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參加工作那年,周末從外地回家。<br> 母親對我說:“你二姐家的萍兒來姥姥家有四五天了,從昨晚上就想家了,你送她回家吧。”<br> 我打量了一下,便笑著說:“外甥女過姥姥家,置身新衣服多漂亮,回家后鄰里親戚都夸?!?lt;br> 我于是騎著自行車,帶著四五歲的萍兒去縣城買新衣。 1989年,最熱鬧的服裝市場要數(shù)城區(qū)偏北的人民商場了。長達(dá)千米的丁字形步行街,上面用塑鋼瓦覆蓋,下面街道中間擺著密密麻麻的售貨攤子,各色糖果、副食,洗刷用品、紙張文具,兒童玩具,土產(chǎn)雜貨,應(yīng)有盡有。街道兩邊是近百家門面店,大多是服裝店,四周墻面上掛滿了上衣、內(nèi)衣、褲子、裙子,墻根摞著一箱一箱,堆著一袋一袋的衣物,以童裝和女裝為多。<br> 因?yàn)槿嗣裆虉鲐浳稞R全,賣貨就按批發(fā)價,全縣幾百個小賣部幾乎都從這里進(jìn)貨,所以夾在店鋪和貨攤之間的兩條人行道上,各路買家絡(luò)繹不絕。要是碰到載貨小推車或三輪車裝貨、卸貨,客人還得繞彎走。 為安全考慮,我就讓萍兒坐在后座上,自己牽著車把走。街道中間有一道斜坡,載貨車時常堵路。下面來往的客人更是摩肩接踵。我就支起自行車,把外甥女抱下來,叮囑她站在中間的小平臺上別動,我去店里看看,有沒有適合小女孩穿的漂亮的連衣裙。<br> 第一家店鋪,老板忙著給兩位婦女顧客挑選上衣,我折身進(jìn)了第二家。墻上沒有童裝,老板就從麻袋里往外掏。一件件皺巴巴的,花色也不漂亮。我就從后門出來進(jìn)了第三家。老板得知我的需求后,讓我稍等片刻。她收完了上一位顧客的衣服款,就從袋子里找出來三件女童裙。我覺得不錯,就示意老板放柜臺上,外出叫外甥女來試試。 這一出去可不得了,萍兒不見了!到處巡視,蹤影全無,連自行車也一并丟失。我如五雷轟頂,咋辦?<br> 我先問了附近三四位攤主,都說忙著應(yīng)對顧客沒留意小孩。我又跑到商場兩端的出口,懇求老板留意。若是有人牽著鳳凰牌加重車帶著自行車一般高的扎著小馬尾辮的女孩,千萬要幫忙留住。 經(jīng)好心人提醒,我又跑到商場管理處,請播音員迅速播放尋人啟事。女播音員真是善解人意,我還沒離開屋門,她就開始反復(fù)播放尋人信息了。我無論走到哪兒,總有人關(guān)切地詢問“找到你外甥女了嗎?”我既感動,又無奈。我怎么給姐姐、姐夫交代?<br> 猛然想起,大哥的工地離這里不過二三里路程。我飛一般跑去搬救兵。十幾個工人都是我哥的好友,停下機(jī)器就奔人民商場來了,有的打車到東大橋道路收費(fèi)站,有的到長途客運(yùn)站,有的到火車站…… 我從心里一遍一遍默念:菩薩保佑,老天保佑,萍兒沒事,安全回來……<br> 弟弟跑來告訴我:“別找了,萍兒回家了?!蔽掖笙策^望,問:“誰帶她回家的?”<br> 弟弟說:“她自己牽著車子回去的?!? 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個還不及自行車高,年僅四五歲的小女孩,怎么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牽著三四十斤重的大自行車走五六里路呢?我母親不信,我姐姐和姐夫都不信,但卻是事實(shí)。<br> 謝天謝地,我們真是積了三輩子的善德才有了這個結(jié)果!我長舒一口氣,一下子癱坐在地上。<br> 盡管沒能買成那件漂亮的連衣裙,可我能還給姐姐姐夫這個寶貝了呀。 看護(hù)孩子的人呢,即使你做不到時時處處大手拉小手,也要片刻不能讓孩子脫離你的視線,因?yàn)闆]有了“看”,還怎能做到“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