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建榮打的建榮開</p><p class="ql-block">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天晚上在市區(qū)有應酬,我在崧廈鎮(zhèn)南新村小區(qū)門口等出租車,沒幾分鐘來了一輛,上車直奔新舜泉大酒店。</p><p class="ql-block">酒盡人散,又在酒店門口等車回家,開來一輛,上車就走,這時司機說:哈哈,又是你,太巧了。原來正是我打上來的那輛出租車,確實巧。</p><p class="ql-block">但巧事還在后頭,當年晚間出租車出城要登記,填寫乘客和出租車司機的一些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來到登記處,我遞上身份證,警察如實填寫,然后是司機遞上身份證,警察正要填寫,突然大叫:同一張身份證填兩次,你們糊弄我嗎?我說:我的身份證不是在我手上嗎?于是他將兩張身份證放在一起,逐項對照,照片差不多,姓同名同,出生年月同,只是我1月12日,司機1月22日。</p><p class="ql-block">同名同姓同年同月來回同車。兩人在車上一路聊,他說:余姚人,開車已八年,老婆上虞人,我們在上虞百官九浸畈安了家。</p> <p class="ql-block">2.堂兄弟同姓同名</p><p class="ql-block">我奶奶有三個孫子,我是老大,叫大阿榮,老二叫小阿榮,老三叫阿偉。今天是阿偉娶兒媳,堂兄弟姐妹前來恭賀。</p><p class="ql-block">席位圖示意:2號桌胡建榮全家及姐妹,5號桌胡建榮全家及姐妹,叫我坐哪桌,全靠其他人的名字來區(qū)別。</p><p class="ql-block">大家一時有點弄不明白,兩老堂為什么同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1958年生下我,當時全國上下掀起建設社會主義高潮的光榮年代,建榮這個名字就誕生了。次年,二叔也生下一個兒子,依順取名欣榮,即欣欣向榮。</p><p class="ql-block">欣榮上小學時,班上欣榮有4個,很難叫,班主任就對我家的欣榮說:欣榮太多,你改叫建榮吧。老師沒跟學生和家長商量,學生名冊就這樣報上去了。</p><p class="ql-block">晚,欣榮回到家里,與父母說了改名的事,父親說:那與你大哥同姓同姓了。母親說:一個在紹興,一個在上虞,也不會混叫,老師己報上去了,將錯就錯吧。</p><p class="ql-block">這樣兩老堂都叫胡建榮,奶奶為區(qū)別,一個叫大阿榮,一個叫小阿榮。</p> <p class="ql-block">3.書記校長都叫建榮</p><p class="ql-block">1990年,我擔任華鎮(zhèn)中學校長。當時學校的書記叫陳建榮,比我大兩歲;還有一個叫蒲建榮,比我大一歲,他是崧廈鎮(zhèn)分管教育副鎮(zhèn)長的老公。</p> <p class="ql-block">有時,學校需要向分管領導匯報或請示的事,我與陳建榮商量后,托蒲建榮代我們匯報,有時,三個建榮碰個頭,再由老蒲晚請示匯報。久而久之,形成了三個建榮管理學校的特殊模式。</p><p class="ql-block">后來,三個建榮都在崧廈鎮(zhèn)鎮(zhèn)南新村買了房,我在2幢,老陳老蒲在3幢,樓下有人喊聲建榮,三個建榮都會伸出頭來。</p><p class="ql-block">再后來,陳建榮因病早逝,蒲建榮退休后住在老家蒲家,只有我仍住鎮(zhèn)南新村。</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