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嵩山論孝》在嵩陽書院開講了</p><p class="ql-block"> 吳素濤</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月十日, 由中國文化書院主辦的第九屆孝文化節(jié),全國第十九屆孝賢人物表彰大會在嵩山舉辦。上午大會表彰十位孝賢人物,下午,在嵩陽書院舉辦了首屆《嵩山論孝》講座。講座特別邀請中共中央黨校行政學院劉余莉教授,嵩山文化研究會常委長呂紅軍以及呂明晰導演,劉冰,等五位專家學者圍繞孝賢文化進行了發(fā)言。</p><p class="ql-block"> 劉余莉教授以《心態(tài)改變命運》為題作精彩的主旨報告。劉教授指出,“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心態(tài)即命運,圣凡之間的區(qū)別在于起心動念之不同。若想達至“君子坦蕩蕩”的境界,需要克己復禮,克除私欲、折服傲慢,助人為樂、成人之美。社交的意義在于見賢思齊,學習卓越之人大公無私的品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國家忠誠、為社會奉獻。她強調,面對逆境要認清其本質,明白每個人都會面臨挫折,但挫折不會永存。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把挫折變?yōu)槌晒Φ膲|腳石;每次挫折都會有轉折點,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逆境也能成就人。在上述前提下檢討挫折,汲取教訓,看清并糾正自身的弱點,做到“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事事順利的關鍵在于厚植德行,要明白福田心耕之理,懂得以自己的影響力去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如此方能于工作中積累功德。她還提出,實現(xiàn)良好有效的道德教化,需從孝悌教育入手,培養(yǎng)人有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進而塑造自身良好人格,持續(xù)邁向覺悟且智慧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嵩山文化研究會呂宏軍會長,從五代十國戰(zhàn)亂中誕生的嵩陽書院,堅持到傳承儒家學說,到二程理學的創(chuàng)立,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發(fā)展,嵩陽書院己成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孝賢文化的主陣地。嵩山論孝在這里開講,會很好的融匯歷史文化智慧,推動當代孝賢文化風清氣正,造福社會,民生。</p><p class="ql-block">呂明晰、劉冰、秦東魁、孟亮幾位名師也分別做了精彩的發(fā)言。這次嵩山論孝,和十大孝賢人物表彰大會的成功舉辦具有深遠的意義,是一個很好的文化開端,也是對未來文化發(fā)展方向的積極引領。</p> <p class="ql-block">劉余莉教授精彩授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