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11-7-</p><p class="ql-block"> 巧了,去年立冬從北京到濟(jì)南,今年立冬從北京到桂林。</p><p class="ql-block"> 大妹問去不去桂林。我給上班的妻子發(fā)微信說,你們坐飛機(jī),我提前三天自駕去。妻子不同意。</p><p class="ql-block"> 我是真發(fā)怵坐飛機(jī)。去機(jī)場的路遠(yuǎn)不說,到機(jī)場安檢、候機(jī)也很無聊,煙癮大的身心不適,上廁所要排隊,一米八以上的高個子坐在狹窄的座位上伸不開腿,只能左扭一會兒,右扭一會兒。一坐飛機(jī)就想起自駕來了。</p><p class="ql-block"> 早5點,打車,一個小時后到大興國際機(jī)場。兩個半小時后起飛,飛三個小時,然后跟著導(dǎo)游坐車向市區(qū)走。乍一聽從北京到桂林才三小時,可從家出發(fā)到落地桂林整整七個小時過去了。累不累呀。</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有首很火的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爆F(xiàn)在有時間,也有點兒錢了,去桂林呀。</p><p class="ql-block"> 出機(jī)場去賓館的路上,導(dǎo)游就說了住宿一般,要有心理準(zhǔn)備。有了心理準(zhǔn)備,所以覺得住的還不錯。</p><p class="ql-block"> 幾個年輕人不歇,迫不及待地去了“萬象城”。我們幾個歇一會兒,打車去了“桂林百貨大樓”。對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百貨大樓”是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年輕時北京王府井的百貨大樓,跟旅游景點一樣,買不買東西都去逛一逛。四個人,為我挑選了一件T恤一件格子衫。</p><p class="ql-block"> 晚飯后走很遠(yuǎn)回到賓館。在大廳的角落有一個格子像是書櫥,過去看,大部分都是紙盒子,只有十幾本是舊的真書。一本徐志摩的還能看,幾張報紙可以瀏覽一下,和前臺說拿到房間去看。剛轉(zhuǎn)過彎兒,一個女服務(wù)員追過來,說你借了三本書,我們要登記。我說你看我就拿了一本書,幾張報紙。我有點兒不高興——一個大賓館,真夠“窮”的,只有十幾本舊書,客人借一本還像防賊似的,至于嘛。聰明的賓館服務(wù)員,是不是應(yīng)該提供更好的服務(wù),得到一個好評呢?這不比費勁巴拉地搞宣傳效果好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8-</p><p class="ql-block"> 9點20到桂林碼頭,坐游輪四小時到陽朔。住在陽朔。</p><p class="ql-block"> 昨天那位出租車司機(jī)說,很久都是天晴了。從游輪上看,真的是,水位下降了不少,江更像是一條河了,有大片的沙灘裸露出來。有一處灘的低洼處,江水彎到這里來,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有個人站在水里彎著腰,估計是在摸貝類的東西。過一會兒灘上有停著的窄筏子,有女人的歌聲傳到船上來。</p><p class="ql-block"> 輪船緩緩地走著。我們在二樓休息倉,船前船尾,船頂觀景臺之間來回穿梭,歇一會兒拍一會兒。兩小時以后,臨近中午,大家都疲倦了。我到船頂上時,上面船頭方向只有我兩個妹妹和另外一個不認(rèn)識的女孩。那女孩正在自拍,見我走過去就讓我?guī)退恼?。她開的是錄像,我緩緩移動,變換角度為她錄制。她接過去看,說挺好的。她邊說邊用手比劃著讓我拍大腿以上部分。我問她為什么錄像自己就停了?她看后說可能是時間到了。再拍,再看。她說等一下,等右前方的工程船開過去。她把手機(jī)掉過來,改為自拍模式。手機(jī)還是我拿著,我不用再盯著畫面看了,只管舉著手機(jī)一動不動地對著她,成了自拍桿了。無事可干,又不能只盯著這張離得很近的,眉飛色舞的臉,只能看岸上的山和樹。我真想對她說,你知道嗎你旁邊的這兩個是我的親妹妹呀。我忍住了,沒說。拍完這一段后她把手機(jī)拿過去看。我說快到陽朔了,就轉(zhuǎn)身向樓梯口走去。</p><p class="ql-block"> 下船坐車到“銀子巖”去,車上我跟大家講了我的“遭遇”。我說,如果人家讓我?guī)椭恼掌?,我?dāng)然要拍,可她拍的是錄像啊,而且是一段一段地拍,還不斷地給我提出改進(jìn)建議——我不是你家老公啊。眾人大笑。</p><p class="ql-block"> 銀子巖是個鐘乳石巖洞,那里面的濕熱令人不適。我在北京看過與它類似的“石花洞”和“上方山云水洞”,所以不以為奇,因此無以為記。</p><p class="ql-block"> 晚飯邀導(dǎo)游和我們一起進(jìn)餐,然后去看《印象?劉三姐》露天演出。</p><p class="ql-block"> 與昨天導(dǎo)游所說的,桂林住宿一般要有心理準(zhǔn)備,正相反,我看演出的期望值太高了,對如此低的收獲沒有心理準(zhǔn)備,所以觀感低于預(yù)期。整個劇從頭到尾碎片化,沒有主題,時間又短。從劇目的標(biāo)題可以看出是主打劉三姐,可劉三姐就只出現(xiàn)兩次:一次是開頭從遠(yuǎn)方的暗處坐船來,一次是中間她換上婚裝被阿牛哥用船接走,再沒了影子。中間齊秦齊豫的流行歌,和人數(shù)眾多的民族舞蹈也不太搭。</p><p class="ql-block"> 電影《劉三姐》中,有這么一段唱詞:“多謝了,多謝各位眾鄉(xiāng)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嘍哦,只有山歌敬親人嘛敬親人……”。這個是必須有的。但在劇中只在開頭唱了幾句,好像還是放的錄音,不是扮演劉三姐的女演員唱的。如果結(jié)尾用劉三姐唱著歌和鄉(xiāng)親們告別,也可以湊合著算首尾呼應(yīng)了;如果是劉三姐在船上唱著謝歌,船漸漸走遠(yuǎn),最后消失在遠(yuǎn)方的漁火中,我可能會落淚的。但這些都沒有,只有四個小孩拉著劉三姐到觀眾前面鞠躬,就完了。</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小插曲:演出開始前,大喇叭廣播說,不要拍照不要大聲喧嘩。但演出開始,一艘漁船從遠(yuǎn)方而來,就有一多半人開始拍照、錄像,黑暗中全是閃光,意境全被破壞了。我后排的幾個二大媽,從開始到結(jié)束隔一會兒就會嚎叫著鼓掌。多好的音樂和舞蹈也會被她們擾亂掉。我實在忍不住了,沒回頭罵了一句特碼的是不是有病啊。我媳婦用胳膊肘搗了我一下。</p><p class="ql-block"> 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9-</p><p class="ql-block"> 早飯后坐車去遇龍河竹筏漂流。</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我太過浪漫主義了。去之前想著在竹筏子上要不要赤腳,要不要在水緩處和撐船人說一聲我試著撐一下,或坐在筏子前面的小凳子上靜靜地看著默默的流水,像《邊城》或《那山那人那狗》里一樣的水上畫面……</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是妄想。江面上不是一個竹筏子,有多少游客就發(fā)多少竹筏子,游客多水面上就是密密的了。竹筏子不是竹子的,竹筏子上沒有小凳子,不能代撐船人撐筏子,甚至都不能離開座椅。每個筏子坐兩人,筏子上的兩個人緊挨著,只能呆呆地看前方,互相照相都不可能。即便照相也不好看,因為人人都穿著臃腫的黃色救生衣。</p><p class="ql-block"> 說實在的,有一段景色還真是不錯的,水面的盡頭是淡墨色的青山,山水融合成一體自然就是一幅畫了。</p><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路上我不甘心,小聲問撐船人我能不能坐到船頭去。當(dāng)然不能,規(guī)定是不能破的。安全二字是一種束縛。撐船人要生活,他不可能為了你激動一下而丟掉工作。他們撐船一次只能掙四十塊錢,撐完一次排隊等待,游客多時一天可能撐兩次,游客少時一天只能撐一次。快到終點的時,幾條筏子靠攏,撐船人之間說著話,游客也和他們說說話。有人和一個最年輕的撐船小伙開玩笑,到北京做上門女婿吧。大家的注意力都轉(zhuǎn)向他,說他帥。我隔著兩條筏子都看見他的臉紅了。我旁邊一個比他大一點的撐船人,說他是我們這群人中最小的。</p><p class="ql-block"> 去“世外桃源”。那里不古,成為景區(qū)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鐵丁無法考察故事之真?zhèn)?,姑信之?lt;/p><p class="ql-block"> 坐船緣溪行,岸左有桃花。前有山彎,樹林掩映處有茅舍,導(dǎo)游女稱此乃原住民之居所。轉(zhuǎn)過山彎,水面略闊,岸邊有原住民二,歌之舞之。鐵丁揮手并高聲哦哦,對方回之以擺手哦哦。再轉(zhuǎn)下一山彎,哦哦聲漸遠(yuǎn)直到消失。鐵丁的呆性又發(fā)了:或一人或二人,買舟向上,只有漿入水聲和秋蟲的低唱;舉杯忽停,細(xì)聽岸上慢歌哼唱和干枝被踩斷的聲音。慢慢就醉了,醉臥舟中,任樹頂日光的斑駁在臉上衣上跳動。</p><p class="ql-block"> 這都沒有。沒有酒,也沒有靜。溪上一個緊跟一個的游船,前船的二大媽們一刻不停地喧鬧著。在嘰嘰喳喳聲中登岸。岸坡上有許多相連的木屋,不知是何去處。沿路而行,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隨處可見五柳先生之詩文。誰都知道,五柳先生家在江西,虛幻的桃花源在武陵,這里竟然也沾了他的光。</p><p class="ql-block"> 午飯后去古東景區(qū),看瀑布。下山返回時雙腿酸疼。返回桂林市區(qū)。晚飯打車去的萬象城吃自助,返回時步行,到賓館后就不想動了。</p> <p class="ql-block"> -11-10-</p><p class="ql-block"> 環(huán)桂皆山也。因此,桂林這座城市不可能無限擴(kuò)充,像北京由最初的二環(huán)擴(kuò)到了現(xiàn)在的六環(huán)那樣。小而聚,大易散,所以桂林的景點大多離得不遠(yuǎn)。</p><p class="ql-block"> 今日晚起。去看“劉三姐大觀園”。先看了舊寨子,不大,人們都住旁邊的新樓房去了。買了一個銀酒杯,我極喜歡,因銀杯中段外面有一圈竹編,一下子就藝術(shù)起來。然后到一個劇院里看模仿電影《劉三姐》的演出片段。正看得興致勃勃,忽然主持人開始介紹一個書法家,開始賣字畫。沒等演完我就起身出來了。去看斗雞。斗雞的演出要等劇場那邊“劉三姐”的演出結(jié)束才開始,銜接得天衣無縫。四只雞,兩兩相斗,要提前掃碼押勝,押對有獎。前面預(yù)熱二十分鐘,斗雞兩三分鐘,沒等眨眼結(jié)束了。</p><p class="ql-block"> 午飯后去購當(dāng)?shù)赝撂禺a(chǎn),然后去象鼻山。導(dǎo)游在講解石雕大象的時候,講得過于詳細(xì)了,然后又把大家?guī)нM(jìn)一個屋子講祈愿牌牌。時間太緊了,我們只能脫離他們繼續(xù)向前??吹较蟊巧降臅r候,也就看到了大片的人。興致全無,匆匆照了兩張像回返。路上經(jīng)過日月雙塔,坐著照了一張手托鐵搭像。有人要去“東西巷”。我的沙眼沙疼得厲害,就回了賓館。晚上妻子從“東西巷”回來,帶了快餐,還給我刻了一方雞血石印章。</p><p class="ql-block"> 明日返京。</p> <p class="ql-block"> 附:</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畫山繡水</b></p><p class="ql-block"> 楊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人把它當(dāng)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出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fēng)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自然是絕世少有的。</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憑著我一枝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jié)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游一番,看個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順?biāo)?,船穩(wěn),艙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著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jìn)最恬靜的夢境里去。</p><p class="ql-block"> 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江面上不斷漂著靈巧的小竹筏子,老漁翁戴著尖頂竹笠,安閑地倚著魚簍抽煙。竹筏子的梢上停著幾只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異常機(jī)靈,抖著翅膀撲進(jìn)水里去,山影一時都攪碎了。一轉(zhuǎn)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里咬著條銀色細(xì)鱗的鰱子魚,咕嘟地吞下去。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jìn)竹簍里去。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jìn)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huán)兒,吞不下去。</p><p class="ql-block"> 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們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寶庫,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鬢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誰,心胸里都貯藏著無數(shù)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p><p class="ql-block"> 你不妨這樣問一句:“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那船家準(zhǔn)會說:“怎么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lt;/p><p class="ql-block"> 這以后,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閑,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著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歷:什么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螺螄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巖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著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著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p><p class="ql-block"> 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巖。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么叫父子巖,就難懂了。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p><p class="ql-block"> 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不料叫圩子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著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zhǔn)備把當(dāng)?shù)丶Z米都搜括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xiàn)給皇帝買官做。糧米運(yùn)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么?龍家父子不肯干,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得他們的義氣……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婆橋了,也有個故事……</p><p class="ql-block"> 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么多故事,誰也說不清。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著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著江邊修一座橋。修著修著,一發(fā)山水,沖垮了,幾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一鼓氣把橋修起來。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p><p class="ql-block"> 前邊那不就是寡婆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巖,下頭排著幾個巖洞,乍一看,真像橋呢。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fēng)一吹,蕭蕭颯颯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的歌音吧?</p><p class="ql-block"> 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fā)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jìn)一座極珍貴的美術(shù)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長袍,正在側(cè)著頭往北嘹望。下邊有個婦人,背著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zāi)荒,有一對夫婦帶著小孩,背著點米,往桂林逃荒。逃到這里,米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里像刀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頂,想嘹望嘹望桂林還有多遠(yuǎn),妻子又從下邊望著丈夫。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實。</p><p class="ql-block"> 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jīng)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巖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婦娘巖是陽朔境內(nèi)風(fēng)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巖石當(dāng)中藏著個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p><p class="ql-block"> 船家指點著山巖,往往嘆息著說:“多可憐的媳婦娘?。≌?dāng)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jīng)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財主仗勢欺人,強(qiáng)逼著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轎里,思前想后,趕走到巖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巖石當(dāng)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巖洞里了?!?lt;/p><p class="ql-block"> 到這兒,你興許會說:“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xiàn)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yīng)該改改名兒,別盡說這類陰慘慘的故事才好?!?lt;/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要改名兒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nèi)嗣衿D難苦恨的生活吧,這是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