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據《黃巖志》記載:太湖山海拔739米,山頂原有一湖塢,面積數十畝,據考證是遠古時的火山噴發(fā)口。塢內終年積水,系古太湖遺址,俗稱龍?zhí)?,太湖山之名由此而來。黃巖和溫嶺主要水系西江和金清港,皆發(fā)源于太湖山頂。主要景點巖板里巖板洞,附近有崖門瀑、湖龍?zhí)?、騎仙崖、棋盤石和金椅石。而太湖山頂的杜鵑花谷春季開得鮮艷,成為了太湖山最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30日,我參加了山外山戶外組織的太湖山尖環(huán)線穿越,有幸徒步打卡太湖山風光!</p><p class="ql-block"> 參加本次活動人員:低調搖擺、維克多、大海、東來東往、喜悅、果果、瑞云岸偉、吉祥如意、一帆風順、自由、藍朝陽、曉霞、微芬、萍、緣來就是你、女人如茶、龍卡、王城、奧巴馬、栗、隨心、木魚、秀珍、建燕、南山追影(零距離)。</p> <p class="ql-block"> 本次穿越線路:西溪村——西溪村水廠——西溪驛站——巖板里——攬緣亭——仰天斗道觀——太湖山尖——西溪村,全程8.38公里,耗時四小時。</p> <p class="ql-block"> 早上9點15分,我們抵達了西溪村文化禮堂。大家整理一下東西,順著村路往山上走,開啟了這一天的活動。</p> <p class="ql-block"> 順著村水泥路往上走不久,我們就來到了西溪村水廠。</p> <p class="ql-block"> 水廠上去就是古道,古道上來一段又是公路,然后,我們走一段公路,看到有古道,我們就從古道橫切上來,反反復復,我們來到了松樹林古道。這一路古道公路,走的還是挺爽的。</p> <p class="ql-block"> 從松樹林上來,我們就到了西溪驛站。此點就是驢友穿越途中休息驛站。</p> <p class="ql-block"> 沿著古道上去,兩邊松柏矗立,綠樹成蔭,仿佛走進了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松柏上去有一片紅杉林葉子開始變黃,預告秋意即將來臨!</p> <p class="ql-block"> 偶爾看到山谷中一青潭呈現在眼前,感覺特別的親切。聽山谷水流潺潺,讓人心情舒暢!</p> <p class="ql-block"> 鐵欄桿順著古道而上,把我們又帶進了一片挺拔的松柏林,充滿了夢幻。</p> <p class="ql-block"> 忽而林中出現一亭子叫攬緣亭,此亭是我們途中休息落腳處,在此,可以聆聽鳥叫聲,感受林中陰涼,舒坦!</p> <p class="ql-block"> 從林中出來,看到驢友一帆風順摘了一捆的野菜,收獲滿滿。一邊徒步一邊采摘野菜這本身也是一種徒步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泥地公路走一段,然后從旁邊的古道穿越上去。從古道上來,看到了一條瀑布從崖石上飄然而下,由于水量不夠,瀑布太小,實在不起眼,不過它也是我們此行中見到的唯一一條瀑布,也算是我們穿越的驚喜!</p> <p class="ql-block"> 昨日下過雨,今又是陰云天氣,古道走起來特別的舒服,一點都不覺得熱。</p> <p class="ql-block"> 我們順著古道一直往上,在前面看到了一座紅亭子,隊長他們在亭子里等候多時了,他們見我們后面的人都上來了,也就起身走。而我們?yōu)榱瞬槐宦湎?,也就喝點水就跟著上來了。</p> <p class="ql-block"> 沒走多久,我就看到了山頂廟。此廟就是迎天斗道觀。</p> <p class="ql-block"> 道觀規(guī)模還是蠻大的,有殿,有香房,有金銀八寶亭,長廊等。</p> <p class="ql-block"> 出了道觀天門,不見走在前面的隊長他們。等我們著急找隊長他們時,隊長忽然出現在山上古道上面。原來隊長帶領一幫人已向山頂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 順著上山古道,我們來到了一個巖坦。站在此巖坦俯瞰,視野開闊,一副空靈的畫面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在此巖坦拍照,無論坐著還是站著,還是三人一組,都是一副美美的意境照。</p> <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前面出現了分叉路口,一條下山的小水泥路,一條是繼續(xù)往山頂走的驢路。我們是穿越,所以繼續(xù)往山頂方向的驢路往上走。</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驢路往上走,登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當我們爬到一個巖峰,視野更開闊了,后面的迎天斗道觀都被我們踩下了腳下,那種巍峨高高在上的自豪感,給人一種極大的滿足感!</p> <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往上爬,隊友們有說有笑,都不感覺累。途中還有隊友逗樂,讓攀爬變得更輕松自在。</p> <p class="ql-block"> 回頭一望,我們離迎天道觀有些距離了,不由地感嘆我們攀爬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 山脊上面雜草叢生,人走著都被山草淹沒了。走過這一段雜草,我們終于抵達了太湖山尖。</p> <p class="ql-block"> 太湖山尖比較平坦,用花崗巖鋪墊,當中立著一塊紅色瓷磚砌成的石碑,格外的醒目。石碑寫著太湖山尖,底下標注海拔739.4米。太湖山尖是樂清、黃巖、溫嶺三界分界處,同時被這三市分管,所以石碑有三面,站著不同面就是不同的管轄區(qū),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 太湖山尖底下就是杜鵑花谷,我們來的是十月份不是時候,看不到春分時節(jié)美麗燦爛的杜鵑花谷,甚是遺憾!看來,來年再來!</p> <p class="ql-block"> 一排站在山頂草坪蘆葦蕩,空靈的畫面,給人一種詩與遠方的意境!讓人向往!一個人站在拍也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山頂草坪的一條下山路往下走,這條路長期沒人走,路兩邊長滿了長長的草,都快把路給淹沒了。昨晚下過雨,路面非常的潮濕,由于下坡比較陡,走起來就像滑滑梯一樣,即使我小心翼翼地走著,還是一不留神滑倒,摔了一跤。屁股著地時,沾了泥巴印,手支撐過程中,袖子上也沾了泥巴,真是狼狽不堪!</p> <p class="ql-block"> 當我到達下面一個亭子時,已是上午11點半了,大家正在吃午飯。</p> <p class="ql-block"> 午飯過后,我們繼續(xù)沿著古道往下走。順著蜿蜒古道下來,就是平坦的水泥路,走的非常的輕松,即使途中看到有亭子,我們也不停息,一直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 經過電線塔,前面又是平坦的山脊,大家大步往前走。當經過一片毛草路,變得極其難走。這些毛草長得比人還要高,有的掛下來,完全把路給淹沒了,我們行走時都要彎腰低頭才能前進。</p> <p class="ql-block"> 過了毛草路,繼續(xù)走時,前面沒有了路,大家只好在樹林里徘徊。而隊長帶領幾個人在周邊探路,終于在下面找到了路。原來我們在毛草路分叉路口錯過了,要不是行程軌跡,我們可能要在毛草路這里迷路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 我們順著正確的下山路往下走也不好走,這條路長期沒人走,路上長滿了草,都快要變成野路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下面,古道變得明顯起來,能清晰看到石頭階梯路。沿著石頭階梯往下走,我們看到了山田,過了一片枇杷樹林,我們就來到了西溪村路,沿著村路一直走,我們返回到了西溪村文化禮堂,時間是下午1點15分,結束了整個穿越行程。</p> <p class="ql-block"> 本次環(huán)線線路比較難走,景色雖然也沒有什么,但這一路穿越,大家收獲的更多的是徒步穿越的快樂,這就足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