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中國現(xiàn)當代詩人作品十人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聞一多詩歌作品鑒賞講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下午兩點,海棠閱讀沙龍讀書會在清苑路第一社區(qū)活動室,舉辦中國現(xiàn)當代詩人十人講的第三講《聞一多詩歌作品鑒賞講座》。這場講座是鄭宏洲會長曁《中國古代詩歌·詩經(jīng)講座》、《中國古代詩歌·楚辭講座》、《中國古代詩歌·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講座》講座后,又開始的中國現(xiàn)當代詩人講座。在《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郭小川詩歌講座》、《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徐志摩詩歌講座》后,舉辦的第三場《聞一多詩歌作品鑒賞講座》。</p><p class="ql-block"> 詩歌朗誦作品為王。學習了解詩歌朗誦作品和詩人是詩歌朗誦的基礎,通過學習中國詩歌發(fā)展歷史上有影響詩人的作品,可以進一步提高對朗誦作品和詩人的認識,從而進一步促進朗誦的水平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詩歌朗誦者通過學習詩歌朗誦作品,進一步提高詩歌朗誦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鄭宏洲會長講授《聞一多詩歌作品鑒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詩歌從先秦時期的詩經(jīng)、楚辭開始,經(jīng)歷了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古體詩歌的過渡階段;到了唐、宋、元、明、清,進入了近體詩的發(fā)展階段;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的詩歌進入了現(xiàn)代詩的發(fā)展階段,1949年以后的中國的詩歌開始進入了當代詩歌的發(fā)展階段。。</p><p class="ql-block"> 中國現(xiàn)當代十位詩人主要是根據(jù)2006年,由25位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知名專家和數(shù)萬名新浪網(wǎng)友共同參與、經(jīng)過歷時一年的“世紀文學60家”評選活動評選出來的。以詩人身份入選的總共有12人,他們是郭沫若、冰心、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穆旦、郭小川、余光中、北島、舒婷、顧城。</p><p class="ql-block"> 詩者,歌也。詩言志,歌永言。</p><p class="ql-block"> 為了加深詩歌朗誦者對現(xiàn)當代詩歌作品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各位詩歌朗誦者的朗誦的水平。講座選擇了大家比較熟悉、經(jīng)常朗誦十位詩人的詩歌作品進行講座。他們是: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郭小川、余光中、北島、舒婷、顧城十人的詩歌作品。</p><p class="ql-block"> 前面兩次講座我們講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詩歌的郭小川和徐志摩兩位詩人的作品,今天給大家講《聞一多詩歌作品鑒賞講座》。聞一多在“世紀文學60家”評選活動的12名詩人中名列第三名,說明聞一多先生的詩歌作品在社會上的認可度是很高的。網(wǎng)上一致的看認為聞一多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詩人、學者、民盟盟員和民主戰(zhàn)士。下來咱們就按以上這幾個方面講一講聞一多和他的詩歌作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聞一多的家庭背景</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是湖北黃岡市浠水縣人,聞一多生于1899年,逝世于1946年,僅僅活了47歲。聞一多本名叫聞家驊,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zhèn)。他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家族幾代同堂,家中辦有私塾,注重傳統(tǒng)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學習。聞一多的父親?聞廷政是清末秀才,擅長詩詞曲賦,家族中有進士、舉人、?貢生等多人,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家庭。聞廷政順應歷史潮流,不把兒子們拴在家中守業(yè),而是分別送他們外出學習新的文化,較早的接受了新時代潮流的影響。聞一多的婚姻是父母包辦的,婚前無愛,婚后熱戀,屬于先想結婚后談戀愛的吧。聞一多先生遇害后,愛人高孝真帶著兒女,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國統(tǒng)區(qū)投身到解放區(qū)。她的這一義舉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贊揚,曾被選為河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二、聞一多的成長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1905年,進入綿葛軒小學讀書。</p><p class="ql-block"> 1910年,來到武昌,進入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校。</p><p class="ql-block"> 1912年,13歲的聞一多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那里度過了十年的學子生涯。</p><p class="ql-block"> 1919年2月,成為《清華學報》編輯。</p><p class="ql-block">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新詩集《紅燭》,并寫下《紅燭》作為序詩。</p><p class="ql-block"> 1924年7月16日,乘海輪由滬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和科羅拉多學院學習西洋繪畫,同時研究文學和戲劇。</p><p class="ql-block"> 1925年7月,詩《七子之歌》發(fā)表,是詩人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的組詩,以孩子的口吻哭訴七個被割讓租借,與母分離的苦楚和渴望回歸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1925年9月,被聘為北京美術專門學?;I備專員,在聞一多誕辰120周年時,清華大學舉辦了聞一多版畫展,展示了聞一多的美術作品、篆刻作品,反映了他的家國情懷。</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擔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藝術股長。</p><p class="ql-block"> 1928年1月,詩集《死水》出版《死水》表達作者對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橫行的失望、痛苦、憤怒。</p><p class="ql-block"> 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聯(lián)名發(fā)表昆明文化界《關于挽救當前危局的主張》</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在悼念李公樸的追悼會上,發(fā)表《最后一次講演》,聞一多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悼念李公樸的當日下午,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逝世,時年47歲。</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評價聞一多: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p><p class="ql-block"> 2009年,聞一多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學者詩人聞一多和新月詩歌</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是一位通曉古今的國學大師,十數(shù)年如一日地潛心學術潛心研究楚辭、唐詩、樂府、古代神話、古文字等眾多領域,在清華大學中文系為學生開設了《唐詩》《名著選讀》和《中國文學史》等中國古典文學課程,構成他研究古典文學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他學術生涯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貢獻被郭沫若等學者高度評價為“不僅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他的研究成果不僅深化了人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也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是五四運動后為新月派的重要創(chuàng)建人和理論的奠基人。新月派是五四運動后,中國知識分子受印度詩人泰戈爾《新月集》的影響,而成立一個藝術流派。聞一多是“新月派詩歌”的創(chuàng)始人,和新月派詩歌理論的奠基人。聞一多在他的《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p><p class="ql-block"> 新月詩注重的是靈魂的表達、美的詮釋,認為真正的詩歌是來自靈魂,詩歌就是用靈魂說話去感動靈魂。除此之外新月詩社更注重詩歌的群眾化,希望詩歌能夠接近每一位熱愛生活的朋友。新月詩社遵循“和諧、共進、新月求新”的交流宗旨并堅持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追求——以詩歌之名演繹平凡人的詩意人生。這也是新月派詩歌影響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 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影響很大,在群眾性的朗誦活動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口口相傳。</p><p class="ql-block"> 新月派第二個代表詩人?聞一多,代表作品包括《紅燭》、《死水》、《七子之歌》,他的詩歌特色鮮明,想象奇特,結構完整,音節(jié)和諧,情感熱烈,形式精美,并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p><p class="ql-block"> 新月派第三個有影響的人是卞之琳,以一首《魚目集》詩長中的四句起名《斷章》而一舉成名?!澳阏驹跇蛏峡达L景”,而相對于樓上的人來說,橋上的“你”就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而相對于夢見“你”的人來說,“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樣,“裝飾”了他們的“夢”頗有蘇軾。卞之琳的《斷章》頗有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四、聞一多詩歌作品鑒賞</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一生寫了180多首白話詩歌和一部分文言詩歌?!都t燭》、《死水》、《七子之歌》,他繼承了格律詩的特點,是白話詩的開拓者。</p><p class="ql-block"> 1`下首先給大家講一下聞一多的《紅燭》</p><p class="ql-block"> 《紅 燭》</p><p class="ql-block"> 作者:聞一多</p><p class="ql-block">“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p><p class="ql-block">紅燭?。?lt;/p><p class="ql-block">這樣紅的燭!</p><p class="ql-block">詩人??!吐出你的心來比比,</p><p class="ql-block">可是一般顏色?</p><p class="ql-block">紅燭?。?lt;/p><p class="ql-block">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p><p class="ql-block">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p><p class="ql-block">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p><p class="ql-block">一誤再誤;矛盾!沖突!</p><p class="ql-block">紅燭??!</p><p class="ql-block">不誤,不誤!</p><p class="ql-block">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p><p class="ql-block">這正是自然的方法。</p><p class="ql-block">紅燭?。?lt;/p><p class="ql-block">既制了,便燒著!</p><p class="ql-block">燒罷!燒罷!</p><p class="ql-block">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p><p class="ql-block">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p><p class="ql-block">紅燭啊!</p><p class="ql-block">你心火發(fā)光之期,</p><p class="ql-block">正是淚流開始之日。</p><p class="ql-block">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p><p class="ql-block">又何苦傷心流淚?</p><p class="ql-block">哦!我知道了!</p><p class="ql-block">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p><p class="ql-block">你燒得不穩(wěn)時,才著急得流淚!</p><p class="ql-block">紅燭?。?lt;/p><p class="ql-block">流罷!你怎能不流呢?</p><p class="ql-block">請將你的脂膏,</p><p class="ql-block">不息地流向人間,</p><p class="ql-block">培出慰藉jiè的花兒,結jiē成快樂的果子!</p><p class="ql-block">紅燭?。?lt;/p><p class="ql-block">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p><p class="ql-block">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p><p class="ql-block">紅燭?。?lt;/p><p class="ql-block">“莫問收獲,但問耕耘?!?lt;/p><p class="ql-block"> 1923年9月7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云福朗讀《紅燭》</p> <p class="ql-block"> 聞一多的《紅燭》是一首充滿深情和哲理的詩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準備和呈現(xiàn)。</p><p class="ql-block"> 一、作品背景理解,創(chuàng)作背景:《紅燭》寫于1923年,是聞一多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分詩集時,回顧自己數(shù)年來理解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所作,這首詩被用作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奉獻和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紅燭》主題思想:通過紅燭這一意象,抒發(fā)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評,同時也反應了詩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和無私奉獻的情懷。</p><p class="ql-block"> 結構特點:全詩以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蠟炬成灰淚始干”為引子,主題部分圍繞“灰”與“淚”展開抒情,分為多個層次逐步深入。</p> <p class="ql-block"> 2、下來給大家講一下聞一多的詩歌《死水》</p><p class="ql-block"> 《死水》</p><p class="ql-block"> 作者:聞一多</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p><p class="ql-block">《死水》寫于1922年赴美留學期間,深刻體會到了華人在異國他鄉(xiāng)被凌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他滿懷愛國之情和殷切期望提前回國,然而面對的卻是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橫行的黑暗現(xiàn)實,這使他深感失望與憤怒。《死水》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而成的,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描繪,表達了對當時統(tǒng)治環(huán)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p> <p class="ql-block">宋立偉朗讀《死水》</p> <p class="ql-block"> 《死水》</p><p class="ql-block"> 作者:聞一多</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p><p class="ql-block">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p><p class="ql-block">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p><p class="ql-block">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p><p class="ql-block">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p><p class="ql-block">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p><p class="ql-block">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p><p class="ql-block">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p><p class="ql-block">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p><p class="ql-block">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p><p class="ql-block">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p><p class="ql-block">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p><p class="ql-block">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p><p class="ql-block">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p><p class="ql-block">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p><p class="ql-block">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p><p class="ql-block">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p><p class="ql-block">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p><p class="ql-block">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最后給大家講一下聞一多的詩歌《七子之歌·澳門》</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誦讀</p><p class="ql-block">《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先生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現(xiàn)代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由于篇幅限制,這里以《澳門》為例,提供其原文及帶拼音的朗讀版本。其他部分可根據(jù)相同格式自行整理。</p><p class="ql-block">《七子之歌·澳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聞一多</p><p class="ql-block">你可知“澳門”不是我真名姓</p><p class="ql-block">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p><p class="ql-block">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p><p class="ql-block">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p><p class="ql-block">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p><p class="ql-block">請叫兒的乳名,</p><p class="ql-block">叫我一聲--澳門!</p><p class="ql-block">母親!母親!</p><p class="ql-block">我要回來,母親!</p><p class="ql-block">母親!母親!</p><p class="ql-block">祝祖國更加繁榮昌盛!</p><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澳門》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的組詩《七子之歌》中的首篇。這七首詩歌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這首詩以深情而悲愴的筆觸,表達了澳門這一被割讓土地對祖國的深切眷戀和渴望回歸的情感。他親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異國他鄉(xiāng)所遭受的歧視與欺凌,這激發(fā)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澳門》以擬人的手法,將澳門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一個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哭訴被迫離開母親懷抱、受盡異族欺凌的遭遇,同時表達了渴望早日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p><p class="ql-block">澳門回歸前,《七子之歌一澳門》由李海鷹作曲,容韻琳演唱的歌曲,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于該紀錄片的影響力,這首歌又成為迎接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時演唱的歌曲。2019年6月,該曲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歌曲100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張振岺朗讀《七子之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澳門》</p><p class="ql-block"> 作者:聞一多</p><p class="ql-block">你 可 知 “ 澳 門 ” 不 是 我 真 名 姓 ,</p><p class="ql-block">我 離 開 你 太 久 了 , 母 親 !</p><p class="ql-block">但 是 他 們 擄 去 的 是 我 的 肉 體 ,</p><p class="ql-block">你 依 然 保 管 我 內 心 的 靈 魂 .</p><p class="ql-block">三 百 年 來 夢 寐 不 忘 的 生 母 啊 ,</p><p class="ql-block">請 叫 兒 的 乳 名 ,</p><p class="ql-block">叫 我 一 聲 -- 澳 門 !</p><p class="ql-block">母 親 ! 母 親 !</p><p class="ql-block">我 要 回 來 , 母 親 !</p><p class="ql-block">母 親 ! 母 親 !</p><p class="ql-block">祝 祖 國 更 加 繁 榮 昌 盛 !</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作為一名詩人和戰(zhàn)士,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聞一多走出書房,投身于愛國運動,并為之獻身,是中國現(xiàn)代詩人中最悲壯的一位民主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聞一多同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爭民主、反獨裁的斗爭中。</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fā)生國民黨當局鎮(zhèn)壓學生愛國運動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親自為死難烈士書寫挽詞:“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出殯時,他拄著手杖走在游行隊伍前列,并撰寫了《一二一運動始末記》,揭露慘案真相,號召“未死的戰(zhàn)士們,踏著四烈士的血跡”繼續(xù)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9日,他在民盟云南支部舉行社會各界招待會上宣布民盟決心響應中共的號召,堅持“民主團結、和平建國”的立場,號召“各界朋友們親密地攜起手來,共同為反內戰(zhàn)、爭民主,堅持到底!”</p><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他主持《民主周刊》記者招待會,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散會后,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余彈,為建立新中國灑盡了最后一滴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世紀30年代聞一多先生畫筆下的黔道景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聞一多詩歌作品的藝術特色</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p><p class="ql-block"> 1、色彩藝術</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注意色彩的運用,強調色彩生動、豐富,詩畫暖熱。這與他在美國學習繪畫有關。他的詩歌為表達思想情感,在《紅燭》中,聞一多用的主打色是紅色,如“紅燭”“紅豆”“太陽”“火”等,這與這部詩集想要傳達的主旨——信仰和意志,斗爭與犧牲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2、均齊藝術</p><p class="ql-block">聞一多詩歌的造型,是一種“節(jié)的勻稱與句的均齊”,這是中國傳統(tǒng)格律詩美學的傳承與發(fā)展。他的詩集,大部分詩歌的間隔每一節(jié)句子數(shù)量是相同的,相應的每一句的字數(shù)也是相同的,節(jié)與節(jié)、句與句完全對稱。這種美的指向和和諧產(chǎn)生快感,能誘發(fā)讀者在視覺上的審美享受。顯然,聞一多是在通過多種途徑,創(chuàng)造出更為多元的形式美和藝術美。</p><p class="ql-block"> 3、抒情藝術</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詩歌中的情感抒發(f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他把自己的感情用知性的力量隱藏在詩句之中,讓自己的情感在每一個精心挑選的文字中自由流淌,又被禁錮在雕塑般的詩體形式之內,情感被完全調動而得不到迸發(fā)。</p><p class="ql-block"> 4、幻象藝術</p><p class="ql-block"> 聞一多的“幻象”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幻”,一個是“象”?!盎谩?,就是想象,幻想,詩人運用特有的想象力將掌握的意象進行整合建構,從而為自己所用成為一種獨特的存在來抒發(fā)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把這些意象和情感進行二次加工,賦予它們獨特的審美展現(xiàn)。</p><p class="ql-block"> 由于聞一多的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國家設立聞一多詩歌獎,每年評選一屆,因對作品質量的高標準要求和10萬元的高額獎。該獎項被譽為“中國詩歌獎”中最高的獎金,中國當代詩壇極富影響力的獎項之一。</p><p class="ql-block"> 最后講一講對聞一多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1、毛澤東評價聞一多: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p><p class="ql-block"> 2、郭沫若:他(聞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賅博、立說的新穎而翔實,不僅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的</p><p class="ql-block"> 3、散文家朱自清:抗戰(zhàn)以前,他(聞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聲歌詠愛國的詩人</p><p class="ql-block"> 4、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聞一多不光是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學者,他是五四運動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p><p class="ql-block"> 總之,聞一多是現(xiàn)代詩歌中一位偉大的詩人,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3日</p><p class="ql-block">.</p>