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9月10日,由駐地(佛羅倫薩與羅馬城中間)啟程往歐洲蜚聲世界的歷史名城和地中海古跡薈萃之地羅馬,體驗羅馬的古老浪漫氣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由驛站馳往意大利首都羅馬所經過的意大利小鎮(zhèn)和丘陵、村舍田園、城堡、教堂塔樓風光:</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城市,是帝國之都、永恒之城,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意大利政治、文化中心,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fā)祥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約九時多抵達羅馬并進入市區(qū),最先進入視野的、令我們目不轉睛地觀看到的就是羅馬年代久遠、外形刻滿年輪、及其吸人眼球的城墻、城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進入羅馬城區(qū),竟先進入眼簾的是意大利年代久遠的古城墻、城門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意大利首都羅馬不愧為世界級的旅游城市,所經市區(qū)、目所能及的、讓我們隨處感覺到的就是羅馬城古跡之多(驚嘆),讓你一分一秒都被古老的氛圍所包圍,讓我們總是想起斯巴達克斯時代的羅馬,也讓我們想起《羅馬假日》中動人有趣的情形——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一直以來心存之到羅馬古城看一看的夙愿,不就是要體驗這種感覺嗎?快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意大利羅馬城區(qū)宮殿、紀念碑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們興致勃勃的觀賞了古羅馬凱旋門和古羅馬斗獸場,這些建筑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其滄桑和歷史意義絕世無雙矣!使人驚嘆不已,雖然我們在許多美國巨片中,已無數(shù)次地見到了古羅馬斗獸場的身影和圍繞著斗獸場那許許多多動人心魄的關于奴隸、奴隸主、貴族、市民的故事,但今日親眼目睹它的真容,仍不禁心跳加速,難掩激動之心緒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羅馬凱旋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羅馬斗獸場:</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位于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成為羅馬城中之國,人口僅為760余人,梵蒂岡雖小卻占盡了風頭,它自十四世紀以來就是全球天主教皇(教宗)所居之地——雖然并不是世界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都是羅馬教宗(教皇)的主教座堂,但梵蒂岡(圣伯多祿或曰圣彼得)大教堂仍被視為天主教會最神圣的地點,在全球信徒心里教皇具有無可比擬的尊嚴和權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鳥瞰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及大教堂廣場(非筆者拍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風塵仆仆地頂著陣雨,前往那里,參觀了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廣場、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等。雖然參觀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廣場時天不作美,一直下雨,且有時雨下的不小,影響了我們的觀覽效果,但我們還是克服了困難,盡量捕捉梵蒂岡(古羅馬)的歷史風云和滄桑巨變。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廣場之開闊氣勢和廣場四周歷史建筑群風格之超凡脫俗和雄偉莊嚴,讓人眼界大開、增加了見識。</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圣伯多祿(圣彼得)廣場的設計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設計家貝尼尼。圣伯多祿(圣彼得)廣場周邊環(huán)繞著由284根高大石柱圍成的弧形柱廊,頗為壯觀大氣,廣場中間立有一根高40米的方尖碑直指蒼穹,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可同時容納50萬人出席廣場活動,可見廣場面積之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從各種角度眺望梵蒂岡廣場和廣場上的紀念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雨中之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廣場的各種建筑掠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梵蒂岡教堂廣場前擺滿了椅子——可能是舉行活動時人員眾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重要宗教圣殿,亦是天主教的重要象征之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遠景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建筑風格融合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多種元素,并由多位著名設計師如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了大教堂的設計。教堂占地230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6萬人參與彌撒等宗教活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近景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不僅是天主教的重要朝圣地,教皇(教宗)每年在此舉行多個重要儀式,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大教堂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密切相關,如歷史上的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外人物雕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外觀呈希臘十字形,中央穹頂高聳入云,四周圍繞著四個圓頂,氣勢磅礴。大教堂的穹頂上方站立著耶穌基督的雕像,象征著上帝的威嚴與慈愛。這座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始建于1506年,歷時120年于1626年才完成,它見證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藝術的發(fā)展。大教堂亦是世界建筑藝術的杰作,永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意義。</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大教堂及弧形柱廊頂部立著歷史上140位圣人雕像,各個形象栩栩如生,系由著名雕塑家多利安雕制:</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和大柱廊頂之140個圣人雕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平日來此觀賞的人特別多,故約有一半來梵蒂岡參觀的人,進不到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內參觀、一睹其風采,為了保護大教堂和保證參觀的質量,限定參觀的人數(shù)十分嚴格,不少參觀的人會被拒之門外,進不到大教堂內參觀,對旅游者來說將是遺憾終身的事兒。</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這一天特別幸運,雖然因為下雨影響了我們對梵蒂岡廣場及廣場周圍建筑群的參觀和拍攝,但卻因為陣雨天來這里參觀和作禮拜(此日恰為禮拜天)的人少了許多,我們因“雨”得福,緩緩地進入大教堂內,親睹其高大無比、金碧輝煌的穹頂,面積大的驚人的禮拜堂和各種大廳,富麗堂皇的內部裝飾,從下至上、從墻面到頂部琳瑯滿目、色彩繽紛、形象生動、精美無比的巨幅壁畫,無數(shù)驚駭人心、動態(tài)逼真的雕塑……,讓參觀的我們驚嘆不已,這里的許多杰作都是出自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藝術大師之手,大教堂儼然就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和一座穹頂高、面積大且輝煌的人類藝術寶庫,我們都為能親睹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而慶幸矣!</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內的高大的禮拜堂、大廳、宮殿室等,可以看到有些照片上眾多的信眾正在做彌撒,這里還經常舉辦各種宗教儀式和加冕典禮等,場面宏大莊嚴,為世人提供了一個感受信仰、藝術和文化的絕佳場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內高大的青銅華蓋,為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內的鎮(zhèn)館之寶,系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藝術師、設計師貝尼尼的作品,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制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 大教堂內之禮拜堂的寶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內中央穹窿直徑42米,高度約138米,結構復雜,亦金碧輝煌,滿是雕塑和壁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內墻壁上、圓柱上、穹頂上,布滿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杰出藝術家的壁畫和雕塑作品,琳瑯滿目、使人目不暇接,興奮不已,盡情享受這些奪人眼球之藝術品的熏陶:</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大教堂內的雕塑作品一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大教堂的許許多多雕塑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哀悼基督”,當時米開朗基羅只有24歲,作品一經問世,即獲好評如潮,這個雕塑使他名聲大振。雕塑表現(xiàn)出了圣母瑪利亞對基督的死無盡的悲傷,雕完這個作品后,米開朗基羅還用金絲絨認真將雕塑打磨拋光,使作品更加熠熠生輝,表現(xiàn)了藝術家的精益求精:</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內的壁畫拾零:</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在大教堂內的壁畫中,拉斐爾的《圣母與圣子》壁畫,圍觀的人最多,是畫表現(xiàn)了拉斐爾的精湛技藝,反映了天主教文化的深厚底蘊:</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 在梵蒂岡圣伯多祿(圣彼得)大教堂內留下難忘的影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歐紀行》(四)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11月初于海南寓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