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約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畫卷。寺后有一池龍?zhí)?,山間柘樹茂盛,因此得名潭柘寺。這座古剎始建于晉代,雖幾經(jīng)更名,但“潭柘寺”這一俗名卻流傳至今,成為人們心中的一抹記憶。</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它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qū)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廟。寺院初名“嘉福寺”,后經(jīng)多次更名,最終在清代康熙年間被賜名為“岫云寺”。然而,民間一直沿用“潭柘寺”這一名稱。有趣的是,潭柘寺比北京成為都城的時間還要早,因此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北京城)”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走進潭柘寺,你會發(fā)現(xiàn)寺院分為東、西、中三路,每一部分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東路包括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太后宮等,庭院式建筑錯落有致,翠竹名花點綴其間,顯得格外清幽。中路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毗盧閣等主要景點,莊嚴(yán)肅穆,令人肅然起敬。西路則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zhí)兜染包c,景色宜人,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在潭柘寺內(nèi),有一棵被譽為“帝王樹”的千年銀杏樹。這棵銀杏高達(dá)40多米,樹干周長9米,需要好幾個人手拉手才能環(huán)抱。它遮蔭面積達(dá)600平方米,相傳種于唐朝貞觀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皇帝曾封這棵樹為“帝王樹”。據(jù)說,每當(dāng)有新的皇帝登基,樹根部長出新枝;若皇帝駕崩,銀杏樹的一根巨大枝條便會自然折斷。這棵千年古樹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成為了潭柘寺的一大奇觀。</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不僅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這里有“御亭流杯”、“九龍戲珠”、“平原紅葉”、“千峰拱翠”、“萬壑堆云”、“殿閣南薰”、“雄蜂捧日”、“層巒架月”、“錦屏雪浪”、“飛泉夜雨”等十大景觀,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漫步在這座千年古剎中,仿佛穿越了時空,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積淀。</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遠(yuǎn)離城市的喧囂,寺院內(nèi)清幽寧靜,四季各有美景。春天,萬物復(fù)蘇,花兒競相開放;夏天,綠樹成蔭,涼風(fēng)習(xí)習(xí);秋天,紅葉滿山,美不勝收;冬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無論是清晨、午后還是夜晚,這里都有不同的風(fēng)情。古樹參天,佛祖莊嚴(yán),香火繚繞,來到這里的人都會自覺地保持一份淡定與矜持,仿佛心靈得到了凈化。</p> <p class="ql-block">最后,當(dāng)我們走出潭柘寺,回首望去,那座古樸的大門依然靜靜地守候在那里。門楣上的“潭柘寺”三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這次的潭柘寺之旅,不僅讓我們領(lǐng)略了古剎的風(fēng)采,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次踏上這片神圣的土地,繼續(xù)探尋那些未解之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