試試。</p> <p class="ql-block"> 清蒸的來了,清蒸鮮帶魚來了。魚盤都成了彎月型,一條頗大的帶魚圍滿了盤子,象一柄彎弓直射向一桌饕客。</p><p class="ql-block"> 我在嵊泗的海島上駐過幾年,那年代伙食費并不高,但每周吃的最多就是帶魚了,吃到后來每當我公布每周伙食時戰(zhàn)友們都罵我,我也只有替司務(wù)長頂鍋了。沒辦法啊,這東西便宜(部隊靠近嵊山魚場)。</p><p class="ql-block"> 市場上的帶魚有很多,大部分的都是大眼睛的彩帶魚,象這種小眼睛的大帶魚上了桌很快秒殺,幸虧饞神兄給我夾上了一塊,讓我品嘗了這條鮮帶如嬰兒奶糕般的細嫩、如羊脂般的鮮美、瓊脂似槳、潔白如玉,真是海珍品。早年間曾有過的倒胃口蕩然無存。</p><p class="ql-block"> 額外收獲的是戴三爺告訴了我們分辨真假黃魚及土帶魚與洋帶魚的區(qū)別,很簡單。下次我將專門講述。</p> <p class="ql-block"> 已要求控制數(shù)量了但流水似的菜品不斷上桌讓人目不暇接,攝錄中常顧此失彼,許多菜品沒拍成,許多菜品也叫不出名字來。鹽城地大物博,海產(chǎn)品極為豐富,而獨有此大的灘涂潮來潮去又滋生了多種海產(chǎn)品。</p><p class="ql-block"> 感謝大自然的賜福!</p> <p class="ql-block"> 中國一向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因為“食色性也”。食不裹腹的年代早就過去了,食不厭精已是當今的潮流。講究美味和精致漸成時尚,大魚大肉的狼吞虎咽已經(jīng)不是現(xiàn)代人健康飲食的取向。而比較有特點的鹽阜地方菜,同樣也在追求食材的獨特和菜肴的原味與精致。鹽城境域各地的大小廚師和美食者,紛紛利用自己熟悉的食材,制作出各具風味的菜肴,以及各種湯湯水水的燴菜,過去人們熟悉的這個碗、那個碗的記憶也在淡化中,不斷豐富著鹽城地方菜的美食清單,也是我們這一群人不斷尋味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歡迎您的指點!</p> <p class="ql-block">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國家鐵路局綜合司、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國家郵政局辦公室、國鐵集團辦公廳公布第二批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fā)展示范案例。其中,鹽城市報送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旅游1號公路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 這條公路就是我們俗稱的沿海公路,南起弶港、北止陳港。全長300多公里,橫穿了丹頂鶴、麇鹿、條子泥這三大世遺核心景區(qū)。斗龍港旅游度假區(qū)和黃海森林旅游度假區(qū)2大度假功能區(qū),弶港、斗龍港、黃沙港、新洋港、翻身河漁港5個漁港風情小鎮(zhèn)都在咫尺。</p><p class="ql-block"> 我們所去的新洋港正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