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暑假,我暢游西湖,欣賞到了“水光瀲滟晴方好”的西湖美景。漫步蘇堤,我看見湖中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朵朵荷花在碧綠的荷葉中傲然挺立,有的向游人綻放笑臉,似乎在歡迎遠(yuǎn)客;有的含苞待放,嬌羞欲滴。望著這片生機(jī)勃勃的荷花,我頓時心生歡喜,不禁想起周敦頤的《愛蓮說》來:“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p> <p class="ql-block"> 我就這樣一邊走著看著想著,不知不覺來到了蘇軾紀(jì)念館,進(jìn)入館中,追尋蘇軾走過的足跡,才知道這位仕途多舛的詩人不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清正廉潔,努力做利國利民的事情。在徐州,他親自帶領(lǐng)官員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蘇堤;在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他每走一處,都留下了清廉、勤政、愛民的美名,被當(dāng)?shù)匕傩帐来Q頌。他不就是如蓮一樣正直清廉的好官嗎?所以今天,每一個漫步蘇堤的人,怎能不和我一樣想起這位偉大的詩人呢?又怎能不感恩他的豐功偉績呢? </p> <p class="ql-block"> 回首歷史,我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像蘇軾這樣務(wù)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包拯秉公執(zhí)法,鐵面無私,遂有“包青天”之美名;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quán),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被后世所稱頌;于成龍生活簡樸,政績突出,作風(fēng)廉潔,被康熙帝譽(yù)為“天下第一廉吏”;于謙兩袖清風(fēng),以詩明志“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p> <p class="ql-block">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歷經(jīng)五千年的歲月洗禮,我巍巍中華依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更少不了近現(xiàn)代革命先輩,仁人志士的廉潔為公,無私奉獻(xiàn)的力量。方志敏為了革命事業(yè),一生甘于清貧,正如他在《清貧》中寫到的那樣:“我從事革命斗爭已經(jīng)十余年了。在這長期奮斗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沒有奢侈過?!彼眯袆釉忈屃饲遑殻蝗嗣耦I(lǐng)袖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嶄新的中山裝內(nèi)竟然穿了一件破了四個大洞的羊毛衫。他向女兒解釋道,這樣做是為了不忘本,不忘記人民和我們一起艱苦奮斗才是成功的根本;周恩來總理一夜工作后,只吃一小碟花生米,喝一杯清茶,他的睡衣更是補(bǔ)了又補(bǔ),身患重疾時,仍臥床工作,不拿國家一分錢治病……習(xí)近平總書記多次告誡全黨“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強(qiáng)調(diào)“廉潔奉公,就是保持共產(chǎn)黨人艱苦樸素、公而忘私的光榮傳統(tǒng)”,指出“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要“鍥而不舍糾‘四風(fēng)’樹新風(fēng)”。</p> <p class="ql-block"> 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走過百年波瀾壯闊的征程,就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有黨性,有原則的共產(chǎn)黨員 ,他們<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font>,砥礪前行?!耙簧碚龤鈨尚淝屣L(fēng),一塵不染克己奉公?!闭且驗橹袊伯a(chǎn)黨秉持了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處事態(tài)度,才會涌現(xiàn)出像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張桂梅這樣一大批心系百姓,一心奉獻(xiàn)的好公仆。中國共產(chǎn)黨才會歷經(jīng)百年,依然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廉潔奉公已鑄成我們中華民族的可貴精神,并始終在不同時代中熠熠生輝,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志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情;蘇軾“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的灑脫;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節(jié)操;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永遠(yuǎn)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里,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中。</p> <p class="ql-block"> 走著走著,我忽然想到了我自己。忽而人生已過半。這四十多年的人生一直平平淡淡,沒有高官厚祿,不能和那些清官廉吏相媲美?!疤ㄈ缑仔?,也學(xué)牡丹開”,雖然我很平凡,但我努力向上,廉潔自律。從選擇做教師的那一天,我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今生選擇了平凡,選擇了清貧,選擇了奉獻(xiàn)。而今從教二十七載,我和我的同事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每天默默備課、上課、寫教案、批作業(yè),我們認(rèn)認(rèn)真真地完成屬于我們每一項工作任務(wù),不敷衍,不造作。我們踐行“山高為峰,前行致遠(yuǎn)”的校風(fēng),“課比天大,愛生如子,相觀而善,教學(xué)相長”的教風(fēng),努力為每一位學(xué)子打磨“規(guī)矩認(rèn)真,穩(wěn)健向上”的學(xué)子印記。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我們不僅教學(xué)生知識,還引領(lǐng)他們走向詩和遠(yuǎn)方。我一直把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dāng)作我的人生信條,和我的同事們在教育的最前線堅守,宛如擺渡人一樣,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xué)生,而我們卻在流年中失去青春,失去韶華。我感慨:一支粉筆寫春秋,三尺講臺立半生。教書育人平生事,哪管兩鬢花發(fā)生。但回首過往,我們無愧于心;面對未來,我們無懼風(fēng)雨。正如汪國真在詩中寫的那樣“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yuǎn)方,便只顧風(fēng)雨兼程?!?lt;/p> <p class="ql-block"> 其實,豈止是我,又何止是我的同事。這世界有那么多人,他們和我一樣平凡。我們雖然平凡,但是我們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我們正直勤勉,甘于平凡,默默付出?!耙缓勈常黄帮?,在陋室,”但我們依然自得其樂。</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我已經(jīng)來到了岳王廟。一抬頭,幾塊大大的匾額赫然在眼前“精忠報國”、“浩氣長存”、“壯志凌云”、“碧血丹心”,我不禁心頭一震,看來,唯有清廉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懼歲月的洗禮,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