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騎行,走了一條新的線路,說是穿越鄉(xiāng)村,今天卻穿越了歷史,多了一種味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就從八角亭講起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jù)傳說,八角亭,是由明朝丞相商輅號召百姓所建,從淳安至壽昌共建有十幾座涼亭。這是其中保存下來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走過所謂的這段淳安至壽昌的線路,是從遙嶺走的,一路上確實還有幾座涼亭。有的只有石墻,沒有了瓦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路都是石路,步行很穩(wěn)當(dāng)。喜歡徒步山游的,從新橋村,翻越遙嶺,到達淳安西嶺,再從西嶺過仙姑洞返回公曹,回壽昌,是一條很好的風(fēng)景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還去過淳安,商輅的故鄉(xiāng),那里稱為里商,大意是里面住著商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別奇怪,那里能出商輅這樣的大人物,商輅一生的傳奇,朋友可百度,深深感受一下這片山里的神奇,也可想想我們猜拳時喊的那句“三元及第”的由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往里商走,我一直走到石門村的最后一小段路,特地問當(dāng)?shù)氐拇迕?,翻過山是哪里,他們說是壽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見,從歷史上起,里商的人們就一直往來于壽昌與淳安之間。我就是特地讓村民證實一下這樣的雙向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時人們一步一步地向前,他們會想到今天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條路,也只有徒步愛好者,能再走走了。也許,我們這一走,就是踩到了歷史的腳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石門村,到李家鎮(zhèn)的山羊塢,直線距離僅僅2000米。我想有機會我去走一走。從山羊塢出發(fā)也行,因為那里有一位養(yǎng)蜂的張先生,我有他的電話,他可能知道路線。我也去過兩次山羊塢了,其中一次是大雪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發(fā)一張石門村的老人的照片吧。2019年拍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2019年去到了石門村,看到坐一起的老人,他們看上去是同一代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有了縣域分隔之后,人們被生產(chǎn)單元管轄起來,以及交通工具發(fā)生變化,加上他們的年齡大了之后,他們再也不太可能翻越山岡,來壽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們似乎都曾經(jīng)與疾病抗?fàn)庍^,這些疾病都是自己愈合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了這張地圖了嗎?都是大山的兒子,走這段路對于山里人來說很舒服的,不會太吃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jù)說,商輅號召百姓在淳安與壽昌之間一路建涼亭,是為了他壽昌的諸多好友,親戚,又說是他的外婆家在石屏,或者說在童家里洪坑。各種說法都有。還說他的墓在童家,有人曾經(jīng)實地考證過,有被盜的痕跡。我也想去實地看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去過石屏的那個人們傳說的所謂商輅的外婆家,或許不是外婆,是商姓后人,因為那里留下 了地名叫商家村。但村里已經(jīng)沒有一個人是姓商的。有老宅留下,卻是翁姓人的老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建設(shè)得很好,是為了讓后來的人們記住商輅這個歷史人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往后的中國歷史,也許就是鄉(xiāng)村寫的,也許不一定需要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來寫中國歷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為今天是新的線路,就好好地看了看地圖,也讓騎友們也知道,咱們老壽昌縣的這條“文明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為,傅家村里,傳說就曾住過一位商輅的好友,商輅經(jīng)常從淳安來與他相會。為了保護好這個傅家的環(huán)境,商輅也利用自己的影響,修筑堤壩,栽種樟樹,保護傅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問一位老哥哥,他們村里有多少年歷史了,哥哥非常幽默地說,有人就有村了。要這樣算,就有大約190萬年了。哈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他慢慢道來,關(guān)于商輅的事,我聽著感興趣極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別遺憾的是,在往鄉(xiāng)村走的時候,一些山名得不到印證。地圖上也沒有標(biāo)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古人,一定是取過山名的,也一定很好聽,很有文化。有誰知道這座山的山名嗎?歡迎賞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兩座山是在潘家村的兩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地圖上的傅家,諸家。但“洲昏里”這個的地名,就不知道啥意思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姓傅的人,我最先知道的是我們村里的赤腳醫(yī)生。但那時候,他們寫自己的姓時用的付,付錢的付。我沒有考證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姓傅的,最喜歡聽關(guān)于傅斯年的事, 著名歷史學(xué)家,古典文學(xué)研究專家,教育家。五四運動學(xué)生領(lǐng)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chuàng)辦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太厲害了,我看《南渡北歸》時,才慢慢了解到一點點,他們那一代人為了國家所作的奮斗與犧牲,令我高山仰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里的傅家,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山東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傅斯年山東人1950年12月20日在臺北病逝, 享年54歲,若能80,中國歷史觀將如何?這難說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的老哥哥告訴我,這些古樟,至少是明代時所栽種的。但名樹保護牌給的150年樹齡,太年輕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攔桿圍著的就是傅家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哥哥指著這石壩說,這里的壩基是商輅在世的年代所建,很有歷史價值。后人在壩基上加固和修繕,蓋住了歷史遺跡,但當(dāng)?shù)厝耸怯杏洃浀摹?l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壽縣的大同,與山西的大同,大概寓意是一樣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離我們最近的衢州,本來也是叫作西安的。衢州,因境內(nèi)有三衢山而始名,已有1400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衢縣古時稱西安縣,一直沿用至民國初年,歷史長達千余年。而陜西西安的地名,至今才不過600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胡大師去上方游玩,看到了上方鎮(zhèn)上有條路,叫西安路。我問胡大師,怎么回事,胡大師和我說了古代衢縣就是西安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實際這里的諸家村,是蘭溪諸葛那邊遷徙來了之后才稱諸家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圖片里河道對面的就是傅家所在地。但可能行政歸諸家管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哥哥說,本來這河道在明朝前,也就是商輅來傅家村里會朋友時,是直線向前的。為了傅家的風(fēng)水,商輅在此改河道,修了一個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里還保留了至少有22棵古樟樹,是一道 很特殊的風(fēng)景,據(jù)說某大領(lǐng)導(dǎo)也曾四次來傅家村。哥哥說村里發(fā)展得很好,要感謝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哥哥看著這河堤,告訴我很多故事。他一直用普通話在和我說,但我卻特別想聽他說壽昌話。當(dāng)我說了好多次,我是壽昌人,他都不相信,甚至聽到壽昌時,還多次誤解了地名。和我上次在蘭溪遇到一位大媽一樣,直到我說我是街上人,他才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讓我去八角亭,說那時有關(guān)于商輅的記載。這都是真的,從不遠的明代傳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在向前騎行的路上,正是翠琴禪院菩薩開光活動,人很多,我是最想去看看的。所以就去了。</p> 實際,該禪院就是當(dāng)?shù)胤Q的回龍寺。為何又稱禪院?也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需要想的事太多,過去的,現(xiàn)在的,禪,似乎是一種時機之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往翠琴禪院的臺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翠琴禪院,我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看著一張一張的面孔上,寫著無盡的滄桑,他們一切的信仰,一切的希望,最后都在這里;他們看過的文字,他們耕作過的田野,最后的必都?xì)w到了這里,不是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很多,他們甚至都不會使用微信、不會使用手機,但他們都知道這里的大事,他們有的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文化的根,在佛教里,這是改變不了的,是斬不斷的……不是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座山叫廟山,山下的小村落內(nèi)有幾戶人家,稱廟山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騎行的樂趣,就是這樣,能一邊騎一邊看鄉(xiāng)村的風(fēng)景,一邊還了解這里的風(fēng)土人情,如果深入去了解,這里還有很多很多古代讓你敬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所以,我放這樣的地圖在這里,是想給未曾騎行過這里的騎友一個向?qū)А?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里路也挺好的,這里空氣也挺好的。這里的中國故事,也值得你去了解和講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將再去走商輅走過的線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朝時候的丞相,不得了的大官。“明代三元”,就是指商輅,正統(tǒng)年間參加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連中解元、會元、狀元,三元及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碑文寫得非常謙虛。當(dāng)然確實有些歷史,是不太好考證,遺失很多,有識之士知道的,或者發(fā)現(xiàn)重要資料,是可補充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時間一旦跨過一甲子,都不太好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多好多的歷史原本很長,卻只與老者的年齡一樣長。特別是一個小小的村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許多的歷史,有人去找家譜佐證。但家譜,只是記載的家族史,與村史多少有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獅子口這段路上,路邊有很多的墳?zāi)?,有蘇、童、傅、徐等姓氏先人安息于此。他們在告訴自己血統(tǒng)上的后人,他們從哪里來,安息于此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我們中國,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朝代,有土地,有人民,就一定有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不是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10.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