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字編輯多多益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圖片網(wǎng)絡</span></p> <p class="ql-block">由于在教育戰(zhàn)線上摸爬滾打了三十六年,雖然退休,可家在校園內,天天看著學生,不免對教育的事情感想頗多,想談點看法。今天只想談談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p><p class="ql-block">思想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得好壞關系著能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能否使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乃至他們的一生都有極大的影響。</p><p class="ql-block">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由于特定時期和特定的環(huán)境,他們往往思想上具有進取性,認識上帶有片面性;目標上具有時代性,需求上帶有享樂性;思維上具有求異性,心理上帶有逆反性;意識上具有自主性,而處事上帶有自私性。有的性格開放,交往廣泛,有的沉默寡言意志脆弱,有的敢說敢為富于幻想,有的精力充沛喜愛活動,他們一般都鄙視說教仰重身傳。但他們也往往表現(xiàn)出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如學習失去信心,對人缺乏禮貌,不愛勞動,浪費現(xiàn)象嚴重,甚至違紀早戀等。</p> <p class="ql-block">面對學生實際,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好學生,除了教師本人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外,在方法上“理解”和“引導”比什么都重要!</p><p class="ql-block">要理解學生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一個教師,他的職責之一,就是要關心和熱愛學生,因此,他對學生的教育,要事事處處想到從關心和熱愛學生出發(fā),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要放下架子,和學生建立親密無間的友好關系,參與學生的活動,交流友誼情感,使學生信賴,愛戴之情促使學生愿意也敢于向老師傾訴心中一切,并渴望從教師這里得到同情,指導,或教益。教師要重視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的每一個成功或成績,加以表彰和鼓勵。</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學生,據(jù)家長反映,他從小聰明伶俐活潑好動,當初中時接觸到計算機,游戲機的時候,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以廢寢忘食地去撥弄計算機,一個初中學生,沒有人指點可以把機子拆了再重新裝回去,他可以不聽父母勸阻玩游戲至深夜,以至影響了其他功課的學習,初中畢業(yè)沒能考上市一級重點高中。進入高中以后,接任的班主任了解了這個情況后,一次次與學生促膝交談,分析利弊加以引導,老師首先理解他的愛好,表揚他的能力並委以重任:班級網(wǎng)絡微機管理員,教室里的電視,廣播開機關機由他負責,計算機實踐課參與指導,激發(fā)了他的積極性,他也認識到了自已學習上的缺陷,加強了其他功課的學習,高中學習成績迅速趕上,以至高中畢業(yè)時考取了重點大學的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畢業(yè)求職于上海某公司繼續(xù)他的IT工作,做一輩子他喜歡的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要理解學生,遇事還必須從主客觀因素上分折,例如學生中的“早戀”現(xiàn)象,從客觀上講,由于學生生理上的早熟引起了心理上的變化.第二性特征出現(xiàn),因此他們的情感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的求異心理在行為習慣上出現(xiàn)一些變化,少數(shù)學生會“寫信”,“約會”等,如有此現(xiàn)象出現(xiàn),首先不要大驚小怪,枉加指責。找學生談話要從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誠懇交談,指出應該怎樣正確處理這個問題,一般學生都會向老師公開自己的秘密,愿意接受老師的指教。</p> <p class="ql-block">要理解學生還必須意識到對學生的期待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一種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日積月累,學生會產(chǎn)生力量和信心,獲得期待效果。</p><p class="ql-block">在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態(tài)度上要誠懇,語氣上要和諧,那種粗暴的批評,,大聲呵叱,諷刺挖苦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並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p><p class="ql-block">引導學生還必須抓住典型,因勢利導。學生對傳統(tǒng)的說教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但對有血有肉的教育倍受歡迎.,對引經(jīng)據(jù)典,英雄故事,甚至老師本人的成長故事興趣濃郁,靜心傾聽,這就要求老師備好功課,胸有成竹,讓學生聽得心服口服。</p> <p class="ql-block">總之,要教育學生,首先要“理解”學生,更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沒有對學生的“理解”就無法有的放矢地去“引導”,只“理解”不“引導”就不算真正的“理解”,作為教師必須對學生關心丶理解、尊重和引導,正確處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既要強化教育要求又要淡化教育痕跡,使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新時期內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