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b>今年(2024年)10月是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以下簡稱港口博物館)開館10周年。</b>為見證洋洋大港的發(fā)展歷史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筆者于近日游覽了位于北侖梅山灣新城的港口博物館。現制作成《東方大港,揚帆起航》中國港口博物館見聞,供讀者賞閱。<b>旨在贊頌“港通天下”的繁榮昌盛,弘揚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寧波舟山港掠影》</b></p> 港口博物館的外型似海螺 <p class="ql-block">前幾天,因受臺風康妮的影響,筆者去參觀時,正遇茫茫大雨。<b>雨中的博物館,猶如一只諾大的海螺,在雨中蕩漾,顯得格外秀麗.飄逸,</b>地面上的博物館與地面積水倒影織成的畫卷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海螺是一種常見的海洋生物,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區(qū),海螺有著獨特的含義,有著與航海、海洋和導航相關的標識。由于海螺的外形獨特,它可以被視為海洋的象征,因為它們與海洋貿易和漁業(yè)緊密相關。筆者認為,<b>把《港口博物館》外形設計成一只大海螺,既作為航海、海洋的象征,又作為昌盛、富饒的標識,嘆為觀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組照《中國港口博物館》</b></p> 港口因人類活動應運而生 <p class="ql-block">進入博物館內,中國港口歷史陳列映入眼簾,展廳以歷史時間順序為主線,<b>按照遠古、古代、近代和現當代四個歷史階段,展示我國港口的發(fā)展變化。</b>展區(qū)面積為3000平方米。主要展現各歷史階段中國港口發(fā)生的具有時代性、標志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史實、典型事件和重大成就,<b>既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全國港口的發(fā)展全貌,也反映特定歷史時期重要港口的獨特作用。</b></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時代,人們擇水而居。隨著捕魚和原始運輸的開展,港口應運而生,于是出現了<b>船舶停靠的地方,立木或立石成港,稱原始港點。?原始港點的出現,促進了濱水聚落的發(fā)展。</b><span style="font-size:18px;">夏.商.周之際,木板船和帆船的出現,推動了原始港點向原始港口的演進。</span>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水路運輸作為一種重要的運輸方式,促進了向商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擴展。<b>港口最先在當時的政治中心,軍事要地,交通要道形成。</b></p> <p class="ql-block">商周以來,戰(zhàn)爭頻繁,水運因其便利快捷,成為軍事運輸的首選。<b>為了在戰(zhàn)爭中取得主動,各國對航道的開鑿、港口的建設</b>都極為重視。</p><p class="ql-block">在展館,一件銅缶極為注目。銅缶作為盛酒(水)器,從春秋中期到戰(zhàn)國晚期一直沿用。此缶出土于廣西北部灣,為駱越文化的青銅器。器身下腹部的主體紋飾為四組羽人船紋,似呈凱旋歸來情景,反映了我國古人的航渡活動。是當時越人善舟、水事發(fā)達的體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銅缶/戰(zhàn)國時期》</b></p> <p class="ql-block">在展廳兩端,筆者見到了兩艘在廣西北部灣河道出土的明朝時期獨木舟。蒼狼.古樸,令人驚嘆。這兩艘獨木舟都是用單根樹干挖成的小舟,制作簡單,不易漏水,無散架的風險,但需要借助漿的驅動。筆者聯想起,<b>上個月到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參觀時,仍見到一支出土7000年前的木船漿,足見獨木舟是人類最古老的水域運輸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制作獨木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廣西北部灣河道出土的獨木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河姆渡出土的木船槳》</b></p> <p class="ql-block">1854年(咸豐四年),<b>寧波慶安會館,從國外引進第一艘機動船,稱之為“寶順”輪船。</b>"寶順"輪船騁30年,為我國抗擊外來侵略和航運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b>這是我國航運史上由帆船向機動船時代過渡的重要標志。</b>慶安會館內原有董沛撰寫的書《寶順輪始末》石碑,該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寶順輪模型》</b></p> 港口見證了國家的興與衰 <p class="ql-block">通過展廳的展示,充分證明港口是隨著國家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聯的。<b>國家興,則港口興;國家衰,則港口衰。</b></p> <p class="ql-block">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港口技術沒有顯著的進步。<b>而靈渠的開鑿,江南、江北運河的開通都促進了港口數量的增加,</b>在沿海以及長江、珠江、黃河水系水運或水陸交通的重要節(jié)點上,普遍出現了相對穩(wěn)定的港口,形成與后世港口基本相同的分布格局。宋元時期,造船、航運技術顯著提升,兼之政府采取對外招徠、對內放寬、稅收引導、市舶管理等舉措,促使<b>港口發(fā)展進入新的高峰期。</b>長江流域港口充分發(fā)育、海港河港全面興盛、港口布局更加成熟,市鎮(zhèn)小港不斷涌現是這一時期港口發(fā)展的新特點。</p> <p class="ql-block">明清兩朝建立之初,為維護海疆安全,都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海禁"作為隔絕內外、維護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其間或嚴或弛,但始終都是兩朝的基本國策。為平衡海禁與對外貿易需求的矛盾,<b>朝貢貿易成為了統(tǒng)治者認可的官方途徑。</b></p> <p class="ql-block">明中葉以后,江南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出口貨源地與進口商品銷售地,<b>寧波作為與大海之間的跳板,寧波雙嶼港發(fā)展成當時最大的國際貿易港。</b>1684年(清康熙23年),清政府正式解除海禁,開放海上貿易。1684年至1685年,清政府在江蘇云臺山、浙江寧波、福建漳州、廣東廣州分設四個海關,<b>習稱"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和"粵海關",</b>管理對外貿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建于1763年的浙海關樓》</b></p> <p class="ql-block">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了一場<b>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即鴉片戰(zhàn)爭。</b>清政府戰(zhàn)敗后,于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中英簽定《南京條約》,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的五個沿海城市——</span><b style="font-size:18px;">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的口岸,辟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b>“五口通商",實際上代表著中國貿易、關稅等一系列主權的喪失,使得中國沿海、內河的主要港口被迫開放。<b>這些港口被稱為"約開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五口通商后的寧波老外灘》</b></p> <p class="ql-block">鴉片戰(zhàn)爭后,中西文明在港口地區(qū)激烈地沖突與交融。<b>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在港口波瀾起伏,中國人爭取港口治權一刻沒有停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國勢力的擴張。</b>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除旅順港外,港口的治權均收回到中國人手中(1955年,根據中蘇兩國的協定,蘇聯將旅順軍港交還中國)。</p> 港口筑起了海上絲綢之路 <p class="ql-block">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大規(guī)模近海航行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fā)展。宋元、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使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聯結東西的長江流域的航運達到了興盛頂峰,<b>景德鎮(zhèn)瓷器、江浙的絲綢外銷極盛,海上絲綢之路不斷得到延伸。</b></p> <p class="ql-block">宋元時期,因貿易發(fā)展,倉儲大增。<b>在寧波永豐庫遺址,出土了大量貿易陶瓷,匯聚了中國宋元時期大江南北不同區(qū)域的著名窯系,反映了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繁榮的真實情況。</b>永豐庫遺址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總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遺址以兩處單體建筑基址為核心,并有與之相關的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眾多遺跡,出土可復原各類文物800余件,永豐庫遺址<b>是國內首次發(fā)現的古代大型倉庫</b>,是中國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2003年4月,<b>永豐庫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永豐庫遺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組照《三江口附近遺址》</b></p> <p class="ql-block">“海上絲綢之路”是財富之路,亦是文化之路。佛教發(fā)展到宋代,在民間受到廣泛信仰與崇拜,同時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傳播。1168年、1187年,日僧榮西兩度來中國學習佛法。他在寧波天童寺學法期間,深受寺內飲茶風尚熏染,經常實地考察種茶.制茶.泡茶的方法。在他的倡導和傳播下,日本茶文化迅速發(fā)展。為此,<b>茶葉及茶文化也繼瓷器、絲綢后迅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交流的重要內容。</b></p> <p class="ql-block"><b>?五口通商后,上海是第一個開埠的港口城市。?</b>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guī)定,上海正式開埠。?上海開埠后,外國商品和外資紛紛涌進,開設行棧、設立碼頭、劃定租界、開辦銀行,從此上海進入歷史發(fā)展的轉折點。從一個不起眼的海邊縣城開始朝著遠東大都市邁進。</p> <p class="ql-block"><b>緊接著,寧波港開埠。</b>據《原英國駐寧波領事館檔案》記載,1844年3月23日,<b>”鸚鵡螺號”雙桅帆船裝滿了茶葉離開寧波港,目的地倫敦,中途只在香港停留,這是寧波港開埠的第一船。</b>寧波港開埠后,江北老外灘至三江口江廈街一帶,商貿非?;钴S。開埠時有16個碼頭(當時稱道頭),有魚蝦,布匹、糧食等,呈現一片繁榮景象。<b>“走遍天下,不及寧波江廈”,“闖過三關六碼頭,不及寧波咸河頭”,</b>這就是寧波港開埠后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組照《百年前的寧波江廈街》</b></p> 港口承載著未來的希望 <p class="ql-block">新中國的建立,為我國社會更好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b>建國初期的港口行業(yè),亦進發(fā)出勃勃的生機。</b>在經歷了有計劃的恢復和重建及70年代的建港高潮后,全國港口在泊位等級、技術革新、作業(yè)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觀。</p> <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一批沿江、沿海港口獲得跨躍式發(fā)展。積極發(fā)展港口主樞紐、建設專業(yè)化深水泊位是這一時期港口建設的主要特點。<b>港口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聯接世界的樞紐及向廣大腹地發(fā)射現代化影響的強大輻射源,在國家發(fā)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b></p> <p class="ql-block">時間定格到2002年,彼時的寧波舟山港還是兩個獨立的港口。當年12月,<b>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考察寧波港。優(yōu)良的港口條件、壯觀的碼頭景象,讓習近平深感兩港合一的巨大潛力,首次提出了“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fā)展”的構想。</b></p><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寧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成立。2006年1月1日,寧波舟山港名稱正式啟用,從此,掀開了港口一體化發(fā)展的新篇章。2008年,寧波舟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標準箱,排名躍居全球第八位。2009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77億噸,首次位居全球海港吞吐量第一。<b>時至今日,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稱號已保持了15年</b>。2023年,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為13.24億噸?,穩(wěn)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3530萬標準箱,穩(wěn)居全球第三?。</p><p class="ql-block">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之所以能夠連續(xù)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主要得益于其龐大的規(guī)模和高效的運營。<b>寧波舟山港擁有20個港區(qū),密布的航線網絡,連接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多個港口,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港航物流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組照《大港風光》</b></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0日,《寧波舟山港總體規(guī)劃(2035年)》獲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規(guī)劃預測,<b>2035年寧波舟山港貨物總吞吐量將達到1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6000萬標箱,</b>港口功能包括集裝箱、散貨、原油、液體化工產品等多種貨類的裝卸、儲存、中轉和配送服務?。寧波舟山港猶如一艘巨輪,正揚帆起航,馳向更深更遠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組照《大港風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結 語</b></p><p class="ql-block">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b>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航船已經起航。中國港口正在這浩浩途上,描繪千舸競發(fā),云帆蔽日的壯闊圖景。</b>推開時光之門,新時代的朝陽已躍升在地平線上,照亮著中國港口的奮進之路。讓我們從港口出發(f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揚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謝謝大家的閱讀與觀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再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