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東三它的全稱是沈陽市大東區(qū)大東路第三小學,提起它我們家三代人與它都有割舍不斷的情誼。</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1959年入長安小學鋼筆尖班(后來排名為一年十一班),它座落在大東三小學的西側(cè),二所小學緊緊相連,中間只隔一條很窄的小路,教室是由四趟紅磚平房組成。</p><p class="ql-block"> 一年級上學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著大火。我們做間操都在大東三小學操場一起做,間操結(jié)束正當我們要回教室時,突然發(fā)現(xiàn)大東三小學和長安小學之間的南北小馬路上,濃煙滾滾,當時這些小學生還戲稱火車來了,火車來了,可是大家定睛一看幾十米長的濃煙下面竄出來了大火苗子,原來,修路工人在二個學校中間的小馬路上擺了二排瀝青油桶足有四五十米長,為了加熱將瀝青倒出來,就在二排油桶中間放許多整根的樹木點著,用火烤瀝青油桶,在工人添加樹木時不慎將瀝青油桶刮倒,于是,黑煙就大量產(chǎn)生了,大量的瀝青著火溫度的驟然升高,使得許多油桶先后騰空而起,爆炸起火,火勢異常兇猛,五十多米長的火墻,火苗高達三層樓高,濃煙已經(jīng)遮天蔽日,體育老師拿來一個滅火彈扔進大火,無濟于事毫無反應,與此同時可把我們一年級的小學生嚇壞了,首先是不敢過馬路,后來繞道跑回教室,緊接著拽起書包就跑??!怕大火燒進教室,文具盒沒蓋好,書包沒系好,就想盡快跑出教室,后來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同學跑丟了鉛筆,跑丟了橡皮,等到消防車來,撲滅火很長一段時間后,操場邊上幾十年的大樹尖上還在冒煙,大火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每當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都會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我一年級的班主任是張克老師,她身體不好,經(jīng)常有病,我們經(jīng)常去大東浴池附近她家看她。后來將我們班的學生分散到各個班,我和宋志寶、李樹勝被分到付珍環(huán)老師的班,在1960年6月沈陽萬泉公園水上舞廳修建成功,這個景點立刻成為沈陽的打卡熱點,我們各班都到水上舞廳合影留念,這是付老師領我們班全體同學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年級開始,我們就轉(zhuǎn)入大東三小學的飛機樓上課了,擺脫了冬天教室生爐子的狀態(tài),這個大樓由上向下看外形好似一架飛機,而且還有地下室,修建的很好,這座教學樓在同類學校中也算最好的。付老師教學很認真 ,從不發(fā)脾氣,很有耐心是我們?nèi)w同學公認的好老師。我們的班從五年級開始由田書文老師教,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六年級快畢業(yè)和即將考中學時田老師起早貪黑不辭辛苦帶領我們復習、做題、測驗,再講題,我在心里暗暗佩服田老師,她從無怨言,記得1964年我們是畢業(yè)班(六年六班),在北操場新樓三樓東北角教室上課,記得有一次在教室門口老師和我們幾個同學布置事情,當時夏天炎熱,空氣流通的也不好,我感覺透不過氣,這還不算,當時我們同學都穿球鞋,明顯感覺一股膠鞋味由腳下向上蒸發(fā),我們都閉嘴聽,田老師卻要張口講話,我體會到當老師太不容易了,那時的老師講各種奉獻卻從不索取,每學期只收這些錢。</p> <p class="ql-block"> 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在苗老師和田老師的親切教導下很快就結(jié)束了,畢業(yè)之際我們于1965年7月12日邀請了二位老師和我們?nèi)嗤瑢W拍了一張畢業(yè)紀念照。</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6是付老師,前排右6是苗老師。</p> <p class="ql-block"> 為了留住母校的美好記憶,我收集到一張母校的照片如下圖。</p> <p class="ql-block"> 我和其他退休老人一樣喜歡懷舊,在2012年4月28日我專程來到了小學母校大東三,見到了新的校名:大東區(qū)大東三校教育集團大東三校區(qū),讓我知道了教育改革重新整合了教育資源。如下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到大東三小學飛機樓(主樓)翻新重建后,引起我許多關(guān)于主樓上課時的回憶,畢竟扒掉了,我就開始關(guān)注北操場的新樓(我上學時是新樓),記得我六年級上下學期都是在新樓三樓東北角那個教室上的課,我是第一桌,我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愿望,回到教室,把我的座位和整個教室拍照留念,我于2013年12月16日回到大東三,學校保安不準我進入校園,更不允許我上樓,無論我如何解釋也無濟于事,無奈我只好在校外將我們上課教室東面三樓的三個窗戶拍了下來,然后,我又在校外這個樓的東南方向朝教學樓的正面拍了一張照片,由于樹枝和柵欄的遮擋 大樓拍的很不清晰,也只好作罷!</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28日當我再次路過母校時,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心中當年的新樓現(xiàn)在已被夷為平地,我懊悔上次沒能進入樓內(nèi)拍照,同時我更欣喜我必定在它沒拆除之前拍下了照片。這次我面對空地再一次按動了快們,我沖著天空說了一句;“我努力過了 ,但并不圓滿!”二行熱淚滾落臉頰,轉(zhuǎn)身離開。</p>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8日是我們大東三小學65級6年6班的大喜日子,這天,我們班級群成立了,群主趙文志取群名為:65(三)66,稱為群名,說是一個符號也不為過,其寓意(三)為大東三;65為65級;66為6年6班因此構(gòu)成65(三)66群。這一天也是我們班級群的第一次聚會。</p> <p class="ql-block"> 有了班級群,同學們又想起了母?!髺|三,在我們?nèi)雽W60周年紀念日這天,同學們來到了學校,校門變了模樣。</p> <p class="ql-block"> 進入操場南邊的老樓不見了,大樓上原來寫有黨的總路線全部內(nèi)容更是無影無蹤,大煙囪不見了,北邊當年新樓也不見了,映入眼簾的只有那棵百年老樹,幾十年的分別,它長高了,長壯了,看起來更親切了,來到了它身旁仿佛又回到了家。</p> <p class="ql-block"> 徐淑榮、李樹勝和徐士軍,小學時是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在百年老樹下合影,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時代。</p> <p class="ql-block"> 李樹勝不但是我的小學同學,而且還是我的中學同學。</p> <p class="ql-block"> 為了我們活動方便,馮耕武同學主動做了一個橫額,我們重新來到當年拍照水上舞廳的位置,再拍一張現(xiàn)在的同學照。</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女兒徐虹就讀于小河三校,本不該與大東三有任何交集,可是,她的重要時刻卻離不開大東三,女兒加入少先隊是在大東三小學宣誓戴上的紅領巾。大東區(qū)團委為了慶祝少先隊建隊三十八周年,1987年10月12日在大東三小學舉行了閱隊式,閱隊式上全區(qū)200多名兒童的代表戴上了紅領巾,面向隊旗宣誓,做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此消息刊登在《沈陽日報》1987年10月13日頭版顯著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女兒為了紀念這個幸福時刻,當天晚上就寫了一篇日記被我收藏。</p> <p class="ql-block"> 女兒上學的學雜費收據(jù)我也收藏在家庭檔案中。</p> <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外孫于2017年9月1日到大東三校區(qū)上學,開學的第一天,由他的媽媽陪同到學校,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又是在大東三,又是少先隊建隊紀念日,今天是2017年10月13日少先隊建隊六十八周年,還沒有戴上紅領巾之前,手舉少先隊隊旗站在班級隊伍最前面。</p> <p class="ql-block"> 戴上紅領巾,站在少先隊隊旗下舉起右拳莊嚴宣誓。</p> 全班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26日外孫子當上升旗手,向莊嚴的國旗敬禮!</p> <p class="ql-block"> 外孫子上小學沒有交學雜費得益于各項好政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我外孫子在大東三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結(jié)束了,師生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具有悠久歷史的大東三,“養(yǎng)育了百年樹木,培養(yǎng)了千千萬萬的優(yōu)秀人才”,給我們幾代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回憶,大東三?。∥覑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