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巖畫</p><p class="ql-block">巖畫最早出現(xiàn)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制度也出現(xiàn)早舊石器時代)。巖畫是古代的狩獵著和牧人們用尖狀利器和礦石顏料鑿刻、繪制在山崖、峭壁及獨立巖石上的一種原始文化藝術(shù)。在文字沒有發(fā)明前,遠(yuǎn)古先民用這種方式記錄生活(它是不是文字的先驅(qū),有沒有可能文字源于巖畫,待考),這些獨特的藝術(shù)作品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文獻(xiàn)與文字”,巖畫為我們研究古人類社會活動生產(chǎn)和探究其精神(文化藝術(shù))世界提供了珍貴的圖像資料。</p><p class="ql-block">巖畫等制作時間跨度很大,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最晚的在元代。巖畫的制作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幾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朝代均有巖畫遺留下來。</p><p class="ql-block">巖畫的分布十分廣泛,中國是世界上巖畫十分豐富的國家之一。巖畫不僅記錄了古代先民生活場景,如放牧、狩獵、戰(zhàn)爭、祭祀、舞蹈等,同時還反應(yīng)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信仰。</p><p class="ql-block">西藏巖畫展示了遠(yuǎn)古游牧民的生活方式與圖騰崇拜、自然崇拜、日月星辰、動物、狩獵、游牧生活、戰(zhàn)爭、歌舞、馱鹽場景、巫師祭祀、樹神等。這些巖畫的制作方法包括刻制、涂繪,巖畫的題材廣泛。西藏巖畫保留了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料,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但是在現(xiàn)階段對它的保護(hù)方面欠缺,因為巖畫都在深山峽谷巖石表面,經(jīng)歷著風(fēng)吹雨打的野外,所以對它的保護(hù)應(yīng)該引起高度重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