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上6點50分鐘集合,向萬年寺進發(fā)。因為索道停運檢修,只能步行前往。曉蓉導游是峨眉山人,帶著我們走山間小路,更近更平緩,省力又省時。</p><p class="ql-block">天還沒亮,看不清路,只能打開手機的電筒照亮,高一腳低一腳地,在崎嶇的山路上前行。</p><p class="ql-block">走出山間小路,天已漸漸放亮,景色漸漸清晰:滿山蒼松翠竹,古木參天,樹蔭蔽日;一條石板步道望不到頭,引領著我們走向遠方。</p> <p class="ql-block">路過慈圣庵。此庵建于1594年,因庵內祀明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塑像故名,珍藏有皇太后御賜的經典、袈裟和供器。建寺初有印度僧贈貝葉經一部,現藏萬年寺內。</p> <p class="ql-block">過了慈圣庵,就是萬年寺。萬年寺始建于東晉隆安5年(401年),名普賢寺。唐代易名白水寺,宋代改稱白水普賢寺,明萬歷年神宗賜額“圣壽萬年寺”。萬年寺為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是全國重點寺院,有佛牙、貝葉經及舍利等珍藏,有無梁磚殿、巍峨寶殿、白水池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白水池相傳為李白聽蜀僧廣俊彈琴之處。秋高氣爽之時,林中色彩斑斕,寺內蛙聲如琴,池水碧波蕩漾,景色十分迷人,這就是峨眉山傳統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風。</p> <p class="ql-block">進入萬年寺,必須通過朝圣臺階。望著眼前219級臺階,心中發(fā)怵,膝蓋發(fā)軟。我很清楚,真正的考險不在于上朝圣臺階,而在于下朝圣臺階。往日下臺階有妻子攙扶,今日妻子不在身邊,得全靠自己了。</p><p class="ql-block">都說笨鳥先飛,我給導游發(fā)了微信:“因為我下臺階實在艱難,只好先走一步,在下面等大家,到時請招呼一下?!?lt;/p> <p class="ql-block">下了朝圣臺階,給導游發(fā)了這張照片,如實交代:“219級朝圣臺階,看著頭暈,上去腿軟,下來打顫?!薄皟刹较聜€臺階,樣子有點滑稽,游人看著好笑,抬滑桿的都以為生意來了……”</p><p class="ql-block">看了手機運動計步,給家里發(fā)了微信:“爬山50分鐘,計步5000步,距離3.5公里,到了萬年寺。”這里寫的是“爬山”,之前和家人說的是“基本上是平路”,妻子也說九寨溝“基本上是平路”,難道都記錯了?現在想來,20年前的平路,只能是“視為平地”。</p><p class="ql-block">游客陸陸續(xù)續(xù)離開了萬年寺。與其在此干等,不如繼續(xù)前行。導游同意了,發(fā)來了酒店的定位,告訴我妻子已經到了綠云酒店。</p> <p class="ql-block">一步之遙,即是大峨樓。大峨為峨眉山主要山峰,峨眉山景區(qū)所在。此外還有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大峨樓相傳為春秋魯班所建,又名靈官樓?,F樓之木構已毀,僅存石卷拱門,拱中為朝山臺階。</p> <p class="ql-block">白龍洞到了。此處相傳為白娘子修真之處,有上白龍洞和下白龍洞,上洞口早被淹沒,下洞口自然也封閉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楨楠王,圍徑5米,樹高40米,是峨眉山最大的楨楠樹,宋太平興國5年(980年)所栽,距今已過千年。</p> <p class="ql-block">10點20分,到達清音閣。清音閣,又稱臥云寺,唐時名牛心寺,明初更名為清音閣。清音閣山環(huán)水繞,景色優(yōu)美,整體布局體現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國佛寺園林建筑的典范,為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也是全國重點寺院。</p> <p class="ql-block">清音閣臺階下,兩位抬滑桿的正在休息,我上前問道:“師傅,這是下山的路嗎?”回答“是的?!薄跋律街挥羞@條路嗎?”回答還是“是的?!?lt;/p><p class="ql-block">游覽清音閣后剛要下山,迎面走過兩位身穿藍色背心的人,背心上印著醒目大字,“有困難找我”。</p><p class="ql-block">我上前問到:”到綠云酒店怎么走?”他們指著接王亭說:“往下走。”“只這一條路嗎?有路標嗎?”他們指著路標說:“是的,朝著五顯崗車站的方向,走1500米就到了?!蔽抑钢胺絾柕溃骸斑@條路到哪?”“猴區(qū),金頂?!?lt;/p><p class="ql-block">我的天哪!好在多問了一句,好在景區(qū)人員適時出現,給我指明了路。否則,孤身一人進入猴區(qū),進入深山老林,將會怎樣?想想都覺得后怕。</p> <p class="ql-block">過了接王亭,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這是牛心亭,東西各一橋,名為雙飛橋,跨越黑龍江和白龍江。橋下,洶涌的黑白二水穿峽而出,猛烈沖擊著碧潭中的牛心石。山高谷深,其聲激越。樓閣亭臺和雙橋依山傍水,自然山水和人工景物巧妙融合,這就是峨眉山傳統十景中的雙橋清音。</p> <p class="ql-block">過了牛心亭,眼前已經是平路了。和妻子通過電話,向前迎她來清音閣禮佛,一同欣賞雙橋清音。</p><p class="ql-block">去往酒店途中,路過一處湖泊,許多學生在此寫生。他們的繪畫,很美;眼前的景色,更美。原來這是峨眉山新十景之一的清音平湖。相傳,這里曾經是白蛇和青蛇斗法的地方,當地人稱之斗龍壩。</p> <p class="ql-block">下午2點40分,我們來到樂山,闖過龍湫虎穴,瞻仰了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稱為“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位于樂山凌云寺旁,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開鑿于唐開元元年(713年),通高71米,雍容大度,氣魄雄偉,為當今世界第一大佛,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p><p class="ql-block">游人太多,很難擠到近前觀看,而且只能看到大佛頭部。導游說,可以下到大佛腳部去拜佛,如果排隊超過半小時就不要下去了。21年前看大佛,我們是順著大佛右側崖壁階梯上下的,很擁擠,寸步難行?,F在改左邊了,延伸了100多米,為之字形臺階,而且上下分道,不易擁堵,順暢多了。</p> <p class="ql-block">妻子下午表現不錯,我們攜手前行,走完了全程。</p><p class="ql-block">今天回到成都比較早,終于能夠從容地吃頓火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