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魯迅有句話說年輕人,“挑了一擔同情來到他那里,強迫他出很高的代價”。其實魯迅是抱著一腔無奈這樣說的。這不能不從魯迅對一位青年的故事說起。</p> <p class="ql-block">魯迅在中山大學教書時,一位崇拜他的青年拜訪他,魯迅對年輕人是寄予厚望的,于是就讓這位漂泊的青年住在他家。后來魯迅旅居上海,住在景云里弄堂一幢三層小樓,也便把那位青年帶到上海,和他一同住著。結果那位青年看到魯迅沒有子女,自以為魯迅把他當成了兒子,并招來自己的女朋友在魯迅家吃住,認為魯迅會把這位女士當做他的兒媳婦 ,堂而皇之的在魯迅家吃住,一切費用均由魯迅承擔,這讓魯迅生活一下子吃緊了起來。無奈他到一些出版社給青年聯(lián)系工作,即使出版社不接受,有個名分也行,一月四十塊大洋,由魯迅支付出版社轉交這位青年,就當是他的勞動報酬,不能說是魯迅的錢。魯迅既照顧青年生活,還維護他的尊嚴,可謂處心積慮。結果在魯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出版社,答應支付一半工資,另一半由魯迅自己支付時,那位青年竟憤然離去,連個招呼都不打,從此在魯迅眼里永遠消失。這讓魯迅很是尷尬。</p> <p class="ql-block">這則故事深深憤怒了我。作為一代文豪的周先生,拿著一腔熱血待人,居然連個好都沒有落下,卻留下一腔恩怨,誰是誰非?青年以 為魯迅不要他當兒子了,魯迅認為青年不懂得感恩。究其因,是人的慣性思維作怪,魯迅沒有看清楚一個人的劣根性。</p><p class="ql-block">人的善良固然好。性本善與性本惡的討論一直存在。存天理,滅人欲,是為后天而說的,說明人欲是一種先天的本能。一個襁褓中的小孩,看到別人拿好吃的就會伸手去奪,拿不到就大哭大鬧。自己的好東西別人來搶,他是做死也不會給的,硬搶只會讓他大怒光火,除 非你拿個東西去交換。這就是人性。</p> <p class="ql-block">魯迅對待青年的善意無可厚非,本意是扶持青年發(fā)展,可惜用錯了地方。一個素昧平生的小子投拜人家門下,白吃白喝,本該感激零涕,結果卻換來一腔怨恨,還自以為是的認為是魯迅的兒子,就該吃他喝他。這種人本不該交,可惜是魯迅認錯了人。所以善良應該倡導,關鍵要看清善良的對象。</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最有情有義的哥們莫過于三國的劉關張。劉備是一個織履窮小子,雖然有皇室的招牌,但那都是祖上的光榮,到他不過是一個破落戶而已。其實像他那樣的身份,華夏子孫人人都可具備,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墒莿涮貏e會來事,靠著幾滴眼淚就收繳了張飛辛苦殺豬掙來的萬貫家產(chǎn),幫他起兵打天下。關羽武功蓋世,居然看不上曹操封侯拜相的恩遇,死心塌地跟著這個窮小子,最終身首異處。不過劉備對這兩人確實很好,以至于為關羽報仇而夷陵大敗,自己也搭上了身家性命。從知遇之交來說,關張選對了主子。而另一個故事卻不是這樣。楚漢之爭時劉邦項羽結拜為異姓兄弟。項羽尊劉邦為兄,扣押呂氏做人質而秋毫未犯,畢恭畢敬伺候著這位異姓嫂嫂。鴻門宴項羽本要殺劉邦,結果顧念兄弟之情,讓這個小亭長趁急溜走,氣的范增吐血。而劉邦呢?在項羽兵困垓下,指示手下,“得項羽首級者萬戶侯””,必欲絕之而后快。同樣的拜把兄弟,劉關張生死不棄,劉邦欲項羽死而后快。終其因,是因人而異導致的不同后果。如果項羽不把劉邦當兄弟,豈能命喪烏江,虞姬自刎?究起因,是認錯了人。</p> <p class="ql-block">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常有報道,老人摔倒學生去扶,結果被老人訛詐說撞了人家,誘發(fā)了老人該不該扶的爭論。老人摔倒肯定要扶,關鍵是要扶好人。公交車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本是一種倫理道德,人家不讓也無可厚非。但一些老人認為年輕人就應該讓座,居然出現(xiàn)孕婦沒有讓座老人大打出手的現(xiàn)象。這說明,你對人的好,長期下去,對方會不感覺到你的好,認為你應該這樣,一旦不做,反而怨氣橫生,居然結下了私仇,也導致國人不敢扶老人,不愿讓座。因為你面對的人可能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的人,與動物何異?沒有一個人會給動物讓座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魯迅的情況,反而是漠然置之者成了好人。因為你在冷漠中偶爾熱情,對方就會感激涕零,會倍感溫暖。長期熱情,對方在溫柔鄉(xiāng)里習慣于舒服,偶爾降點溫度,就會頭疼感冒,那樣他就認為,是你導致了他的感冒,所以生起了仇恨。冬天本是寒冷,偶爾氣溫回升,人人皆喜。春天陽光明媚,百花爭艷,偶爾一點霜凍或沙塵,就會引來 “鬼天氣”的責罵。這就是魯迅倒霉的原因。人固然要對人好,固然要抱著誠心待人,關鍵要分清對誰而為。東郭先生倒霉倒在他錯救了狼,農(nóng)夫和蛇的故事說明蛇是冷血動物,斷然不可亂救。仁慈用錯了地方,自己也會搭上生家性命。</p> <p class="ql-block">兩只刺猬報團取暖,遠了會凍傷,近了會刺傷,必須保持適度距離,才是最好的相處。如果魯迅對那個小子沒有那么熱情,他也就不會把自己當成魯迅的兒子。他可能對魯迅感激涕零,主動找事做,幫貼老先生的家用。這樣豈不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