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學(xué)組織去浣花溪公園采風(fēng),從郫都區(qū)到那里最佳路線當(dāng)然是地鐵6號線,乘坐到《西北橋》同站換乘5號線到青羊?qū)m下,從F口出站沿青羊上街步行幾百米即到。</p> <p class="ql-block"> 以這條線路去浣花溪公園,必經(jīng)“送仙橋”。說到“送仙橋”就給大多擺兩句。</p> <p class="ql-block"> 送仙橋位于成都清水河和磨底河的匯流之處,清水河在以上的一段曾經(jīng)分為了兩支以后又重新匯合,其中從草堂之側(cè)流過的一支就叫浣花溪,應(yīng)當(dāng)是詩圣杜甫昔年流連吟韻之所。</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成都市政部門將送仙橋西南方的一大片地區(qū)建造了面積達(dá)553.8畝的開放型城市森林公園——浣花溪公園,北鄰杜甫草堂,東鄰新建的四川省博物院,在一片自然風(fēng)光中,修建了長達(dá)388米、建有25位詩人雕塑的詩歌大道。與此同時,浣花溪公園還是目前公認(rèn)的我市觀鳥第一城成都市區(qū)的最佳觀鳥地。</p> <p class="ql-block"> 位于著名的道教宮觀青羊?qū)m附近。在清水河和磨底河匯流之處,也就是今天的南河起始之處的磨底河上的這座橋就是“送仙橋”。</p> <p class="ql-block"> 相傳農(nóng)歷的二月十五日是道教祖師太上老君(也就是先秦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的生日,所以過去每年的這一天青羊?qū)m都要舉辦極為熱鬧的廟會。</p> <p class="ql-block"> 傳說中不僅人們要來趕廟會,天上的神仙也要來趕廟會,而且是從東邊來,到西邊去。于是人們就把東邊的小橋叫做遇仙橋,也叫迎仙橋、接仙橋、會仙橋(今天的遇仙橋就是從琴臺路轉(zhuǎn)向青羊正街時,在新建的散花樓前架于西郊河上的那座橋),西邊的小橋叫做送仙橋,兩座橋過去都是拱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除了送仙橋與遇仙橋,這里原來還有一座望仙橋,表示是站在旁邊眺望仙人到來之處,位置就在今天百花潭大橋的上游,是一座橫跨南河的五洞石質(zhì)拱橋,與青羊橫街相接,和送仙橋與遇仙橋呈“品”字形排列。</p> <p class="ql-block"> 在望仙橋橋頭。有道教文化遺物“七星石”。1961年修建一環(huán)路時,在一環(huán)路上修建了寬闊的百花潭大橋。就把這座與百花潭大橋相鄰的望仙橋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遇仙橋與送仙橋都是在1987年重建的,全都改為了平橋,在橋頭上分別刻有?!坝鱿蓸颉焙汀八拖蓸颉睅讉€大字。</p> <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后,市政部門為了修建浣花風(fēng)景區(qū)并方便人們往來,又在望仙橋的原址修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拱形大橋,重新把青羊橫街與望仙場街(這是在望仙橋頭的一個居民區(qū),原名望仙場,改革開放之后,這里逐漸形成了一個很有知名度的寵物市場,所以在不少的成都人中,只要一提到狗市,人們就知道是這里的望仙場)連接起來,名字仍然叫望仙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