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轄18個縣區(qū)(3市轄區(qū)、13個縣、2個縣級市),是江西省最南部、也是最大的地級市。 <br>贛州市四周山巒重疊、丘陵起伏,溪水密布,河流縱橫。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贛州盆地匯合匯集,千余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琴江、綿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匯成<b>章江</b>;由其余7條支流匯成<b>貢江</b>,章貢兩江在<b>八鏡臺</b>前相會而成<b>贛江</b>,浩浩湯湯由南往北穿過整個江西,北入鄱陽湖,匯與長江。<br><b> 由此,江西由江而得名,簡稱:贛。</b><br> <h5><i>該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i></h5> 與我而言,贛州是個神秘的地方,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常??吹浇魇“l(fā)的文件,抬頭是這樣寫的:各地市醫(yī)藥局、贛州市醫(yī)藥局……、各地市衛(wèi)生局、贛州市衛(wèi)生局……,贛州既不是省會城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為什么要單列呢???百思不得其解。<div> 今年春節(jié),我們走進贛州,希望能夠解開謎團、揭開贛州的神秘面紗。</div> <h1><b>一、贛州是客家民系的發(fā)源地</b></h1>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特征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其中部分人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贛州),與當(dāng)?shù)禺尙幎泵褡逋林用耠s處,互通婚姻。至南宋時期,客家民系已初步形成,明代南贛平亂則完成了客家漢先民與畬瑤土著居民的最后融合,直接促進了<b>客家民系</b>的形成。 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體,融合了畬族、瑤族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與畬瑤等土著居民發(fā)生血緣上和經(jīng)濟文化上的交融,最終形成客家民系。<br> <h1><b>二、宋城文化</b></h1> 客家人從中原而來,自然帶來了中原文化,贛州市是中國當(dāng)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也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濱水城市,走進贛州古城如置身“宋城博物館”,故有“江南宋城”之譽。 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 有全國唯一的<b>宋代銘文磚</b>城墻 有沿用了近900年歷史、由100條木舟用鐵索連環(huán)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b>古浮橋</b>, 有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統(tǒng)——<b>古福壽溝</b>,<br>雖然南方經(jīng)常發(fā)大水,但贛州卻從未淹過,這也與當(dāng)?shù)毓爬锨彝晟频呐潘到y(tǒ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它就是始建于北宋的福壽溝。<br> 有中國八景文化的發(fā)祥地<b>八境臺</b> 南宋詞人辛棄疾留下千古絕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b>郁孤臺</b>等。 <h1><b>三、紅色古都</b></h1> 1931年11月7日,在贛州瑞金的葉坪村,誕生了一個紅色政權(quán)——<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b>,因此贛州有了“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之稱。 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戰(zhàn)斗、生活過,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在這里創(chuàng)建,彪炳史冊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這里奠基 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里出發(fā) 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在這里打響 贛州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達10.8萬人,占江西省烈士總數(shù)的43%,占全國烈士總數(shù)的7% 在共和國的第一代將帥中,十大元帥中有9位(徐向前除外)、十大將中的7位(粟裕、陳賡、黃克誠、譚政、蕭勁光、張云逸、羅瑞卿)都在贛南這塊土地上生活過、戰(zhàn)斗過。既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留下了一大批革命舊址等紅色資源。 贛州市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fā)祥地,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鄧小平曾經(jīng)任瑞金縣委書記。 截至2016年,已有中央和國家40多個部委在這里尋根溯源,建立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 <h1><b>四、陽明心學(xué)</b></h1> 南贛地區(qū)(贛州)位處閩粵贛湘四省交界地帶,贛中、福建、廣東等地的居民進入此地,與原住居民混雜在一起,形成一個成分復(fù)雜、流動性極大的流民社會。 王陽明到任南贛巡撫伊始,直取漳南、智取橫水、計取三浰,<b>王陽明通過三大戰(zhàn)役平定南贛地區(qū)之亂</b>后,凱旋回到贛州,頒布文告,興辦學(xué)校,推行《十家牌法》和《南贛鄉(xiāng)約》,刻印儒學(xué)經(jīng)典,提高教師待遇,還整修了城內(nèi)的濂溪書院(這所書院在清末更名為陽明書院)。一時間,南贛地區(qū),書院林立,城市帶動鄉(xiāng)村,書院帶動民間社學(xué)、義學(xué)。 王陽明自己也聚徒講學(xué),他的幾部主要著作,包括《傳習(xí)錄》等,都刊刻于贛州。特別是對畬族的教化,當(dāng)時與官府對抗的多為畬民。經(jīng)過王陽明軍事剿撫、保甲監(jiān)督和鄉(xiāng)約教化的綜合作用,閩粵贛交界處的畬民由此“去蠻化”,開始“新民向化”,大量畬民轉(zhuǎn)化為客家人。<b>王陽明以政治制度和社會倫理來整合南贛鄉(xiāng)民的文化心理和行為規(guī)范,為當(dāng)?shù)孛癖娞峁┝艘粭l化盜賊為圣賢的道路。</b> <h5>贛州孔廟</h5> 贛州是王陽明德法兼施治理之地,贛州是陽明心學(xué)主要形成地、傳習(xí)之地,是王陽明留存文化遺韻與遺跡最豐富的地方。 <h5>八鏡臺</h5> <h5>贛州三江口</h5> <h1><b>五、贛州的政治地位</b></h1> <p class="ql-block">為何官方的文件要把贛州單列?這是與贛州的地緣政治地位分不開的。贛州雖然不是省會城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但是<b>贛州市委書記一直由江西省委副書記兼任,級別之高是任何地市不能比擬的</b>,因為曾經(jīng)的蘇維埃共和國就在贛州的瑞金,她是最大的紅色根據(jù)地,贛州是全國最早被行政單列的地區(qū)之一。</p> <h5>省委副書記兼任市委書記</h5> <h1><b>六、紅色廣昌</b></h1> 對于贛州人來說,廣昌就是自家兄弟。雖說廣昌現(xiàn)在歸屬于撫州管轄,但<b>廣昌很長一段時間是贛州的組成部分</b>,歷史上幾進幾出。廣昌是紅色蘇區(qū)的東大門,保衛(wèi)紅色蘇維埃的最后陣地戰(zhàn)就發(fā)生在廣昌高虎腦。 <h1><b>七、美麗山川,人文南贛</b></h1> <h5><i>該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i></h5> 崇義縣-<b>上堡梯田</b> 崇義縣-<b>打鐵花</b> 章水與貢水匯合-<b>贛江北流而上</b> <h5>贛江</h5> <h5>章水</h5> <h5>貢水</h5> <h3><b>濱水宋城</b></h3> <h5>郁孤臺</h5> <h5>酒文化館</h5> <b>濃郁的漢文化烙印</b> <h5>孔廟</h5> <b>贛州美食</b> <h5>辣味烤雞蛋</h5> <h5>臘肉</h5> <h5>贛江魚干</h5> <h5>水鄉(xiāng)-鴨子多</h5> <h5>超長的甘蔗</h5> <h5><b>辣味蜜餞</b>-你吃過嗎?</h5> <b>贛橙之都</b> <h5>贛橙墻</h5> 贛州市是<b>紅色故都、陽明圣地、世界鎢都、稀土王國</b>、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b>區(qū)域性現(xiàn)代化中心城市</b>。 <h5>紅色瑞金</h5> <br>贛州市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跡,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濱水城市,是<b>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fā)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稱“客家搖籃”</b>,仍有600余幢<b>客家圍屋</b>,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br> <h5>客家圍屋</h5> <h5>客家圍屋-內(nèi)景</h5> <h5>客家圍屋群</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