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個和上海類似的海濱城市,九國租界留下的中西合璧的獨特風韻的城市。古文化街(津門故里),意式風情街,五大道,海河及連接海河兩岸的橋梁,是來天津旅游必打卡之地。 住宿:天津鼓樓東街附近的“雅尚商務(wù)酒店”,主要景點基本在1~5公里圈內(nèi),無論“打的”還是“共享單車”都非常方便快捷。<div>自由行,每天睡到自然醒,不趕時間,量力而行的游玩,輕松愜意,比較適合上了年紀的老人。以下將4天在天津的旅游作一介紹:</div> 天津古文化街(津門故里):傳統(tǒng)的商業(yè)老街,可以看到老天津衛(wèi)的文化特色,泥人張娃娃、龍嘴大銅壺的茶湯、十八街的麻花,楊柳青年畫、張小泉剪刀等等。 眾多商鋪有天津傳統(tǒng)的美食: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餅果子、老翟藥糖,張家水鋪、天津麻花、驢打滾、糖炒栗子等。 戲樓 玉皇閣(清虛閣):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今有600多年,是天津市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樓閣。<div>原建筑群落龐大,由旗桿、牌樓、山門、鐘鼓樓、前殿、八卦亭、清虛閣、南斗樓、北斗樓以及三清殿組成,現(xiàn)在僅僅只存玉皇閣一座。</div> 陳少梅(1909~1954年)塑像:自幼隨父習詩文書法,15歲入中國國學(xué)研究會,17歲入湖社畫會。<div>1930年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百年紀念會美術(shù)銀牌獎。1931年赴天津,主持湖社畫會天津分會。曾任天津私立文化美術(shù)學(xué)校校長。</div> <p class="ql-block">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民間美術(shù)品,創(chuàng)始于清代道光年間,已有180年的歷史。 </p><p class="ql-block">其創(chuàng)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民間故事、舞臺戲劇等,題材廣泛。 </p><p class="ql-block">天津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所捏的泥人歷經(jīng)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p><p class="ql-block">古文化街“泥人張美術(shù)館”,可以欣賞到歷代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p> <p class="ql-block">天津民俗博物館:保留天后宮大殿(在維修中),前殿,四座配殿和藏經(jīng)閣。</p><p class="ql-block">館內(nèi)展示和介紹了天津漕運興起、漁鹽的發(fā)展和習俗;天津民間各路花會特別是“皇會”沿街表演;天津店鋪懸掛于門前的各式招幌;民間生活用品、鄉(xiāng)土風情;衣食住行民俗;楊柳青年畫、風箏、磚刻、泥塑、絨花、剪紙、編織等民間手工藝品和民間戲曲藝術(shù)。</p> 意式風情街:是原來的租界,目前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百年歷史的意大利建筑近200余棟。<div>馬可波羅廣場</div> 但丁廣場 巴伐利亞啤酒坊 威尼斯意餐酒吧 狗不理包子:天津美食之一,始創(chuàng)于一八五八年,始創(chuàng)人乳名叫“狗子”,因生意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說話,吃包子的人們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這樣,天長日久,人們就把他的店鋪叫“狗不理”了。 安吉里胡同:擁有明顯的意大利建筑風格,走在這個“異域胡同”中能充分感受到意大利建筑的唯美。從光復(fù)道一側(cè)能看到“安吉里”三個字的門洞,從門洞中能看到馬可波羅廣場上的角樓,給人以景中有景的美好視覺感受。 瓷房子:這是幢法式洋樓,曾是清廷駐新西蘭領(lǐng)事館第一任領(lǐng)事黃榮良先生故居。<div>上世紀九十年代,天津愛國華僑張連志先生買下洋樓并進行了十余年的改造。</div> 瓷房子共耗用7億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盤碗、300多尊歷代石造像、300多只歷代石獅子、300多只明清瓷貓枕以及20多噸天然水晶瑪瑙等材料,屋主把畢生所藏瓷器與西洋建筑實現(xiàn)了完美結(jié)合。 所有墻上都是瓷貼畫 張學(xué)良故居:坐落在赤峰道78號,與旁邊76號的范竹齋故居合成一個景點,門票60元/人(半票),是這次在天津最貴的門票。<div>張學(xué)良故居又稱少帥府,三層的米灰色洋樓,巴洛克風格。始建于民國十年(1921年),1924年張學(xué)良購入。之后的7年間直至1931年,張學(xué)良每之上津辦事都會居住于此。</div><div>主樓一層,有大廳、餐廳、接待室,二層是書房、軍政議事廳、臥室等房間,三層是家中的宴會廳。</div> 三層的宴會廳 范竹齋故居:坐落在赤峰道76號。<div>現(xiàn)在故居內(nèi)布置有:春和大戲院,皇宮舞廳,天津特別市警察局,天津商會俱樂部,成衣店,照相館,理發(fā)店等,民國時期天津市的縮影。</div><div>天津商會俱樂部:</div> 天津特別市警察局 皇宮舞廳 成衣店 赤峰道上各式小洋樓鱗次節(jié)比,房主多為下野的軍閥和督軍,當年共有15位督軍在此居住,故赤峰道有“督軍街”之稱。 張愛玲舊居:張愛玲1920年生于上海,其父親張志沂為清末名流張佩綸和直隸總督李鴻章愛女李菊耦之子。<div>張愛玲文筆極佳,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八大作家之一,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小說。</div> “馬車”,五大道上的一道風景線。<div>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是指由馬場道、西康路、貴州路、成都道、南京路相接合圍內(nèi)的長方形區(qū)域,縱橫23條道路,總長17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各式建筑2000多所,堪稱“萬國建筑博覽會”。</div><div>在上世紀20~30年代,五大道曾經(jīng)成為民國時期下野政客的避風港,留下了包括一座王府和兩任總統(tǒng)、七任總理、百余位總長、督軍和省市長等民國要員以及美國前總統(tǒng)胡佛、五星上將馬歇爾等國內(nèi)外知名人士的數(shù)百座名人舊居,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百年歷史風云變幻的見證。</div><div>不可能全部游玩到,隨意走走吧。</div> 曾延毅舊居:曾延毅(1892~1964),字仲宣,湖北黃岡人。1929年曾任天津特別市公安局長,后任軍職。<div>抗戰(zhàn)勝利后,支持愛國學(xué)生的進步活動,把住處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地下活動的中心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文史館館員,著名愛國將領(lǐng)。</div> 民園西里:建于1939年,兩幢聯(lián)排式住宅形成里弄,17個分戶單元,每個單元設(shè)前后小院,衛(wèi)浴設(shè)備齊全,為當時中產(chǎn)階級的住宅。 民園廣場(民園體育場):坐落于重慶道83號,為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的核心景區(qū)和集散中心。 慶王府:位于重慶道55號,始建于1922年。<div>這里曾是大清皇族最后一位“鐵帽子王”愛新覺羅·載振的府邸,一座中西合璧的百年王府小洋樓。</div><div>來到慶王府想要進入大門,先要登上青條石壘就的十七級“寶塔”式臺階,據(jù)說當年皇宮內(nèi)的臺階是十八階,為了避嫌不超過“九五之尊”。</div> 主樓中廳,慶親王載振在這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看戲聽戲成為他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娛樂。 慶王府的四絕之一“黃金樹”;上世紀20年代從北美移栽至此,至今已過百年樹齡,因其成熟的果實在秋天變?yōu)榻瘘S色,恰似滿樹掛滿金條,因此俗稱“黃金樹”,在中國北方極其稀少,十分珍貴。 靜園:位于鞍山道70號,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私宅。<div>1929年至1931年,末代皇帝溥儀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于此居住,更名為“靜園”,意在靜觀時局,以求復(fù)辟。</div> 原議事廳 原西跨院:游廊的連拱設(shè)計,為典型的中世紀西班牙建筑風格,為溥儀賞玩、休閑的地方。 張園:位于鞍山道59號,始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div>張園原為清末湖北提督張彪的私人宅邸,中國革命偉大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和末代皇帝溥儀都曾在張園居住。</div><div>1935年日本駐屯軍強購張園后將其拆除,在原址重建了二層樓房作為日軍司令官官邸。</div><div>1949~1953年,中共天津市委機關(guān)與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此辦公。</div><div>1982年張園被評定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div> 閻錫山舊居:位于天津陜西路55號,地圖上有,導(dǎo)航也有,到地就是沒有,問了當?shù)鼐用?,才知道閻錫山舊居依然有居民居住。 西開教堂:位于西寧道9號,一座羅馬式天主教教堂。<div>教堂于1916年建成,為天津天主教活動的中心。</div><div>感覺與上海徐家匯的天主教堂差不多。</div> 鼓樓:位于鼓樓東南西北四條老街的十字中心上,是天津傳統(tǒng)文化韻味十足的老街。 天津?qū)の? <p class="ql-block">老街上擺攤的人特別多,這是天津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走走逛逛特有地氣。</p> 天津老城博物館: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1600平方米,是天津市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tǒng)民居三進四合套院落。<div>是天津市第一家捐贈博物館,所展覽的珍貴文物,大多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div> 博物館內(nèi)的老城磚雕展廊:清代天津的磚雕行業(yè)十分發(fā)達,當時人們修建房子的門樓、影壁、屋脊、山墻都以磚雕裝飾,題材有花卉、龍鳳、人物等,構(gòu)圖復(fù)雜,刻工精細。 耳朵眼會館,地道的天津菜館,創(chuàng)建于1892年。<div>特色美食有八大碗 ,四大扒 , 宮保鱈魚粒,羊鮑魚 ,耳朵眼精品炸糕等(外面看看,沒有進去品嘗)。</div> 天津文廟博物館:始建于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由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東西兩側(cè)配殿等組成,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年舉行祭孔大典的場所。 海河:天津的母親河,沿著海河一路向東,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和橋梁。<div>永樂橋(天津之眼):建在橋上的浪漫摩天輪,天津城市地標之一。</div> 金剛橋:橙色彩虹般的雙層橋 獅子林橋:橋頭有四座大的石獅子,在橋欄、橋身等不同部位有大小石獅子幾百個。 獅子的形態(tài)各異,每一只都不一樣,有仰天咆哮的,有俯首休息的,也有活潑可愛的,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金湯橋:海河上歷史蕞悠久的橋之一,平津戰(zhàn)役勝利會師地,“固若金湯”的金湯橋。 金湯橋兩岸是會師公園,公園的綠地中各放置一組以解放軍東北部隊和華北部隊為題材的群雕,真實再現(xiàn)了當年會師的情景。 進步橋:如海河上飛馳而過的列車。 北安橋:有天津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之稱。 大沽橋:大拱小拱象征太陽和月亮,“日月同輝”橋。 解放橋:海河上蕞耀眼的可開啟橋,城市地標之一。 金匯橋:海河上的風帆燈塔。 大光明橋:橋頭堡上集齊日、月、星、辰。 橋墩上金碧輝煌的雕塑 金阜橋:海河上的“時空隧道”。 海河兩岸,如塞納河畔。 海河邊有跳水的,靜坐的,釣魚的,跑步的。 李叔同故居:始建于清代,2008年整體異地復(fù)建?,F(xiàn)位于天津海河?xùn)|路和濱海道交口處,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是一個四合院式的民居。<div>李叔同(1880~1942年)名文濤,別號息霜,法名演音,號弘一,中國近代文化藝術(shù)先驅(qū)、一代佛學(xué)宗師。</div> 李叔同的父親李世珍(字筱樓)系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曾任吏部主事。李叔同3歲時,李世珍舉家搬遷至此,并在宅院的門樓上懸掛了這塊“進士第”牌匾。 天津站: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天津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世紀鐘:位于海河?xùn)|路世紀鐘廣場,天津站西側(cè),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成的大型標識性建筑。<div>世紀鐘鐘高40米,全金屬材料,重170噸,分鐘盤、擺架和基座三部分,鐘擺上下,日月輝映,鐘盤圓周,眾星拱衛(wèi)。</div> 鐘樓:位于平安街和北安道交口,高40米,極具歐式古典藝術(shù)風格。 津灣廣場:位于天津火車站對面,海河邊的一個河灣處,天津市最繁華的地帶之一。 天津音樂廳:位于建設(shè)路88號,始建于1922年,原為平安電影院,1956年進行了簡單的改造,并更名為“天津音樂廳”。<div>夜色中的音樂廳挺漂亮的。</div> 中海鉆石灣,走過路過隨拍。 楊柳青鎮(zhèn):位于天津市郊,非常新的村鎮(zhèn)??梢杂斡[石家大院和安家大院。 石家大院:原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始建于光緒初年(1875年),是一座已有140多年歷史的大型清代民宅,有“華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稱。 戲樓:是我國現(xiàn)存保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民宅戲樓。 安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間,宅院占地面積遠不如石家大院,但進了前院,感覺這才是北方民宅應(yīng)有的大院。 安家大院進門處有一棵龍爪棗樹:樹形奇特而優(yōu)美,夏季綠葉婆娑,秋季紅果靚麗,冬季落葉后扭曲的枝條猶如群龍飛舞,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中華石園:創(chuàng)建于1995年,占地面積一百畝,為私家園林,園主張寶樹先生。<div>《中華石園》兼具了奇石博物館,隕石科技館,古代生物化石館,貝殼館,中歐結(jié)合園林建筑為一體。</div> 歐式建筑 石頭堆建的園林景觀 中華石:巨型天然安徽靈璧石,此石重達三噸,造型獨特,聲如青銅,外型酷似中華版圖,是國內(nèi)獨一無二,不可多得的奇石,《中華石園》名稱由此而來。 東方巨龍硯:由一整塊極為珍貴的玉帶紫翠石雕刻而成,原石重百噸,十六名工匠耗時三年,用平雕,浮雕,透雕等技藝,精雕細琢成絕世精品。<div>雕刻后的巨硯,凈重三十八噸,巧妙雕刻出五十六條龍,一個硯池,九個神龜,五百六十個天然石眼,巧奪天工,繁星閃爍,充滿神奇色彩。</div> 園內(nèi)的奇石和樹樁盆景 貝殼館:展示各類奇異形狀、艷麗色彩、精美花紋的貝殼。<div>以下為:維納斯骨螺,金斧鳳凰螺,星螺,綺獅螺。</div> <p class="ql-block">四天的天津游完美告一段落,乘坐高鐵返程了。</p> <p class="ql-block">天津市;直轄市,位于海河流域,緊靠首都北京市,是曾經(jīng)的軍事重鎮(zhèn)和漕糧轉(zhuǎn)運中心,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天津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吃住交通便利,這次游玩4天,對天津有一大概了解,很值得再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