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和弟弟夫婦去了景德鎮(zhèn),他們再由此駕車去了廬山。我突然意識到杭州與廬山并不遠(yuǎn)。就此有了心愿,今年要去一次廬山。10月17日查得廬山20日左右天氣不錯,立即訂車票、訂旅館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廬山之行。</p> 九江 <p class="ql-block"> 從杭州去廬山,要到江西九江下車,去程是動車,出了浙江境就20分到半小時停一站。5個半小時才到。九江是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很愿意在此停留。我們對九江印象最深的還是1998年抗洪,當(dāng)年驚心動魄讓人記憶猶新。今天的九江完全是現(xiàn)代化的城市,是全國衛(wèi)生城市,街道整齊干凈。</p> <p class="ql-block"> 到九江一定會想到白居易。我們第一站是琵琶亭,這位唐朝著名的大詞人,曾任江州司馬。在潯陽江頭夜送客之地,寫下了流傳千年的《琵琶行》。在這里似乎能聽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琵琶之聲。</p> <p class="ql-block"> 出得琵琶亭,沿著江堤欣賞美景。 “九派潯陽江,分明是畫圖”。</p> <p class="ql-block"> 一橋飛架,連接九江與湖北黃岡。江面有緩緩行駛的輪船,橋面有快速通行的汽車,更有呼嘯而過的火車。構(gòu)成多樣化現(xiàn)代交通圖畫。</p> <p class="ql-block">鎖江亭遠(yuǎn)眺</p> <p class="ql-block">來到有十大名樓之稱的潯陽樓。</p> <p class="ql-block"> 我家攝影師就著宋江所題“反詩”表現(xiàn)一下沖天之豪氣!哈哈??????</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在潯陽樓上俯瞰九江美景,觀賞落日余暉。根據(jù)攻略本來還打算去庾亮南路,打車到時已經(jīng)沒有景色可看了,吃了晚飯回賓館結(jié)束九江之行</p> 廬山第一日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一早我們就打車去了上廬山的索道。景區(qū)現(xiàn)代交通方便了太多,不用哼哧哼哧爬好漢坡,也不用網(wǎng)友說的吃暈車藥坐汽車上山。乘纜車晃晃悠悠十多分鐘就到了牯嶺鎮(zhèn)。開始兩天的廬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弟弟上半年游廬山的經(jīng)驗,我上山前認(rèn)真做了攻略,安排第一天上午:如琴湖/花徑,白居易草堂,錦繡谷/仙人洞。下午:蘆林湖,廬山博物館,小天池,牯嶺街。第二天上午:含鄱口,植物園,美廬,廬山會議舊址。下午;三疊泉,然后順路東門下山。既有東線景點也有西線景點,兼顧風(fēng)光和人文,住宿賓館也選擇牯嶺鎮(zhèn)中心部位,離往西線的慧遠(yuǎn)路站和往東線的正街都很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p><p class="ql-block"> 運氣是差一點,一上山“感冒”就不期而至,這兩天是帶大包紙巾才能出門,在忽冷忽熱中行走于廬山的山水間。??</p> <p class="ql-block"> 如琴湖是我們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據(jù)稱湖面似小提琴而得名。從平面看似乎也看不出像什么。只覺得青山遠(yuǎn)黛,有一種靜謐之美。在我家攝影師的鏡頭里秋色點染又似一幅色彩繽紛的水墨畫卷。</p> <p class="ql-block"> 花徑,被譽為“匡廬第一境”,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題《大林寺桃花》之處。亭子中花徑二字是白居易所題。</p> <p class="ql-block"> 白司馬花徑是白居易當(dāng)年賞桃花之處。</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p> <p class="ql-block"> 出了花徑就進入錦繡谷。這里是廬山西線必打卡之處,特別能體現(xiàn)廬山雄奇險秀特色的景區(qū)。一路走在棧道上,觀山巒起伏,奇石、云海、松林景觀交相輝映。經(jīng)過天橋、好運石、險峰、談判臺、禮賢門等景點,最后到達(dá)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天橋是錦繡谷著名景點之一,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在照片中突出的“天橋”似乎一步就能跨到對面的山崖。這里拍張風(fēng)光照足以。但是在我家攝影師的強烈要求下,我這老胳膊老腿在石巖上攀爬,再排隊,先看小姐姐老阿姨各種表演凹造型,然后拍了這張有點煞風(fēng)景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終于登上“險峰”,毛澤東主席著名詩篇:暮色蒼??磩潘桑瑏y云飛度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從錦繡峰一路走過來,所以似乎不是登上“險峰”,而是下行到“險峰”。再往下走就是大名鼎鼎的仙人洞了。我沒想到天生的仙人洞竟是供奉呂洞賓的道教圣地。在仙人洞也沒有看到廬山猴子,大概是旅游淡季,猴子門們也不屑來上班了。????</p> <p class="ql-block">蟾蜍石與石松,廬山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蘆林湖、蘆林橋似乎是個“招呼站”,先是乘著旅游車一晃而過。然后要去蘆林一號的廬山博物館就得沿著湖邊的路走了近20分鐘,可氣的是這一側(cè)立著一人高的欄桿,不能靠近湖邊,所以只能遠(yuǎn)遠(yuǎn)的看一眼蘆林橋。</p> <p class="ql-block"> 廬山博物館。即是博物館,也是毛澤東主席舊居。</p> <p class="ql-block"> 出了廬山博物館,下一站是小天池。如果要乘景區(qū)觀光車竟要原路走回去,真是費時又費力。本著窮家富路的原則,我們兩位老人家就近打了山民的私車,50元十多分鐘就到了小天池。要看美景要攀登280級臺階,到山頂?shù)闹Z那塔院。聽著280級臺階似乎并不高,但我家攝影師拖著傷腿拄杖而行,還要選擇臺階旁土路,我也是病病殃殃,兩個人費了好大勁登上山頂。還好!還好!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 諾那塔院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是一處有著深厚歷史和文化價值的佛教圣地。它是我國南方少有的對外開放的密宗道場。之所以稱諾那塔院,是由于供奉近代愛國大活佛諾那?呼圖克圖的舍利塔而聞名。諾那大活佛曾在在內(nèi)地講經(jīng)傳教,在廬山生活了一段時間,極愛小天池山的風(fēng)景。1937年圓寂后遵從遺愿歸葬廬山小天池。</p> <p class="ql-block"> 在小天池看日落是我們這次廬山之行的高光時刻。山頂亭子里擠滿了觀景的人。我們在小亭子里等了大約1個小時,看到云海翻騰,看群巒疊嶂,看落日余暉,美妙的景色瑰麗無比。</p> 廬山第二日 <p class="ql-block"> 在雨聲中醒來,廬山一夜變天了。雨一直淅瀝瀝的下,景色變成霧蒙蒙一片。平時熱鬧的牯嶺街冷清了不少,景區(qū)交通車站也是游人寥寥。我們原來打算上午去含鄱口看云海和鄱陽湖也只能作罷。</p> <p class="ql-block"> 在雨霧天氣參觀美廬和廬山會議舊址是合適的選擇。廬山不僅有雄奇險秀的自然風(fēng)光,更有豐富歷史人文景觀。李白,蘇軾,白居易,陶淵明等等都留下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更是國共兩黨風(fēng)風(fēng)云際會紀(jì)念地。</p> <p class="ql-block"> 美廬由于國共兩黨領(lǐng)袖都在此下榻而成為著名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 廬山會議舊址記錄了在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yuǎn)影響歷史事件。1959年和1970年的兩次廬山會議黨中央都有決議,史料記載完整。這兩次會議最初都是所謂“神仙會”,然后都是中途變局,第一次打倒了彭德懷和所謂的“軍事俱樂部”。第三次打倒了陳伯達(dá),敲打了林彪反黨集團。</p> <p class="ql-block"> 這次比較仔細(xì)看了展覽,才知道1959年的廬山會議前后竟開了40多天。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一個月時間是中央政治局?jǐn)U大會議。7月17日前是糾左。后面半個月變成糾右,批彭德懷。8月2日-8月16日是開政治局常委會。這兩周繼續(xù)批彭德懷。會議形成了四個決議(決定),有三個是針對彭德懷,黃克誠的。</p> <p class="ql-block"> 在這霧蒙蒙的天氣里,我們坐在沿街的商鋪里不停刷天氣預(yù)報,期望天氣能好轉(zhuǎn),但是一直沒有轉(zhuǎn)變。真正的人算不如天算。再詳細(xì)的攻略再周到的安排怎么奈何的了“老天爺”!前一天三疊泉被勸退了,有話說不到三疊泉,沒等于有到廬山。那又沒有去含鄱口,是不是更等于沒有到過廬山呢???</p> <p class="ql-block"> 在陰雨連綿中,我們不得不提前結(jié)束兩天的廬山之行。想到蘇軾寫廬山的詩,我們第一天是體會“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高低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第二天則是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 次日高鐵回杭州,回家后找來抗原自測,我新冠竟然是陽性。經(jīng)過這兩天廬山之行穿越古今,帶著這么鮮明時代特征又回到了當(dāng)代。????!</p><p class="ql-block"> 我和已百歲的老父親說起廬山之行的種種不甘,老爸說,去了就好,是??!去了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