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進(jìn)入秋季預(yù)示著出游季到了,翻看了一下我們的游記好像大部分都選在了九、十月份,是不是又該出去走走啦!可是去哪兒玩呢?最近好像黑神悟空游戲帶火了山西,不如也湊個熱鬧跟著悟空游山西吧!</p><p class="ql-block">我們大致的行程是北京—大同靈丘縣覺山寺—代縣—忻州—臨汾—運(yùn)城—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途景點(diǎn)—小西天—繁峙縣公主寺—北京。</p><p class="ql-block">以前自駕去其他的省份游玩路過山西幾次,走過不少景點(diǎn),所以這次我們就查遺補(bǔ)缺,跟著黑神悟空的步伐把以前落下的、最近特火的寺廟風(fēng)景都補(bǔ)上。</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4日我們終于背起行囊開啟了山西自駕之旅。既然是跟著悟空游山西,那我們的第一站就定在了大同市靈丘縣著名的覺山寺。</p> <p class="ql-block">覺山寺塔?始建于北魏,重建于遼大安五年(1089年)。</p> <p class="ql-block">覺山寺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建筑,通高44.3米。底部邊長6.2米,有基座三層,下為八角須彌座,中為平座勾欄,上為蓮座。塔底層邊長5.1米。塔身呈桶狀。</p><p class="ql-block">覺山寺塔是保存較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遼代密檐磚塔。</p> <p class="ql-block">離開覺山寺我們徑直來到了代縣古城。代縣的主要景點(diǎn)都在古城之中,每個景點(diǎn)相隔都不太遠(yuǎn),無論步行還是開車都非常方便,每個景點(diǎn)附近都有較大的停車場而且還不收費(fèi)。在物欲橫流、一切向錢看的今天,能做到這一點(diǎn)實(shí)屬不易,必須要給山西點(diǎn)個大大的贊??</p> <p class="ql-block">文昌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間,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即梓潼帝君)張亞之。相傳文昌帝君為天上掌管人間文運(yùn)、官祿的天神。</p><p class="ql-block">文昌祠正殿為磚木結(jié)構(gòu),保存完好,還有石刻碑文,具有古代建筑和雕刻藝術(shù)價值。只可惜我們來的不巧,沒開門,所以只能拍個外景,告知我們來過啦!</p> <p class="ql-block">?沒想到代縣阿育王塔?就藏在代縣政府大院里,俗稱白塔。該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601年),原為木結(jié)構(gòu),稱為“龍興”。在唐會昌五年(845年)“滅法”時被毀,后在唐、宋重建,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為磚塔?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為圓錐體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為長方形,塔身為圓形覆缽式,剎身為磚作相輪11層,磚雕藝術(shù)高超,是中國藏式塔中的佳作?。此外,該塔與北京妙應(yīng)寺大白塔共為中原地區(qū)今存喇嘛塔早期作品之實(shí)例和典范?。</p> <p class="ql-block">有“萬里長城第一樓”美譽(yù)的邊靖樓又名譙樓、鼓樓,位于整個古代州城的最高點(diǎn),是歷史上長城險隘雁門關(guān)的重要依托和支撐點(diǎn)。為守望瞭敵、指揮作戰(zhàn),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代縣文廟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始建于唐代,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遺構(gòu),有些為清朝所建。</p> <p class="ql-block">欞星門夾墻正中的琉璃團(tuán)龍,以及飛椽以下的磚雕,都具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到一個地方旅行不光去看當(dāng)?shù)氐奈奈锕袍E,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之一,所謂“吃、住、行、游、購”哪個也不能少。山西以各色面食為主,今晚先來這家品嘗一下豆面抿面和代縣干炸丸子吧!這家餐廳以婚宴為主,果真廚子手藝不錯。</p> <p class="ql-block">位于代縣南23公里處有一座有2000多年的道觀—趙杲觀,它建于天臺山峽谷中,創(chuàng)建于北魏時期,歷代均有修葺擴(kuò)建。整個趙杲觀依崖建物,因洞造寺,人夸“雁北懸空寺,不及代州趙杲觀”。</p><p class="ql-block">趙杲觀分南北兩部分,北洞內(nèi)容以道教為主,南洞內(nèi)容以佛教為主。其中最有特色的兩處要算是北洞的“五層樓”和“三間閣”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趙杲觀最險峻的景觀了。峭峰高處,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樓三間。一眼望去,高閣懸空,上峭崖,下絕壁,左右山石如刀削。上下左右根本無路可通。</p> <p class="ql-block">山洞中垂下一條長約20米的鐵索,成了進(jìn)洞的唯一途徑。只有勇敢的虔誠者或探險者,方可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只能望樓興嘆,故鐵索被譽(yù)為“仙閣云梯”。</p><p class="ql-block">三層樓建筑后依山洞,前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上層內(nèi)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層內(nèi)塑關(guān)圣帝君,下層供修持者居住,當(dāng)時修筑情景,真令人難以想像。</p> <p class="ql-block">游覽名勝古跡的同時,我們還順訪了夜襲陽明堡機(jī)場遺址。</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tuán)在當(dāng)?shù)孛癖姷膮f(xié)助下,夜襲陽明堡飛機(jī)場,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飛機(jī)24架。是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用機(jī)槍、手榴彈打飛機(jī)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事奇跡的地方,他們的英雄事跡還被寫入了教科書。</p> <p class="ql-block">離開夜襲陽明堡機(jī)場遺址后我們來到忻州市原平市東北15千米練家崗村的惠濟(jì)寺?;轁?jì)寺創(chuàng)建于唐,重構(gòu)于宋,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轁?jì)寺坐北朝南,由山門、文殊殿、鐘樓、伽藍(lán)殿、大佛殿及東西廊廡等建筑組成,大佛殿為宋代遺構(gòu)。</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內(nèi)正中佛臺上現(xiàn)存文殊菩薩、侍女、護(hù)法、童子等彩塑;佛臺兩側(cè)木閣內(nèi)有一百五十七尊木雕;內(nèi)壁繪菩薩救難壁畫。</p><p class="ql-block">大佛殿內(nèi)佛壇上塑佛、菩薩、脅侍、童子、金剛等,為宋塑佳作。兩壁千佛閣內(nèi)存有157尊宋代木雕,雕工精細(xì),刀法有力。</p> <p class="ql-block">這位女菩薩當(dāng)?shù)厝朔Q為“曹姑姑”,是練家崗村人。她自幼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在得知村里要修建惠濟(jì)寺時,就主動承包了汲水的工作。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汲水,所汲的水正好夠工人一天所用。長此以往,曹姑姑累出病來。等惠濟(jì)寺落成之時,她竟然當(dāng)場在寺中坐化,此時年僅16歲。</p> <p class="ql-block">來到忻州市除了忻州古城,感覺附近沒有太感興趣的地方!于是乎鬼使神差地來到了幾公里外的禹王洞,沒想到還就真踩了個大雷!</p> <p class="ql-block">其實(shí)中國各地的溶洞都大同小異,沒有什么新奇之處。也許是因為其名字為“禹王”吧?總覺得應(yīng)該與其他溶洞有所不同吧?!</p><p class="ql-block">天下沒有賣后悔藥的!感覺今天把這一輩子的陡坡、階梯都走完了!唉,真是跑斷腿卻看了個寂寞!真心不建議去,一是貴,二是臺階太高太多,三是溶洞太小沒啥可看的。真是好奇害死貓呀!算是吃一塹長一智吧。</p> <p class="ql-block">忻州老城為“晉北咽喉和門戶”,北城門樓匾書“晉北鎖鑰”。獨(dú)特的地理位置,使忻州古城歷來為兵家必爭的軍事戰(zhàn)略要地。</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最建議去的三個地方是南北巷與?泰山廟巷、?秀容書院與?西園、泰山廟、?關(guān)帝廟、?財神廟。說心里話國內(nèi)的古城非常雷同,不論它有多么悠久的歷史,都脫不開民宿+商鋪的模式。</p> <p class="ql-block">以前自駕游曾幾次從太原穿過,卻從未為它停下過腳步!這次我們特意在太原停留兩天,好好領(lǐng)略一下太原的真容。</p><p class="ql-block">先去看看有著“晉陽奇觀”之稱也是太原市最高的古建筑—永祚寺的雙塔公園。</p><p class="ql-block">永祚寺俗稱?雙塔寺,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組成。永祚寺的建筑多為明代磚仿木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大雄殿是典型的無梁式建筑,又稱“無梁殿”,寺內(nèi)的雙塔,即?文峰塔和?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太原市的小景點(diǎn)比較集中,游覽起來比較方便,只是停車有點(diǎn)兒困難。</p><p class="ql-block">就沖著比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還要早二三十年的歷史,也要把崇善寺列為必去榜。</p><p class="ql-block">崇善寺初建于唐代,名為白馬寺。后經(jīng)歷了多次更名,最終定名于明朝,并成為?山西省佛教協(xié)會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崇善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鐘樓、東西廂房和主體建筑?大悲殿。大悲殿是本寺主要建筑,也是太原現(xiàn)存最完整、最標(biāo)準(zhǔn)的明代木構(gòu)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不巧的是大悲殿正在修繕不開放。只好從網(wǎng)上下載兩張照片以慰我心!</p> <p class="ql-block">崇善寺的千手觀音菩薩沒看成,所以對純陽宮也就沒什么期待了,沒想到它卻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p><p class="ql-block">純陽宮又稱呂祖廟,原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呂洞賓修建的,純陽宮“純陽”二字為洞賓之號,因供奉呂洞賓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寺底村西北的蒙山大佛是目前較熱的景點(diǎn)之一。我們?nèi)r正趕上周末,那叫一個人多,幾個大大小小的停車場都停滿了車,大部分車牌都是太原市的,想必這是個周末舉家出游的好地方吧!</p><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中國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p> <p class="ql-block">原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然而拜見佛祖并非易事,在佛祖與凡人之間隔著長長的甬道和80級陡峭的臺階。來到佛祖石像前恭恭敬敬拜上三拜、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到過晉祠,那時只是匆匆一撇,沒有細(xì)細(xì)瀏覽!這次一定要認(rèn)真品味。</p><p class="ql-block">晉祠原名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jì)念晉國開國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后而建的,是晉國宗祠,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晉祠有三絕:</p><p class="ql-block">一絕“周柏”:周初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樹身向南傾斜,龍蟠虬屈,形似臥龍,俗稱“臥龍柏”。宋歐陽修有詩贊曰:“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是晉祠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二絕“宋彩塑侍女像”:圣母殿內(nèi)的43尊彩塑,完成于元佑二年之前。塑像如真人大小,比例準(zhǔn)確,姿態(tài)自然,是根據(jù)宋代宮廷“六尚制”塑造的。</p> <p class="ql-block">三絕“難老泉”:晉水有三個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魚沼泉,一是難老泉。難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晉水的源頭就從這里流出,長年不息,水溫保持在17℃,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李白曾留下“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玲瓏莎草綠”的著名詩句。</p> <p class="ql-block">晉祠三匾:</p><p class="ql-block">“對越匾”位于晉祠的中軸線對越坊上,由明代書法家?高應(yīng)元所書。匾額上的“對越”二字出自《詩經(jīng)·周頌·清廟》,意為報答宣揚(yáng)祖先的恩德。高應(yīng)元的筆力遒勁,氣勢磅礴,被譽(yù)為“雄偉之筆”。</p> <p class="ql-block">“水鏡臺匾”懸掛在水鏡臺上,這是一座明清時期的古戲臺。匾額上的“水鏡臺”三字由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楊二酉所題,書體清秀,筆力遒勁,被譽(yù)為“秀麗之筆”。</p> <p class="ql-block">“難老匾”位于晉祠圣母殿一側(cè)的難老泉亭上,由?傅山所題。匾額上的“難老”二字出自《詩經(jīng)》中的“永錫難老”,意為生生不息,青春永駐。傅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書法家,其用筆蒼勁洗煉,頗具神韻,被譽(yù)為“神奇之筆”。</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晉祠圣母殿廊柱上的八條木雕盤龍距今已有九百余年歷史。八條盤龍各抱大柱一根,怒目利爪,栩栩如生,雖歷千年,其鱗甲須髯仍極富靈動,躍躍欲飛,不禁使人感嘆世間果真有龍存在過。</p> <p class="ql-block">記得去年云南自駕之行曾路過平遙縣,那次只看了雙林寺,這次一定不會再錯過鎮(zhèn)國寺了。</p><p class="ql-block">鎮(zhèn)國寺始建于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時改稱“鎮(zhèn)國寺”,延用至今。寺廟經(jīng)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國寺的建筑,以萬佛殿為最早,雖經(jīng)歷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時的風(fēng)貌,是中國佛教寺院中現(xiàn)存的三處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國寺廟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國寺萬佛殿內(nèi)的11尊彩色塑像,均為五代時期的原作,目前國內(nèi)除敦煌莫高窟尚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鎮(zhèn)國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國僅有的絕版作品。</p> <p class="ql-block">介休的祆神廟是一座雄偉高聳、建筑風(fēng)格獨(dú)特的木結(jié)構(gòu)樓閣。它集山門、樂樓、過街樓于一體,三重檐十字歇山頂結(jié)構(gòu),建造風(fēng)格獨(dú)特、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比例協(xié)調(diào),屋頂琉璃精致華美,檐下木雕與眾不同,是研究中國祆教文化的“活化石”。祆神樓與萬榮縣秋風(fēng)樓、飛云樓相頡頏,有三晉三大名樓之美譽(yù)。</p> <p class="ql-block">明天將繼續(xù)我們的“跟著悟空游山西”的旅程,前往臨汾、運(yùn)城,再沿著黃河第一旅游公路領(lǐng)略我們母親河—黃河壺口瀑布的風(fēng)采。下篇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