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下旬,我們駕車至遼寧興城,開始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紅海灘。</p><p class="ql-block"> 紅海灘的最佳觀賞期為每年的9月底至10月初,因此時已過最佳觀賞期也過了旅游旺季,景區(qū)免收門票,游客很少,諾大的停車場空余車位很多。</p> <p class="ql-block"> 興城紅海灘位于興城城區(qū)南、濱海公路向海一側(cè)的海灘,總長約7公里,面積約600余公頃。</p> <p class="ql-block"> 觀賞紅海灘的步行棧道約七千米,其中觀景平臺是參照遼寧號航母造型,以1:1比例設計建造,面積達1.44萬平方米,艦島為上下兩層、高15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觀景棧道被命名為“航母棧道“</p> <p class="ql-block"> 我們到達時,恰逢“航母”內(nèi)正有2個展項,一層展出的是泰山石刻拓片展。</p> <p class="ql-block"> ▽這2個字很有名,叫做“風月無邊”</p> <p class="ql-block"> 二層展出是的種船模</p> <p class="ql-block"> ▽“遼寧號”</p> <p class="ql-block"> ▽泰坦尼克號</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興城古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興城古城,又名寧遠衛(wèi)城,位于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qū)中心地段,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和軍事重鎮(zhèn)。</p><p class="ql-block"> 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駐守這里的總兵巫凱和都御史包懷德,為防御北方蒙古的襲擾,呈請督造了這座城池,賜名寧遠。明代為寧遠衛(wèi)城,清代稱寧遠洲,1914年改名為興城并一直延用至今。</p> 第三站,龍回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龍回頭位于遼寧省興城市龍灣海濱浴場以南2公里處,這里風光秀美,風光旖旎,沿海棧道興城段全長約1600米。龍回頭景觀臺依山臨海,松濤起伏,陡峭的懸崖下是美麗的海岸線,舉目遠望浩瀚的大海,還可以飽覽葫蘆島新城區(qū)的城市景觀。</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龍回頭的來歷有兩個傳說,一是,相傳乾隆皇帝出京巡幸,回途路過此處,見此美景不止一次地回頭觀望。二是,傳說,渤海灣內(nèi)曾經(jīng)海怪出沒,有一天,就來了一條來此修行的龍,看到這里百姓,受到海怪的欺負,就用自己的法力將海怪除掉了,海怪除掉后,它的修行也圓滿了,馬上就要離開這一方水土,這條修行的龍有些依依不舍,頻頻回頭。</p> 第四站,三礁攬勝 <p class="ql-block"> 三礁攬勝是興城海濱風景區(qū)內(nèi)的一處景點,由三座盤踞海中的明礁組成,各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觀海亭,有棧橋相連。</p> <p class="ql-block"> ▽興城??谟凶栈ㄅ瘢嗪?谑嗪@镉袀€菊花島(覺華島),菊花女眼望著菊花島的方向,似懂事的女兒眺望遠方的爹娘。</p> 最后一站,覺華島。第二日早9:30,乘船登島,票價120元,島上擺渡車票價28元。。 <p class="ql-block"> 覺華島,又名菊花島,地處遼寧省渤海遼東灣西北部,是遼寧省葫蘆島市下轄興城市的基巖島,距興城東南12.5公里,面積11.26平方千米,因遼代建大龍宮寺遺址,古碑記載此處稱覺華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古岸畫廊景區(qū),內(nèi)有千年菩提樹、八角琉璃井、大龍宮寺、唐王洞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 ▽八角琉璃井</p> <p class="ql-block"> ▽千年菩提樹</p> <p class="ql-block"> 唐王洞,原名藏王洞。戰(zhàn)國末期,燕王太子丹因派荊軻刺秦王未遂,逃到菊花島上去避難。當時,菊花島叫桃花島,滿島桃樹,春天花開如云,只不過那時桃花是白的。后來,秦大將白起追太子丹到首山下,親自帶人馬上島搜查。太子丹一聽白起要上島,無處躲藏,急得在連人也進不去的洞口哭得死去落來,眼淚全變成血滲在土內(nèi)。島上桃花因吸了太子丹的血淚也變成紅色,后來傳到島外,世上的桃花就變成了紅色。</p><p class="ql-block">太子丹正哭,洞門“咯吱一聲開了,太子丹貓腰”鉆了進去,瞬時洞口又恢復了原狀。白起在島上沒搜到太子丹,懷疑他藏進洞內(nèi),可洞又不好進,于是就命人抬過他那五百斤重的銅胎鐵臂弓,對準洞內(nèi)就是一箭,“嗖”!箭從太子丹身邊穿過,“轟隆”一聲,洞底射出一個通到大海的窟窿,那箭掉進大海里,成了狼牙礁。白起聽洞里沒反應,以為沒人,就帶兵出島追向遼中衛(wèi)。白起走后,洞口變大,太子丹一出來,洞口又成老樣子,后人就把燕王太子丹的藏身洞,定名為藏王洞。</p><p class="ql-block"> 幾百年后,唐王李世民跨海東征,霧天錯在島上登陸。一上島就遇見大雨,無處躲藏,徐茂公指著藏王洞說:“這是當年燕王太子丹的藏身洞”,唐王嘆口氣說:“他進洞避秦,我進洞避雨,難道統(tǒng)一天下的唐天子竟不如他一個亡國的王太子?”唐王話未完,洞口,“咯吱”一聲又變大了,唐王和長孫皇后貓腰進洞,才避過這場大雨。由于唐王出洞時無意中用手托了下洞上壁,洞就再也沒恢復原狀。從此,就變成唐王洞了。</p> <p class="ql-block"> ▽唐王洞</p> 李世民像 <p class="ql-block"> ▽大龍宮寺</p> <p class="ql-block"> ▽觀景棧道</p> <p class="ql-block"> 覺華島對外聯(lián)系主要靠輪渡通向興城市客運碼頭,冬季結(jié)冰期停航。我們到達時因已過旅游旺季,每天只有2班船往返,不像旺季時那么頻繁。</p> 覺華島碼頭 我們乘坐的渡船 <div><br></div><div><br></div><div> 離開覺華島,我們意尤未盡地驅(qū)車返程。</div><div> 興城不是旅游熱點城市,這個時節(jié)到游,除了不能下海暢游,到處不收門票,秋色宜人,游人不多,餐飲價格實惠,感受非常好。</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