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0日,我們,上海國際聯(lián)盟合唱團(SICL)團員們,在東方藝術中心度過了一個幸福美好的夜晚!</p><p class="ql-block">當晚,這里隆重舉行了“經(jīng)典永恒---大型合唱與管弦樂作品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合唱團首席指揮王瑾在微信朋友圈轉發(fā)音樂會海報時寫道,2011年建立到現(xiàn)在,每年兩場大型管弦樂與合唱作品音樂會,過程中得到這么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謝謝親愛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這次是原本要慶祝十周年的紀念音樂會,因為疫情推遲到現(xiàn)在,各種不容易!謝謝大家的理解和包容!維瓦爾弟、巴赫、莫扎特、海頓、貝多芬、福雷、奧爾夫........期待著你來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國際聯(lián)盟合唱團(SICL ),是一個以匯聚熱愛歌唱的朋友 ,專注美妙音樂交流的平臺。團員主要來自上海百余個合唱團,故又被稱為“上海合唱團的合唱團”。2014年,SICL正式成為國際合唱聯(lián)盟會員組織。</p><p class="ql-block">所以,確切地說,SICL已經(jīng)13歲啦!</p> <p class="ql-block">13年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女指揮家王瑾和她西班牙籍的丈夫Jordi先生,傾注所有的心血,克服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堅持不懈地</span>將各個時期的世界經(jīng)典合唱音樂作品介紹給上海觀眾,SICL因此得以不斷成長,在國內外贏得了聲譽。</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音樂會,Jordi最早到東藝<span style="font-size:18px;">,總能看到他臺前臺后忙碌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為了這場特殊的音樂會,Jordi從SICL建團以來演唱過的經(jīng)典作品中精心挑選了最好聽的曲目,費盡心思把它們串成兩條“珠鏈”,分別在上下兩個半場呈現(xiàn)給觀眾。</p><p class="ql-block">合唱團的合唱團,將演唱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ordi先生執(zhí)棒指揮上半場)</p> <p class="ql-block">上半場由百格室內合唱團演繹巴洛克時期的代表人物巴赫、維瓦爾弟、亨德爾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最令大家矚目的是假聲男高音李梅里,他分別參演了三首巴洛克時期三位音樂大師的作品。沒能聽到他的演唱,下半場侯場的團員們有點遺憾。(視頻作品:巴赫B小調 Agnus Dei)</p> <p class="ql-block">下半場,由上海國際聯(lián)盟合唱團、上海百格室內合唱團、上海師范大學行知合唱團,上海市楊浦區(qū)少年宮合唱團和上海好小囡少兒合唱團同臺獻演。曲目包含了代表古典、浪漫和現(xiàn)代等各個時期的作曲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門德爾松、弗雷、普契尼和奧爾夫的合唱精品。</p> <p class="ql-block">參演的獨唱演員有,匈牙利特邀女高音:Erika Miklosa(左上);次女高音魯云斐(左下);女高音:牛啟夢(右中);男高音:張帆濤(右上);男中音:王立夫(右下)。</p> <p class="ql-block">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這樣的年齡能遇見經(jīng)典音樂,和一流歌唱家相逢,你們好幸運!</p> <p class="ql-block">中外樂手合作,強大的樂隊陣容。</p> <p class="ql-block">SICL的老朋友,<span style="font-size:18px;">俄羅斯鋼琴家季拉拉。她的雙手飛快地在管風琴和羽管鍵琴之間跳躍。。。</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舞臺上的王瑾,一如既往的素顏墨服,堅定沉穩(wěn)地握著那根細細的指揮棒,讓人感到她已“披掛上陣”。。。</p> <p class="ql-block">幕后的王瑾,端坐在排練場角落。攤開的指揮譜上標滿密密麻麻的記號。。。</p> <p class="ql-block">上臺時,底氣十足。。。</p> <p class="ql-block">這次音樂會涵蓋了不同時期風格各異的經(jīng)典曲目。用王瑾的話描述:一轉眼兩個小時唱了好幾個世紀。排練時,她反復強調每首曲子的歌唱風格,并鼓勵團員們要用發(fā)自內心的歌聲,將愛傳遞給觀眾,讓觀眾享受世界合唱音樂史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我最陌生的作曲家是弗雷。但他的作品在我心里留下的刻痕最深。(視頻作品:Libera me--Requiem--Op.48 領唱:王立夫)</p> <p class="ql-block">壓軸曲目奧爾夫的“布蘭詩歌”。除了獨唱演員和樂隊,臺上臺下站著三四百個大小老少合唱演員,場面堪稱壯觀。匈牙利女神飆出一段極美的天籟,把音樂會推向高潮。曲終人不散,臺上臺下一片歡騰,演員觀眾的歡呼聲掌聲響徹音樂廳。</p> <p class="ql-block">太激動,太幸福了!SICL 周年慶典音樂會獲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功!Jordi這樣評價說: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好的音樂會,美妙的音樂和充滿激情的表演者的結合,催生了一場令人難忘的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我的好朋友,一個理科才女。只要在上海,總會買前排座位的票子,她戲稱只為老友捧場而來。聽了這場音樂會后,她說,“你們演唱的曲目太好聽了,連我這個不咋懂音樂的耳朵都聽醉了”。</p><p class="ql-block">“語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靈魂到不了的地方,音樂可以”。SICL ,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熱愛經(jīng)典音樂,我們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特別的紀念禮物給特別的朋友(東藝大廳擺放著設計新穎的紀念品)</p> <p class="ql-block">音樂會結束了,歌友群沸騰了。大家歡樂地轉發(fā)演出現(xiàn)場的照片和視頻,以及觀眾被音樂會震撼到的反饋,更多的是盡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享心中的感動和喜悅。</span></p> <p class="ql-block">合唱團資深老團員蔡老師在音樂會結束后,寫下一段肺腑之言,表達了大家的心聲,引來群里一片共鳴。她說,“在十周年盛大慶典演出之際,我心中滿是對合唱團的熱愛與感激,這是一段難忘且珍貴的人生歷程。</p><p class="ql-block">十年前我加入了SICL合唱團,這十年間,我有幸接觸到莫扎特、貝多芬、海頓、巴赫等大師的古典作品。每年兩場大型音樂會演出,成為我成長的階梯。在這個合唱團,我感受到了它獨特的魅力: 國際級的定位、簡潔高超的組織架、完全自我意愿的參與、指揮的專業(yè)引領、團員間團結和諧的氛圍等,這些都深深地感染著,吸引著我。</p><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學到了別處學不到的東西,比如對音樂更細膩的理解。我也深知每次演出都非常成功的秘訣是因為有王瑾和Jordi二位指揮老師的全身心投入。我還收獲了友誼,結識了新朋友。。?!?lt;/p> <p class="ql-block">為了這份感恩,蔡老師和幾個好姐妹“策劃”制作了一份禮物送給王瑾和Jordi夫婦。</p> <p class="ql-block">這個禮物太有意義,越來越多的團員參與了進來。</p> <p class="ql-block">簽上名表心意?</p> <p class="ql-block">合唱團的志愿者們,是始終不渝地確保演唱會成功的中堅力量?。▓D片攝于演出前的分工會議)</p> <p class="ql-block">這么多年來,第一次見到王瑾老師像孩子般手舞足蹈、滿心歡喜地“跳”進演出后的派對現(xiàn)場。</p><p class="ql-block">指揮、獨唱演員、樂隊成員和合唱團員們歡聚一堂,猶如一群官兵剛剛打完一場美好的仗凱旋歸來。</p> <p class="ql-block">男中音歌唱家王立夫從山東轉機北京再飛來上海,馬不停蹄地趕到排練現(xiàn)場。假聲男高音歌唱家李梅里則從倫敦飛來,只睡了三個小時就投入了彩排和演出。</p> <p class="ql-block">男高音歌唱家張帆濤和歌友們。</p> <p class="ql-block">魯云斐老師和她的粉絲們。</p> <p class="ql-block">搬走心愛的設備,最后離開東藝的Jordi來到了派對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Jordi先生放映了懷念已故威廉姆先生的PPT。威廉姆先生率先給SICL 取名為“上海合唱團的合唱團”。我們緬懷這位參與創(chuàng)建合唱團的前輩,就要把SICL的宗旨發(fā)揚光大。</p> <p class="ql-block">正如王瑾所說,這次音樂會對已經(jīng)隨團唱過多場演出的團友來說是回憶。</p><p class="ql-block">2016年上半年,人生處在低谷的我,正接受抑郁癥專業(yè)治療, 硬是被好友李培峰拉進了SICL 。感謝她!</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接受了“甘泉學堂”的基礎聲樂培訓。</p> <p class="ql-block">聽李建平老師的分聲部排練課特別受用。</p> <p class="ql-block">于是,“一不留心”闖進來的我,參加的第一場音樂會,唱的正是奧爾夫的“布蘭詩歌 ”。接著,從亨德爾唱到門德爾松、普契尼,莫扎特,貝多芬和巴赫,越唱越投入!</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遇到了世界一流的指揮家。(圖為美國休斯頓大學指揮系系主任查爾斯霍夫曼先生)</p> <p class="ql-block">來自法國的帥哥弗蘭克先生,曾指揮我們唱過貝多芬。</p> <p class="ql-block">曾獲得第52屆格萊美獎的瑞典著名指揮Ragnar Bohlin先生,指揮我們演唱“巴赫B小調”。我和百格歌手一起參加了全場的演唱,很感恩!</p> <p class="ql-block">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當屬2017版“彌賽亞”的特邀指揮布萊克斯通先生。</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們有機會與國內外頂級專業(yè)歌手同臺演唱。我常說,跟“姚明”們一起打球,好過癮。</p> <p class="ql-block">我常想,這些來到SICL中間的音樂大師們,面對一群業(yè)余愛好者,為何如此謙卑?如此有耐心和愛心?</p><p class="ql-block">布萊克斯通先生在指揮亨德爾的作品“彌賽亞”時,似乎給出了答案。他說(大致意思),彌賽亞是亨德爾留給我們的禮物。他把禮物給了我們,通過我們的演唱,再把這禮物傳遞給我們的觀眾”。</p><p class="ql-block">我把這位指揮大師所說的禮物理解為一個字,愛!</p> <p class="ql-block">自2016年加入SICL 以來,再沒錯過每年兩次在東藝參演國際經(jīng)典合唱作品的機會。美妙音樂從此常伴身邊,SICL漸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參演過12場演唱會,第一次唱巴赫的那場最難忘。我們演唱巴赫“約翰生命之歌”,因膝蓋意外受傷,我成了一名"殘廢"演員,拄著拐杖參加彩排和演出,卻感覺自己被巴赫領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那場音樂會的指揮是瑞典著名指揮家FRED先生,他帶著自己指揮了35年的室內合唱團部分團員來加盟我們(圖右)。</p><p class="ql-block">我非常感慨地想到,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相隔萬里的人們,用巴赫做橋梁,唱出了一樣一樣的旋律。音樂沒有國界! (左圖中為瑞典使館文化參贊)</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邀請了沙畫藝術家羽木先生,根據(jù)劇情發(fā)展和起伏的旋律,動態(tài)地生動的畫面幫助觀眾了解我們的歌唱內容。</p> <p class="ql-block">看到流沙在屏幕上定格的畫面:一棵幼苗生長在溫暖的陽光下。幼苗,象征鮮活的生命; 太陽,則是所有生命的源泉。一股清流滋潤在心頭!</p> <p class="ql-block">這次音樂會,我選擇戴象征生命的綠色圍巾。</p> <p class="ql-block">八年來,從“目不識丁”(不會看歌譜)的合唱愛好者,通過基礎培訓和每次全身心投入的排練和演出,我成長進步了。</p><p class="ql-block">這里引用一下王瑾老師的話,"在學習經(jīng)典的時候反思,在感動的時候冥想,在氣餒的時候堅持,在軟弱的時候堅強!?。「卸?quot;。突然想到,生命那么有限,把時間花在學習經(jīng)典音樂上,值!</p><p class="ql-block">遇見SICL,好幸運。生命收獲了豐盈的養(yǎng)料,靈魂由此升華。我與SICL,就像一棵樹栽在溪水邊 ,它是我的心靈家園。(完)</p><p class="ql-block">美篇背景音樂:愛的喜悅。</p><p class="ql-block">注:圖片視頻來自自拍和歌友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記:上海師范學院音樂系馮季清教授說,雖不能親臨現(xiàn)場聆聽,但聽了昨晚東藝上演的一場浩瀚壯觀的感恩音樂會錄像和照片,還是如此震撼!四百多人同臺的陣容,從巴赫、亨德爾至二十世紀的奧爾夫大規(guī)模高難曲目,每年兩場高質量大場面音樂會的演出頻率,怎么想象,都是一次次挑戰(zhàn)極限的藝術盛宴!</p> <p class="ql-block">美篇獲得了平臺“精選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